奭公诞生年代(猜想)参考(二)

作者:宗亲会 原创作者:聂金城 来源:信息来源 2010-09-12 15:22
文章摘要
 按湖北黄梅谱,聂氏之先本姜姓也,盖自太公股肱,周室始封于齐,因以齐地聂城,封其支子为齐附庸,后遂以国为氏,此聂氏得姓之源也,奭(齐丁公支子,名衡),周平王时为卫大夫,食采于聂,因以此为姓之源也。周平王是个断代人物。周平王,姓姬名宜臼,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720年在位。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幽王,灭西周。翌年(即前770年),周平王姬宜臼由镐京迁都于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史称东迁后之周王朝为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此时西周已衰弱到了极点,统治范围方圆不足六百里,各诸侯国纷纷割据称雄,不再朝见周王,其统率诸侯的权利也是名存实亡。此间,全国共分为一百四十多个大小诸侯国,而其中以楚国、齐国、晋国、吴国、越国、秦国为大。却说此时有一个叫奭的人,被封为聂地大夫,子孙以地为氏,遂为聂得姓始祖。这个奭公源于谁?只有一种说法--齐丁公说。现抛开奭为齐丁公支子不谈,于是我作如下猜想:齐丁公即位后,对自己的子孙进行了分封,其中一个支子被封于聂,因地域狭小偏辟,为齐附庸,史册不载。聂地子孙薪火相承数百年,名不可考。至周平王时,一个叫奭的人成为卫国封于聂的大夫,子孙遂以聂得姓。是此,则奭应为公元前770年前后人,暂定为公元前800年出生。(三)、公诞生于春秋至战国时期的猜想按照江西川塘谱述,我姓实始春秋,卫大夫有功于王室,周天子录其功食采于聂邑,因以为姓,肇自河东,受姓始祖奭。奭为春秋时期人,这是大多数聂氏族谱都采信的。但给人的猜想就纷繁复杂了。周平王东迁后叫东周时期,史上将此期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03年)与战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两个时期。春秋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把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从周元王元年(前475年)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 的二百五十五年中,有大小战争二百三十次。战争打起来,双方动辄出动几万至几十万人。西汉末年的刘向,将有关这段历史的各种资料编成一本书,取名《战国策》,从此,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战国时期。话说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奭的人被封为聂地大夫,子孙以地得姓。究其先人,则众说纷纭。至少有四种说法:1、齐丁公说。齐丁公封其一个支子于聂,世代食采其间,聂的北方邢国屡被游牧的狄人侵扰;公元前659年,齐桓公联合宋国、曹国出兵抗狄救邢,就驻军在聂北边。这年邢国迁到夷仪,齐桓公同情邢国遭遇就把聂送给邢,聂成为邢国的领属。公元前635年,卫国毁灭邢国,聂成为卫国的领地。“幸先大夫奭公犹获守其故土,卫候让奭仍旧管理聂,为卫国服役”。这种说法奭公为公元前635年前后人。2、遽伯玉说。遽伯玉,生卒不详,事卫三公(献公、襄公、灵公),乃卫公族,为春秋战国时卫国上大夫,他以贤德之名闻达于诸侯,被封为“先贤”,据说孔子几次造访卫国都居住在蘧伯玉家里,可见孔子与伯玉相交之厚。他的一个支子被封于聂,为聂得姓始祖。卫献公为前576年—前559年、前546年—前544年在位的国君,则遽伯玉支子奭公当为公元前576-前544年间人。3、齐国、卫国、楚国人说。春秋时期,或齐、或卫、或楚国一个人被封于聂地为大夫,包括聂地百姓,其子孙以聂为姓。具体年代则无法猜想。奭公当为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03年人。4、魏国人说。公元前453年晋国出现了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进行瓜分,自己分别建立国家的“三家分晋”著名事件。魏国封大夫,当在立国以后,则聂氏得姓始祖奭公当为公元前453年前后人。以上是我的胡乱猜想。三、对几种猜想的一点考证聂氏得姓始祖奭公到底该断定为何时人?凭猜想是不行的。对几种猜想要予以考证。