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攸久的娄底印溪聂氏宗祠

作者:通谱秘书处 原创作者:娄底印溪聂氏宗亲会 2015-12-30 22:59
僅假日之机,向各位宗亲介绍一下‘历史攸久的娄底印溪聂氏宗祠’。
      历史攸久的娄底印溪聂氏宗祠  
         二零一六年新年元旦将即,预祝聂氏仕臣公派下后裔子孙及全国聂氏宗亲节日快乐,吉祥如意,全家幸福,人兴财旺。僅假日之机,向各位宗亲介绍一下‘历史攸久的娄底印溪聂氏宗祠’。
    江西丰城藉聂氏元光公于后唐庄宗同光二年(九二四年)职受长沙府通判,因年事已高,任职仅一年辞职离任。他喜湘邑山水秀丽,未归原藉,携三子透三郎、四子敷四郎定居湘乡县三十九都延福乡雷家村(现娄底涟源市渡头塘镇印溪村),相继其长子荣一郎定居衡山金华铺,次子向二郎定居湘乡西阳(今娄底市娄星区西阳乡)。经过宋、元、明三朝近八百年的繁衍,印溪聂族已成为上湘望族,且居址团聚,烟火相连。
    祠堂,乃以妥先灵之所,后人尊祖敬宗之地。‘祠堂之建,所以萃一族之人心。使家声恒怀玷辱之巩,夙夜常切忝生之戒。’(《聂氏祠堂记》) 清雍正十年(一七三二年)先贤东山、文长、羽长、儒宗等族老以始迁祖元光公为祠主创举修祠。如此,昭穆有分,规制有立,孝思有展,伦理有尚。
    时至清乾隆年间,宗祠已历近五十年,不无倾圯之患。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0年)先贤河球公、逊兰公等,‘恻然于众,以谋复新。且汲汲然,为祭田议族,皆欣然捐资,鸠工修辑,越一年而告成。时为辛丑,规模视昔较完善’。 (《补修祠堂记》)
    又‘阅九十余年,不无倾圯,若不复修,将何以妥先灵,而崇祀典哉?族中父老慨然以身任之。谋诸通族,衰金集帛,合工聚材,是经是营,几经寒暑。作始于光绪元年乙亥(一七八0年),越丙子丁丑而告成。庙庭神丽,户牗周迥;备夹序而列阶,陈顺阴阳以开辟。其规模宏密,殆非昔比’。 (《复修祠堂记》)因近居安化梅溪元光公之二兄元大公后裔欣然入祠,故尊元正、元大、元光、元明之父唐宣宗朝御史仕臣公为‘请舍祖’,奉为祠主。
    自建祠后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基本被毁,历经二百四十馀年,其间耆老先生,俊秀子弟,‘每当岁时祭祀,大有事于祠堂焉。序昭穆,以明宗法;设祝嘏,以达孝慈。笾豆簋簠,将其物也;丝竹管弦,和其声也;升降拜跪,肃其仪也;献酬交错,饮其福也。揖让可观,进退可度。莫不餍饫乎,祖福醉饱乎。宗功与祭者环墙而观,相与嗟叹。于礼仪肃肃焉,穆穆焉,咸含和而吐气,我聂氏之益大而昌也’。 (《聂氏复修祠堂记》)
    时至清末民初,朝代交替,战祸连连,灾难续续,人心疲累,祭事荒废,祠庙冷清,甚致侵占。民国时,宗祠被湘乡县三十九都延福乡占用为乡政府办公场地,并内设中心学校。解放后,人民政府继续在此办公、办学,并不断折毁、另建,将大量珍贵文物埋于地下,或延为他用。至七十年代,祠迹全无,仅存祠堂前门石磴子与石门框及汉白玉石狮一对。去年在僻壤荒草中寻找到曾延为桥板,已破损的漢白玉《聂氏復修祠堂記》碑。
    由于宗祠被毀,使先祖英靈飘泊无所依,孝子贤孙尊祖敬宗无址申扬,情何以堪﹗
    可喜时逢盛世,国泰民安,各姓氏建祠修谱蔚然成风,我族子孙与时俱进,继承先人优良传统,重修宗祠,责无旁贷。经过近两年的筹划,印溪聂氏宗祠正式兴建。
    印溪聂氏宗亲会、印溪聂氏宗祠筹建委员会号召我仕臣公派下子孙同心协力,积极献计献策,捐款捐物,加快宗祠早日落成。以妥先靈,以便用祠堂文化对族众进行教育和感化,以宗族血缘为基础,增强本宗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以求宗族的兴旺发达,促进国家的繁荣昌盛

                 娄底印溪聂氏宗亲会
                 印溪聂氏宗祠筹委会
                   2015年12月30日





















 在建宗祠现埸

已有3457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