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聂昌留下的唯一书面文化遗产——七言血诗 --]

聂网论坛 -> 江西 -> 聂昌留下的唯一书面文化遗产——七言血诗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聂昌后裔 2015-12-10 18:31

聂昌留下的唯一书面文化遗产——七言血诗

聂昌留下的唯一书面文化遗产——七言血诗


聂昌临死前,写了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七言血诗,这首诗也是聂昌留下的唯一书面文化遗产(想不到以这种特殊的方式留下的遗产),虽然《聂氏族谱》记录了他写过很多文章,比如《题胡民望碑铭》、《赠禅居僧诗序》、《潭州寿星记》、《大沩山密印禅祠记》、《南城安福院记》、《袁州仰山王考祠记》、《论王黼》、《胡民墓铭》、《王胜诗》、《黄元辉诗》、《题欧阳文忠公书柬后》、《奏陈防秋》、《开守禦府》、《救陈东》、《檄两河出战》等等,但这些文献已经散失,都没有流传下来。


另外,昌公44岁被罢官赋闲在家做布衣时,撰有《礼记义》三百篇、《尚书义》千篇、《左氏傅门类》对偶二差、《五经题断》二十卷、《制科丝綸集》三十卷、《历代史门类》编次勒成五百卷藏于家、《雜文出岫集》人多傳之。但这些文献也没有流传下来,叹惜!作为昌公后裔,没有把这些珍贵的文献保留下来,真的叹惜!这是先祖昌公赋闲在家三年的笔耕成果,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对天仰叹啊!


作为聂昌留下的唯一文化遗产,这首诗有三处明确记载。


1.宋代副相洪迈1123—1202年)著的《夷坚志》153记载
聂贲远(昌),靖康元年冬以同知枢密院为和议使,割河东之地以赂北虏。闰十一月十二日至绛州,州门已闭,郡人登诸城上,抉其目而脔之。时其父用之尚无恙。绍兴十一年,张铢自北方南归,过绛驿,见壁间有染血书诗一章,绛人言聂之灵所作也。其词曰:
星流一箭五心摧,电彻双眸两胁开。
车马践时头似粉,乌鸢啄处骨如灰。
父兄有感空垂念,子弟无知不举哀。
回首临川归不得,冥中筑望乡台。


2. 明代万历年“蒋一葵”著《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六宋也有相同的记载:
聂昌,靖康中登政府,出知绛州,遇害。绍兴中,张殊自北归过绛驿,见壁间有一血书,时以为聂之精魂所作,诗云:
星流一箭五心摧,电掣双眸两臂开。
车马践时头似粉,乌鸢啄处骨如灰。
父兄有恨空垂泪,子弟无知不举哀。
回首临川归未得,冥中空筑望乡台。


3.《聂氏族谱》记载:
初聂公昌被金杨天吉馆伴至绎,不屈遇害,英气不散,精魂题血诗于绛驿。绍兴中張殊自北过绛驿见公诗,始闻于朝,诗曰:


星流一箭五心摧,电掣双眸两臂开。
车马践时头似粉,乌鸢啄处骨如灰。
父兄有恨空垂泪,子弟无知不举哀。
回首临川归未得,冥中筑望乡台。


《聂氏族谱》、《夷坚志》和《尧山堂外纪》记载的聂昌诗有3个字不同。《聂氏族谱》记载“空筑望乡台”, 《夷坚志》记载“虚筑望乡台”,一个“空”字,一个“虚”字;《聂氏族谱》记载“父兄有恨空垂泪”, 《夷坚志》记载“父兄有感空垂念”,一个“泪”,一个“念”。《夷坚志》记载的“回首临川归不得”,而 《聂氏族谱》和《尧山堂外纪》 记载的是“回首临川归未得”也有一个字不同,一个是“归不得”,一个是“归未得”。这首惊天地、泣鬼神的七言血诗(我暂定此诗名为:刺血书壁),写在绛州(今山西新绛)驿站墙壁上,有点蹊跷。


我们知道,驿站(宋代及之前叫驿,元代叫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文书、传递军事情报、官员往来及运输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驿距一般为25公里,是一个成年人当天能往返的距离,驿站一般离城市较远。聂昌为什么会把血诗写在离城市25公里的驿站墙壁上?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当时的事件经过是什么?请看第三节北宋“靖康之难”千古第一奇案破解记,我们可从中发现一些历史端倪。


关于聂昌留下的文化遗产,在浩瀚的史料,我最近又查到一处,
如下:聂山在1126218日上书中说:“士庶以积年不舒之怨愤,乘隙相聚,指骂奸党,盖持陛下仁圣,必能与百姓雪去怨气。”(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四十记载)。


这是目前在浩瀚的宋代史料找到的聂昌上书宋钦宗唯一留下的上奏原话,短短33字,足见在处理“陈东请愿”事件中的智谋.


查看完整版本: [-- 聂昌留下的唯一书面文化遗产——七言血诗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1 Code ©2003-2011 phpwind
Time 0.049810 second(s),query:3 Gzip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