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透”泰晤士河

作者:admin 原创作者:佚名 2023-07-16 15:27
飞越十数个小时空间,差不多半个地球,终于到达伦敦上空,透过机窗鸟瞰-----啊,朦朦胧胧的雾色中,只见灯光闪亮,像一颗颗一串串珍珠散落在人 ..
飞越十数个小时空间,差不多半个地球,终于到达伦敦上空,透过机窗鸟瞰-----啊,朦朦胧胧的雾色中,只见灯光闪亮,像一颗颗一串串珍珠散落在人间。因为此时正是晨曦初露时刻,如果在白天,鸟瞰下的英格兰大地,定然会有一条飘带铺展在眼皮底下,两边“镶嵌”着积木、珍珠般的建筑物。对,这条“飘带”肯定就是泰晤士河!

英国政治家约翰·伯恩斯曾经说过:泰晤士河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河流之一,“因为它是一部流动的历史”。

七年前,我的长女钦(即英文名lena),带着孩儿来到这泰晤士河边,母子俩就是要来“读读”这部“流动的历史”。

我不远万里,来到这泰晤士河边,也想来“阅读”这部“流动的历史”。 

泰晤士河源头在英格兰西南部的科茨沃尔德山,车程太远,我不愿去探寻、“阅读”那涓涓细流!

我的外孙乐乐十岁多一点就已高小毕业,考入了伦敦南部的一所男性重点中学,成绩优秀,有志于将来攻读牛、剑,于是我们全家相约,要去“阅读”泰晤士河中游河谷中的牛津城,即牛津大学!

如香港的士一般,洋女婿Ken坐上右座驾车的司机位,缓缓启动小车奥迪,从家中出发,逆泰晤士河水而上,向西疾行。我这“上宾”坐于前座,乐乐和他妈Lena坐在后排座位上,欣赏着车窗外的魅力风光。从肯特郡向牛津郡飞驰而去,车窗外掠过眼前的,不是一排排齐整的别墅,就是一片片碧绿的森林,不是一大块金黄的农地,就是一大片翠绿的足球场或高尔夫球场-----

个多小时后,小车奔上一座大桥,窗外已见缓缓流动的河水,蓝盈盈的。Ken先作介绍,这就是汇合了支流柴威尔河的泰晤士河。在千多年前,这河域水流较浅,常有人用牛拉车过渡,因此此处冠名为牛津。现在,河床依然,可旧日那牛车涉水过河和古桥的痕迹早已消失,却招来了世界各地奔来的许多游客。当然,游客大都是朝着这大学城的名望而来——

我们换登上牛津城的敞篷旅游巴士,坐在上层浏览。看,店铺与四合院般的校园融为一体,形成一条条长街;车行街巷,随处可见校园、图书馆、书店。在古旧的墙头、塔楼上,藤蔓在那青石板、砖石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总是向上或向前延伸,摇曳着绿叶和小花。这“向上或向前延伸”的岂只有绿叶和小花?!这不正象征着探求知识“向上”的人心?!这牛津大学就拥有数十个如此古朴、优美的学院,散布于各个“四合院”中。风情万种的建筑,典雅古朴的尖塔,似乎都书写着悠久的历史,展示着斑斓的文化。此时,旅游巴士行至一个学院前,lena突然指着一栋白色的房舍说,那栋宿舍就是大前年玫子住过的,她曾几次来这里接送过。啊,我知道,我的次女玫子曾来英国进修,就在此处攻读传媒管理课程----

下了旅游巴士,我们迈步在学院和街道中,可见一些青年学子,或捧读书本,或携手漫游,显露出优雅、求知之态。我们的乐乐从眼神中,可见显露出羡慕之情。Ken是乐乐的继父,出生于爱尔兰,在这英格兰生活了几十年,可说是个“英国通”了。于是他又在一旁介绍:这里是英国的皇家学府,具有九百年来的世界声誉,影响着世界,曾经产生过至少六位英国国王和多个国家的十多位国王,还有四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有来自二十个国家的五十多位总统和首相(包括二十多位英国首相),美国的克林顿总统也在这儿读过书。当然,还有更多的文学、科学等多方面的杰出人才。在那生物学院前,Ken指向院门里说,这儿就是盘尼西林的发源地,第一支青霉素就在这个地方发明出来------Ken还说,中国在这牛津攻读过的著名学者,六十年多前有个钱钟书-----

