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年颁发“关于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 的通知”说起
(一)
40年前的今天,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十日,国家档案馆、教育部、文化部联合发布文件(国档会字1984-7)“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 ..
热烈庆祝国家三部委,发布 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发表四十周年 (一) 40年前的今天,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十日,国家档案馆、教育部、文化部联合发布文件(国档会字1984-7)“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文中提到: 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家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工作也起着很大作用。但是,由于国内收藏的家谱极为分散,又没有专门的目录,因而长期以来国内对家谱的发掘、研究工作做的不多。这与国外学者、机构对中国家谱搜集不遗余力、研究多、有成果的状况很不相称。同时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许多根在大陆的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思乡之情日趋浓烈,他们也急需利用家谱来寻找自己的血缘关系。 为了推动国内外对家谱的研究利用,发掘家谱这一祖国文化宝藏,改变中国家谱研究的内轻外重状况,充分发挥家谱在学术研究和统战工作中重要作用,国家档案二处、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等单位,拟将分藏于各国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单位的家谱编成一部较为完整的《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特请你们通知各地图书馆(室)、博物馆、文管会、文化馆、档案馆(室)等收藏单位,将其收藏家谱和所知道的个人收藏的家谱目录,按照该书的编辑范例,于1985年3月底以前报送。 该文件发至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文管会、档案局、北京图书馆、各高等院校。 (二) 30年后,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联络委主持的姓氏宗亲文化调研课题(课题负责人黄泰康、组长聂振强)由农工党中央呈报送全国“两会”提案,二0一四年七月十五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复函(民函2017-665号 同意对外公开)“民政部对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1248号(文化宣传类078号)提案答复的函”,该文件是民政部致农工党中央(关于发挥姓氏宗亲文化在中华民族精神思想中的传承作用提案)的函。文件中提出“姓氏宗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为扩大海外联谊范围、拓展统战工作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 抄送全国政协提案委、国务院办公厅,主动公开。 该文件对姓氏宗亲文化、姓氏宗亲会(组织)做了区分,并对姓氏宗亲文化的界定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随之,学术界研究成果不断出现,在海内外引起一定反响。弘扬姓氏家风文化,为建设美好家庭助力。 在此姓氏宗亲文化调研成果的基础上,农工党中央联络委又成立了姓氏文化学编委会,历经十年编辑完善,由九位副国级领导做顾问,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及研究人员组成特邀编委、编委组成的编委会。《家庭家教家风》、《姓氏文化学》两本书面世,分别由北京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在学术界在海内外引起很大反响,海内外报刊媒体相继报道。 (三) 2024年10月19日至20日,由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主办、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承办的“第九届中华家谱展评大会”在郑州隆重举行。来自全国21个省区市的400多位专家学者和谱牒爱好者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参展家谱2105部,评选出“中华好家谱”130部。 国家档案局原局长、中央档案馆原馆长、中国档案学会理事长杨冬权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历史上各种形式的家谱,让中华民族的家族世系绵绵不绝,家族历史世代传承,家族文化代代流传,家族精神不断弘扬。在今天,家谱不但为研究历史和学术而提供丰富的资料,而且为祖国统一提供国内外联系的联络图,为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供生动教材,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修家谱,尤其是修新时代新风尚的新家谱,是为当代留记录、留业绩、留印迹,为后代留记录、留史料、留精神。 他还指出,家谱是真正的人民史,因为它的修纂者是人民,它的记录对象是人民,它的读者和受教育者也是人民。中国家谱当中所记载的人数,不但多于国史,也多于地方志,是记载我国最大多数人民的历史。 中共河南省委原常委、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世军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他指出,河南根亲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原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核心和主干。