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山聂族考证

作者:宗亲会 原创作者:聂忠秀 来源:信息来源 2010-09-12 15:29
文章摘要
 升山聂族九世祖孝星公说“始从何地迁来,因年代久远,难以藉考”!我试着做考究一下。升山祖谱云:“相传吾族乃是旗人,升山及井楼门一带居民均认这,聂氏是‘旗下子’”;“又宗祠祖先神位也有满文出现……”;众所周知,满族是在天聪九年由皇太极颁旨宣布的,且在东北建立的政权,全国各地满族出自东北不应有异议;升山聂族来自东北应当可以确定;在东北的汉民中是旗人身份的有两种情况:被圈占土地的农民被主人看重,委以要职,或带领众人生产,或为主人看坟护山林,准许其随主人的旗籍;但是不能随意离开居住地。另一种情况就是属于八旗部队——当兵的!当然其流动性很大,一旦部队实行屯田政策,挑选出来的士兵(择其强壮者为兵,老弱者屯田)就会留在屯田的地方;由于满清部队是以“旗”为组织单位的,说到士兵都会说是那个“旗”下的,无形当中其有了旗籍的身份,而老百姓也会称呼这些屯田的人“旗下子”,以示与他们的区别,以至于有些旗人不知道自己是属于哪个旗的,叫不出来旗名也就是这个原因。另外,在明末清初时,不可能有人(老百姓)逃离东北,原因就是后金政权设立逃人罪和容忍逃人罪,清廷入主中原后仍然保存,顺治六年靖南王耿仲明就以匿逃人罪自杀于吉安。离开东北的人员只能有一个条件:军人!离开军队也只有一种可能:屯田!所以聂聚五是军人应无疑义;这样看来升山聂氏来自东北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不好分辨具体地点,原因就是部队人员的来源不好掌握。圣山聂氏欲想继续探寻祖根,还必须在本族内寻找线索,也有可能在当地的地方志中得到答复!如果能得到满清八旗的名牒或许有所发现,或者驻扎在福建的是那个旗的队伍,也可能找出线索。    升山聂族始祖聂聚五(德成)墓碑竖立的时间,在康熙己亥年(1719年,康熙五十八年)中秋,圣言公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自言年龄“八十以上”,那么圣言公在康熙己亥年应是十岁来的少年;且圣言是庆甫公长子(推算其在一七一零年左右出生,见升山聂氏家谱《先祖轶事》),古人十八即可成家,庆甫公有第一个孩子时年龄在二十岁左右是可信的(推算其出生在一六八一年左右);清军在顺治三年(1649年)的时候入闽;而此时明朝已亡,聚五公当是在清初入闽;庆甫公又是聚五公长孙子,按聂庆甫出生在一六八一年,以聂能成二十岁左右结婚、婚后即生育;按此倒推算,聂聚五应当是在一六六一年(顺治十八年)左右有儿子聂能成的,这年距清军入闽十二年,如果聂聚五不是军人,确是“明末清初入闽”不会这么长的时间才有后代;考虑顺治十一年六月(一六五四年)朝廷颁布的屯田政策当在施行中,以“老弱者屯田”地政策来推测,聂聚五的年龄应为四十岁以上,才可能被选去屯田,才可能娶妻成家,延续几年后有后代,这是合乎情理低;因为三十多岁正当盛年,正当年富力强之时,符合“择其强壮者为兵”地政策;况且但是福建地区有郑成功等抗清活动,军队是非常重要的,不会让“强壮者”去屯田!就这样在康熙十三年三月(1674年),耿精忠还是据福建反抗朝廷,直到康熙十六年十月(1677年)投降,福建才回归朝廷管辖;这段时间福建的百姓应生活在战火中吧,四十多岁才有后代,且只有一子,这也可能是聚五公有两房夫人的原因吧。但是族谱中没有记载两位夫人地娘家在什么地方,是哪儿的人士,族谱中也没有注明聚五公的墓地是否为原处,如聚五公墓地是原葬地,就可以确定聚五公逝世于康熙五十八年,享年应在九十岁左右。    能够找到入闽清军是那个旗籍的,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升山聂氏的旗籍![NextPage] 附:升山聂族孝星公“绝口不提旗人身份”探讨    升山聂氏由东北迁移过来似应不容置疑;原因就是升山聂氏称呼为“旗下子”(这个称呼不是东北的叫法)!