乐乐忽闪着小眼,却突发奇想地发问:“那么,剑桥大学呢----”ken摸着乐乐的脑袋,继续作着介绍。“据传,六七百年前,这牛津的师生为躲避这儿地住民的格斗,逃到离伦敦不远的剑桥,办起了另一所大学,一样名声大显,也出过许多国王和显要,也成为世界的名校。这就是剑桥大学。几百年来,牛津和剑桥两校,又互帮又竞争,每年还举行泛舟竞渡,真可谓学术、人才和体育竞技的比翼齐飞-----”

 

我跟着lena、乐乐和ken继续漫步于泰晤士河边,望着那缓慢流动的悠悠河水,心海里激荡起波澜:泰晤士河的流水滋润了两岸的生灵,陶冶了英格兰人的心灵,从而创办了世界闻名的高等学府。牛津大学啊,你为大不列颠人所瞩目,为世界读书人所瞩目!我摸了摸乐乐的头,鼓励说:“乐乐,几年以后,你能够上牛津、剑桥来读书吗?要发狠啊!” 乐乐回过头来望着我说:“公公,我会努力的———”

又是一个晴朗的日子,我们来“翻开”泰晤士河的另“一页”,即赴伦敦漫游。ken驾车,载着我和lena、乐乐,四十多分钟车程后便在海德公园旁边下车了。踏进公园,春夏之交的蓝天下,翠生生的树木,绿油油的草地,眼前像铺开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据说,在两百多年前,这儿还是女王的射鹿场,女王在仆从们的护拥下,骑马搭箭,射向奔驰的飞鹿-----如今,不见飞鹿了,只见不远处,一些名流绅士骑着高头大马,漫游于园林草地。我们欣喜地跟着迈步,不觉来到公园北部的讲演角,只见一位白皮肤大汉在慷慨激昂地讲演。lena翻译给我听,那是在评论国事,抨击腐败。我想,这英国也真是民主,几百年来皆如此让民众敢于说话,只要不反对英王和宣传暴力皆行,也真够“开放”的了。

骑跨着泰晤士河的大伦敦,分内伦敦、外伦敦。位居中心的伦敦城是英国乃至世界的金融中心,我自以为是个“文人”,无心去探访那“金融”之事,而这西伦敦是英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该游览之地随处皆是。于是,Ken领着我们来到这海德公园近处的白金汉宫门前。啊,游人如鲫,在维多利亚女王雕像前,或瞻望,或拍照。雕像中是维多利亚女王形象,顶上是金黄色的胜利女神,象征着维多利亚女王那19世纪年代的辉煌。Ken介绍,女王18岁接替王位,63年时光,让英国在世界上成为“霸主”,成为“日不落”王国----,快近中午了,我们正瞻望之际,许多游客都拥向前去,原来不远处的白金汉宫内开始举行卫兵换岗仪式,我们也就急忙迈向宫门前。此刻无缘入内,只得透过沉重的铁栏栅缝往里观望。啊,头戴黑色狐皮帽、身着红衣黑裤的卫兵整队换岗,映衬着灰色的白金汉宫墙面,一派皇宫气象,威严已极。这豪华建筑在三百年前,由白金汉公爵买下此屋,意为“他人之家”,后由乔治三世再买下,建成如此豪华宫殿,名曰白金汉宫,至今均为女王所用。

待到下午三点,我们吃过中餐,进入白金汉宫的时刻已到,便赶紧持票前去。突然间,狂风骤起,吹得我和宫殿前的游人差点跌倒,暴雨似乎就要到来。此刻,我在心底感叹,伊丽莎白女王啊,你该发慈悲,你的尊容我们见不到,就让我们进宫看看你的王座和会客厅、舞厅吧!也真是怪,风一直刮,可雨一直未下-----待到我们踏入东前楼,转入大使庭、中庭、典礼厅,再参观大殿和王座室,最后看了画廊和舞厅、西廊----看到这些,整个一个印象就是“金碧辉煌”,我注意到连客座之凳都镀上了金,对比起我国古色古香的故宫来,可说是另一种风格----出了白金汉宫,才知刚才大雨瓢泼,人在宫里参观却一点都不知晓。走在大街上,天又晴空万里了。此刻,我又感叹,伊丽莎白女王啊,这不算是你的慈悲,而是老天开眼,让我们游玩了你的宫殿,给了我们一个幸运的天气。好吧,我们有时间的话,再赴爱丁堡去看你的行宫-----