所以,弘扬中原根亲文化,就是大力弘扬黄河文化的实际行动。 本次会议邀请了中国档案学会理事长杨东权,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著名姓氏文化研究专家袁义达,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建华,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立新,郑州大学教授、历史文献研究专家赵长海,农工党中央姓氏宗亲文化调研组组长聂振强,中华郭氏总谱编委会主任郭启祯等七位专家现场评谱。 聂振强受邀担任第九届中华家谱展评大会鉴谱评审专家,对“武城曾氏重修族谱湖南资兴曾氏族谱”进行讲解点评:家谱文化蕴含了对人生价值观的培育与形成,如何上承下传,继承发扬什么?并建议,1如何将谱书变成正规图书,形成国家正式出版物;2增加堂号、楹联、家训的分类栏目内容;3新时代家风家训的征集;4如何与家庭建设结合起来。 聂振强发表“首部《姓氏文化学》新书面世,助力姓氏文化发展--匆忘国耻,珍爱姓氏家谱文化,谈姓氏家谱文化史料保护与传承”的专题演讲。他说, 多年来,家谱文化方面的学术研究、展评、论坛活动逐渐增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种类型的谱书、家训、堂号、家族精英、历史人物读物纷纷涌现,其中非正式书号的图书较多,大多为内部学习交流资料。目前国家在审查这方面的出版物规定较严,若想取得国家正式书号并公开售书,门坎较高。 回顾历史,我们不能忘记“敦煌壁画遭抢受损”,“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国”的历史耻辱;当下更要防止韩国欲向联合国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我们也面临日本在国际社会对中国中医中药业的侵占和垄断;美国犹他州盐湖城博物馆存有中国谱书17099种,其数量超过上海12000种及北京3000种的总和;很多珍贵的姓氏文化家谱、祠堂、祖德祖训面临失散,亟待有计划的搜集整归纳。 现家谱辈序最多的以孔、孟80代左右为代表,但在民间家谱还存有160代、180代的资料显示。我们对此应否如何考查认证?又为何不去论证?对此,我们应持什么态度,是摒弃消毁还是收集整理?我们应坚持文化自信信,让其在古籍中“活”起来,而不应列为“禁区”,而不能再遭他国的侵占略夺,老祖宗的财富要留在中国。我们应开展收集和研究,将其精华部分传世于后,切不可忘祖灭族,更不应给后世人留下姓氏文化的“空白和迷惑”。西方人信神教,中国人信祖宗,全球华人认为是炎黄子女,华夏儿女的子孙。西方有亚当、夏娃,东方就有炎黄蚩尤,中国有中华文化的山海经,这些都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之列。 如何将这些编修谱书的珍贵史料变为正规图书,形成姓氏家谱、家风、家教文化类的正式的图书出版物,己引发国家出版界的关注。 (四) 2024年11月3日,2024年11月3日,"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发展经验交流暨《中华族谱的结构和编撰规则》团体标准发布″在北京紫玉饭店举行。来自传统文化、科技、文博、书画、乡土学、茶文化等领域有关领导、专家学者50余人出席会议。 国家强国制造战略建设咨询委员会委员、原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兼党组书记纪正昆做主题报告:强国制造战略与时代传统文化、传统工艺传承创新标准化建设;原国务院重大项目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改委西部基金主任、《中华族谱的结构和编撰规则》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冉崇明做《中华族谱的结构与编撰规则》团体标准发布致词,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中科院大学艺术中心主任徐铭等做主题报告。 《中华族谱的结构和编撰规则》团体标准(T/CAS 692-2023)代表主要起草人之一聂振强发言中提出,这个编撰规则团体标准的形成与发布,填补了数千年来家谱编修标准的空白,既保护了中华家谱传统文化遗产,又为族谱文化发展奠定了发展方向,可喜可贺!1、建议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GBT/ 39659-2020《生辟汉字结构数字键编码》(发明人王子善);2、在"规则 1范围″中,结合新时代族谱家谱内容中增加:家风家教,体现新时代家风家教、家庭建设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最后,原科技部副部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科教文体卫委副主任程津培做视频讲话:"彰显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表示祝贺。 (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中华传统文化,不能一概否定,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继承和弘扬其中的优秀成分”,又指出,“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 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 二0二四年十一月七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台湾同胞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依托宗亲乡亲、祖地文化等纽带广泛凝聚侨心。 面临新时代,家谱就是打开历史大门的一把钥匙,姓氏、地名佐证了中华文明史。我们要更好的弘扬中华姓氏家谱文化。 中华聂族宗亲协会 中华聂网理事会 聂氏通谱编辑委员会 |
栏目
24小时人气排行
最新文章
- 古冈聂氏重阳祭祖暨先祖墓管理委员会成立大事记
- 全国聂氏宗亲文化交流大会咨情报告
- 湖北聂氏宗亲理事会主要成绩介绍
- 从当年颁发“关于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 的通知”说起
- 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