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岁的聂运民与他的“劳作学校”

作者:宗亲法律部 原创作者:贵阳晚报 来源:贵阳新闻网 贵阳晚报 2012-04-15 11:54
87岁的聂运民与他的“劳作学校”
 
 
87岁的聂运民与他的“劳作学校”
 


  
  南明区小碧乡大地村有所民办学校——贵阳劳作科技实验学校。今年87岁的聂运民是这所学校的创办人,13年来,聂运民用自己的全部积蓄投入该校,以期在农村推广“劳作教育”。
  而这所特殊学校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劳作学校”未来的路还有多远?近日,记者走进这所位于乡间的劳作学校一探究竟。
 
  山顶上办学

  该学校离贵阳市小十字约18公里远,然而其所处位置因闭塞和道路泥泞,记者驱车两个多小时才到该校。按照沿途村民的指引记者来到大地村筑龙坡,顺着泥泞的山路向山顶望去:两层简易的教学楼房,一个破旧的木架球篮……
  记者进入该校,87岁的聂运民正在一间搭建房里吃饭,教室里传来孩子的读书声。
  “只有三个班级在上课,今天下雨有些学生没能来。”聂运民说,该校生源日渐减少,目前只开设学前班、1至5年级,一共37名学生,专职教师3名和技能培训老师2名。
  任教四年的该校潘老师说,“我现在一个人带四、五年级课,工资也从最初的三百元涨到现在的八百元。”
  全是农村娃

  记者在该校看到,位于学校教学楼后面还有不少简易房。“这间是第一批学建筑的学生自己盖的,当过厨房。”聂老师说,在该房侧面是一个酿酒台,也是学酿酒的学生盖的。
  提起这些成果,聂老师很来劲。他说,学校还教维修摩托车,而教学师傅就是当地的村民——“劳作能手”杨师傅,杨师傅不仅会酿酒、修车还可以教孩子理发。
  在一间类似展览陈列室内,记者看到有学生制作的木雕、扎的扫帚、泥刻以及用烟盒制作的雕塑等。聂老师告诉记者:“来这里读书的都是附近的农村娃,他们在校期间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用来学习劳作和技能。”
  谈到孩子的未来,聂老师欣慰地说,有个学校附近水洞村的王孔金在该校原读初中期间学习电焊,后来毕业后到上海一带打工,现在在老家建了大房子,“房子建好后,还请我去住了一晚上”。
 
  13年的坚守

  然而,近年来该校面临着生源少的困惑。聂老师分析原因:国家实施了免费的义务教育,周边公立中、小学的建立和完善,使得更多的家长送孩子选择公立学校就读。
  “毕竟家长会认为公立学校更可靠。”聂老师说,他的儿女现在都已成家且在城里有相对稳定的工作,也都劝过他不要在乡下“受罪”,但聂老师却从来没有改变过自己的想法,“正是和这些娃娃在乡下,才有我现在的身体和精神,我还想活到一百岁,这样就可以多办几年学了。”
  对于学校的未来发展,聂老师坚定地说:“我不知道将来有一天学校会不会关掉,只要我活着一天就会把时间和精力投在办学上,将来希望儿女也能继承下去。”
  南明区教育局一杨姓工作人员说,目前在该区像聂老师这样的劳作学校并不多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老人为乡村孩子13年的坚守,还是很让人动容。”
来源:贵阳新闻网-贵阳晚报
已有1921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