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81阅读
  • 2回复

民族英雄——聂昌出生地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6
                     民族英雄——聂昌出生地考
                                                                       
     聂昌,是哪里人?出生地在哪里?这一定是30万聂昌后裔想知道的答案。
    在解开这个答案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聂昌。
    聂昌(1078—1127年),北宋户部尚书,兵部侍郎,知枢密院事开封府尹,1131年(殁后第四年)被宋高宗赵构追封为“观文殿大学士”,赐谥号“忠愍”。聂昌是聂用之的儿子,聂崇义的第五代子孙,从小聪明过人,5岁从叔读书,过目成诵,9岁能作诗,13岁通经义,14岁参加乡试,名列前茅。1109年(徽宗大观三年)31岁中进士,由太学上舍身份开始做官,先任相州教授,42岁就做到北宋首府开封市的最高行政长官开封府尹。
    聂昌原名聂山,因冒死上书,呼吁“诛王、蔡以谢天下”,坚决主张抗战。宋钦宗赞赏他有“周昌抗节之义”,御笔将聂山改名为聂昌。当时宋钦宗外惧强敌,内受王、蔡等人挟制,派聂昌和耿南仲为使者,到金营执行割让河东、河西议和的任务,议和时始终保持使者气节和大宋尊严,与金国周旋,采取拖延战术,金国发现上当,将聂昌残酷杀害。聂昌为国捐躯,是“靖康之难”第一位部长级别的冤死者、牺牲者。
    在1000年前的宋朝,江西出了两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一个是北宋的聂昌(1078—1127年),一个是南宋的文天祥(1236-1283年),在当时,他们是齐名的抗金名将,是古代江西的骄傲。聂昌临死前在狱中墙壁另一说法是绛州驿站墙壁,两种说法待考手留血诗一首,诗中“车马践时头似粉,乌鸢(yuān)啄处骨如灰”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是千古流芳之名句,此诗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异曲同工之妙。
    聂昌死后,宋高宗赵构命其归葬于江西抚州临川展坪乡茶山村雷公岭,并在墓道右侧赐建招福寺(原名招魂院)一座,拨腴田300亩,茶山100亩作为招福寺和世代聂族守墓人的生活用地。其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在生是人杰,死后亦鬼雄”之传奇一生,被编入《宋史·卷三百五十三·列传第一百一十二》和范文澜的《中国通史》。
    聂昌是抚州临川人,这点是没有争议的,宋史和地方史(临川县志)都有明确的记载。《宋史·聂昌列传》称“聂昌,抚州临川人”,正史认可他即临川人,生于斯长于斯。他的诗句“回首临川归未得,梦中虚筑望乡台”也明白说出他是人杰地灵的抚州临川人。
    关于聂昌的出生地,则众说纷纭,主要有三种说法。
    一说:临川县嵩湖乡上聂村人(1982年重修的《临川县志》记载)
    二说:临川西团乡具庆坊人(宋代地名)
    三说:临川嵩湖乡站溪下聂村人。


   第一种说法:聂昌是临川县嵩湖乡上聂村人,这个说法对不对呢?

    这个说法是对的,只要百度一下,得到的答案是:聂昌(1078-1127年),原名聂山,字贲远,临川嵩湖上聂村人,北宋抗金名臣。
    这种说法是对的,但会带来一个误导,这种误导是历史原因形成的。
    聂昌是“临川嵩湖上聂村人”这种说法是1982年《临川县志》的记载,当时的时代背景是,改革开放初期,国家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将“公社”改为“乡镇”,“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自然村”改为“村民小组”,当时的“嵩湖公社上聂大队”改为“嵩湖乡上聂村委会”,而上聂村委会包括上聂村民小组、下聂村民小组、泗溪湖村民小组、徐饶村民小组等多个自然村。《临川县志》主编在稽核编撰临川历史名人聂昌时,不会把聂昌出生地细化到某个村民小组(自然村),历史上也没有这种蹩脚和涕写法,所以聂昌是临川嵩湖上聂村人的说法是正确的!因为上聂村委会包括下聂村民小组这个自然村。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上聂村和下聂村的历史,两村其实相隔一里,是鸡犬相闻的邻居,历史上是脐带相连两兄弟的后裔,解放前上聂村叫泥港聂家,下聂村叫站溪聂家,解放后才分上聂村和下聂村,泥港聂家因处于抚河上游,所以叫上聂村,相隔一里地的站溪聂家处于抚河下游,所以叫下聂村。
700年前,九世孙“万一公”复迁站溪时,三子随同迁来,后三兄弟分爨而居,老大“洪儒公”迁往五里之外的饶米信(今嵩湖饶米信村),老二“宁儒公”迁往一里之外的泥港(今嵩湖上聂村),老三“纯儒公”留在站溪(今嵩湖下聂村),三兄弟形成三个自然村落。所以说,先有站溪聂家,再有泥港聂家和饶米信聂家。
    为了更直观的了解站溪三兄弟的迁徙史,请观下图1




