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晶——摄影师

作者:宗亲会 原创作者:宗亲会 来源:信息来源 2008-05-31 16:13
文章摘要
 聂晶,原名聂允中,1921年12月生于辽宁锦州。北京电影制片厂著名摄影师。 1939年锦州师范学校毕业后任教于义县南关小学,1940年考入长春“满州映画协会”当群众演员。1943年进入北京华北电影公司做摄影助理。 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北京电影制片厂首批电影摄影师之一,参加了纪录片《开国大典》、《军旗》的拍摄,随后为长春电影制片厂拍了《神秘的旅伴》、《国庆十点钟》、《虎穴追踪》和长影第一部彩色故事片《边寨烽火》等影片。 1958年回到北影,1959年拍摄了闻名于世的《青春之歌》,在这部影片中,聂晶注意从主题,人物等方面来调动摄影角度,光线色彩的分布,画面的构图等。去揭示人物的内心情感,给观众一种奋进、向上的感觉。随后,他又拍摄了戏曲片《杨门女将》、《野猪林》等,都获得了成功,特别是《野猪林》中人物与布景的虚实结合,可以说是我国戏曲艺术与电影艺术相接合的典范。 从60年代开始,聂晶与著名导演崔嵬合作,拍摄了《小兵张嘎》、《天山的红花》等影片。为将影片拍得真实,自然,他们深入生活,获得了许多创作上的启发,因此,他们拍摄的影片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980年,聂晶与著名导演陈怀皑合作摄制了戏曲片《铁弓缘》和《诸葛亮吊孝(越调剧)》等。在影片《铁弓缘》中,聂晶充分运用电影的摄影手法,利用长焦距镜头空间变化,多层次,多角度的拍摄,成功地表现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的艺术才华。该片于1980年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第三届“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 1981年聂晶与谢铁骊,陈怀皑合作,拍摄了影片《知音》。他首次使用美国“潘拉维辛”摄影机,采用超快速镜头,利用低照度,微光亮拍摄,取得了绝妙的电影效果,生动地再现了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环境和人物形象。 聂晶从影四十多年,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他在众多影片中运用的“长镜头”,“人物局部测光”,“超快速镜头”等摄影技法,为中国的电影摄影艺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除拍摄电影外,聂晶还注意积累经经验,撰写并发表了《<边寨烽火>摄影情况参与》、《<青春之歌>摄影手记》、《电影摄影的爆光》等技术、艺术理论文章,还被北京电影学院,天津电影片厂等单位邀请讲授电影摄影知识,为中国的电影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986年4月26日去世,享年65岁。 获奖情况及代表作: 《小兵张嘎》 《铁弓缘》 《知音》 《青春之歌》 《卫国保家》《赵小兰》 《神秘的旅伴》 《边寨烽火》 《游园惊梦》 《野猪林》《国庆十点钟》 《杨门女将》 《宝莲灯》 《双雄会》 《风雨里程》 《铁弓缘》于1980年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第三届“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
已有2722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