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元光公派下子孙书

作者:宗亲会 原创作者:聂能卿 来源:信息来源 2010-09-12 15:22
文章摘要
告元光公派下子孙书 稽我印溪始祖元光公,于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年)由赣仕长沙通判,因时际世乱,未归故里,择湘山水秀丽、人杰地灵,遂携四子荣一、向二、透三、敷四定居湘乡伏虎庙侧(现涟源市桥头河镇青草村)。同光三年(925年)。荣一由湘迁衡山金华铺,为今衡山的开支祖;向二于同年迁本邑西阳龙潭坝,后又迁永丰金林坳,为金林开支祖;敷四于同年迁宝庆玉桥铺,后又迁新化永宁乡高坪,为高坪开支祖;透三则定居印溪雷家村,为我印溪开支祖。我始祖元光公于后唐天成二年(927年)殁,葬印溪温湄二水汇集之丰乐洲上;始祖妣盛氏(生殁难详)葬长沙南湖港金盆形,至今均已一千多年。年深月久,沧海桑田,原墓已遭毁无遗,旧址莫觅。致使 祖考祖妣在天之灵无所凭依,漂泊四野而成孤魂,虽曰生死殊途,其实阴阳同理,此情此境,为人子者岂能熟视无睹!我等即于2007年丁亥清明之际,虔诚遵儒,祗荐先灵,敬祈祖考祖妣同归新筑佳城(渡头塘菊花村桂花台),自后长相聚首,永享安宁。根据人之常情,父子兄弟虽隔万水千山,却隔不断亲情深谊,定常怀乐聚天伦之感,所以我等认为荣、向、透、敷应与其父元光公,祭同祠、序同谱。现在各个姓氏都修通谱、建宗祠,大兴追远祀祖之风和正本清源之举,以尽人子之道。印溪乃元光公栖居和安葬之根地,对清源收族,尊宗祀祖之义举,我等责无旁贷,因此于庚寅初夏阳历5月吉日,经我族委会研究决定,续修以元光公为首的族谱,正期元光公各地后裔尽报本儿孙之道,共襄此举,以慰元光公及祖妣盛老太君在天之灵。更积极响应国家档案局、文化部、教育部的相关续谱工作文件。诚一举二得,何乐而不为耶?不仅如此,而且对一些在职的公务人员有很大的启发性,因他们深深受到极左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心理影响,对续修族谱,谈虎变色、心有余悸,顾虑重重不敢参与。看了这些文件后,他们就会理解到续谱工作的重要性,而热烈支持慷慨解囊,这一部分人是家族的精英所在,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将使族谱增添无限光辉。查阅我印溪谱史有关资料,我们现在的一世祖估计为元光公十七代孙。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这十七代无从究源所致。不得已而遵十七世孙为一世祖,我们此次续谱,务必将这十七代所存在的派源问题澄清,这也是为了今后修好聂氏通谱打好必要的基础,敬请各族同胞提供相关资料,并请选出德才兼备的负责人和我们联系。谨 启办公室负责人:聂如春       联系电话:15173863625       07388515851传    真:                 Q Q:1225531417邮    编:417000           邮  箱:1225531417qq.com网    址:http://www.cnniew.com/Index.asp通讯地址:湖南省娄底涟滨东街清潭小区14栋湖南娄底印溪聂氏宗亲会                                                                             2010年5月 现将领导题词和相关文件附下: 民国孙中山先生论谱族谱记载中华民族由宗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我特有的良好传统观念,应妥加运用。 毛泽东主席论谱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的资料。 尊老尊贤,应该!应该!他在一九六四年曾说:“研究现代史,不能有不去搞家史和村史。从研究最基层的家史村史和微观入手,这是进而研究整个宏观社会历史的基础”。摘录《毛泽东读史》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有着重要意义。为此,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曾于1984年11月20日专门发文《关于协助编好的通知(国档会序[1984]7号)》,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中国家谱综合目录》于1997年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对家谱整理工作和提供学术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时由于种种客观条件限制,尚有大量家谱未能收入,特别是大量收藏于海外的中国家谱未能收入。2000年6月,由中国国家图书馆主办的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合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祖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及新加坡、美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42家中文图书馆及中文资料收藏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就推动全球中文文献资料共建共享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协调,并决定由上海图书馆主持编纂《中国家谱总目》。这是《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编撰工作的继续与发展,它将大量增加收藏于海外的中国家谱,同时扩大收录范围并增加著录项目。《中国家谱总目》是中国家谱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的完成将积极推动谱谍学的研究,并进一步加强海内外华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其意义深远。《中国家谱总目》的编撰采用“分头编撰,汇总审校”的方法,每一地区确定一个负责单位为《中国家谱总目》编委单位,由其负责该地区的家谱条目的编制工作,编委单位主要由部分省级图书馆和其它单位组成(见附件)。为了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请你们通知各地图书馆(室),文化馆等收藏单位,认真做好本单位所藏家谱条目的摸底工作,协调好与所在区域藏谱机构的关系,积极协助《中国家谱总目》编委单位,按照《中国家谱总目》的编撰要求,编撰好本地区收藏家谱目录,以保证《中国家谱总目》编撰工作的顺利进行。特此通知。文化部办公厅2001年2月7日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文件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文管局、北京图书馆、各高等院校: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急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开发学术研究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一些工作,也起着很大作用。但是,由于国内收藏的家谱极为分散,又没有专门目录,因而长期以来国内对家谱的发掘、研究工作做得不多,这与国外学者、机构对中国家谱搜集不遗余力,研究多有成果的状况很不相符。同时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许多根在大陆的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思乡之情日趋浓烈,他们也急需利用家谱来找自己的血缘关系。为了推动国内对家谱的研究作用,发掘家谱这一祖国文化宝藏,改变中国家谱研究的内轻外重状况,充分发挥家谱在学术研究和统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国家档案局二处,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等单位拟将分藏于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档案馆等单位的家谱编一部比较完整的《中国家谱综合目录》。计划一九八五年底完成编纂工作,公开出版。为了协助编好这一目录,特请你们通知各个图书馆(室)、博物馆、文管会、文化馆、档案馆(室)等收藏单位,将其收藏的家谱和所知道的个人收藏的家谱目录,按照该书的编辑凡例,于1985年三月底以前报送国家档案局,个别藏量较大的单位,也不要迟于1985年元月底报送。特此通知。文化部办公厅1984年11月20日
已有2570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