沿着泰晤士河畔漫步,不远处便是威斯敏斯特城,便见多处独特的宏伟建筑。看,那是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大穹窿顶高耸,金碧辉煌,可又静谧肃穆,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我们边游览,Ken就边介绍说:大教堂既是英国国教的礼拜堂,又是历代国王举行加冕典礼和王室成员举行婚礼的大礼堂,而且还是一个历代王室国葬的大陵墓。教堂里特别值得一提是国王宝座,其下一块“圣石”,还是在千多年前,爱德华国王征讨苏格兰时将它夺过来的,并在石上配了一把橡木椅子。这块“圣石”宝座是英国千年国宝,以后历代英王登基时就在这椅上端坐加冕。当今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就是1953年在此登基的。往前走,在泰晤士河岸边,我们还看到了一座绵长、宏伟的建筑,屋顶镏金,塔尖高人云端,庄严典雅。Ken介绍:这就是威斯敏斯特宫,现在成了国会大厦,是英国国会上下议院的所在地。就在这宫殿南端有一座巨大而高耸的维多利亚塔,塔高百多米,全石结构,用来存放议会的文件档案,塔楼下面的大门只供英王使用。宫殿东北角是著名的钟楼,高近百米,打破了宫殿平直的轮廓线,分外壮观。Ken讲,钟楼顶端的“大笨钟”是向世界报告标准时间的装置。大钟四面各有直径为六、七米的圆盘,用三百多块乳白色玻璃拼镶,数十公斤重的时针长两米多,分针长四米有余,摆重三百多公斤,总重二十一吨多。我仰望着凝重的“大笨钟”发呆,心想如此笨重的时针、分针,这是如何催动、如何报时的呢,正见到时针指向“1”字,“当”的一声准确地报了时间,清晰而动听。Ken还讲,这大笨钟初建于1859年,最初,每次上弦要由健壮的汉子用脚连续猛蹬八小时,还要由人拿钢槌击响报时。1913年才改为电动装置。一百五十年来,大笨钟虽然有几次“误点”,但一直“兢兢业业”,就是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多次轰炸伦敦,这钟摆也未停走。大笨钟可说是伦敦的象征,是英国人智慧的象征!就在这大笨钟的一侧,借着顺光,我请lena给我摄影留念。

我们继续游览,迈步来到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罗素广场,这就是大英博物馆,即大不列颠博物馆。不要门票,我们便欣然入馆,大门前八根圆柱映入眼帘,显示出典型的罗马式建筑模式,气势雄伟,蔚为壮观。踏入馆门,透明敞亮的馆内,游客如鲫,白色人种游客居多,但也不乏黄皮肤、黑皮肤游客。据说馆藏文物达四百余万件,特别是埃及文物馆、希腊罗马文物馆和东方艺术文物的馆藏品最为引人注目。我是中国人,古埃及的罗塞塔碑和古埃尔金大理石雕塑等,展示的灿烂文化和难言神秘,令人感叹和神往,可没有太多时间去仔细观赏,我关心的是我们中国的展品。于是我们几人直奔33号展厅。我拉着乐乐的手,跟着Ken和lena,观看着新石器时代及商周时期的陶器、青铜器、玉器,唐宋时期的瓷器、漆器,更多的是明清时期的青瓷、书画,当唐三彩那威武雄壮的武士形象呈现于眼前时,乐乐感叹起来:“啊,跟真人一样啊!”ken是“英国通”,不一定熟悉东方文化,我便自豪地介绍起来。“唐三彩是一种陶器,是中国在千多年前唐代创造的一种工艺,大都塑黄、绿、白三色,故名唐三彩。这些武士俑应该是中国出土的千年前的文物——”通过lena的翻译,Ken似乎听懂了,不住地伸出拇指。而我,在心底里却在感叹:为什么中国这么精美的文物却在地球的这一端展览呢?!后来我还得知,中国文物流失达百多万件,流失进入英国这一馆内就达两万三千多件,其中有晋代顾恺之的《女史箴图》,还有敦煌壁画,还有《永乐大典》等,皆是无价之宝,也皆深藏于此馆密室中,一般人都无缘观赏——我们浏览完中国厅的部分文物后,已是下午五点多了,不得不依依难舍地离开这大英博物馆------

