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26阅读
  • 4回复

《聂氏族谱》重要文献荐誉之二《聂氏宗谱原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5-11
  《聂氏族谱》重要文献荐誉之二
  《聂氏宗谱原序》
皖南宣城  聂猷轩


  【谱文】
  夫奔腾澎湃扬其波者,必汎其源;森丛藩鬰达其枝者,必培其本。世之叙谱者,率以源濬流长本固末茂为言。所谓源濬流长者,非侈富贵擅功利之谓,盖其诗书礼乐之懿、忠孝仁义之泽,养之充,积之厚,如水溢江河、木产邓林,发越滋盛,沛然乔然,莫之能御。斯为巨宗望族推毂一方。第世远则忘,族繁则涣。忘则本源之莫识,涣则情谊不相维。此孝敬所以泯而亲睦之日颓也。故古之宗法,则祖有所继,族有所统。其上将不至于忘本,其下将不至于塗人,惜废而莫之能行。谱系,固宗法之遗意,盖推其所自出。而至于其所出者,昭昭俱见。使水木本源之思、孝敬亲睦之心油然而生。谱其可不叙乎!按聂氏自卫大夫受姓以来,传至夷中、师道以下。仕于时者多忠孝仁义之泽,德于乡者有诗书礼乐之懿。其大者固已鉴鍧宇宙,争光日月,足以扶纲常于千百世。而其次者,犹能振名节激贪懦,使后世子孙有所观法兴起。是岂独山川孕秀之异哉!风声之所鼓动,耳目之所濡染,固有以成其德也。是以称巨宗德门,视他族为最。支裔蔓延于徽、闽、江、浙等处,文绅武胄,在在有之,未可殚述,前作后承,彬彬相望。方今蜚声士林骋步云程者,骏骏未艾也。兹聂氏宗谱统而修之,犹河九折汇百川而同汇于海,挹饮于澨则识源于崑崙者深;犹木千仞干云霄而终归于根,偃息其下,则知本于滋培者厚。凡一族之亲疏尊卑,分支析派,纖悉必备,展卷瞭然。咸知其所自出与其所同出,而及于所出者,远而不忘,繁而不涣,孝敬之心,油然而生。而亲睦之俗,不从兹挽乎!后之嗣者,奋然观法;监世德者,觸羮墙之想;考世业者,念弓裘之绍。正羮伦而分严于尊降,式箴规而磨砺于劝惩。或出而树勲于国,踵前代之芳躅;或处而慎修于家,景先人之逸轨。相与绍绪于无穷,则谱谍之传愈久而愈光矣。若夫扬柯晦根,逐流忘源,胥残虐以伤宗,纵匪彝以?伦,睹兹谱当汗颜,而热衷又何赘!
        旹(时)
  宋元祐八年孟春之吉
                            龙图阁大学士苏轼拜撰


  【附注】
  一,这份《聂氏宗谱原序》原载于安徽太湖聂族民国三十五年第八次续修《聂氏族谱》。
  二,此文原为没有断句的繁体字和竖排本,为与现代传媒平台相对应,故改为简体字和横排本。转载后的断句不一定准确,仅供参考。
  三,苏轼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卒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撰写此序的宋元祐八年(1093年),正是他因以诗讪谤朝政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时候。他那首脍炙人口的词章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正是此时游黄冈赤壁(今湖北黄冈县内)而作。谱文的遣字用句,颇似苏轼风度。但他是应何人之约为何地《聂氏族谱》撰序,尚待进一步考证。