         到过嵩湖下聂村的人都知,站溪下聂村处于抚河和梦港河的交界地,两面环河,三面环水,背靠大仙岭这座道教名山,山前是一望无际的肥田和湖泊,这是一处有山、有水、有田、有屋的鱼米之乡。在古代风水学里,这是一处适合人居住的地方。作为中国经学家、抚州始祖、风水大师聂崇义和他的后代,临川望族的子经公,当然会选择这样一处风水宝地。再来看,如果我们以抚州荆公路为支点,纵观抚河之西岸上下游三十里内,抚河岸边的大仙岭(下聂村就在大仙岭山麓)是抚河西岸边唯一的高山,像这样一处绝佳的风水宝地,是人人觊觎得而之呼矣!

   第二种说法:聂昌是临川西团乡具庆坊人,这个说法对不对呢?

    我们来考证一下,西团乡具庆坊这个地名是宋代的地名,现在已经不叫这个地名,但这个地方目前还在,在哪里呢?
    我们从抚州市老城中心(抚州人叫城里)的文昌桥出发,沿大公路往西走435米,左边就有一条228米长的小巷(现在是抚州市临川区一条美食街),这条路就是“具庆巷”( 新华书店傍)。在“具庆巷”一面斑驳的墙上,挂着一块署名“具庆巷”的路牌,路牌有两个箭头指向,往北走126米至大公路,往南走102米至抚州市实验小学。请看下图2
  下图2:为20151114日作者拍照的“具庆巷”、“大公路”和“文昌桥”图片。



         谁都不会想到,这条街在900年前是“行衙聂族”的聚居地,这里曾经住着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聂昌。
     聂昌后裔,抚州金溪崇阳聂氏家谱的《原序》有这样的记载:按砧基簿,……四世祖昌,当宋徽宗朝贵显,赐居城内西团乡具庆坊,在今邑治之西也。……厥后子孙蕃盛,簪笏相继,文学行谊冠于当时,故时人有“行衙聂氏”之称。
    族谱记载的信息是,聂昌生前在朝权倾一时,是朝廷大官,且受宋徽宗重任,徽宗遂“赐居”城内西团乡具庆坊(邑治之西)作为聂昌的居住地,聂昌为国捐躯后,南宋皇帝宋高宗又给了他至高之荣誉。他的子孙在西团乡具庆坊的聂家大屋繁衍生息,形成了抚州城内的一个望族——行衙聂族,后由于历史变迁,物是人非,在元代中晚期,行衙聂族在西团乡具庆坊逐渐衰落、迁徙、消失。
    既然城里的“西团乡具庆坊”是宋徽宗“赐居”的,那么,聂昌贵显之前,他和他的家人居住在哪里呢?是城外,城外哪里呢?

    第三种说法:聂昌是临川站溪里(今临川嵩湖下聂村)人,这个说法对不对呢?

    我们认为是对的,目前主要有以下3个佐证资料。      
           
       1个佐证资料:
       1607年,抚州大儒聂大勳主持重修(一修)站溪下聂族谱,请当时临川四大才子之一的艾南英撰写谱序,艾南英在谱序中有如下22字记载:临川之有聂氏,自宋忠愍公始而站溪之聂实为其苗裔
    艾南英是聂大勳的朋友,尊聂大勳为老师,他是仔细阅读过站溪下聂谱系资料的,所以在他的谱序文中,得出临川之有聂氏,自宋忠愍公始而站溪之”之论断。
    这句话里面的“忠愍公”就是聂昌,它明明白白告诉我们,站溪聂族就是聂昌的出生地,聂昌在这里出生、读书、结婚、生活,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都是在站溪下聂度过的,是土生土长的临川嵩湖站溪下聂村人,也是站溪下聂村的第四代先祖,直到31岁考中进士出外做官才离开,他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充满着感情。为了更全面了解这句话的来龙去脉,现将临川四大才子之一的“艾南英”撰写的谱序全文及族谱原稿列下:                      
                                                站溪聂氏重修族谱序(艾南英撰)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书契与而记载详。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上治祖考,旁治兄弟,下治子孙,使千百代一脉之亲,而谱载于寸简尺幅之中,其关于亲亲之义也,重矣!自大宗小宗之法,废而谱,学不讲,往匕攀援。秦汉以来,贤达之人而滥登谱中,则祖非其祖,而亲失其亲,此郭崇韬之拜子仪,杜正伦之附城南,遗讥千古,识者嗤之。
     临川之有聂氏,自宋忠愍公始而站溪之,聂实为其苗裔。吾畏友一舆君,与其族父老增修其族之谱,谱成谒,予为序,观其谱记载,无扳援之嫌,无滥登之弊,昭穆朗列,世次分明,千百代之祖考,兄弟子孙厘然于纸上,亲亲之义,万世维昭矣!夫平章之治,由于睦九族,而朝廷之取士,先以实行。以吾友之德行,文艺蜚声,庠序,当必大器晚成,名登仕籍,珥笔为天朝玉牒书,而礼图之上率,乃祖之攸行,岂仅家谱之修争光,前人垂裕后昆哉!爰重其所请,挥毫吐墨而乐为之序。      
                                          
