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聂族最大支脉双厚聂族简介

作者:admin 原创作者:聂斐斌 2018-04-20 12:45
中华聂族最大支脉双厚聂族简介——湖南衡阳双厚同胞必读并多对外宣介聂均杞公房如熹斐斌 撰 一、字辈 肇祥汉、安荣时、大祖庆、朝杞良(以上 ..
中华聂族最大支脉双厚聂族简介
——湖南衡阳双厚同胞必读并多对外宣介
聂均杞公房如熹斐斌 撰


一、字辈
肇祥汉、安荣时、大祖庆、朝杞良(以上江西带入,以下双厚自编);
原(受、仲)永(贤)文世通,必(达)显志均公;泰元思汝道,天宝福如东;廷献鸿猷焕,一心喜效忠;芳名光典策,弈叶定昌隆(待续)••••••
二、历史
北宋淳化4年即公元993年,江西吉安太和县(比今天的泰和县辖区大)一个叫早禾冲的村庄(今泰和有“早禾市镇”但考无古聂族,另外湖南娄底印溪始祖聂元光祖籍“太和县圳上东乡”,但金兰黄姓之谱所载发源地有“太和县圳上东乡早禾渡”地名),有聂肇辟一家,不知何原因?三个儿子举家外迁。临行时,他嘱咐三子要“阳落双止”,即遇到逢阳和双的地方就停下来安家。于是,三兄弟的大郎聂祥征迁湘西的麻阳双牌,三郎迁邵阳的新化双渡。
    二郎祥发即双厚始祖,迁居湖南衡阳县金兰镇石坳管区的泉溪村双厚町。即今称之为“双家生产队”所紧邻的“庙冲湾”位置。
    从双厚老谱看,三兄弟的后人在元朝前即前11代是有完整的人口登记的,而且是与江西老家的大家族统一登记。如第5代聂时教公讳寇卿,为北宋大学士,他只有3兄弟,但在排郎的序号中,他两个哥哥分别排为念一郎、念二郎,他却排到念十郎。但今天据查,娄底印溪聂族有念八郎、福建泰宁聂族始祖为念三郎,而且都是北宋交南宋时的同时代人。
    自祥发公而下至元朝末年与明洪武年间,双厚第12代祖“原”字辈的仲二郎聂原洪和他的儿子贤5郎聂永恭,相继为“大元帅”。其中聂时政公后裔的原字辈以“受”字排郎,只有聂时教的后裔原字辈以“仲”字排郎。这期间上下的二三代人,谱上可以看出外迁最多,多数人只记个名字即标明“失考”、“徙外”。尔后几百年均未提出异议。
    然而,1998年,湖南衡阳常宁县松柏镇朱陂村聂学荣先生等带谱来双厚寻根,他们谱上清楚记载:始祖聂仲楚,行仲十郎,明因军功受职“千户侯”,洪武年间迁于衡西双厚。但是,双厚族中当时把全部通谱查遍,均未查到聂仲楚其人。谱上有仲9郎、仲11郎,但都不是一个父母所生,仲字排郎全是9代内的族兄弟以出生顺序统一编列。
    但,后再行细查,却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仲十郎的儿子聂贤相行贤25郎,生于元朝至正2年。按照一郎是哥哥、二郎是老弟的规则,那独资编纂双厚第一次修谱的仲19郎原真公的长子聂永铭,行贤18郎,应该是哥哥。但聂永铭实际出生于元朝的至正20年,即哥哥小老弟18岁。
    为什么哥哥偏要改成弟弟?而且两谱都互动承认?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仲10郎这个千户侯不是明朝授予的,而是元朝或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阵营所授予,是与朱元璋为敌的,后来朱当了皇帝,为防止“灭九族”,而不得不隐居外迁!!!
    于是,再查老谱,发现原、永、文三辈,外迁失考的除外,还有如仲16、仲18、仲20、受4郎等,上下4代30来人均不知去向。近期读双厚老谱又有新的发现,即不仅仅是与原洪公父子在“九族”内的房亲后缺失者多,与他们在“九族”以外共上辈远祖的族亲也纷纷远而避之。这新近的发现是,在始祖祥发公之下有很多人谱上显示是没有了后裔,但问题是其坟墓特别标注“原葬某地,后改葬某地”。后人都没有,谁来改葬他们?为什么要改葬?改葬一人可能有某种理由解释,但如此改葬了一批人,是何道理?把旁系长辈的坟挖出来再埋一次,今天的人也不会做如此蠢事!三思,这只有一种理由能解释,那就是这些长辈均有后人,而且双厚一修谱主创人聂永铭公完全知道他们迁徙的目的地,为了方便后人他日寻根,特别把有关史料埋葬起来,并把埋藏地标注为“原葬”地。后人如到原葬地去挖掘,也不会伤损墓地风水。
    无独有偶,与双厚“原”字辈同时代而迁入西南地区的泸州、富顺、乐义、古蔺、重庆长寿、湖北兴山县古夫镇、贵州遵义仁怀、毕节七星关等几支大聂族,至今找不到根。他们的共同点是:1、迁入时都很富有,一落地就买田建房;2、第二或者第三代均为文字辈,与双厚文字辈同时代;三是祖先除影射与双厚交界的“湘乡县”外,都故意不说出故乡在哪里,而只用一首诗来提示:泸州灌县共族谱,长寿遵义是同房……
    历史上的富人都是求安稳的,为何偏要在朱元璋登基后迁入西南山沟?
