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70阅读
  • 6回复

对聂氏通谱三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8-24
对于聂氏通谱工程三问
     我在中华聂网上看了大量关于聂氏起源和此次通谱修整的意义。我个人感觉很有意义及启发,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疑问。
      一、对于始祖之争。
             聂氏之始祖,对于我聂氏一族至关重要。我在一些论坛中看见对聂氏始祖的一些争论主要有:  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丁公给其支庶子孙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姓氏急就篇注》记载,西周时期,齐太公姜尚之子齐丁公姜伋,封其支庶子孙于聂城(今山东茌平),为齐国的附庸国,史称聂国。
后世子孙以国为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大夫食采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期,有一卫国大夫(一说楚国大夫)食采于聂地(今河南濮阳),子孙便以居地名称为姓氏,称聂氏,世代相传至今。
关于这个聂氏渊源,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员袁义达、杜若甫二学者在《中国姓氏大辞典》中的论述,该名卫大夫的采邑聂地为今山东聊城,而楚国历史上只有摄叔而无聂叔,因此袁义达与杜若甫二人认为史籍《元和姓纂》的记载有误。
此论有待进一步考证。
第三个渊源:源于犹太族,出自宋朝时期犹太族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宋朝时期,有一批犹太族人进入中国,留居在河南洛阳一带地区。
犹太,在希伯来语中称作“尤太人”,乃是历史上指犹太教民,或者更笼统意义上所有犹太族人(犹太民族),是族群体既包括自古代沿传下来的以色列种族,也包括了后来在各时期和世界各地皈依犹太宗教的人群。从广泛的角度,犹太族人可以是也可以不是严格的宗教奉行者。
从民族宗教上讲,犹太群体原来是居住在阿拉伯半岛的一个游牧民族,最初被称为希伯来人,意思是“游牧的人”。根据记载他们历史的《圣经·旧约》传说,他们的远祖亚伯拉罕(易卜拉辛)原来居住在苏美尔人的乌尔帝国附近,后来迁移到迦南(今以色列、巴勒斯坦一带)。他有两子,嫡幼子艾萨克成为犹太人祖先,根据《古兰经》的记载,其与侍女夏甲所生的庶长子以实玛利(阿拉伯发音易斯玛仪)的后代就是阿拉伯人。但根据基督教《圣经》记载,艾萨克有两子,长子以扫是阿拉伯人的祖先,次子雅各布是犹太人的祖先,而以实玛利流亡埃及不知所终。
犹太人的祖先名字叫雅各布(叶尔孤白),雅各布是艾萨克的儿子、亚伯拉罕(易卜拉欣)的孙子,后来改名叫以色列,意思是“和神搏斗的人”,而且因为他在和神搏斗的时候伤了腿筋,所以犹太人在宰杀动物时都要把腿筋挑出来丢弃。
传说雅各布生有十二个儿子,由于约瑟的关系,在七个荒年的第二年迁移到埃及,受到当时统治埃及的西克索斯人的优待,居住在尼罗河下游,转变为农业民族。西克索人被努比亚人暴动赶出埃及后,以色列人的地位急剧下降,沦为埃及人的奴隶,他们在摩西(穆萨)的带领下逃出埃及,逃回巴勒斯坦定居,以色列的十二个儿子的后代形成十二支族,原来在巴勒斯坦分居,后来统一成一个国家,先由便雅悯支族中的扫罗作王四十年。之后由犹大支派中的大卫担任国王,以色列国家在大卫的儿子所罗门(苏莱曼大帝)担任国王期间达到鼎盛。
所罗门死后,他的儿子罗波安继承王位。由于他及一班年青的大臣所施行的苛刻政策,北部十个支族的人分离出去,单独成立以色列王国,并推举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为王;犹大支族和便雅悯支族联合成立了犹大王国。以色列王国不久即被亚述人消灭,犹大王国尚坚持了几百年,后来也终于被巴比伦帝国攻占,人民被虏到巴比伦成为奴隶。
波斯帝国消灭巴比伦后。犹太人被允许回犹太区,重建耶路撒冷圣殿,后来相继沦为希腊和罗马帝国的属民。到了公元一世纪,撒马利亚人和犹太人是没有来往的。耶稣死后不久,犹太人起义反对罗马人,耶路撒冷被罗马大军攻破,圣殿被拆毁,犹太人被迫流落到世界各地,自称为犹太人。
犹太族人到世界各地后,语言、风俗逐渐和当地居民同化,但他们坚持信仰本民族的宗教,以此维持民族的独立性,仍然用自己的希伯来字母书写文字,在意大利、西班牙的犹太人,语言被同化,用希伯来字母书写的叫“拉丁诺文”;在德国、波兰的犹太人语言为“意第绪语”。
在宋朝时期迁徙到中国的一部分犹太族人,由于他们的宗教信仰也是不食猪肉,因此被中国人误称为“蓝帽回回”、“朮忽回回”,长久以往,如同所有在中国的其它外来少数民族一样,在强大深邃的汉族文化影响下,该支犹太族人逐渐失去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和习俗传统,被与其它回族混淆起来,这在全世界所有犹太族人中是唯一的特例。
在这个历史过程中,这部分犹太族人在元、明诸朝时按汉俗将自己的多音节姓氏改汉字单姓为聂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回族,属于夷化托姓为氏。
元朝末期,元顺帝孛儿只斤·妥镤贴睦尔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成吉思汗的曾孙孛儿只斤·都哇率军统领新疆、青海、藏边一带地区,到了他的孙子孛儿只斤·秃黑鲁帖木尔执政时期,强令天山、青海地区、甘肃一带十六万蒙古族人全部改奉伊斯兰教,周边的其他民族如维吾尔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羌族、以及一部分汉族亦随之改变宗教信仰,该地区的道教、佛教等其他宗教势力因此受到大力压制。
