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作者:admin 原创作者:聂智 2025-04-29 12:26
《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聂盛桀,字在位,生于1937年腊月初八,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的一生,仿佛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前行,却始终坚韧不拔, ..
《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聂盛桀,字在位,生于1937年腊月初八,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的一生,仿佛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前行,却始终坚韧不拔,用他的智慧和担当,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天。
   父亲出生在合江县福宝潘湾,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那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祖国的山河,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他的童年,是在这样的乱世中度过的。尽管生活艰难,但父亲的祖父和曾祖父都是当地的贤达之士,他们重视教育,倡导“耕读传家”,这种家风一直延续到父亲这一代。
   父亲五岁便踏入了私塾,学习珠算、算术和书法。他的毛笔字和钢笔字写得工整而漂亮,深受先生的赞赏。每逢过年过节,或是乡亲们有红白喜事,父亲总是被请去题写对联。他的字,不仅写得好,还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1950年,解放初期,我的爷爷友章公,在乡公所不幸去世。那一年,父亲才十三岁。爷爷的离世,对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但父亲没有被吓倒,他和奶奶、大姑姑一起,在风雨中,将爷爷的遗体接回家。那天晚上,风雨交加,道路泥泞不堪。运送爷爷遗体的两位邻里,因为害怕当时的形势,不敢多停留,匆匆离去。父亲和奶奶、大姑姑,冒着风雨,艰难地前行。火把被风雨浸熄了,四周一片漆黑。大姑姑吓得直跺脚,大喊:“有鬼!有鬼!”父亲却镇定地说:“什么鬼,那是大人吓唬小孩的把戏!”奶奶后来逢人就说,我的父亲胆量过人,是家里的顶梁柱。
   父亲长大后,学识渊博,不仅精通珠算、书法,还擅长写作。他的文章有章法,常常被乡里邻众、村、镇请去撰写文稿。1978年,“四类分子”平反,奶奶的地主帽子摘掉后,父亲终于过上了正式公民的日子。他被村、镇聘为专业会计,这一干,就是三十余年。
    父亲生性秉直,邻里之间的大小纠纷,家族里的事务,几乎都是他来协调处理。他总是公平公正,不偏不倚,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他的最大梦想,是编著我们宗元公入川支脉的谱书,让我们这个大家族知来路,明归途。他和八叔、二叔等每年清明节都要参加入川先祖扫墓挂亲活动,整理家族资料。他还口传我们家族的字辈排行诗:“宗祖才嘉会,孝友盛世全,承恩锡天禄,雍熙启英贤。”这是他从祖父那里学来的,每一个字,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父亲中年时,家庭的重担几乎都压在了他的肩上。奶奶在爷爷离世后,独自撑起了这个家。改朝换代的恶运,让这个家庭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他们被扫地出门,住进了岩洞,吃树根草皮,甚至吃那种叫“神仙米”的石粒。有一次,农会主席为了惩罚奶奶,竟然用一只猫放进她的内衣内,鞭打猫,猫乱窜,抓得奶奶满身是血。父亲和叔叔、姑姑们陪伴在奶奶身边,不离不弃。
    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父亲和奶奶一起,带领着一家人,克勤克俭,卧薪尝胆。他们没有一个人去违法犯罪,没有一个人被大饥荒的岁月饿死。即便出现了“一门五姓”的奇葩家庭,父亲作为家中的老大,十三岁就开始帮人犁田、喂牛,拼尽全力,只为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父亲晚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对家族谱书的编纂。他多次前往合江先滩、江津聂家对接,希望能找到更多的家族资料。遗憾的是,他没有完成这个心愿,便在2006年4月12日凌晨7点48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父亲去世后,我接过了他的接力棒。从2012年起,我开始遍访全川及全国,在众宗亲的支持下,我们的族谱终于在2023年元旦印制完成。父亲,您可以安心长眠了,您的遗愿已经实现。我们的族谱成书,我们知道了来路,也明白了归途。我们是江西仪凤公妣李孺人后,在明中叶迁湖南,第十代祖宗公入川成都潘家湾,后几经迁徙,到聂石坝安家乐业。我们的族训是:“敬祖宗一炷青香毕恭毕敬,教儿孙二行正业曰耕曰读。”我们祖上秉承:“克勤克俭,卧薪尝胆,乐善好施。”这些家训,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父亲,我非常感谢您。从小,您就对我严格要求,支持我的学业。记得高中毕业,我为了离开那个穷乡僻壤,继续在合江中学读补习班。每年的学费,都是您四处借来的。三年未果,您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可您总是说:“没事,你愿意就继续吧!”这也许是家训里“曰耕曰读”的力量,我们只有靠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父亲,您的一生,是生不逢时的一生,但您却用坚韧和担当,撑起了这个家,撑起了我们这个大家族的希望。您的爱,如山般深沉,如海般广阔。您的精神,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
    父亲,您在天之灵可以安心了。您的儿子、女儿、孙子、孙女,都在您的教诲下砥砺前行,永远不忘初心。我们会继续传承您的精神,敬祖宗,教儿孙,克勤克俭,乐善好施。您的爱,将永远照耀我们的人生路。
四川-聂智
已有226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