    理由是:他们都是从双厚逃出去的,是追随元末两代元帅的子弟兵出身的高中级军官。与朱为敌的骨干不是仲十郎,而是仲2郎父子领导下的双厚全族,朱当皇帝了,双厚便不得不展开“全族大逃亡”!
    后来的考证又与五大支史实相印证:1、贵州遵义聂文杰的父亲叫聂鉴琏,谱上记载为提督大将军。以今天的将军生活环境推断,明朝的大将军会迁居穷山沟安家吗?2、长寿的族谱更是记载始祖聂文广,为逃避“红巾贼”迁蜀。须知,朱元璋造反时的军队就叫“红巾军”;3、广东江门聂族前面关于始祖聂昌的数代情况与双厚不同,但他有一支说是跟舅舅做生意迁到新会县的,这始祖却叫“聂真七”,生二子文6、文7。查双厚老谱,却有文3郎至文12郎,中间正缺文6、文7,再查有文5的父亲叫聂永真,排行第七,但双厚谱注明其“早故”,妻李氏用小书,表明改嫁了。文5则于洪武21年运粮至明首都南京牺牲。江门这支还有个相同之处是,双厚的堂号为“垂裕堂”,江门另一支也叫“垂裕堂”,现祠堂之匾为江门市委副书记聂党权先生亲书;4、江苏盐城大纵湖聂族,始祖为文一、文二,双厚有文3郎,而且同时代,故该脉肯定源出双厚;5、重庆巫山县大昌镇、当阳镇聂氏,大部分史料已经缺失,但保留了祖籍地址和双厚聂族的“谐音版”字辈诗,即“乾元文子通,达选知金刚;太远仕兴朝,天保日如东”20代;祖籍地为“湘乡县江家冲圣岩19都茶树园”(查为今天的“娄底市娄星区西阳镇”)。此前,我们有多年交往的双峰县杏子铺镇(旧属湘乡20都)聂氏有字辈“见国志世公,泰元仕兴朝,添宝日如东”,但因其始祖是印溪聂元光公长子荣一郎的相距600年从衡山开支的后裔聂见文,且是明朝正德末年从江西樟树县迁来,“见”之上则没有了字辈。原以为这字辈是“偶然性略同”,现在则可以肯定,巫山聂氏是双厚苗裔,“乾”字辈实际上就是双厚“原”字辈,从双厚的元朝元帅聂原洪公的“懋祖房”与其弟“淳祖房”在辈份诗上使用“达”与“必”的区别可知,他们是元帅的亲兄弟或者五服内的房兄弟,巫山迁铜梁区并任人大代表的聂东明先生也来电证实,“祖上说过,本支祖先曾是朝廷大员,后为了避免‘灭九族’而迁居了过来”。这支在“茶树园”住了7代时,聂见文公的孙辈才定居相邻的20都。据传,19都聂家当时是“武术世家”且影响乡里,加之祖上都是从衡阳迁入,所以,聂见文的孙辈因为猜测都是“荣一郎后裔”便沿用了19都的字辈。聂志选的“志”及其孙聂公臣的“公”都是双厚的字辈,也就是说杏子铺聂氏采用了双厚老字辈13代。19都那边因为没有家谱,后人纯凭“谐音”记忆,最终反而把“志均公”记成了“知金刚”。“湘乡19都700年前隐居了双厚籍的一个反朱元璋的高级军官”,我们在巫山房聂胞寻根前就早已掌握到了信息,即四川富顺聂超公房谱所述的“二哥聂赴居湖南湘乡”。如此,既再次印证了聂超公是双厚人的推断,同时又向巫山房同胞证实,他们住湘乡19都的“元”字辈祖先就是双厚“永”字辈的聂赴公,富顺所载聂祥龙、聂妙龙二公则是“乾”字辈即双厚的“原”或“仲”字辈。值得期待的是,巫山大昌镇聂胞曾有完整的史料本在三峡移民时丢失,但他们说当阳镇的房亲人应该有史料,因那边早几年修过一次家谱并在“东”辈后面,自编了20代字辈。
    综上所述,西南的各聂族寻根应“锁定双厚”来展开!另一个巧合是:仲19郎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但却有3座坟墓,为什么?明朝初建,老货币作废,这贤18郎的6兄弟不可能富到要把太多金银财宝埋入父亲的坟墓吧?考虑到他是双厚一修谱的创始人,所以从修史者的高度责任感来看,真相应该是他把双厚“全族大逃亡”的史料,埋在了其中的2座假坟中了!