伦敦泰晤士河两岸的灯光五彩缤纷,漂亮已极,我无心欣赏,心头总在映衬着伦敦的雄伟建筑,回想着这英格兰的久远的历史故事,情不自禁地激起我心底的百般感慨:啊,泰晤士河两岸的人们睿智、勤劳、勇敢,并且有敢于闯荡世界的勇气和力量,但是——

还是一个晴朗的暖日,我们再去“阅读”泰晤士河的新的“一页”,全家四人又由Ken驾上奥迪直奔伦敦塔桥。我们买上游轮票登上游船,真个是贴近水面来“读透”泰晤士河了。远望过“伦敦眼”、大剧院,穿过滑铁卢等大桥,观望泰晤士河两岸风光真是一种享受。啊,再远远望去,一个中文“门”字型或“闩”字型的建筑横跨于泰晤士河前头。再近一点,这“门”字或“闩”字型顶端却又像两顶皇冠,十分壮观。Ken介绍说,这就是伦敦塔桥,建筑于百多年前。游轮靠岸一停上下客,我们即走近桥边,准备上桥亲自体验、参观。啊,桥分两层,两顶“皇冠”之下就是两座坚实的桥梁基石,全为花岗岩和钢铁结构。我们碰得巧,正有轮船逆水而上要过塔桥,只见轮船鸣笛之后,塔桥下层桥面慢慢拱起,形成一“人”字形空间,让轮船缓缓上行通过“人“字下的塔桥。数分钟后,下层桥面恢复原形,就又让车辆在桥面上飞速通行了。啊,我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看见的水陆共通的奇观。Ken介绍,这两块桥面各有千顿之重,由主塔内的机器启动。这机构已“勤勤恳恳”地工作了百多年,而无一失误。此时,我从心底里赞叹英国人的建筑艺术。登上桥面,乐乐拉着我踏上塔桥远远观望,艳阳下,我们远望两岸风光,伦敦似乎全在眼皮底下;再朝泰晤士河下游观望,水面像喇叭形一般,缓缓张开,远处隐隐可见两岸“镶嵌”着各类码头,直至茫茫的海面。这就是繁忙的伦敦港口,世界闻名的海上交通枢纽。水面上航船来来往往,输送着万千集装箱的货物,沟通着欧洲乃至全世界——

站在这塔桥上,我突然想起了我家乡的两个熟语,即“狮子开大口”、“蛇张大口欲吞象”。这泰晤士河的喇叭形入海口,河床比起平静、和缓、狭小的上中游,突然加大、加宽、加深,岂不就是如“狮子开大口”或者是“蛇张大口”?!

泰晤士河是英格兰人的母亲河,平静、温柔的乳汁孕育了两岸睿智、勤劳、勇敢的子民。“流动的历史”记载,公元前凯尔特人土居于两岸,后来经过罗马人、诺曼底人等千多年来的入侵、战乱,终于统一成为世界“霸主”,在18、19世纪的辉煌期中,殖民地遍于全球,名曰“日不落”王国。通过这河口或其它港口出发,凭着船坚炮利的气势,征服了世界多处,掠取了无数财富。1842年的中英鸦片战争,用鸦片毒害中国人之外,还掠夺走了2100万两白银。除此之外,本文中前面提到的23000多件文物,为何来到这大英博物馆呢,这都是值得探寻缘由和令人深思的。英国本土也有人说,我们英国就是一只公牛狗,娇小而强健,在世界上一旦“咬住”了谁,就要撕下谁一块“肉”,如中国的香港之类,或者就将谁“踏在脚下”,如印度、澳大利亚等多国,成为殖民地------啊,“娇小而强健的公牛狗”,“狮子开大口”,“蛇张大口欲吞象”,这些都是十分贴切的比喻。 “公牛狗”、“狮子”或是“蛇”,虽然没能最后完全吞下中国等多国这类“大象”,可也是富裕了英伦三岛,害苦了华夏等世界黎民------

游览完泰晤士河两岸风光,可说“读透”这部“流动的历史”了。我赞赏泰晤士河两岸子民睿智、勤劳、勇敢的特性;但是,我这儿又一个“但是”,作为当今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卡梅伦首相及其上层决策人士,你们应不应该收敛起前任们那“霸主”般的霸权,给全人类以平等,给全世界以和谐,行不行?!



附注:2010年9月撰写于英国伦敦“后花园”肯特郡之“地平线”别墅长女家中。
已有304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