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24阅读
  • 7回复

[族谱]偃师水泉石窟考察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10-09
— 本帖被 宗亲法律部 从 族谱○班派○排行诗 移动到本区(2012-05-07) —
河南省聂氏文化研究会筹备小组[发贴]

 偃师水泉石窟考察记  旭光著


  公元二00七年七月得到密友馈赠《偃师水泉石窟》一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精美的装帧让我不忍心去拆开它,不禁抚摸着封着的塑料薄膜而仔细端详——华美的图版、斑驳的石雕,昭示着她厚重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去,以致爱不释手。真的想就封皮不拆一直珍藏下去。
  
曾经只在历史书上读到过的水泉石窟,居然瞬间捧到手中,心中既激动又兴奋。佛教的豁达、闲适以及深秘的哲理,让我着迷、让我留恋忘返。常言:佛度有缘人。但什么是缘呢?或许得到此书就是一种缘分。
 
蓦然间,好奇之心还是让我拆下了封皮去精心读懂她。
 
记得刚读完此书第25页,觉得枯燥乏味。尤其是她的空缺字、繁体字让人读后摸不着头脑,不知所云。好像就论证了一个她开凿的时间: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西魏大统二年(公元536年)。那时我儿聂众不满两岁正在睡午觉。为了不影响孩子,我总是小心奕奕,突然,他翻了翻身,抡了抡胳膊、蹬了蹬被子,好象要醒的样子,但最终又睡着了。心想得赶紧加快进度读完,以免孩子醒后没人照看。
  
索性又胡乱翻了两页到第29页,眼前豁然一亮,灵光乍现---出现了聂氏先祖的名字。好啊!这不是我苦苦寻觅的从汉代以来洛阳聂氏活动的历史证据吗?当时禁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聂平O”,心中不甚悦。紧接着在本书第29页又共出现了2位聂姓人物聂文德、聂阿从心中稍安。怎么会缺个字呢?是不是真的漫漶或破损了呢?   
  
通过认真研究,发现水泉石窟甬道北壁千佛龛的第六排位于正中间,破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只不过限于编书者的水平或不细心而已。因为我在二00五年十月写了《洛阳聂氏源流考》,也仅仅是粗略地画出了洛阳聂氏发展的脉络,也知道得去搜集更多的历史资料加以佐证,方能完备。为尽可能多的提供些资料给后人,尤其对明代以前的典籍阅读,更不像先前那样走马观花了,而是常怀敬畏之情,浅心研讨式的阅读,不时地在心中打了个问号,人也变得多虑了。心中常想既然要写文章昭示后人,让别人读懂,那就得下一番功夫,自己先弄清楚道理。决不人云亦云,尤其是考证性的文章,一定得靠真凭实据,以理服人,来不得半点虚假和马虎,非得实事求是地去考察一番,眼见为实。

  
古人有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三年来常想去实地踏勘,一查地图着实太远,久未成行。时至今年62日,终于到偃师拜读水泉石窟题记成功。
  
前两日阴雨霏霏,然是日也,天朗气清、万里无云,晨出函谷,绕后峪,经蔡庄到磁涧,翻山越岭,停洛新,食谷水。往东走中州路至王城公园,旋折向南,跨王城大桥,又左转迈开元大道,稍后至关林,见钦舟,稍停、语未几,又向东越伊河大桥,途径诸葛至司马光独乐园稍顿,又李村、庞村,右折向南经寇店、沙沟、马寨、诸村镇,途崎岖、又弯急。行程75公里始达石窑门外村,几经打听后经山间小路攀爬到水泉石窟。
   
映入眼帘的是:偌大的山体、寒碜的山洞,紧锁的大铁门,是那么地冰冷和陌生.....母亲常言看景不如听景,果真如此,当真正到达心目的胜地时,兴趣几全无。
   
回想来时路上的暑热颠簸,困绕三年的疑问。不得不麻烦同行者二人至山下石窑村寻掌拿钥匙者。开门进窟是当时的唯一愿望,等待是漫长的、无聊的……
   
从洛阳至此,已耗费了两个半小时,如果就此打道回府,岂不白来一趟,如果真的找不到拿钥匙的人呢?哎……见我情绪不佳,同事老樊安慰道:既来之,则安之,先耐心等等看吧

   
无聊中我攀爬至窟外南侧残碑,在上面一手抓着铁网钢筋,一手抚碑念读,令老樊拿出水泉石窟找到碑刻题记看,都因匆忙,忘带笔了。底下人忽然说:哎有出入,这书上好像没有字呀,你是不是念走了?,我说没有呀!就是个庐的繁体字,由于手发酸、脚发抖,不忍卒读才悻悻然下来。至夜晚归家,也记不清是第几行了。但我从此开始怀疑编书者的水平。尝一脔之肉而知一镬之味一叶落而知秋,仅此一字可知著书者的水准,明明是个繁体的字,只不过不甚清晰,就用空起来,实在可惜……。。
   
