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丰双溪——聂 静 生 平 简 录

作者:宗亲法律部 原创作者:聂学锋 来源:信息来源 2010-07-10 08:59
文章摘要
聂静,明永丰双溪(现永丰恩江镇聂家村)人,字子安,号泉涯。明正德丁卯(1507年)年六月二十日生,万历癸酉(1573年)年八月十二殁,享年67岁。明朝嘉靖乙未(1535年)年进士。官至明嘉靖庚戌(1550年)年奉政大夫礼部制司郎中,明穆宗隆庆一年(1567年)诏进中顺大夫。聂静弱冠就颖敏不群,豪岩不羁,臂力过人,挽强弓百发百中。从小勤奋好学,每天读书至深夜而毫无倦意。很小时就能知地理天文,作词赋诗,出口成章。其叔聂豹经常考他,他都能对答如流。聂静出生后,因聂豹夫人宋氏无子,便随宋夫人,宋夫人视他为亲生儿子。聂静从不叫宋夫人为婶,而叫母;叫其生母张氏为婶,却不叫母。聂静非常重养。故聂豹在为宋氏撰写的墓志铭上有“欠十月之怀”之词,可见其亲密关系。聂豹与聂静亲如父子,故聂豹称聂静为从子。聂静在京时,两人经常交谈至深夜而不分,兵部每有警报至,必召聂静来讨论计策,前后章疏,多由聂静草定。对于聂豺和宋夫人的养育之恩,聂静更是感恩不已。聂静嘉靖甲午(1534)年江西乡试,乙未(1535)年中进士。中进士后,因当时朝廷负责选官的官员中有聂豹的好友,虽其母宋氏多次催考,他为了避嫌不去赴考,而只寻授丹徒县令。聂静崇尚阳明先生 “知行合一”理论。在赴丹徒任县令途中,特到泰州拜访阳明先生高弟心齐王先生,听他讲“万物一体”之学,并同他深入进行讨论研究,悟得了“亲民”的道理,并将悟得的“亲民”理论应用到丹徒任职吏治中。丹徒任职后,倍感丹徒财力单薄,税赋吃紧,社会治安差,田地荒芜。于是他竭力节约开支,积极兴学,培养人才,锄强植善,大力推行“均田制”。限制了豪强的土地,使耕者有田可耕,并有责任耕好。土地分到人后,逐一造册登记,官方对哪一块田是谁的清清楚楚,明若观火。对流氓地痞,强迫其去开垦荒地以赎罪。通过“均田制”,“均田制”确保了赋役的来源,社会得到了稳定。实施“均田制”四年来,丹徒地方安定,财力充裕,上报朝廷的政绩显著。太后和巡视的官员到丹徒都交口称赞。为此,升为刑科给事中。九庙失火,大臣们珊珊来迟,他急得大声斥骂,为此遭人弹劾,诬为救火不力,被朝廷贬为建平丞。后又调任曲周丞。尔后升为国子助教。庚戌(1505)年,外虏侵犯京城,他奉诏值守安定门,他措施得力,防守严密,并亲自用箭射死了外虏,外虏不敢再犯安定门。皇帝亲见,将他升为兵部职,由于聂豹当时在兵部主事,便改任礼部郎中。在礼部,他精明能干。当时朝廷宗室繁衍,禄粮不继。宗伯问计聂静,又问王府人数多少。他当即算出千镇国以下,以禄米按年计算有八百五三十万石。宗伯便知他非常精明。他还献计,对宗室进行剂量分封,被朝廷采纳。后来的宗藩条例,都是聂静创立起草。他还建议,各王府谢安不必赴京,对宗室犯罪必须按罪行轻重予以处置,对犯罪内臣,押获京城不便的,就就地选空闲地建监狱处之,等等。他打点礼部事务得体恰当,处理干净利落,深得上司的赞许。甚至,兵部的大司马在对边关之事无计时,都到聂静处讨教。由于万寿庆贺表该史以误益字,遭诬陷,被降罪削官。于是他游山河,赋诗写字,在乡里吹啸种菜栽树。期间还帮助县邑料理一些难事,但终不见朝廷复用,海内豪杰无不惋惜。直至穆宗皇帝登基(1567年)诏进中顺大夫入朝为官,但此时聂静已染病在身,不能赴京。几年后便病逝。
 
已有3036人阅读

佛王尊者:敬赞聂豹聂静父子虎父无犬子;将门出英豪!!!(2014-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