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用舞台剧传承民族文化

作者:宗亲会 原创作者:未知 来源:信息来源 2009-08-06 19:37
文章摘要
 日前,囊括羌族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乐舞史诗《羌风》在北京首演,80位羌寨民间艺人用羌笛和多声部民歌等古老艺术形式,向“5·12”汶川大地震后无私支援灾区的人们表达感恩之情。     “5·12”汶川大地震给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被称为羌族第一寨的萝卜寨消失,羌族民俗博物馆的800多件馆藏文物被毁,多位羌族文化民间传人遇难……没有文字记载,仅靠口口相传的羌族文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为了抢救性保护羌族文化,四川省歌舞剧院联合一些民营企业,投资近1000万元排练舞台剧《羌风》,将羌笛、多声部民歌、羊皮鼓舞、羌绣、瓦尔俄足节、羌年等羌族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释比传经、迁徙史诗、武士铠甲舞、妇女助阵歌、羌族成人礼等羌族的经典艺术形式融入一体,集中展示出来。     著名音乐人、《羌风》艺术总监汪静泉搜集整理羌族文化遗产长达30余年。他说,大地震摧毁了羌族的山寨和碉楼等静态文化,但我们要用舞台剧的动态形式,把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挽救下来,传承下去。     为了寻找羌族文化的代表性人物,汪静泉和他的同事们走访了50多个羌寨,找到了80位羌族文化民间传人担当原生态演员,其中最大的67岁,最小的才7岁。     羌族青年歌手任清说,大地震后,很多会唱古羌歌的人都已不在了,由于羌歌只靠口口相传,所以很多老曲子都面临失传的危险。这个时候,《羌风》剧组来收集整理羌族的传统文化,我们很欣慰,非常感谢他们。“剧组找到我的时候,我不假思索就报名了。”任清告诉记者,来北京前有很多羌族老乡对他说:“我们没有别的东西回报给帮助过我们的好心人,只有用悠扬的羌歌唱出我们发自肺腑的感谢。”
已有1412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