                                    皇明万历丁未年端阳月之吉  
                                    东汝友人艾南英谨撰
                      下图3:为“艾南英”撰写的谱序原稿

       2个佐证资料:
    1774乾隆进士,湖北汉阳府黄陂县左堂“熊泗”在下聂族谱二修谱序中有18字的记载:断自赵宋子经公为始祖者,尊祖也合站溪之
    这里提到的“子经公”,就是聂昌的曾祖父,说明站溪下聂不但是聂昌的出生地,他的曾祖父“子经公”就是站溪下聂的第一始祖(鼻祖),站溪下聂这块风水宝地是他的曾祖父聂子经买下的,在封建社会,这是他留给子孙后代的珍贵遗产。
    以下是聂子经三代世系图,可以看出,站溪聂氏祖先,昭穆朗列,千百代之祖考,世次一目了然,世列一清二楚。请看下图4
                   下图4:为站溪聂氏鼻祖聂子经三代世系图



    聂昌曾祖聂子经曾祖母罗氏祖父聂营、祖母王氏、父聂用之、母曹氏和聂昌前妻邹氏,包括聂昌本人,共八人,在建炎二年五月,都被宋高宗皇帝书面下诰旌表过,由于篇幅限制,仅列出曾祖聂子经的诰命原文(站溪下聂族谱记载),全文如下: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祖宗之积泽厚者,庆源必流于子孙。有爵位者显荣,必及其先祖,尔中大夫知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聂昌曾祖子经乐善行义庆衍,曾孙历事两朝,为国转弼畴,其勲绩嘉厥本源,兹特赠尔为太子少保,九源有知服。
                                                   制诰之实
                                                 建炎二年五月日
       为了更全面了解这句话的来龙去脉,现将乾隆进士、湖北汉阳府黄陂县左堂“熊泗”撰写的谱序全文及族谱原稿列下:
                                                  站溪聂氏二修宗谱序(熊泗撰)
    谱何为而作也,为亲而作也。盖自天降下民,人各有姓,姓各有族,族属之繁兹,皆由于一本之亲,聚族而居,情不欲涣也。分族而处,义不容暌也。书曰:以亲九族,九族既睦。
    礼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笃宗族昭雍睦,必修族谱以联疎逖亲亲也。自王迹既熄,宗法亦废,五季之后失其图蝶者多矣,冒援滥登,则有祖汾阳父义,甫叔父罗隐之类,非其族属亲,失其亲何从谱?为有志修谱者,可不慎与站溪聂氏,吾临南望族也,距吾家二十里许,稔知其族亲逊成风,礼让成俗。
    乾隆戊子春,余从例选往京师,得与聂子隆重年同寓舟次,间谈故家巨族遗俗流风,不出彝伦亲睦之训。迄今甲午,冡君秉才,族侄星耀、翔云偕族嘉宾佐臣、方后、如川诸君,增修其族之谱,命其季弟宣年携稿来署,恳余为序,予以吏治未遑,翰墨久疎,固辞不获爰。于公事之余,展观谱稿纪载,寻之于源,列之于派,若纲在纲,有条不紊,断自赵宋子经公为始祖者,尊祖也合站溪之。昭穆千有其人,祖祢相沿,云耳相次者,敬宗而收族也,无冒援滥登而不录他族之贤达者,所以明亲匕之义也,亲匕之义明而伦常之,道着垂之,子孙勿替引之,观斯谱者不独生,其笃亲之念,亦足从觇吾临风俗之敦厐矣!因为之序以归。
                            
