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86阅读
  • 1回复

关于聂的系列探讨(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4-26
— 本帖被 宗亲法律部 从 寻根.互助 移动到本区(2012-05-07) —
                关于聂的系列探讨(一)
                                 聂金城
        就因为鄙人姓聂,所以喜欢探究一些关于聂的问题。聂字怎么写、怎么用、怎么读?聂姓来源是什么、怎么发展、现在如何?聂姓族源地在哪里、现在叫什么地方?通过一段时间的研考,略有心得,现分几个部分记于博客。
         一、关于聂字的写法
        聂,甲骨文未见此字,古金文也未曾见,小篆从三耳聚合,隶变后楷书写作,如今简化作聂。从大篆文字看,是不是从三耳聚合,并不能肯定,我以为只是后人认为而已。就“聶”字小篆的单个的耳看,好像是一座山似的高起平台,其上有建筑,其下沟渠环绕,从三个耳看,就像是一“品”字形的三个平台,互为犄角。此字除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外,当还有深刻内涵。
        1、篆书的聂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在小篆中,我们可以看到聂的写法
                    
        近人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辨证的发展》认为:“篆者掾也,掾者官也。汉代官制,大抵沿袭秦制,内官有佐治之吏曰掾属,外官有诸曹掾吏,都是职司文书的下吏。故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聂的这种古老写法,可以看到是三个“耳”的聚合。但细细分析,这个“耳”是耳吗?鄙人曾就聂字进行过研讨,写过《从字的造字想到的聂地在哪里》的文章,提出作为“地名以‘附耳私小’名之,似有难理解的地方”。,目前的楷书构成为三个耳,在上古到底是三个耳还是三个目或是三个田、三个日、三个“框”?作为地名字有什么含义?鄙人以为就单个的耳(目、田、日、口、“框”)来看,就是一片平整方块形的耕地,地应该是一个由几大块非常平整的土地构成的面积比较大的平原地域了。说其平整,是因为是“耳”或者“目”,每垄地都是垄沟笔直,一望无垠,当是旱作农业。说其比较大,是因为是三个“耳”或者“目”,有“摄”的含义,被强有力的统辖摄制为一体。按的字形,其区域可能是有一条比较大的河沟和一道甚至几道小的溪流,成“丁”字形将该区域隔开为三个甚至更多的农业耕作区域。但几地农业生产的特点是非常一致的,因为“薄切”的含义,各地起的垄沟都是一个朝向,整个地域都被密密的垄沟所切割,遂构成一个独立的人文地理单元,这就是,鄙人究其本意就是“合一”,就是捏和到一起的意思。这与摄的意义就相近了。有为什么还要造一个摄字?这是后人所为的。远古无摄只有。故【管子·侈靡篇】有:十二聶廣(【】代將亂)。【子·大宗】有:瞻明聶許(【聶許許與也。而保之,所施也)。捏合到一起了,人们说话当然就近,必然就引申出了“附耳私小也”的意思。那么,为什么要将这样的地写成?因为三口为品,三日为晶,三田为,已经有规定的含义,只好写成三耳或三目了。

        2、隶书的聂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秦始皇在“书同文”的过程中,命令李斯创立小篆后,又采纳了程邈整理的隶书。
        隶书相传为秦末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隶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文书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隶书被叫做“佐书”。隶书盛行于汉朝,成为主要书体。作为初创的秦隶,留有许多篆意,后不断发展加工。打破周秦以来的书写传统,逐步奠定了楷书的基础。就书法而言,隶变完成了以下篆隶转换:①、摆脱篆书字型结构的凝固化束搏而走向隶书线条时空运动的抽象化表现;②、线条由篆书委婉的弧笔变为险峻的直笔,曲折处由篆书的联绵圆转变为转折的方笔。隶变标志着汉字相形性的破坏和抽象符号的确立,使汉字由古文字体系向今文字体系转换;同时也标志着隶书的独立品格和美学特征的最终形成。
        隶书的聂字确定了现在的聂字的字形,就是三个耳的聚合。
         3、楷书的聂
        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其字形较为正方,不像隶书写成扁形。楷书仍是现代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
                          
      
楷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汉末、三国时期,汉字的书写逐渐变波、磔而为撇、捺、且有了“侧”(点)、“掠”(长撇)、“啄”(短撇)、“提”(直钩)等比划,使结构上更趋严整。如《武威医简》、《居延汉简》等。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一直沿用至今。

