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一支的先祖应该是来自于永丰

作者:宗亲会 原创作者:聂学锋 来源:信息来源 2011-04-28 10:41
文章摘要
搞清聂姓的来源一直是我矢志不渝的目标,特别是有关丁公说,我特别关注。看到聂网有宗亲说到聂姓的来源举例湖北黄梅谱有记载姜尚丁公,我便产生了去湖北黄梅看谱的念头。刚好,安徽太湖在清明前举行祭祖大会,我同春生、海林等前往参加,返回的途中,我提出去湖北黄梅看谱,于是我们便来到黄梅葫芦墩村,葫芦墩村的宗亲非常热情款待了我们。从谱中我看到,记载姜尚丁公的资料都是清朝以后,后人新加上去的,对探讨聂姓的来源没有一点参考价值。其实到目前为止,我通过搜索资料证实齐公、丁公说是站脚不住(在适当时候我另文叙述)。去黄梅葫芦墩村看谱,我却还有一个意外收获,我发现九江一支的先祖来自于永丰。前几天,我同九江的聂林凤在QQ里进行了几晚的开诚布公的探讨和切磋,但是疑议仍存。征得他的同意,我将我的观点公开发表,以饴九江一支的其他宗亲。几天来,我对九江一支的先祖来自于永丰有粗略认识,我认为:其一、九江谱和永丰谱记载九江先祖来自于永丰很明确、详细。1、九江谱的《聂氏谱源流序》:明嘉靖间老序乃余伯曾祖正宣公所作也。。。。吾族聂氏世居永丰……这是九江谱最早的先祖来源记载依据。虽然还有有永丰洋湖之说,有吉水瓦崔坝之说,但是都是清朝,或是民国的记载,权威性不及明嘉靖间老序。2、九江谱的谱序几乎每序都是:吾族自……由江西永丰……如果不是来自永丰,不可能篇篇序都提来自永丰.。林凤提到历代谱序是由首篇序言而重复论述,我认为正是首篇序言表明了它的珍贵性,它的真实性。而以后的序有明显的人为增减因素,没有首篇序的真实性强。3、永丰谱清晰记载着九江三代先祖玉罄、用行、璧灵的名字,而且资料记载详细,而九江谱玉罄、用行、璧灵等三代先祖的名字、排行同永丰的一模一样,这绝对不是巧合。其二、九江谱记载迁徙史混乱,但是虽混乱却都提到永丰。九江谱的《聂氏谱源流序》:明嘉靖间老序……吾族聂氏世居永丰……。康熙三十七年《重修族谱序》:吾先祖用行公由大明永乐年间同子受可公暨孙……自吉安永丰迁居九江……。《聂氏谱序》:吾族自发俊公于南宋开庆年间由永丰潜彭城潞州历浔阳而居黄梅卜居……。《聂氏重修宗谱序》:我先祖用行公家居吉安永丰,自永乐二年奉例祖崇德、崇学、崇道、崇事兄弟四人携谱来蒲……。《河东聂氏重修宗谱序》:惟我化邑一支出于汉清公之子讳宏者宋初因避乱来浔筑室……。《聂氏联修宗谱总序》汉清公由上饶又迁永丰洋湖……又南宋开庆初年玉鼎公(俊发)由永丰经彭城潞州历浔阳明永乐二年用兴公复由永丰洋湖迁九江县…等等不一一列举。其三、九江谱的谱序迁浔先祖逻辑紊乱,但是大多数认定永丰是他们的祖居地。九江谱迁浔的先祖有:用行公,发俊公,崇德、崇学、崇道、崇事兄弟四人,用兴公,汉清公,宏公,宏公兄宽公……究竟是哪一个公,说法不一。迁居时间有永乐二年,南宋开庆初年,宋初……。此外,迁居路线有由永丰潜彭城潞州历浔阳而居黄梅卜居;由上饶又迁永丰洋湖,还有什么吉水瓦雀坝等。还有什么玉罄公携子用兴用行和孙生意到永丰,因用兴用行年幼陈述不清,后玉罄公之胞弟越数年衣食有馀,念及亲情,前往永丰慰嫂侄,与永丰父老历陈述汉清公之原委,丰人始无异议,越数年永丰修谱,兴行二公恳请来浔走支,谱局藉口经费危艰,不肯来浔,故将兴、行二公及侄儿搭修。这段不符合实际情况,永丰谱是很严格,不是我们一支的是不会修进来的,我们村还有一房,住在村里几百年都不给他修进来,这足可说明我们永丰不会随便让人搭谱。还有:我祖玉罄公携子用兴用行和孙生意到永丰,卸货时暴病身亡 ,求助于永丰家人, 后定住永丰数年 。等等,令人不知所云。不过,虽然谱序逻辑紊乱,但是每每说的都是不离永丰,可见他们认定永丰是他们的祖居地。其四、九江谱的谱资料多次遭毁,九江谱现在的资料可行性差。永丰谱清晰记载着你们三代先祖玉罄、用行、璧灵的名字,你们的先祖的名字,排号同我们谱一样。而你们的谱没有详细的记载,有明显的人为编撰痕迹。原因,是九江谱多次遭损毁。《聂氏重修宗谱序》:然可考无如所载古谱在正德年间遭火灾废残缺失……《聂氏谱序》:间尝番阅大明时老谱一篇系御史聂双江先生之手笔其中叙发迹迁徙表源述分支俨然历代如见惜代远年烟虫伤鼠蚀无一能续其篇末故愈传愈远愈残愈晦几令后之子孙有难为继……。