在此期间,居于青海西宁地区的汉族聂氏家族也被强行改奉伊斯兰教,由此将聂氏带入回族,成为今天的回族聂氏一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五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聂格哩氏,满语为Ninggeri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南部)、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等地,后多冠汉姓为聂氏。
⑵.满族聂佳氏,满语为Ninggiya
Hala,这是满族的脱谱姓氏之一,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融入鲜卑,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襄平(今辽宁辽阳),今北京市满族中有此姓,所冠汉姓即为聂氏。
⑶.满族宁古塔氏,满语为Ningguta
Hala,汉义“六”,既清六祖世居地,以地为氏,所冠汉姓为宁氏、刘氏、艾氏、文氏等,世居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绥分(今中俄交界绥分河上游地区)、珲春(今吉林珲春)、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和佟吉(今吉林敦化)等地。该支聂氏始祖为宁古塔·聂牛克,满洲镶黄旗人,世居宁古塔,其父为宁古塔·僧格,在后金国建立初期率三百户归附佟·努尔哈赤,被授予世管佐领,宁古塔·聂牛克后来以前锋参领从征厦门时阵亡,追赠世袭云骑尉。在宁古塔·聂牛克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的首音之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聂氏,世代相传至今。
⑷.满族乌尔古宸氏,亦称吴尔古禅氏、吴尔古察氏,满语为Urgucen
Hala,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至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锡喇木楞(今内蒙古东部克什克腾旗西喇木伦河流域、吉林西部一带)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吴氏、聂氏。该支聂氏始祖为乌尔古宸·聂勒库,满洲正红旗人,世居讷殷,以监察御史之职从征山西时阵亡,追赠世袭云骑尉。在乌尔古宸·聂勒库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的首音之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聂氏,世代相传至今。
⑸.满族武聂氏,满语为UninHala,世居萨哈尔察(今黑龙江北岸俄罗斯境布列亚河流域),所冠汉姓为聂氏、武氏等。
第六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土家族、蒙古族、羌族、彝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聂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聂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得姓始祖:姜尚(姜望、吕尚、吕望、姜太公、吕太公、齐太公)。
       这些资料都有待考证
       二、三礼堂之争
              聂氏三礼堂的争论自古有之,但是谁又是三礼堂之正宗
有资料说:巨源公四世孙三兄弟诗文出众,同登金榜为宋代进士,他们是汉寿金牛山祖公滨甫,常德桑麻园祖公渊甫,桃源聂家桥祖公清甫,三公被御赐金匾于江西老祠,“三礼堂”乃“一门三进士之礼也",此为三礼堂由来之一说
丹阳太守聂文迪公13世孙宋礼学家聂崇义河洛公,初为学官,掌管《礼记》。著有《三礼图》二十卷,《礼义注》十卷,宋太祖(九七七-九八四)见其《三礼图》赞不绝口,御颁《三礼图》于天下。其后三代为子监博士,掌管礼学,“三礼堂”既有《三礼图》出处的堂号,又含有皇恩礼及三代的意义。此为三礼堂之来源之二说。
今天的孔庙中就有《三礼图》的副本。
      三、各郡望堂号字派是否能统一
         各堂各分之字派皆有不同,同一堂各分支的字派就多达几十。各分支所流传的族谱也不仅相同,甚至有些分支连族谱也没有,只有口传班诗歌行,其中之错误之处甚多。
        此次修谱能否成功此处也是关键
能否拿出有力之实证,能否公正,公开,公平的面对历史遗留问题,正视字派辈分,不压辈,不改辈
乱辈就是乱族
希望此次通谱修整成功,不对之处还望众族亲指正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3-09-19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3-09-25
一团乱麻,谁理清了就是功臣。但是,可以先将理清了的作一主支,没有理清再作几支,慢慢再理清,总比不理好。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4-05-28
三礼堂源于<三礼图>可能性大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5-07-08
总之,将聂姓起源单一归于姜姓是片面的、不严谨的,
快速回复
限10000000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