其谱书云“相传吾族乃是旗人(这个称呼却是东北的习惯叫法),升山及井门楼一带居民均认这,聂氏是‘旗下子’,”有趣的是“均认这”的语气与河南郑州的说话语气一模一样!另外,升山聂氏的先人神龛上和祠堂内有满文,也证明了聚五公军人出身,因为那个满文字就是汉语的“聂”字!花名册中自己的姓名是最能记得牢的;另一方面这也证明聚五公是从东北随军到福建的,绝非明末,肯定是清初!    众所周知,满族得名的时间不长;天聪九年十月十三(公历1635年11月22日)大金汗天聪帝皇太极特别发布谕旨:“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拉、叶赫、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统称为诸申。….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州,统绪绵远,相传奕世。自今以后,一切人等只称我国满州原名,不得仍前妄称。”从此,就禁止本族称呼诸申,只称满州,满族开始传名;所以在1635年前内地只会有“金人(女真人)”而无满族。爱新觉罗氏的汉语就是“姓金”的意思。明朝末年不会有人公开说自己的满族身份,公开说自己是满族、是“旗下子”的时候应当是满清入主中原以后的事情;或者说顺治入关以后的事情,在福建最早也不会早于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因为这年清军才进入福建;所以,称呼“旗下子”应当是在1646年后的事情;我没有见到清军在福建屯田地记载,但是,清军一但站住脚后即“择其强壮者为兵,老弱者屯田”;这个问题是顺治九年(1652年)九月十五日户部就顺治帝旨意议定各省“逐一查明荒地、兵丁、牛种情况,从长酌议,”顺治十一年(1654年)六月二十二日由顺治帝颁恩诏于全国。这样看来,全国范围内由兵丁变为屯田之民应当在在这个时期;只有从军队中出来的人才可能被称呼为“旗下子”!升山聂氏始祖聚五(德成)公应当在这个时期在“闽北门外猫头山下”定居。满清军队中有汉八旗,也就是说全由汉人组成的军队。不过,满族的组成就是以建州(今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为核心,以女真为主体,吸收部分汉人、蒙古人、达斡尔人、鄂伦春人、锡伯人等组成的;然而,重要的是:满族男丁一出生就享受俸禄,这也是与在旗人的区别;换句话说:满族人必定是旗人,而旗人不一定是满族!至于升山孝星公在与云鹏公往来信函中绝口不谈“旗下子”一事也是有缘由的;大汉民族虽然也是在历史上由多个民族组成的,但是由于其发展的历史久远、人口众多、长期居住内地,正统思想很浓重;而满族不过是个立族时间不长,且久居偏远之地的少数民族,竟然入主中原统治中国近三百年,大汉族实是不甘心,“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就是最好的明证!所以,一些入旗的汉人在辛亥革命后就不愿意提及自己的旗人身份,此等情况一直延伸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好长时间;记得我还是念小学时候,母亲告诉我家族旗人身份,至今我还清楚的记得当时她那种隐秘、欲说还掩的神情;在旗人江河日下的时候,真正的满族也隐瞒自己的旗人身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有不少人要求恢复自己的满族旗人身份,这也是一个秘隐欲彰地明证。    在一九四二年旗人地位已经江河日下的时候,孝星公绝口不提在旗之事,当可理解。至于一些聂氏在乾嘉盛世时期篡修家谱时提出“传说是满人”的说法,我认为是一种保护意识,外来人口不采取一些保护意识很难在当地能立住脚的,既然旗人是“统治阶级”,何不拉大旗作虎皮以保护自己!但是,也可能是“附庸风雅”;这只能是一种臆断或者是推论了。
已有4828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