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93阅读
  • 0回复

《聂氏族谱》重要文献荐誉之四 江西贞襄公五修宗谱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5-11
《聂氏族谱》重要文献荐誉之四
江西贞襄公五修宗谱序
皖南  聂猷轩


  【谱文】
              江西贞襄公五修宗谱序
  人之不可易者生之姓,氏而不可离者血气之亲。然非其至也。同是姓而且亲,其推而本之数世以上,有能辩而不遗者乎?即有之能无疑乎?推而广之,五服之外有能聚而不散者乎?即有之能无间乎?是非不用其情,久近〔渐〕疎戚,存亡有时而变,非吾爱恶可能取必故也。今夫指古之凶德而谓之曰:尔祖也,则三尺童子必且詈之,非谓其无征,其有所恶矣。设美言以誉其族人,虽至疎且远,必为之色喜。非不知其谬,中其所爱也。夫爱恶之于目前尤其近者也。今至于数世之上五服之外,常情之不能推者而顾且然。此非至不可易与至不可离者耶?是情也,非特吾于祖考有之,即子孙族人之于我亦犹是也。使吾有可爱,后世有冒为祖者,况吾子孙乎?如有可恶,后世不敢以为祖矣,况其族人乎?甚矣!爱恶之情足以夺亲,而久近〔渐〕疎戚,存亡之爱〔变〕有不与也。永丰双江聂先生之谱,其族人也考其所出,惟昭公十四世孙志远公之子师道、师德公。师道公迁鄱阳,为鄱阳始祖。师德公之孙达义迁江西永丰挐埠,(推〔惟〕下市磊源)得十余世而止,曰据可信也。于族人之承传、分徙、名讳、配氏、生卒,俱有书法,不敢苟也。可谓不诬其祖不遗其亲矣。然于谱之末必附以劝戒之辞,而复以质于余,岂有不能尽言者欤?盖先生之学,验于性情而措诸实行,其附劝戒于谱者,盖将有以感动之,曰:"吾之所以为是劝者,非独举吾之爱也,即汝之所愿于祖考,亦欲汝之善为人之祖考也。吾之所以为是戒者,非独举吾之恶也,即汝之所训后世子孙,亦欲汝之善为人之子孙也。"先生以身率之,而导之以情,又复若此,聂氏子孙有不全其爱者哉?虽然,犹有进焉。尽吾之可爱而行之则善端充,善端充将天地诉合而万物皆与为体,此儒者之事也(所谓天下一家,此大人之事也)。一有恶于志,则在我已馁,不独人得而弃之矣!先生方行其学,与天地共之,顾忍族人之不与于斯乎?有以待之而或不可,必〔非〕先生固不与也。此余不量而尽言也。
               时
  嘉靖丙午年冬至日        赐进士及第詹车府左赞  兼
                        翰林院修撰会典  吉水念庵罗洪先并书


  【附注】
  一,这份《江西贞襄公五修宗谱序》原载于安徽太湖聂族民国二十八年第八次续修《聂氏族谱》。
  二,此文原为没有断句的繁体字和竖排本,为与现代传媒平台相对应,故改为简体字和横排本。改排后的断句不一定准确,仅供参考。
  三,原文中的个别明显错漏字,已在其后的"〔〕"号中补正。
  四,此份谱序,亦见于江西永丰《聂氏族谱》。两者的细微差别,已用下列方式标明:文中的粗体黑字,仅见于太湖聂谱;而括号中的字仅见于永丰聂谱。何以如此?尚待明辨。