1、学锋宗亲考证的引用――公应该是公元前626年――481年之间的人目前,学锋宗亲有一个考证,这是以他家的聂氏族谱为据考证得来的,很有参考价值:“我聂姓始于卫大夫奭”,我们的一世祖昭是“奭”公的十三世孙(昭,乳名爵,讳叔平,为代王太傅,秦始皇十二年[公元前236年]丙寅四月初四已时生,文帝十五年后元六年[公元前157年]癸未二月二十九日卯时殁)。按每代25---30年推测,奭公应该是公元前626年——481年之间的事。2、春生宗亲《从各地族谱看异同》文章――我分析结论为公出生年代在公元前626年前后近来读聂春生宗亲文章《从各地族谱看异同》,公布了六份能追溯得姓祖的聂氏族谱世系,发现以昭为十三世祖的有三部,以昭为十九世祖的一部。现将几种记载分列如下:一代:  奭、    以忠、 弼 、    奭、        奭、   奭、二代:  慕周、  丰、   以忠、   幼子有恒、  以忠、 髙、三代:  璜壁、  铭、   丰、     次子宜春、  丰、   芳四代:  镐西、  春、   铭、     长子汉青、  铭、   章、五代:  握瑜、  安、   春、     长子谦顺、  春、   茂六代:  胜梅、  训     安、     应逊、      安、   宣七代:  敦维、  敏、   训、     长子帮济、  训、   胜、八代:  奉尊、  达、   政、     幼子光华、  政、   颢九代:  敩政、  睿、   轵、     次子崇盛、  轵、   政十代:  迎阊、  泰、   逵、     懋卿、      逵、   祈十一代:盖超、  建、   浚       幼子纯心、  清、   福、十二代:法煥、  揖、   泰       长子广学、  泰、   琦、十三代:受荣、  昭、   建       次子昭、    建、   昭十四代:初辉、  清、   济 、    青、        济、   清、十五代:赓颺、  宣武、 揖、     宣武、      揖、   宣武十六代:集祯、  洪、   凤起、   洪、        凤起、 洪十七代:有恒、  翰、   良、     翰、        良、   良十八代:昆珑、  温、   由、     温、        由、   尚、十九代:昭、    良、   及       良、        时 、  琳若以奭公为昭十三世祖,则按照周制,男人三十而成家立业,可依昭公出生年代上推390年左右到奭公出生年代。即从秦始皇十二年[公元前236年]上溯390年为公元前626年(周襄王26年)前后。该年为午未,各诸侯纪年为鲁文公1年,齐昭公7年、晋襄公2年、秦穆公34年、楚成王46年、宋成公11年、卫成公9年、陈共公6年。若以个案即以奭公为昭十九世祖,则按照周制,应上溯570年,为公元前906年,即奭公为周懿王(公元前915-前891年)、齐癸公慈母(前964—前898)年代人。3、一家聂氏族谱讲述的内容――分析结论是公为公元前635年前人据学锋宗亲《中华聂姓源自齐公说的疑析》一文引述一家聂氏族谱称:“公元前1046年姜子牙辅周灭纣,受封于齐国,史称太公;约十余年逝,子吕汲继位,是为丁公。丁公封支子食采于聂,伯爵,史称聂伯。聂伯子孙薪火相承400年,历13代,名不可考。其间,聂国北方邢国屡被游牧的狄人侵扰;公元前659年,齐桓公联合宋国、曹国出兵抗狄救邢,就驻军在聂北边。这年邢国迁到夷仪,齐桓公同情邢国遭遇就把聂送给邢,聂成为邢国的领属。公元前635年,卫国毁灭邢国,聂成为卫国的领地。史料记载称:“幸先大夫奭公犹获守其故土,卫候让奭仍旧管理聂,为卫国服役”。按此分析,得出奭公为公元前635年时代人,相当于前两说的主流说即公元前625年。4公为齐丁公支子即公元前1000年前人难园其说许多聂氏族谱说奭公为齐丁公支子,那么齐丁公生于公元前1100年前后,奭当生于公元前1070年前后。按此推理,齐丁公立于公元前999年,分封子弟当在此前后,如封于聂且已得姓,则族谱应有世系可考,可恰恰缺少这个环节。根据周礼五世而亲绝,当另立祠建氏,则聂得姓应是受封到聂的第五代人的事。按每代30年计算,应是奭公150年之后的事。当为公元前920-前890年间得姓。那么得姓之人叫什么名字?既然说是奭公得姓,那么奭公就不是齐丁公支子,而是齐丁公支子的后人,否则难园其说,不可能一家五代内出两个奭公。奭公是齐丁公支子五世孙,则与《湖北通城谱》年代吻合,但又发现湖北通城谱关于奭公的自相矛盾处。从更多聂氏族谱看,说奭公乃是周平王时期人(约公元前781~前720年),或者更后一些年代的人(公元前625年前后),那么本节讲的奭公即使作为齐丁公支子五世孙,还是与许多族谱讲的奭公年纪相差达200岁以上。5公不会是战国时期人物由于聂政的出现,证明聂姓起源早于公元前397年,若不把聂政作得姓始祖,则加上聂政杀侠累时的年纪(母享天年终[《素问•上古天真论》:“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已有2625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