    另外,经明朝一路发展,至双厚十七代祖聂必达公所在的明朝正德年间时,双厚再次成了大家族,网上可以搜索到《双厚聂族二修谱序》,是四川的一个按察史所写,其中就称“聂为衡西巨族”。此后又遭明朝灭亡之变,至清朝乾隆38年三修谱时,双厚已近270年未修谱,因而只能靠全族长老来写回忆录、查地方志、分家契约、合同、公益事业石碑等,最后才整成一谱,但中间遗漏太多,在双厚有直系后裔的就对接上了,外迁的则留下空白等待考证或对接。这其中就有一支,名聂久,是明正德年间生的,后当上了衡阳的“后宰门将军”,再后来他第5代孙便远离双厚,安家于衡阳东边的耒阳市新城街即今衡南县的江口镇白马村七组,到康熙年间时,有聂荣魁的妻子段氏在夫死后,同3个儿子及孙辈全迁四川宜宾南溪县汪家镇,今已繁衍一万多人。查双厚老谱,才考证聂久公就是明朝精英聂必达的亲堂侄儿聂九显公。该脉同时提供了几个关键人名,即段氏太婆之父段一锦,另外在衡阳族中有朝北公、聂禹公“义兄”名聂富、聂大用(号明楚)等。后查证,双厚明万历间的必武裔聂均宣号明楚。
    所以,目前全双厚聂族有三套字辈。一是双厚老家使用的。现在活着的为“天宝福如东,廷献鸿猷焕”十代人;二是常宁仲十郎后裔所用。与双厚这十代相对应的是“万代正有忠,理学家权绍”;三是南溪房的字辈网上能够搜索到,“久、朝、禹,兴荣国希宗,廷光有儒鸿;才敏懋学士,明德应世崇”,与双厚上面的十代相对应的为“光有儒鸿才,敏懋学士明”。
    双厚历史上第二次大的迁徙是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这是强制移民,而且估计同国民党时期“抓壮丁”一般,有钱人打点一下就免了,因而迁去的多读书不多、家境贫寒。据初步统计,这次共迁去了200多户计1000余人。
至今仅找到四支:一是重庆梁平县仁贤镇的小石板与大石板等乡镇,相传有5000多人。其中,有500多人参加过双厚1993年的8修谱。二是达州的泰柏公后裔,今约500人,合族较为富裕,也重感情。2011年经聂如伟先生联系上后,已经连续两年组团到双厚老家团聚,并为宗祠修建与维护捐资1万元。其中,大房聂如军先生曾多次告诫同胞:“做人可以不知道自己明天要到哪里去,但一定要知道昨天从哪里来”,甚为感人!三是成都眉山市东坡区永寿乡、柳圣乡、乐山沙湾等地,为双厚16代祖聂通苍公之聂均梅房后裔,总计约5000人。目前已联系上福安、如兴、东贵、东学、永高等。四是原兴公房泰铃公次子聂元体与妻孟氏携子思仲、思盛迁重庆巴县节里四甲赵家岩(即今南岸区惠民镇,人员待查),至聂道乾、聂道银兄弟再迁遵义县新舟镇飞机场侧的谢家坝,今人口近300(辈份在“天宝福如东”后已改为“天开文曲兴,持笔理朝政”,经合议已同意按双厚原诗恢复。其中有聂兴顺为汽车经销商)。
以上前三支字辈与双厚老家一致。另据眉山房柳圣乡的东字辈聂龙江先生介绍,1970年代前后,他们经成都北翻秦岭到陕西贩牛,夜宿秦岭脚下,一个村庄全为聂姓,而且辈份诗与双厚老家一致。
此外,常宁房也有多支迁四川。其中有迁南充营山县的聂九林公(字钧美)一脉,所传班行诗与常宁前10代相近。常宁谱上也有同时代的聂九琳其人。
目前,南溪房理事会已经建立,理事长聂学超已率团两次来衡南新市街查找由始祖母段氏太婆绘制的《湖广故乡坟山地貌图》,庆幸的是坟山已经找到,地貌完全合图。
再有三支疑似双厚裔,方便时比对DNA即可辩明。一是山西平遥县东良庄村聂族800余人,只知是两兄弟明初从黄河边到“大槐树”过来定居,其它如史料、班行全失。但从全庄的文化遗迹看,也曾是大富人家,而从双厚大元帅永恭公妻刘氏“殁山西”可知,双厚聂家军早年抗击元军的主力曾抵达晋地。二是山东德州聂焱和淄博市的临淄县聂昌培两先生所在聂族,都说始迁祖都是朱棣迁都北京时的军官。后者则是左前锋大将军,先驻扎河北蓟县田家庄,再迁济南齐河最后定居临淄县。朱棣手下何来多个聂姓将官?将官之后为何要安家于艰苦的盐碱地?
    综上所述,凡双厚聂族后裔迁居或工作他乡的,应尽量挤出时间,不说冬至前来参加祭祖与经贸交流活动,继往开来,单就看看族谱也是修身良策。因为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双厚这方水土及其老谱都有极深的文化与学问!!!
(公元2015年6月 再撰)
已有2504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