从以上可以看出,九江谱明朝以前的资料几乎不存在 ,就是清朝的也是不全。九江谱资料只可以作为参考,不可以作为主要依据。其五、九江谱记载的一些事不符合客观情况,不过处处都有永丰字样。如:玉罄公携子用兴用行和孙生意到永丰,卸货时暴病身亡 ,求助于永丰家人, 后定住永丰数年 。这段是很矛盾。从我们的谱来看,玉罄公、用行公没有去浔,这是可以肯定的。生意到永丰,卸货时暴病身亡 ,求助于永丰家人, 后定住永丰数年,这段不符合历史。既然是永丰家人,为什么玉罄公前面的高祖同永丰的不到,这段话可能是后人杜撰。又如:因用兴用行年幼陈述不清,后玉罄公之胞弟越数年衣食有馀,念及亲情,前往永丰慰嫂侄,与永丰父老历陈述汉清公之原委,丰人始无异议,越数年永丰修谱,兴行二公恳请来浔走支,谱局藉口经费危艰,不肯来浔,故将兴、行二公及侄儿搭修。这一段虽然是明显编故事,用行公从我们谱上看,是没有去九江;玉罄公之胞弟又是谁,前往永丰慰嫂侄,证明是永丰人;搭修,我前面说了,是不可能的。汉清公由上饶迁永丰,这也是不可能的,我们永丰没有汉清公。永乐二年兴行奉旨开垦,这也不符合历史。玉罄公出生于玉罄公生于建文辛已(即:明惠帝3年1401年),用行出生于景泰甲戌,1454年,永乐二年是1404年,这是不可能的。还有:.用行公直接由永丰迁德安,自那后与九江族人没有联系,故以用行公为迁始祖,所以就有正宣公那段序。历代谱序是由首篇序言而重复论述。发俊也许回过永丰,再由永丰经彭城潞洲,历浔阳到湖北黄蔡山。玉罄公携子回丰这段历史千真万确也得到永丰验证。等等,暂不说这些历史有没有,我认为都是说明永丰是祖居地。其六、既然玉罄公后人在九江历代都是主流,先祖来自永丰理所当然。上了人家的谱,认错了祖。林凤说到,其间我们的始祖有四:1、以迁江西始祖是环公(上绕),2、以迁永丰始祖为汉清公,3、以迁浔阳祖是宏公。4、以背谱来浔者是用兴、用行。德安一直以背谱来浔用行公为一世祖,即始祖。我们九江曾以上述四公先后作过始祖。德安用行自我们永丰回来后,从谱上看我们从未联修过,直到八八年才合修。玉罄公携子回丰这段历史千真万确也得到永丰验证。玉罄公后人在此历代都是主流,每次都是他后任人主修,而且他还有背谱资料,不可能丢掉自已的祖先去认别人祖先。我认为既然玉罄公后人在此历代都是主流,就应该奠定其地位。玉罄公永丰籍是毫无疑问。既然玉罄公后人在九江历代都是主流,先祖来自永丰理所当然。至于他还有背谱资料,不可能丢掉自已的祖先去认别人祖先。我分析,玉罄公、用行公都殁在永丰,葬在永丰,用行葬柳林妣崔氏同墓有碑,不可思议。他俩背谱也是不可能,如果真的背了谱,你们的谱就一定对的到永丰谱。退一步说,即使背了谱,也因火灾烧掉了,他们的后代不识字,也就搞不清,乱接到人家的谱上就成了必然。因此,虽然始祖有四,甄别的办法只有一条,凡是是玉罄公后裔,就是永丰籍,不是者就不是永丰籍,他们本身很可能就是杂混在一起的不同聂姓。林凤还提到,明正宣公所序,他认为用行公是直接由永丰迁德安,自那后与九江族人没有联系,故以用行公为迁始祖,所以就有正宣公那段序,我到赞同。通过以上分析,我大致可以慨论如下:1、虽然可以假设你们曾经背谱,但是所载古谱在正德年间遭火灾废残缺失,以后又远年烟虫伤鼠蚀无一能续其篇末故愈传愈远愈残愈晦几令后之子孙有难为继……。所以你们谱的资料是贫乏的,也是不可靠的。2、从我们的谱和你们的谱来看,你们的先祖来自于永丰很明确,永丰是你们的祖居来源地的证据非常充分,不可否定。3、来浔的先祖应该是用行公的后裔,玉罄公、用行公肯定不是。来浔时间大约是1454年之后。4、你们的先祖应该是……达观——敏复——汝莊——习古——玉罄——用行——受可(字壁灵)……宽公,汉清与玉罄不搭架,他们很可能是另外一支。5、玉罄公、用行公的后人出永丰后,由于没有文化,只知玉罄公,用行公,再上面的老祖就不知道,很可能是接到人家的谱上去了。也就是说你们的脉系完全搞错了,张冠李戴,把自己的祖宗丢掉了,错认了别人的祖宗。6、建议你们赶快理清思路,到永丰认祖归宗。永丰也热烈欢迎你们。                 (永丰    聂学锋)2 0 1 1、4 、2 7
已有4325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