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聂村——古老的村寨 红色的记忆

作者:聂其兵 原创作者:聂元科 2023-05-17 10:28
大聂社区,位于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汽车站北一公里处,该社区是原大聂村拆迁而建。原大聂村,在鱼台汽车站西,南临济宁至鱼台公路,有264户,1856 ..


  大聂社区,位于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汽车站北一公里处,该社区是原大聂村拆迁而建。原大聂村,在鱼台汽车站西,南临济宁至鱼台公路,有264户,1856口人,耕地1100亩,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水稻。以编织稻草袋、稻草苫为主要副业。一九五八年该村属陈年生产大队一九六一年成立大聂生产大队,一九八四年属大聂村村民委员会属王鲁镇。二零零九年从王鲁镇析出,划为经济开发区。二零一六年年隶属滨湖街道所辖。大聂村是由大聂、姬庄、倪庄组成的,是一个多姓的村庄。共有聂、赵,周、孙、徐、王、田等二十多个姓氏,村内赵、聂姓多之。

大聂村的溯源

  二零一二年,鱼台至济宁(省道251线)公路加宽时,在张黄镇大闵村西北处,公路南邻地下发现古墓群,有三块墓碑(现鱼台县张黄镇武台村超化寺).墓碑上的碑文字迹清晰,根据碑文记载,由县文物局现场简单考证认定,该古墓群为早期聂氏宗族墓葬地。碑上显示:元朝之初(公元1206-1368)年,元朝泰定三年(公元一三二六年)有聂氏人员共同所立,显祖,翁翁婆婆,聂聚墓碑。元朝(大元至顺元年,即公元1330)所立聂氏宗族,聂通墓碑。从其立碑时间得知“显祖:翁翁婆婆,聂聚墓碑“在前,“聂氏墓志(宗派之图)聂通”墓碑在后。两块墓碑的立碑时间仅相差4年。


  据聂通碑文记载,聂通曾是一个大户人家财万贯。后来由于社会动乱,强盗四起,聂氏家族遭人残害,不得不迁转撵徙。从原来的义棠县之西栖霞乡文乡里迁到鱼棠县之北义城乡,武台里(武台村)之南1公处安居。聂氏家族的人们主要以耕田为生。后来经过风水先生察看,在武棠里左边不远处,说是一块风水宝地。所以这块风水宝地就是聂氏家族的墓葬群,也是聂通的墓碑。据聂通的墓碑碑文记载:聂氏家族有家风、家规,尊老爱幼,孝贤礼议,团结友爱,仁义道德,身体力行等……那个年代中华传统的美德已在鱼台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延续。根据墓志推断大聂村建村不晚于南宋宋理宗时期,为山东聂氏土著。


  2002年在大闵村前修公路时挖出石碑,在鱼台老城西以西支河北大桥为起点,西2公里处济鱼公路北。(保存在大聂村的,后来被人们修桥用上。2012年又挖出一块残碑)据记载:民国九年,聂氏先祖聂祥之墓,老大聂霁、老五聂霭、老七聂雷之墓,立碑时间为皇清,乾隆年间十二年。这样推算聂氏有弟兄七人,居住此地,从17世到24世。根据上述记载,聂氏家族经过多次迁移,但安居于大聂村的时间仍然是个谜……
2012年春,在大聂村西,村4组地和5组地之间(原4支渠北首)生产路小桥上发现一块架桥用的墓碑。经考证此碑为聂琴材墓碑,此人是大聂村聂氏16世先祖,是一位有学问之人。此碑于“聂氏始族聂祥墓碑”的立碑落款人,以及聂琴材的最后落款人和现在的聂氏家族的祖谱足以证明是聂氏祖亲。聂氏家族曾生活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经过千百年的沧桑巨变,使聂氏家族时时代代繁衍生息。大聂村迁徙的历史已经久远,源源不止这些古老的以及更据有价值意义的古碑、遗址,还有更多的古文化等待人们去探讨、去发现……


