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13阅读
  • 0回复

明始祖聂顺明公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7-31


明始祖聂顺明公考
我支聂姓可考的历史资料是归州贾家店,清朝光绪年间的聂玉玺根据传说和查察碑文编辑的一本手书的族谱。
族谱序中记载:顺明公丕承先业世居江西南昌府南昌县,筲萁岔,朱市巷,葛藤港,虾蚂井多历年所。(应是江西南昌府南昌县的葛藤港,朱市巷。无筲萁岔,朱市巷。)蒙国恩,选陞四川合州知州。(无依据可查)厥后解组归田。(未说到哪里定居育子四人,学公居其首,平、质、元则次焉。惜乎明末群寇争雄于塞外,闯贼逞威于关中吾祖四人纷纷逃窜,迨国朝定鼎,扫尽烟尘,士民落业,我文学公迁东湖次迁归州、文平公迁四川长寿县、文质公迁董市、文元公迁东湖,此我四祖落籍焉。(应是元末红巾之乱,我明七世祖聂以谟就生于明朝崇祯七年,那二世不可能迁于明末,又未说从何地迁徙至此。这是明显的错误或隐瞒。)
自二00二年开始,我为了我支聂姓不忘木本水源,对我支聂姓之源流,进行了追溯与探讨有责纠谬补遗以正本清源。
我访遍南昌各支系聂姓均与我顺明公无联系,查遍全国聂姓的班辈诗,无一字与聂顺明的“顺”字相同,聂顺明公举家外迁,其历史背景是怎样的呢?
经研究推断聂顺明生于元朝顺帝至顺年间,时逢元末红巾之乱,
元朝末年,吏治腐败,财政破产,军备废弛。官府则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全国税额比元初增加20倍。广大农民在沉重的封建负担下日益丧失土地,破产流亡。而中原连年灾荒,更使得百姓无计为生。元政府还推行严厉的民族压迫政策,妄图以此镇压以汉族为主体的反元斗争,伯颜甚至扬言要杀绝张、王、刘、李、赵5姓汉人,这些倒行逆施,更激起统治危机,终于导致了轰轰烈烈的元末农民大起义——红巾军起义。
      陈友谅(13201363),中国元末大汉政权的建立者。湖北沔阳人。使陈友谅接连败北。二十三年八月,陈友谅在鄱阳湖中流矢身亡。
据考证我祖辈大多系 元政权部队首领。(非此不会叫农民起义为红巾之乱。)朱元璋生于元朝天顺帝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日生于今安徽省凤阳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朱元璋原名重八,后改为兴宗。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后改名为德裕,最后再改名为元璋,字国瑞。
  朱元璋幼时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朱元璋的父、母、兄先后去世,不得已而入皇觉寺当行童。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郭死后统率郭部,任小明王韩林儿的左副元帅。接着以战功连续升迁,至正十六年(1356)诸将奉朱元璋为吴国公。至正二洪武元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在朱元璋政权成立的时候只有一条路可走---------逃亡。正如谱序所说:我祖纷纷逃窜。
     这是一场发人深思的大迁徙。有些很有钱,还有大将军的儿子,按照今天人民的习惯,有钱有势的人都求安稳,为什么朱元璋当了皇帝,他们偏要四处亡。显然,他们曾经都是朱元璋的敌人,朱当了皇帝不逃岂不等死?隐居下来后,不仅不敢向邻居说,甚至连向后人都不敢提起这“大秘密”,后人如何能得到真实的史料?祖籍地通常直接告诉后人是哪乡哪村即可,就因为这说不得,只好故意点出相邻的湘乡或逃难时临时落脚的湖北麻城、孝感等来糊弄人,或者拐个大弯作诗来提示“达州灌县共族谱,泸州富顺是同房”。老家为了防止“灭九族”,也就在族谱上想方设法隐瞒、省略。
我谱中有二世次子文平公住四川长寿县的文字记载。四川长寿(今系重庆管辖)聂氏谱序说:始祖文广自楚入蜀卜长邑之东街居焉。且长寿于聂文广迁入时前后均无二支聂姓迁入。
二00九年八月我前往夷陵黄花乡聂家河寻聂顺明落籍之所。然聂家河已无聂姓居住。聂姓咸迁上游杨家河山上安坪居住,租一摩托盘山而上至安坪,找到聂邦安公,他于民国时,曾任其乡乡长。问他:你知道你们的始祖是谁吗?聂邦安说;是聂顺明啥!我握着他的手说:我们是同宗啊,你们是二世聂文元公的后裔。但他不知二世是谁。
二0一0年三月聂邦安公找到一手抄本,上有顺明公该支后裔之派行,然二世聂文元,传于后世的手抄本连“文元”之名就未用而是叫:“仲儒”。那麽文平与文广一字之别就见怪不怪了。
我几乎查遍了全国聂氏族谱序,都没有找到我祖的信息。二0一0年在江西抚州全或宗亲扩大会议上,我发现四川宜宾聂洪学宗亲拿的泸州嘉明镇聂氏族谱中所记出现了我祖顺明公的影子,经认真拜读、核对【1.所处时代;2、班辈(“文”字辈)3、迁徙形式(举家逃窜)4、迁徙路线;】我认定:迁居麻城而麻城无此人的聂趋就是解组归田隐居东湖的聂顺明;迁居东湖而其他地方无任何文字记载的聂顺明就是入川返回湖广的聂趋。