大约过了10多分钟,下山的二人所幸终于带着看管人拿着钥匙上山来了。守护的小伙子临走时才得知叫师志明,约摸十五六岁,在我们观摩的过程不停地踏脚,好像在说有啥好看的,你们能看出个什么道道
  
我当然知道时间紧迫无暇顾及先主后次了,就翻过护栏,径直走到石窟北壁的千佛龛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好高啊,仿佛离地面34左右。我央求同行者架起木梯,看护的小师嚷道:你们看看就行了,别损坏了文物,只有高级学者、大人物来了才叫搬梯子上去看的。同来的几个人赶紧给小师上烟,把他接到窟外。我才得以享受高级学者研究的待遇。
  
先从第一排从西往东看延至第3个题名,我慕然发现这是个字,名字叫聂金香又往后看了3个太远够不到了。听着看管小师的手机不停地响好,马上到一会儿,我明白什么意思。赶紧往下数到第六行找到聂平0”,我仔细端祥了有三分钟,在昏暗的光线下感到这个字下面是个字最后一笔,本应是平捺,而刻者却用了反捺燕尾上翘,上面由于先前造像时的颜料渗流,看着确实有点费劲。索性右手扶梯,用左手食指在第三个字上面笔画,来回在那儿试,用心领悟感受初写者的运笔走势和姿态,约摸有五分钟时间,突然,字从脑海中蹦了出来,我禁不住惊喜地叫了出来太好了!如释重负的长长舒了一口气。
   
为了订实另两位聂姓人名,我反复揣摩雕刻的笔画,触摸他们的名字,汗水渗透进先人名字中,也许这是1400余年后聂家的第一人第一次来触摸历史吧。
   “
一字千金千古文字会说话,我深知聂平0”在聂氏人名中空这个字的份量,用重如千钧也不为过,如果下面没有这字,则聂家历史会开一个天大的玩笑,在《金石大字典》中关于聂平的汉印有印模,在《古印麇》这本书也都有记载,如果出现在《水泉石窟》中,那简直是破天荒。好在我用心体验了思接千载的心路历程。
  
因为时间紧,路途远,我不敢在此过久逗留,同行者见吾如此痴迷也随即拍了两张照片以志此行,同行者同事老樊、段家沟水库张某、江某、裴某。
                              
聂旭光二00年六月二日深夜记
     “
字洛阳方言调查记
 
    “字在现代汉语《新华词典》(第721页)里普通话为去声,普通话字读音用五度标记图来标调值为“51”,新中国成立后,在1955年以前普通话还没有推行之前,全国各地人民政府主要以本地方方言为主。要想了解洛阳人民在1955年以前怎么读,只有从上年龄的聂姓人中去了解。
   
为了解到真正意义上的洛阳话,唯有现年在70岁以上的不识字的聂姓聚集区老人嘴中发出的读音才是最标准的洛阳方言(因很少受普通话读音的污染)根据调查记录,细心揣摩现在洛阳方言中字读音也用五度标记图“32”最多或“312”很少。但绝对不是普通话里标记的去声“51”调。这与《广韵》中记载的在宋代(公元960-1127)时期的官话河洛方言字是入声字有一定相似之处,也与音韵学上的入派三声相符。


                  聂旭光(201063


 


郑州话称呼‘聂’的读音为 ‘捏’,平声。-忠秀注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10-10
聂林根[回贴]这篇记写的很好,读来了解聂氏繁衍有帮助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10-19
理由[回贴]前辈过奖了,没有忠秀宗亲的鼓励指导,很难说思维的缜密。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10-19
聂金城[回贴]这篇文章我已读了很多次,写得非常好,越读越爱,一个聂氏赤子的忘我追溯感人肺腑,激励着我不断为聂族努力做事。向旭光宗亲学习。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10-20
理由[回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很佩服金城宗亲的文笔,看了你的网贴读后让人“不得不回”。其实你的“中华聂地寻”很不错欢迎再接再厉!我的文章只能是“从血缘关系的角度”开展的微不足道的“千年大夫寻”而已。只要努力最终必将殊途同归,万源归一!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10-21
聂光永[回贴]旭光;以后的文章不必署理由二字。直接留名聂旭光。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10-22
聂旭光[回贴]五年前的遗憾--未曾谋面!如今小宝宝健康的伴随着我心目中唯一的《中华聂网》成长五岁了。会长呕心历血,工作至深夜的精神,难能可贵。我会不遗余力地支持聂网的成功开办,或许你能从文中体会到笔者是徒有壹颗红心的落魄书生。近期我将5年前的关于聂的论文改为通俗易懂的文字贡献给中华聂网,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11-28
聂辉[回贴]

旭光家门:


      你辛苦了!


      感谢你为聂族做的奉献!


       同时祝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聂族的小宝宝健康成长!


                        我的号码已换!   湖北 聂辉  13908668852

快速回复
限10000000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