  2023年清明,大聂《鱼棠聂氏族谱》续修完成,确立新老字辈二十字:“振承继其孟,仁德孝贤忠;乾坤宏祥运,盛世久家兴。”
古老的大聂寨

  大聂村,聂氏家族的人们朴素善良,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建造起的铜墙铁壁-大聂寨。
大聂寨已有久远的历史。是聂氏族人围村筑起的寨子,先祖为防水患筑高台,为防盗,垒垛起的“寨墙”,大聂村周边有“寨墙”。城墙四角和各个大门的两侧分别有城台,城台上设有大炮。在寨墙的四面东、西、南、北有“寨海”,“寨海”(俗称护城沟),沟是,就地取土所挖而形成的。“寨墙”、“寨海”、“炮台”在过去起“城防”作用。《鱼台县志》记载:一九三五年七月十三日,鄄城临濮集黄河决口。八月一日黄洪冲击鱼台。三日,苏北大堤溃决四十五公里,当晚万福河决口。鱼台全境淹没,谷亭一带水深两米,“城墙”慢慢粉埙颓废。


  大聂寨有七个胡同、4个城门,4个炮楼,北大坑。东门有两层门楼。从东至西,7个“胡同”,南北最长的300百多米,其他的200多米;东西700多米。从东至西,西面的胡同比东面的胡同向对窄些。从村中间到村西,排列宽度不一间距不同的“胡同”五条,贯通村子南北走向;从村中间到东有两条“胡同”也是南北走向但没有贯通整个村庄;这就是古时候留下的7个“胡同”。第三、六条巷宽度相同,4米左右,其他的2米左右。大聂寨自东大门进入村寨仅存一条东西路但长度只有150米左右,与第三条巷相交汇后,往北10米再往西行与第四条巷相接。大聂寨没有直通的大巷,在进入东大门南30米,有东西走向过第二条巷与第三条巷相接。而自西大门向东80米的通道与第七条巷相接成直角;向南80米处向东有一条通道与第七条巷相交后北10米与第六、五条巷相交错落有致。第四、五条巷中间,它们之间的通道只有单身人才能通过,但外人是不知道的,这里能走出村寨。有人说大聂寨像迷宫,有进无出,外人进入是无法走出,这就是大聂寨的奥妙、英明之举。大聂寨东北不远处有寺庙,香火旺盛。寺庙南邻,大聂寨北面中间相距60米,有两个大坑塘,是聂氏家族为筑寨从此取土而留下的。东坑方60米,西坑较大。当时人们为了种地,挖坑塘的黑泥作肥料,必须抽干坑塘的水,才能挖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坑塘越来越大,西部的宽度是东部的两倍,东西130多米,为此人们记忆中北大坑的俗谣:“北大坑:大如海,深似井”。
大聂寨的四个寨门:大聂寨,东、西、南、北四个大门是根据大聂寨聂氏家族的支系所居住的位置而定论的。而大聂寨的西门,并不是正中间,而是偏北之处,门的两侧有两个石墩,高出地面50公分,形状为圆柱体象碌碡(石磙),俗称“门枕石”,两石之间3.5米;西大门安装的是木制棕红色高大之门,西门俗称“油坊院”,是聂氏家族聂怀平之家。聂怀平(生于一八四零年)是聂氏的一个分支,有4个儿子,家大,业大,12进院,前面两层门楼。土地600多亩,磨油作坊、磨面作坊、商铺、骡马成群应有尽有,是聂家的首富。
  提起聂家的富裕还有段小故事呢。当初是靠挖大粪挣点小钱,此后开大粪场,聂怀平在爷爷、父亲的带动下,日子越来越好些,自己家就买回来一个小石磨,一家人吃面靠小石磨磨面。慢慢的日积月累,吃不完的面所剩无几,就用箢(YUAN)子担着去南阳镇卖面,或者去更远的地方。日久天长累了就在路上歇歇脚。有一次,走到西支河东一寺庙门前,突然,一位白胡子老头出现在面前说:卖面的,这样担着卖面怎么能行?一天能走几里路?不然借给你钱买头毛馿,赶着毛馿拉上车去卖面,说完,人就不见了,于是第二天就有了毛馿。据说这位白胡子老头是神仙,专为聂家送毛馿的。有了毛馿,它即能拉磨磨面,又能拉车卖面,使聂氏家族的生意一天天壮大。后来又开了家面铺、油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才有如此的家业。四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家中的生意经营地井井有条,四人各进职责,才使聂氏家族人财两旺。聂氏家族一贯遵守先祖的家风、家规、治家有方,才使聂氏后人享有这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培养了一位人们敬慕的英雄-聂峨亭。
红色的记忆