楷书的聂字与隶书比,没有多大的变化。
         4、现代简化字的聂
        现在的简化字,又称简体字。一般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中文的法定标准写法,是与繁体字(台湾当局认为繁体字的称谓有所谓矮化及贬低含义,加上自视正统的政治因素,岛内部分人士称为正体字)相对而言的。简化字以1964年公告,1986年修订的《简化字总表》为国家标准。此外,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国亦在传统繁体汉字的基础上实行简化字。简化程度与中国内地基本一致,但不完全相同,例如新加坡简化字的简化力度更明显。
    现代简化字的聂将下面的两个耳简写成了两个又。
                      

         5、韩国汉字的聂
        韩国汉字又称韩文汉字或朝鲜汉字(汉字,한자hanja),是朝鲜语中使用的汉字。韩国使用正体汉字,但很多写法比台湾、香港的写法更接近中国传统的写法,如用「」而不用「真」。韩文汉字简写的聂字,特点就是耳的底下一横写作一提,这是与中文汉字“聂”的区别。
                

        上面从汉字的几种字体探究了“聶”字,发现聂字是依据“三耳聚合”来演变的,已经是约定俗成。不依三个“耳”来演变,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关于聂字的用法
        聂字的使用,归纳起来有三个用法:
        1、作名词。
        ①、古地名。
        “齊師,宋,曹次于北救邢。《北,邢地。”--《春秋·僖元年》。
        “水出漢陽,西入江聶陽西。《聶陽,水注引此作灄陽。”--《山海》。
         “郡有戚。”--《後·郡志》。
        ②、名。
         “耳之,在無腸國東其耳。”--《山海》。
        ③、姓。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战国策·魏策》。
         “楚大夫食采于,因以氏。”--《姓》。
        2、作动词。
        ①、“附耳私小也。” “《徐曰》一耳就二耳也。”--《文》。
         “乃效女子呫聶。”--《史·魏其武安侯》。
         ②、“摄也。十二聶廣。《》代將亂。”--《管子·侈靡篇》。
         “瞻明聶許。《聶許許與也。而保之,所施也。”--《子·大宗》。
         ③、薄切肉也。·少》牛之腥,而切之爲膾
         ④、合也。雅·木》守槐,葉晝聶宵炕。
         ⑤、貌。
        聂字,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但不是《说文》部首,现今仍归入耳部。凡从聂取义的字皆与耳朵、聚合、轻细等义有关。
        以聂作声兼义符的字有:嗫、摄、镊、颞、蹑。
        以聂作声符的字有:慑、滠等等。

                   三、关于聂字的读音
         据《康熙字典》载有七:
         1廣韻》《韻會》《正》:尼切,音([nie])
         2、《集》日涉切,音([re])
         3、《正字通》直涉切。([zhe])。薄切肉也。·少》牛之腥,而切之爲膾。《之言牒也。先藿切之,復報切之,也。
         4、《集》弋涉切,音([ye])揲同。揲揲,貌。
         5涉切,音([ze])。合也。《雅·木》守槐,葉晝聶宵炕。《葉晝合而夜炕布者,名槐。
         6實欇切,音涉([se])與欇同。蔓木。
         7、尺涉切,音([che])。木葉動貌。
        近来细究湖南溆浦对聂的读音,发现又有一种读法:[e]或者[nge],溆浦读音实为一种中原古音,用溆浦音读屈原辞,现在感觉不押韵的却句句押韵,现在感觉拗口的辞句却琅琅上口,说明溆浦读音是一种传承春秋时期语言的古老的读音,值得载入词典。溆浦读音[e]直通扼,是有把守、控制之意。
        鄙人曾就聂字进行过研讨,前面引用过的《从聶字的造字想到的聂地在哪里》的文章,提出聶作为“地名以‘附耳私小語’名之,似有难理解的地方”。那篇文章认为聂的本意就是“合一”,论述并不严谨,现在不得不予以补充。溆浦读音[e]直通扼,是有把守,控制之意。从的文字构成看,确如一“品”字形战斗堡垒。依此,聂用作地名,是一个可以控制四周的地方,是为要冲,是一个边关据点,此点在后文还会提及。聂为谁的边关据点?当时的聂地乃齐、邢的交界之地,我不得知。
         (还有数个部分内容,请登我的博客查看,http://blog.sina.com.cn/njc118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3-08-29
快速回复
限10000000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