经营爱心的美籍聂族华人--聂立立

作者:admin 原创作者:佚名 来源:信息来源 2010-09-12 15:24
文章摘要
我1963年7月生于中国辽宁营口,祖籍湖南衡山,1985年通过新中国首届全国律师资格统一考试。毕业后在国内又干了两年律师,1987年秋,因丈夫公派留学美国,我也自费随丈夫乔希一起来到美国留学于哥伦比亚国际大学并任语言学助教。    刚到美国的时候,我们当时的条件也并不是太好,所以必须一边打工,一边读书。1989年,我与丈夫好不容易创办一家电脑程序公司,因我们在美国无特殊背景,加上经济又比较紧张,所以,我们的公司一直都没有什么经济效益。直到1992年初,我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大学攻读商管硕士学位(MBA)的时候,与两位商院同学共同组建了一家“国际电脑程序有限公司”(IPI),我与丈夫在美国生活才渐见起色。    另外,因为我在国内学的是法律,所以,出于职业的关系,出国后不管我在美国的情况如何还一直注意着国内的政策与法律。有一次,大约是1992年的4月,我丈夫在同学的家里见到一份《人民日报》,上面报道中国已有了收养法。读后只觉得很有意思,因为美国人可以到中国领养孩子了。那时我白天打工,晚上读书,顺便了解到美国人在当地收养存在的一些问题,经常有矛盾发生,几年后生身父母又找上门要孩子,美国人普遍认为国际收养有保险。恰在这时,有美国人来主动咨询我们,如果到中国收养该怎么办?就这样,我们自己还未动手,竟然有人找上门来要我们做了。又过了一两个月,我们便打听到此事真的可行,于是便决定做一做。    当时,美国有对夫妇,本身有3个女儿,两人都是教授。刚到美国时,我便住在他们家。这对美国夫妇一共收养了5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孩子,三黑二白,那时我对此感到不可思议。受他们的爱心所感动,6个月后,我竟也忍不住喊起他们“爸爸妈妈”来了。就在他们有一次来看我的时候,我顺便提出了这个问题。他们当即表示支持,并建议我们跟美国丹佛的福利机构联系,但那机构不做国际收养,可一位主任非常愿意为我牵线搭桥。与其说我在经营“爱心事业”,倒不如说是在促进中美关系    从1992年6月起,我们开始在美国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在美国,50%的家庭对收养感兴趣,已婚夫妇中1/6不能生育。得到了这2个数据之后,就可以看出他们对国际收养的需求。中国自古以来重男轻女,福利院里有那么多女孩子,为什么不去为这些不幸的孩子找个家呢?另一方面,美国又有那么多无子女的夫妇在做父母梦,为他们中间搭个桥不是顺应天意和民心的美事善事吗?    接下来我先花50美金到当地州政府拿了一张非赢利性营业执照,随后还得办收养执照。于是,又到法律专卖书店买法律资料,买回后读了一两个月。    1993年8月,我们开始申请,9月就办了一切手续。起初无办公室,就在自己家的地下室里开了张。那时我与丈夫全是业余干,因为那时我还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大学攻读商管硕士学位(MBA),另外,除了读书之外,我们还有一家电脑公司的业务要打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这个国际收养让我与丈夫真正感受到了“经营”中的乐趣与一份责任。    因为在美国无论单身还是一对夫妻,抱养一个孩子都是一生中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决定之一,远远超过这些的,还是抱养父母最高的期望和最美好的梦,关系到生活与家庭。所以,我们CCAI的员工,已经为近1000个抱养家庭工作过,每天都会亲眼目睹那些家庭经历过的兴奋、激动和幸福。可以说,我们也在分享那些家长们的梦。