  聂峨亭(1886--1945年),名奉璋,字峨亭。革命烈士。山东鱼台县王鲁乡大聂村人,清末秀才,后就读于山东省立师范讲习所,毕业后任鱼台县教育会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参加了济宁抗日后援会,并组织农民抗日武装,至年底,发展到3个中队400余人。当国民党鱼台县县长杨启东弃城逃走后,鱼台县各界人士推其维持本县政事。 19381月,共产党员马霄鹏、郭耕夫动员并指导其组织起鱼台抗日司令部,兵力1000余人,他任司令。19387月改称为鱼台县抗日自卫总团,任团长。 19392月上旬,驻鱼台日伪军奔袭大聂村,将聂峨亭家中财物抢劫一空,打死村里无辜群众2人。19394月,他率部公开参加八路军,鱼台县抗日自卫总团被改编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后方办事处湖边游击四大队”,他任大队长,郭耕夫任教导员。19407月,率部随中共鱼台县党政机关撤到丰鱼边境,开展抗日斗争。19413月,调任湖西专署建设科科长。19429月,先后策动伪军中队长周长臣及其子周明智率部反正,成立了鱼台县挺进大队。19438月,任丰鱼县抗日民主政府副县长。19447月,任鱼台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53月,作为晋冀鲁豫边区参议员参加在濮阳召开的边区参议会。9月病逝于家中。他逝世后,中共鱼台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为其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湖西日报》专版介绍了他的革命事迹。19501月,追认为革命烈士。
革命故事