  【读后感】
一,苏轼,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代嘉祐进士,北宋文学家,号称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博古通今,才华横溢。其人品文品,深受当朝权威器重。因其胸怀抱负,富有理想,关心时政,自持主见。故在受到社会上层各类利益集团青睐时,都能自矜高节,不屑随流为伍。因此,早在入仕不久,就曾遭受牢狱之苦。被救出之后,仍固守己见,故而长期被排挤在上层权力圈子之外。先后被贬至杭州、徐州、湖州、黄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处任地方小官。直至晚年,仍被派往更遥远的边境地带--广东英州(今英德)、惠州、海南琼州等处任地方小官,最终客死他乡。这位豪放大气、傲视上下左右的文学大家,能够与我们聂族为友,欣然应约为《聂氏族谱》撰序。这至少说明,当时聂族及其以往发展史,在他的道德文章中,占有值得尊重的位置。
二,他高度重视传统孝道,赞扬亲宗敬祖美德。是当时倡导修谱、规范宗谱格式的重要领军人物之一。他在谱序中阐发的"源濬流长本固末茂"之理,主张"祖有所继,族有所统"的远见卓识,对后世产生过主要影响。在元、明之后的古代《聂氏族谱》中,常以"欧、苏二公为族姓寻本清源"为楷模,"纂其族谱,举世效之"。(此处"欧、苏二公",即指苏轼和欧阳修,有关欧阳修撰书《聂氏族谱》之序,另见专文)对当今新修、续修宗谱,仍有现实意义。
三,在这篇序文中,对于"聂氏自卫大夫受姓以来,传至夷中、师道以下"的繁荣昌盛和人才辈出,作出了高度评价。赞美其"仕于时者多忠孝仁义之泽,德于乡者有诗书礼乐之懿"。认定由其作序的《聂氏族谱》,"凡一族之亲疏尊卑,分支析派,纖悉必备,展卷瞭然"。我们的祖先及其修撰的《聂氏族谱》,能够受到这位文学大家的热情支持和充分肯定,必然来之不易。我们这些后生,在感到欣慰和荣耀的同时,更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祖先的大恩大德。
  四,苏轼一生,怀才不遇,士途坎坷,常遭厄运,愤闷难消。每有机会,就会把矛头指向他所认定的邪恶势力。就在为我们撰书的这篇谱序中,也不忘把那些忘恩负义的人物作为反面教材,狠狠鞭挞一番。认为他们"扬柯晦根,逐流忘源,胥残虐以伤宗,纵匪彝以?伦,睹兹谱当汗颜"。对其不幸和愤懑,我们当然会给予同情和理解。
  以上见解,若有偏颇,敬盼教正!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11-23
可以肯定此序不是苏轼所书。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2-11-30
此序撰写的真是太好了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2-12-02

猷轩宗亲你好 在网上你发表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让宗亲们大开眼界,获得了很多知识。我们向你致敬;向你学习!

经考察此序证实你的观点正确,真是大文豪苏轼撰写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是大文豪、政论家,同为“唐宋八大家”;与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清人赞曰:"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此原序撰写的开篇就大气磅礴,豪放如江河奔腾“胸怀宇宙、争光日月”旷达心胸非凡人能及!!!推崇忠孝道德"仁、义、礼、智、信"叫人不能忘其本源;莫做不肖子孙。社会才能和谐;天下才能太平。又如此的婉约,这正是大文家的豪迈风格和做为清官一心为民的伟大胸怀。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2-12-09

     苏轼,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任湖州太守,因诗讽刺新法以"文字毁谤君相"之罪入狱史称乌台诗案。103天出狱后,次年被贬黄州(作了个相当于现代民间自卫队副队长的小官)做团练副使。1084年赴汝州就任未成,先到常州居住,又到山东蓬莱任知州。官海沉浮,就任多处。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苏轼从扬州太守升为兵部尚书;礼部尚书,这是他一生中仕途的顶峰。在1093年春天,苏轼为我们的先贤写了此原序。听政的高太后去世后,新党重掌大权。1094年6月,以"讥讽先朝"为名把他几次贬官流放至海南。

苏轼为官的前期,深切提倡儒家的社会责任;特别关注劳苦大众的疾苦,努力为民排忧解难深得民心。这与唐朝的华阴县尉聂夷中,深切悯农的情怀极为相似。后期,特别是两次大的被贬职后,他更加崇尚道家并回归佛教,借以宗教得以解脱。因崇拜白居易 ,自号为东坡居士。受"平常心是道"的影响,被贬在黄州等地时过起农人生活并乐在其中。

中华聂族源远流长精英辈出,我想:更是从三国时期东吴国国师聂师道和唐朝聂夷中找到了共同的修养和共鸣的情感,才使得这位千古奇才为聂氏先贤虔敬至诚的写下了《聂氏宗谱原序》。

如有失误,敬请宗亲指点。

快速回复
限10000000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