时至今日,除了这近1000家庭已经圆了自己的梦,还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准备启程到中国去抱养子女,这怎么能不令人感到兴奋!    仅在8年前,我与丈夫乔希初起炉灶之时,我们曾相互开过玩笑,“当做到2000个的时候,怕是我们就要退休了”。现在这个里程碑很快就被超越了,你看我们能退休吗?我们有2个孩子,阿尔特和艾咪。每当我们参观福利院,总把那里的孩子当作自己生的!而且每次还会为这些不幸的孩子的各种需求感到有种揪心的沉重。我们想为更多的孩子找到一个有爱心的家庭。    总的说来,我开展这项事业的基本动机和结果很清楚,那就是为无家庭无父母的孩子寻找有温暖的家和有爱心的父母,为盼做父母的夫妻实现做父母的梦,建立和完善幸福的、充满父母对子女之爱的家庭。    通过我们这几年的爱心“经营”,收养的结果除造就了幸福美满的家庭外,还为中国的福利院、政府减轻了负担,增加了收人;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收养人10%返华投资、献计,为中国的旅游业提供客源,包括收养游和还乡游;为中美关系缔造纽带,为世界撒下和平的种子。孩子在美国,中美打不起来;世界两大国有和平关系,世界就有和平。日后为中国的发展提供科技人材,孩子们长大后多会回去报效祖国。同时,还能促进中国文化在美国的传播,增大中国文化在美国以及全世界的影响力。我事业的成功也有丈夫的一半    在“经营”CCAI的义务中,丈夫乔希与我一直是并肩担起了这番日益兴旺的事业。平时我坐阵军中指挥,乔希在外则是一位能征善战的猛将,在美国的大陆上,纵横驰骋,巩固和开拓CCAI的关系与业务。    丈夫经常外出拜访一些家庭,包括已抱养的和准备抱养的,也不断地去参加一些美国家长和中国孩子们这样或那样的聚会。尤其是回国开展工作时,当他把所了解到的信息传播开去,向他们如实讲明那些被抱养的中国儿童在美国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普遍的改善,我们在收取少量佣金的同时,也是在“经营”一份爱心。久而久之,我们从事的工作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所有这些具体而明显的成绩,正在改变着中国人对国际抱养的某些偏见。越来越多的国内的福利院正在向那些“把运气带给儿童的好人”的美国家庭敞开门户。同时,我们的“CCAI”事业还得到了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从事国际收养管理官员的大力支持。实践证明,不论我们CCAI对有关单位的关系,还是抱养家庭对中国基层政府的手续,中国政府都保证了积极配合、谅解宽松的大环境。    我与丈夫一直都认为,国际收养事业无论中美两国关系如何,都无碍于从中国进行抱养。过去几年,中美关系同样经历了一些起伏,可任何一方也没有因此受到影响。中国的抱养,也像其他抱养国家一样,基本上是一项“人民对人民”的“事业”,不受那些复杂的国际关系的干扰。丈夫总认为中国的涉外收养事业会一直健康地发展下去。    丈夫还经常对我CCAI的义工们说:“我们从事的这项工作,关系到美国人看中国人的问题。要让人家看得起中国人。看得起中国,就看得起你,看得起抱养的孩子。在美国,不仅是对人,即便是对一只狗,对美国人来说,你亲他的狗,就等于亲他;不亲他的狗,就等于不亲他。由此我们再讲那些被抱养的孤儿,有的白白的、胖胖的,转动着两只可爱的大眼睛,当然谁见谁爱,都会争着去抱一抱,对此父母高兴;也有的脏兮兮的,嘴巴上面流着鼻涕。对这种孩子,要有献身精神,主动热情地抱一抱,甚至表示一些亲昵,这样是对养父母的一种安慰,留下一个好印象。孩子本来就属于第三世界福利院的,从小失去父母,已够可怜的,我们自己都不爱,怎么能希望和要求别人爱呢?要增强他们的信心。我们应该这样想,“我就是这个孩子的父亲,我就是这个孩子的母亲”,要有一种主人翁的精神。    在美国这么多年,让我们也真真切切感受到美国人其实比中国人更爱孩子,我是没见过美国人打孩子或骂孩子的。