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80阅读
  • 0回复

山西省怀仁市聂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8-25
【魅力聚焦】德乡古韵今犹在 百年风雨写春秋 -- 怀仁桑干河畔城郊有一座经历600年峥嵘岁月的古堡--全景纪实(图文)

怀仁

王皓疃古堡,位于怀仁县桑干河畔的河头乡。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甲子年(1385年),已经有600多年历史。大顶山北麓,与大同、应县、浑源三县接壤,依山傍水,交通便利,历来是商品交换的中心,兵家必争之地。现在,已形成为山西省怀仁县的一个城郊型新农村。追寻历史文化,观赏自然风光,开发旅游景点,建设综合经济景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2017年6月我三次走进了怀仁历史名村河头乡王皓疃村,对这个历史名村进行了拍摄。

王皓疃村古堡:四面被高高的土墙围抱,如今还能看的出当年的风采。

民间传说:先有王皓疃,后有大同城。这并不是空穴来风,无根无据的。1991年,怀仁县文物管理所在一次文物普查时,发现这个村传说的一户农家院内保留的一块特大建城铭文砖,与2010年其村东城门坍塌下的一块建城铭文砖,尺寸、规格、重量一模一样(75*43*26cm,重26斤)。砖上的铭文为大明宏武甲子(1384)武节将军张桂创此城。铭文共24字,为模制阳文楷体字。明确记载了当年王皓疃城堡先是按城的规模建设的。这区区的几个宇,为怀仁县文史留不了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怀仁县新誌》记载。在明代,怀仁的建城指挥官就叫桑桂,王皓疃的建城,仅比怀仁城晚一个年份。"桑"姓,是否是"张"姓的口误,或者"张"是"桑"的口误,现已不得而知了。不管怎么说,但张桂建设王皓疃城堡铭文砖的出现,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经考查,当年武甲将军张桂,建设的王皓疃城堡,实则是一个重要的军事防卸设施。城墙高三丈有六,底宽二丈有余,封顶丈许。城堡基本呈正方形,周长800余米,占地60多亩。东、西城墙正中,各开一门。门外又各建有半圆形的瓮城,占地约1亩。城外,围城墙还建有约一丈高的罗城。城墙与罗城之间的夹道宽约三丈有余。便于巡守兵卒,骑马、射箭所用。现今,城堡的城墙四圹基本完好。只是在抗日战争中,为了消灭王皓疃村警察署的日军,在城墙顶部刨下了几个壑口。而东、西城门,现今已残缺不全。城外的罗城,也已不复存在。如保留历史遗迹,修葺城墙、城门工程不大,但作为参观、旅游、历史、军事防御设施的景点,其意义重大。


王皓疃城堡内的街道布局十分整齐。东、西开设的五道街(习称北街、北二道街、大街、南二道街、南街),南、北开设的一条中轴路,也十分精当。中轴路与连接东、西城门的大街,成+字形交汇。交汇处,还建有一个台基高约2米、楼高约5米的标志型建筑物习称乐楼。这个乐楼,与怀仁县境内所有乐楼相比较,特殊之处有三一是独立成景,不与通用寺庙的乐楼与神殿相照应二是东、西、南、北四方敞开(现北方封闭,是因为后有民宅建筑相堵);三是楼高超常,结构坚实,十分宽大,占地约半亩。鉴于这些特点,民间传说是当年张桂将军的点将台,只是后改为民用,称为乐楼罢了。现今,这个乐楼,经过近几年的修缮,基本保持原貌,完好如初。其建筑艺术,飞檐斗拱,在当地堪称一绝,极有欣赏价值。王皓疃城堡内的民居建筑,更有特色。特点是街道两旁的民居都为一宅联两院,五街分十排。前院民宅的南院墙,为后院民宅正房的北后墙。联院开设的院门,全部临街。民宅高低一致,整齐划一。居住人口,可纳千人。相传,这种布局,符合兵营营房的要求。遇到军事,便于快速集合,出入方便。随着边境安定,斗转星移,守边兵丁,就地安置,他们的孙后代繁衍兴旺,营房改造为高档次、高品味的民居,也是在情理之中了。但城堡内呈现出的一部分青砖绿瓦、雕梁画栋的豪宅大院,并未打乱原来街道布局的格局,其风貌一直保留至今。一进入东城门东大街路北的第一处叫杨士旺的故居,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这所民居,精美的砖雕墀头花饰,胡椒眼窗扇,具有十分明显的明代建筑特色。而与此相邻的五、六处砖木结构民房,都是一种风格,现今依然散发着幽幽的古色古朴气息。座落在西城门西大街路北的第一家的民宅,门前五级石台阶,门两边的青石门墩、大门两侧的墙壁砖雕,进入大门的影壁,所雕刻的山、水、花、鸟、树木、人物、典故,处处美伦美奂,工艺无以复加。宅主的后人叫聂述善,是清朝的一个读书人。他为此题写得。烟开鳌背千寻碧,日落苏波万里舍。的诗句,更是一幅画龙点睛之作。与此相邻的三处聂姓民居,也是高屋、青瓦、风格一致。现今,这座城堡内的住户已经不多了,部分民房也已破乱不堪,但古城会的古风古貌犹存,极有开发价值。