  聂峨亭从小深受父亲的喜爱,父亲把聂家的基业交给于他,他好像脱缰的野马,驰骋疆场,施展他的才华。一九零九年,创办了酒馆为“源顺·酿酒作坊”,在县内共同组建织布工厂,创办了以实业救家为目的的农工农商实体经济企业。购买土地,扩建房屋,安置并雇佣无法生活的百姓。宣传“苏联”机耕,动员民众科学种田(如:使用铁犁深翻土地)。为了扩建房屋、校舍经常去单县北关拉木材。有一次,路上碰见国民党部队正在修工事,并征兵、征车,当时拦截聂峨亭的大车不让通过,想征收车和人、马。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有马车的农户及其少数,那时的车非常大而且笨重,木头扣制,全用的大卯铁钉,木板、木撑特别厚重,就连轮子都是木头做的,几匹大马才能拉动。这时国民党的两个军官看到高兴地跳上车,带路向他们的工地奔去。聂峨亭示意他的管家(车夫)聂振田策马扬鞭,马顿时像飞一般,把两个国民的官员颠簸得晕头转向,倒在了车厢,聂峨亭灵机一动,抽枪打死了两个国民党官员(聂峨亭的枪支、弹药,据说也是从拉木材开始购买的)。掉头返回鱼台境地,免得了一场杀戮。
  聂峨亭一家不但富足一方,自古以来还注重教育,是书香门第。一九一一年,清末秀才聂峨亭,秀才后就读于山东省师范讲习所。毕业后曾任鱼台县教育会会长。聂峨亭以他的能力和实力,一九一三年在大聂村办起了第一所小学(‘国民小学、洋学堂’一九三六年由大聂小学改为抗日小学,一九四九年改为峨亭小学,一九八五年为峨亭中学。),学生25人,影响之大,开学典礼之隆重,县长从二十多公里的鱼台县城(今鱼城)座着八抬大轿亲临大聂村,表示支持和祝贺。聂峨亭自办学起,废除旧的教育体制,向着新型的教育体制进发,他是新教育的先行者。在学校实行男女平等。在全区倡导男子剪鬓,(他不因循守旧、剔除陈规和封建礼制,是第一个剃发的人“为此人们称他‘四秃子’”)、女子放足(自己的女儿带头)的革新运动。聂峨亭为了扩建学校把庙宇改为学校,把自己的房舍改为学堂,并接济交不起学费的、贫穷的孩子上学,教他们懂得革命道理,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一九三六年秋,他出资将雇工聂振营等二十名鱼台青年送到陕甘宁边区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随后又护送十多名有志青年去延安参加了红军。
  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军阀孙殿英的部队败在鱼台县内,在王庙、张集等三十多个村庄期间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在王鲁闫庙村要老百姓为他们准备“军衔和粮秣”等钱财,并控制起当地的有经济实力的地主。聂峨亭得知后,发动周边村里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誓将孙殿英赶出鱼台去。并召集父老乡亲二百多人,即设定行动方案,部署安排。并拿出自己购买的20支汉阳造步枪、土枪、鸭枪、套筒子枪、火铳、土炸弹、大金钩、砍刀、斧头、长矛、弓箭等民间生存用的自卫武器。他们乘夜色前去救援攻打孙殿英匪部,二百多人的呐喊声、枪声、炮声震耳欲聋,打的孙殿英等军阀无处可逃,趁夜色夹着尾巴溜走了。聂峨亭“痛打军阀孙殿英”至今被人们传为佳话。
  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这所小学已成了聂峨亭为党、为人民工作的秘密联络点,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小组成立的地方。穷凶极恶的日本军队对我祖国实行三光政策,特别是在我鱼台这片土地上,胡作非为,残害百姓,大聂村多次遭到日本鬼子的抢、夺、杀。一九三九年大年初二,在人们团圆过年之时,日军疯狂的进入大聂村抓聂峨亭等共产党人,没有得逞。二月二十三日又抢走了聂峨亭家的八匹大马,黄包车一辆,并拉走了一千多斤白酒,翻走了二百多块大洋,财物不计其数,由于聂继高去送信被日本人发现,死在了日本人的枪下。一九三九年三月二十六日,日本人再次进入大聂村,来抓聂峨亭,日军又一次扑空,便放火烧了聂峨亭的全家,12进院落,120余间房舍焚烧,使其成为頽垣断壁。日本鬼子丧心病狂,闻聂姓就杀。一九三九年四月,聂峨亭毅然向县委建议,将鱼台抗日自卫团改编为八路军苏鲁豫一支队后方办事处湖边游击四大队他任大队长,成为中共鱼台县委领导下的第一支抗日武装。一九三九年八月始,湖西“肃托事件”发生,中共党员马霄鹏、郭耕夫等三百名人被杀害。一九三九年十月,大聂村刚建好的普通房屋,再次被鱼台县内的“杆子会”和日军焚烧。抄翻了赵芳洲的家又烧聂峨亭临时搭建的房屋和院落。由于汉奸卖国求荣的告发,日本人才如此对聂峨亭追杀,使聂氏家族的人们背井离乡,牺牲了自己的亲人。为救国救民而不惜个人的安危,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保家卫国,周旋于抗日前线的边沿,从此走向革命生涯的道路。
  聂峨亭经过多年的战争洗礼,从教育界的先驱者、地方的爱国人士、地下工作者,参加抗日自卫团,参加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又在湖西地区遭遇“肃托”白色恐怖事件中,他怀着民主气节和做人的风格,积极配合,相救遇难的同志,曾护送新四军政委刘少奇过微山湖经湖西去延安开会。刘少奇当时送给聂峨亭一支钢笔和一头骡子(据说这头小骡子很有灵性,身高1·2米、长1·6米棕黄红色,聂峨亭去世后,竟找到了主人的坟地。被别人牵走之后,咬断缰绳自己又跑了回家),后来这头骡子成聂峨亭的知友,陪伴他冲出敌人的包围圈。据说在他去单县执行任务回来的路上,在丰县境内突然一群人日伪军追杀自己,当他发现之后已迫在眉睫,他智中生机,手拿缰绳示意骡子快跑,并选择隐蔽的方向。骡子驮着聂峨亭掉转方向,想去高粱地里藏身,不料想前面横卧一条大沟。骡子好像知道主人的安危,飞速奔跑,待到沟前聂峨亭一声“跳”,骡子纵身一跳,三米多宽的沟,骡子驮着聂峨亭一跃而过,摆脱了日军的追杀。这头小骡子经常驼着聂峨亭在湖西这一带联络革命的信息,出生入死,聂峨亭已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鱼台这片红色的革命根据地。大聂村的父老乡亲在他的感召下积极投身于抗日战争的硝烟之中,为了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斗争。壮烈牺牲的勇士有:聂振凛、聂振标、聂承山、聂峨亭、聂继祥、聂承瑞、聂继安、聂继范等。
  正是这些无私无畏保家卫国甘愿献出自己身躯的先烈们,才有今天如此美好的大聂村。大聂村如今告别了炊烟飘香的古老村庄,住进了高大时尚的楼房。文明、孝贤的风尚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延续。聂峨亭的后代已参加了革命工作。据统计,大聂村在外地工作的有一千多人,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努力拼搏,为祖国再创辉煌。大聂村、峨亭小学这个革命的根据地,红色的摇篮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留在史册里。
 
已有1347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