在每个家庭中,大人与儿童是平等的,论资排辈这个概念在家庭中是没有的,儿童从小就说大人话,从小就有大人的样子。大人对孩子必须说话算话,讲信誉,五六岁的孩子便有相对的独立性。美国人与中国人是友好的,又特别喜欢中国的小女孩。但他们不喜欢中国的制度,各有各的选择,这是可以理解的。    美国人都讲信仰,他们认为不讲信仰是不可思议的。他们觉得人的聪明才智、爱心及其他幸福都来自信仰,没有信仰便没有美好。他们之所以能够把自己总收人的10%捐给慈善事业,也是因为信仰。不少家庭专门到中国来领养严重的残疾婴儿,而且不止一个,要是心中没有一种美好的信仰能干出这种事来吗?    丈夫到美国前,也不懂什么信仰,现在他都有了:你必须相信收养有好处,对家庭对孩子都有好处,对今天、对未来都有好处,对中国和美国都有好处,爱心使我们走到了一起……    如今,我们除了正常的抱养业务之外,近年还创办了中华孤残儿童福利基金会以及“乐儿”中国文化学校。几年之后,CCAI还要为中华儿童开设正规的小学,让抱养的中国孩子能够聚集在一起学习,既为美国,也是为中国培养人材。我们还打算建立旅行社,组织抱养家庭的成员到中国旅游,为中国的国际旅游业开辟新的客源市场……附记——    在美国访问期间,使我对CCAI已经有了更深的印象。    据介绍:在美国专门从事组织美国父母到中国抱养孤残儿童的机构有140多个,而达到抱养100个儿童的占不到20%。其中,CCAI成功的数量是最大的。难怪美领馆的移民处处长在会上说:“CCAI,N0、1。”在140多家机构中,也只有CCAI将全国的20位代表聚集在广州,进行工作技术及职业道德培训。而且把美领馆的2位主管处长请到会场,给代表们上课和介绍情况。其中一位处长还现身说法,她自己就从上海抱养了一位女儿,现在女儿十分可爱,全家融洽幸福,并鼓励大家做好这项非常有意义和体现人类爱心的工作。    截至2001年底,CCAI已成功地安排了210多个团队来中国抱养,共计2000多名孤残婴儿。如今,每月都能收到30-80申请材料。在短短9年之内,他们为什么能取得这种令人羡慕的成绩呢?主要是各种资料整理得好,在美国宣传得好,收费合理,服务好。有些地方的代表,帮助遇有特殊困难的抱养父母及子女,真正发扬了“雷锋”精神,不顾自我,专门利人。那些充满真情与爱心的事迹,不仅催人泪下,而且成了永久的佳话。    这个人称的“爱心机构”,还会做很多很多有益于两国人民的事情,还会组织更多的幸福家庭。我相信,CCAI一定会在中美关系史上留下有益的一页。     [本文主人公简介:聂立立(LiLyNie),女,1963年7月生于中国辽宁营口,祖籍湖南衡山,1985年通过新中国首届全国律师资格统一考试。1987年秋赴美国哥伦比亚国际大学留学并任语言学助教。1988年毕业于“春”国际语言学院,取得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证书。1989年就读于阿拉帕浩学院,取得助理律师证书。1990-1991年就读于美国科州基督大学,取得人事管理学士学位(MHR)。1992-1994年就读于亚利桑那州凤凰大学,取得商管硕士学位(MBA)。1992年初,与两位商院同学共同创建“国际电脑程序有限公司”(IPI),并任国际业务副总裁,将当时美国的先进编程技术引入中国东北、西南及东南的一些高等院校。1992年秋,与两位在美的爱华人士共同创立“美国国际中华儿童中心”(CCAI),现已在美国有180多个联网机构,成为全美最大的对华领养及福利儿童的慈善机构之一。到2001年底,CCAI在中国收养中心的支持与帮助下,已为来自于中国的2000多名中国孤残儿童在美国找到了温暖的家,为中美两国人民的世代友好撒下了和平的种子。1995年荣获“妈妈立立”(Mama Lily)的称号,并被誉为“每天过母亲节”的人。1997年获“杰出亚太妇女慈善家”即“丝绸之翅”(SILKWINC)大奖。1997年被列入《美国名人录企业家传》。]
已有2158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