王皓疃城堡历史悠久,文化遗风像一杯陈酿,愈藏愈浓愈香。一是戏曲文化。村中央建设的最高建筑标志,叫做张桂将军的点将台也罢,或后来改称为民用乐楼也好,但它对当地戏曲文化的发展,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由此而引出的一个"耍孩儿"戏班,轰动方园百里,名传雁门关内外。现可稽考的拟作第一代戏班班主的叫"铁嗓子"立眉红,陈培功;二代班主叫"泼老旦"。张兴旺;三代班主叫"丑丫环"。沈焕文四代领班叫"俏小旦"。杨红等人,都是当时戏班挂头牌的顶梁柱。怀仁县金沙滩村的。"小飞罗面"薛国治,怀仁县西南堡村的。"活吕布"。王晋,都是这个村戏班培养出的名演员。解放后,薛、王两人都进入大同市耍孩剧团,当了正式演员,红遍塞外。杨红,后进入大同县耍儿剧团,当了团长。戏曲文化的酸根儿,代代相传。现今,这个村的"八音班"(俗称鼓匠班),仍然活动于三乡五里,很有名气。二是寺庙文化。明、清时期,王皓疃城堡内寺、庙、宫、观很多。有云林寺(大庙)、南庙、奶奶庙、观音庙、菩萨庙、火神庙、白龙庙、三官庙、龙王庙、马神庙、玄天庙、五道庙等寺庙。其中,最大的一个寺庙叫云林寺。其寺,分前、后两殿,占地约二亩。后殿,也叫大雄宝殿,所塑神像,与大同市的上寺神像一般无二。殿内四周,所塑十八罗汉神像,栩栩如生。殿顶、殿壁所绘的祈雨图、观音甘霖图、二十四贤孝图等,人物、山、水,皆惟妙惟肖,传神达意。前殿走廊两侧所塑的叫王伦、郑旦的哼、哈二将神像,大幅前倾,重心不移,威武勇猛,令人望而生畏。其塑造艺术,堪称上乘之作。上述寺庙都在文革。破四旧时,全部拆毁,现已不复存在。但遗址犹存,地基空闲,有待开发。三是集会文化。过去,王皓疃城堡还有一种民俗活动,叫做祈雨节和庆八仙。每逢五月十三和正月初八,村里组织道士、和尚及在俗出家人,笙吹细打、诵经唱赞,沿街逐巷,围城四周,举行祭祀。谓之。庆节日、喜气生、祈丰收、保安宁、人企盼、显神灵。一般"祈雨节"活动一天,庆八仙。活动三天。在此期间,邻近乡村民众来王皓疃的不下数千人。同时,也使王皓瞳村形成了商品交换的集散中心。商铺林立,生意兴隆。

鸟瞰王皓疃城堡,如同一神龟伏之。那东、西半圆形的瓮城,分明是神龟的头和尾。其头伸向桑干河,其尾摆向大顶山。城墙四角上斜的"马面",又分明是神龟短而肥的龟足。而神龟的脊背,则是城堡中最高建筑的乐楼顶部。此地,且又前临桑水(桑干河),背靠青山(大顶山),是一块风水宝地。故钟灵毓秀,人文荟萃,代有乡贤,精英辈出。在清朝时,王皓疃张氏家族,一个叫张尔志的人,就历官河北灵寿县知县,大同府教官。杨氏家族的杨士旺,后人称杨十万,富甲一方,闻名乡里聂氏家族和张氏家族后裔,蝉联文、武秀才。解放后,在外工作的干部,任省级职务的有三位任厅级、副厅级职务的有七位任处级、副处级职务的有二十多位;任科局级、副科级职务的有150多位,真是"寒门生贵子,户户出公卿",人才济济,不一而足。






解放前,王皓疃村还有盐坊、碱坊、磨坊、油坊、豆腐坊、剃头坊、客店和商铺。解放后,只是磨坊、豆腐坊、供销社得到了一定的巩固和发展。其它作坊,由于资源和政策原因,皆已关闭。






堡址墙基宽约12米,残高约8米。夯层厚0.12-0.20米,东西墙中段各设一门,门外筑瓮城,瓮城平面呈半圆弧形,半径37米。除门洞部分砌砖外,其余为夯土构筑。东门门洞为砖券,门洞上部以及南侧亦为砖结构墙体,堡墙四面有马面。

堡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70米,东西宽260米,占地面积70200平方米。







文字来源安孝文老先生怀仁县河头乡王皓疃党支部、村委会特别鸣谢怀仁县广电中心副主任 安 杨图文来源:怀仁县摄影家协会 连继平
快速回复
限10000000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