                             皇清乾隆三十九年甲午岁一阳月吉旦
                             恩进士特授湖北汉阳府黄陂县左堂
                             置理武昌府崇阳县正堂加三级纪录四次
                             年家眷弟熊泗顿首撰
             下图5:为湖北汉阳府黄陂县左堂“熊泗”撰写的谱序原稿
    第3个佐证资料
    1810年,清朝嘉庆进士,江淮海通布政使“扬頀”在站溪下聂族谱三修谱序中有11字的记载迨九世万一公复徙居站溪。
    这句话出现了最关键的两个字:复徙。这两个字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叶落归根,重回老家,因为这是老祖宗留下的基业。
    它告诉我们,下聂先祖万一公在元代中期复迁站溪,这句话也呼应了史料记载的抚州望族《行衙聂氏》在元代中晚期衰落后各奔东西之境况,其中万一公复迁站溪(今嵩湖下聂村),其他支系迁居江南各地,形成了中华聂氏中罕见的聂昌30万后裔散居祖国各地的繁荣景观。
    这句话还出现了三个字:迨九世。这里的“九世”,是说万一公(1352816日卒)是聂子经的第九代子孙,不是聂昌的第九代子孙,这也间接证明了子经公是站溪聂氏的第一始祖。这个事实在元代延祐进士、福建副史“李子贵”撰写的《万一公传》有详细记载。由于篇幅限制,这里就不引用了。

       为了更全面了解这句话的来龙去脉,现将嘉庆进士,江淮海通布政使“扬頀”撰写的站溪下聂族谱三修谱序全文及族谱原稿列下:
                                               站溪聂氏三修宗谱序(杨䕶撰)
    古圣王之治天下也,必自睦族始。故尧典曰: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至于周之盛,时则大宗、小宗之法益,详而又有小史之官,辩世系,定昭穆;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疎。传日:上治秘祢,旁治兄弟,下治子孙,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此三代之盛轨也!降及暴秦,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而宗法始大坏,隋唐以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抵㨿以定选举,别婚姻,于是膏梁华腴,甲乙之名纷匕竞起,浸失古敬宗收族,遗意至于五代,豆卢莘韦说,乃凌夷极矣!宋欧阳氏苏氏始,本古小宗之法作为族谱后之为谱学者尚焉然。  
    予考永叔幼长于汉东,终老于卢陵,故里踪迹未甞一二,至东坡颖滨兄弟游宦四方,流离领峤,卒葬于郏,子孙迄未尝归蜀,则是二氏之谱,仅托诸空言,而于收族严庙宗之义,亦未尝实举而躬行之也。
汝水聂氏其先世,自子经公始至用之公迁临川,长子忠愍公绛州从容就义,由进士官封知枢密院观文殿大学士迨九世万一公复徙居站溪其世系虽远而可稽,而今之谱断,自站溪为一世从其近也,其谱系立于宋,修于明,再修于乾隆甲午,则今站溪是也,呜呼!    世远年湮,文献散轶,世家阀阅有追叙始末而不可得者,此匕然也。聂氏自拍东以来数百余年聚族于此庙,祭以时吉㐫相恤而有无相通,尊卑有序而不乱,亲疏有别而不貮。其修谱之例与古大宗之法,卽未知尽合与否而于古者,尊祢尊袒之义,可谓无愧矣!
    今岁庚午,其族翔云与宗凯、捷廷书集文风轩玉文诸君子三子修谱,予门人肇元董其事请序予,予授。命河干公事冗迫不暇援笔,而肇元之请益勤于是原古大小宗之意,从贻之,推此志也,于以亲亲长,而治天下不难矣!              
             时维          
             皇清嘉庆十五岁次庚午二阳月       吉旦               
             赐进士第,原任江淮扬徐珞海通等处承童布政使司布政使,柏溪扬頀顿首拜撰
                    下图6:为江淮海通布政使扬頀撰写的谱序原稿


       这三个证据,互为佐证,形成了一个闭环的证据链,不是孤证,且三个证据为他姓(艾姓、杨姓、熊姓)所撰,可信度更高。
    证据链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聂昌的出生地就是临川嵩湖站溪里(今嵩湖下聂村)。
    浩瀚的历史总会留下印记,历史的考证则需要史料和物证,研究族谱资料是一个重要的方法,族谱是一个家族的正史,是重要的史料来源。
                                                                                        聂微20151111日于临川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5-11-21
我的头像就是

北宋聂昌荣归故里与前夫人邹氏出游踏青图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5-11-27
聂辽亮,你好!拜读了您对我文章的辨析,甚好!我还要慢慢消化一下!
快速回复
限10000000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