  【读后感】
    一,明朝嘉靖年代,正是程朱理学衰微、阳明心学兴盛时期。作为当时统治阶级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阳明心学,其社会功能和时代流弊,早已成为人们的历史常识。此份谱序,虽然充满王阳明"致良知"的心学观点,但其褒善贬恶的基本原理,对于续修族谱和发挥族谱的德教效应,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和正面意义。
    二,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罗洪先能够为这部《聂氏族谱》撰序,正说明了聂族的崇高威望和这部《聂氏族谱》社会历史意义。罗洪先是官员家庭出身,嘉靖五年(1526)参加乡试中举举人,嘉靖八年(1529)己丑科会试 ,殿试第一中状元,授修撰。因当时明世宗迷信道教,求长生,政治极为腐败。罗洪先看不贯朝廷的腐败,即请告归。嘉靖十八年(1539),他出任廷官,因联名上《东宫朝贺疏》冒犯世宗皇帝而被撤职。从此罗洪先离开官场,开始了学者的生活。他自归家务农之后,隐居山间,更加专心致志地考究王守仁心学,闭门谢客,默坐一榻,三年不出户。他甘于淡泊,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骑马练弓、考图观史,上至天文、地理、礼乐、典章、水利、边塞、战阵、攻守、下至阴阳、术数、无不精心探究。著有《念庵集》二十二卷,《冬游记》一卷。他精心绘制的两卷《广舆图》,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分省地图集。这位远离世俗、傲视权贵的饱学之士,却对我们聂族尊敬有加。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当时当地聂族所具有的崇高威望。同时亦可证明,我们这部《聂氏族谱》在族谱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份量。
    三,谱序对此部《聂氏族谱》主体内涵,作出了高度的肯定:"于族人之承传、分徙、名讳、配氏、生卒,俱有书法,不敢苟也。可谓不诬其祖不遗其亲矣。"明代以前的族谱,其族脉世系能够如此齐全完整,自然显得特别诊贵。之所以如此,与其冠名为"永丰双江聂先生之谱"有直接的关系。双江公当时有朝廷重任在肩,自然不可能躬亲修谱,但有了他的直接干预,就易于在全国范围内搜集到聂族从古到今的族谱资料。正如江西永丰大清光绪五年三月《双江聂氏孔公房重修家谱赞》所说:"双江之谱,由宋溯唐,集其成者,曰聂贞襄。理学儒宗,垂为典章。有典有则,不衍不忘。循源衍派,四甫提纲。"至于"双江之谱"的全貌若何,现今暂且不得而知。但可肯定,当前各地陆续面世的古版聂谱,有很多都曾转载过"双江之谱"的部分内容。而这份《江西贞襄公五修宗谱序》的出现,也为我们探寻"双江之谱"的全貌,提供了新的线索。
  四,有迹象表明,后世从"双江之谱"中转载下来的内容,由于种种原因,难免个别条目或局部文义的改动。以这篇《江西贞襄公五修宗谱序》为例,它在"双江之谱"原文中,只能称之为《双江公五修宗谱序》,不可能称之为《江西贞襄公五修宗谱序》。史书表明,双江公(即明代嘉靖兵部尚书聂豹公)晚年曾含冤受屈,被罢官降两级,归故里养老,卒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在穆宗继位之后,才于隆庆初年给予平反昭雪,赠官少保,谥号为"贞襄"。因此,在他生前的嘉靖丙午(二十五)年,不可能出现"贞襄"之名。此序更名应该是在明朝隆庆或万历年代。后生之所以要将其更名为《江西贞襄公五修宗谱序》,无非是要借其谥号之荣耀,来提高所修族谱的知名度,强化族谱史证的可靠性与权威性。
  五,古版聂谱,在长久展转抄刻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以往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很难避免少数字词的讹漏和个别文句的增删。只要我们能够积极正确地面对,此类现象都将无碍于大局。当代聂姓宗亲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广泛搜集、妥善保藏好各类古版聂谱。有条件者,还应原模原样多印一些,防止孤本独藏的意外风险。所谓"妥善保藏好",包含着维护其原模原样的完整性。即使发现个别古版聂谱存有某些失真之处,也只能在转载引用之时,另作考证说明,绝对不能在原版上涂墨摸黑直接改动。这样做,既是对祖先的尊敬,亦是对后代的应尽责任。因为我们引用、考证是否准确,还须经受后代的检验;我们未能解答的存疑之处,后代有可能比我们解答得更好。
    上面这些,是在研读这篇文献之时,反思当前实际,就相关问题产生的一些联想,仅供参考。      




快速回复
限10000000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