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作曲家

作者:宗亲会 原创作者:佚名 来源:信息来源 2008-02-23 13:25
文章摘要
       1932年8月11日聂耳由上海来到北平(今北京),住在宣武门外校场头条3号(今7号)云南会馆里。他这次来北平,是为了离开上海明月歌剧社的环境。因为这年7月22日他在上海左翼刊物《电影艺术》第三期上,以“黑天使”的笔名,发表了一篇战斗性的评论文章《中国歌舞短论》,尖锐地批评了明月歌剧社的创办者黎锦晖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仍然鼓吹“为歌舞而歌舞”的错误主张。提出:“我们所需要的不是软豆腐,而是真刀真枪的硬功夫!”希望黎锦晖“向那群众深入,创造出新鲜的艺术”。聂耳的这些忠告,不但不被社内的某些人理解,反而引起轩然大波,聂耳便毅然退出了明月社。 聂耳来到北平,对北平的名胜古迹非常感兴趣,在同乡友人的陪伴下畅游了故宫、太庙、中山公园、北海、中南海、颐和园、万牲园、香山、团城等地,并多次到天桥去观看民间艺人的表演,体察、倾听劳苦人民发自内心的呼声。他在日记中写道:“这儿是一个低级社会的缩影,什么卖艺的、唱戏的、变把戏的无奇没有。”他还到杨梅竹斜街“青云阁”听大鼓,看杂耍。又去北平师范大学、法政大学、燕京大学会友、打乒乓球;到朝阳大学听马哲民讲演《陈独秀与中国革命》。9月18日上午他去天安门开市民大会,街上戒备极严,天安门附近军警更多,知道又是被压迫者解散了。他还到中天、真光(今儿童剧场)、平安、中央、华乐园、哈尔飞(今西单剧场)、开明(今珠市口影院)、北京饭店等处多次观看北平的中外音乐、戏剧演出。9月13日,他报考了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未被录取,遂向俄籍私人教师托诺夫学习小提琴。他在云南会馆里练琴,和同乡们开联欢会,表演节目。 经上海左翼戏剧家联盟去函介绍,从9月中旬起聂耳参加了北平左翼戏剧家联盟和左翼音乐家联盟的排练、演出和组建活动。应北平剧联机关刊物《戏剧新闻》的约请,9月23日他撰写了《上海电影界》一文(已佚)。在宋之的等革命文艺战友的激励下,他决心加强学习,努力工作。第一步是搜集云南山歌小调,并创作歌曲,注意革命音乐理论的写作。(见9月23日日记手迹)10月4日他主持讨论了北平左翼音乐家联盟成立的组织大纲。10月16日他随北平左翼音乐家联盟参加了朝阳大学民众学校的募捐游艺会演出。10月28日随北平剧联参加了清华大学东北同乡会为抗日义勇军募捐的游艺会,并登台用小提琴独奏无产阶级的战歌《国际歌》,受到热烈欢迎。 因在北平找不到职业,生活无法维持,更没有钱交学费,小提琴也学不下去了。北国刺骨的寒风与漫天的冰雪,逼着聂耳于11月6日离开北平另谋出路。临行前夜,他还在商学院由北平剧联组织的一次演出中独奏小提琴,在独幕话剧《血衣》中扮演了一个角色。当时聂耳只有二十岁。次年初,在上海由田汉介绍、夏衍监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已有2251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