四川泸州嘉明镇聂氏族谱序:裔孙等常对春秋窃念本原敬观老谱内知吾族派衍河东始祖聂超公自明洪武初由楚入蜀落业泸阳明镇迁居江阳迄今。
今据旧谱所载断自入川始原籍金陵继迁南昌转徒湘湖明定鼎超祖故彭氏祖母携二子由楚入蜀至泸阳嘉明镇落业枝分江阳人文蔚起科甲鼎盛。
     四川泸州嘉明镇聂氏二世祖文祥公入蜀纪畧:
     明兵踊创江南先世随众避(一个“避”字,点明我祖视大明为敌。)走苏州张士诚伪兵守关不得入转赴南昌时陈友谅窃据(“窃据”亦然。)江右从其部下鬻食旋上湖广住黄州府麻城县红石乡蓝竹溪太平庄长起、次赴、次超、次趋、次越共五房人是庚子—一作辛丑年事至癸邜始分迁各郡二房落业湘乡县四房落业麻城县余三房入川长房灌县落业五房落业达州三房落业泸州嘉明镇鬼子明年— 旧书作洪武元年煃按通监洪武元年为戊申(1368年)甲辰乃太祖始称吴王之年也 甲辰(1424年)建鬼子宅丙午年(1426年)十月来富顺县买业道—一作到 听从居之越已酉(1429年)复还鬼子後遂往来两间照管两业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
始祖妣聂母彭老太君题词
祖籍金陵凤息冈—恒聪本作乐甯乡煃按乐甯乡名凤息冈或所居地名之在乡内者  
避兵元季各远扬(交待了迁徙的政治背景)   
分支湖广庄溪右(出走地路线和地点)恒聪本作太平庄建业四川泸富良(定居之地)—恒聪本作嘉明天仙桥最良煃按今嘉明镇一里有古天仙桥
灌县达州共族谱麻城湘邑—恒聪本作泸荣富珙           
系同堂(交待了家族的学缘关系)更移各郡皆宗派(之后裔之祖)万之亿孙福禄长—煃按恒聪本此诗後尚有嘉明镇碑云家住湖广岳凌湘明兵駈散至泸阳先落嘉明河东岸後移天星桥一庄贵州九庄共族谱达州富顺系同堂我今创业归川省万之亿孙天地长兴此诗小异而曰我今创业云云则疑出妣一人矣却又曰岳曰凌湘曰贵州九庄仰何悬殊哉姑补存之以俟参考  
二世祖文祥公题词— 原谱作彭氏词  
龙蟠凤舞帝王兴、建业祥开五彩云、朱氏鼎隆星象聚、聂宗支衍蜀邦荣、绵绵瓜瓞峥嵘茂、叠叠芝兰华表新、万载渊源传谱牒、家声式启耀朱轮。
聂氏分支考,此清初谱存以备考
聂起:迁四川成都府灌县
聂赴:迁湖南长沙府湘乡县其支入国朝又迁四川叙州府南溪县
聂超:先迁四川泸州再迁叙州府富顺县
聂趋:迁湖北黄州府麻城县
聂越:迁四川达州即今绥定府
聂趋和其兄弟一样经金陵、南昌、湘乡、湖广之麻城未落业而举家去四川合州,买了(史上没有他中举、进仕的记载)个州官,(麻城聂姓没有聂趋的任何记载)为避新政聂趋更名“顺明”(整个聂姓在那个时间段内均无“顺”字辈的。)无不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相吻合。解组后既未回原籍,也未回到出走之原处而是到东湖大山之中的晓峰隐居了,这是历代为官谢任后最好的选择。从此该河段就叫“聂家河”,殁后葬该地青树堡,后人给他立有石亭子墓辈,此碑在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被红卫兵砸毁,二0一二年修建的宜巴高速公路又从其墓址上经过。所以我认为在文字记载中消失了“聂趋”就是各地没有任何记载而又在东湖出现了的“聂顺明”。至于聂文学、聂文质、聂文元是从四川折回湖广而迁徙到归州、董市、东湖的,还是在聂顺明解组归田后迁徙的,我认为是与居长寿的聂文广是同期的,不然聂文学部会二次迁徙。其原籍也不在南昌而在金陵。从举家外逃来看,他们不穷。“与朱政权建立后的移民”不是同一回事。长寿的聂文广一个刚入川的“外马仔”能在洪武年间当上长寿县的县师爷吗?
总括聂氏五兄弟的迁徙路线与长寿谱始祖文广自楚入蜀也相吻合。

      0一二年五月一日,我到重庆长寿和四川宜宾的聂洪学、聂磊、泸州的聂国权、聂忠实,长寿的聂德钧、聂平、聂书红、聂福章等宗亲,在长寿金凤山宾馆,根据我谱记载的聂文平居四川长寿县、长寿谱记载的:始祖文广自楚入蜀卜长邑之东街居焉。和泸州嘉明镇聂氏族谱的文字依据作出了:长寿聂姓始祖与湖北兴山聂姓的二世(含文元、文质)是亲血缘关系;与聂超、聂赴、聂起、聂越是近血缘的叔伯关系的结论。
     一年来我根据泸州嘉明镇聂氏族谱的记载;元末红巾起义和明朝大移民等文献进一步研;对全国聂姓迁徙进行了仔细地排查,肯定了我们二0一一年五月一日在长寿作出的结论。可以完全认定:聂顺明就是聂趋。
              湖北炎黄文化研究会谱碟分会会员
              中华聂氏通    谱编纂委员副主
              湖北聂氏宗亲联谊会秘书长

              中华鳖氏湖北东湖支系明十八世孙    聂心爱
               二0一三年七月三十日于古夫愚人斋
    





聂心爱
快速回复
限10000000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