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17阅读
  • 6回复

[族谱]聂姓的起源、郡望、堂号与迁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9-01
— 本帖被 宗亲法律部 从 族谱○班派○排行诗 移动到本区(2012-05-07) —
聂[发贴]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浩荡长江亦有其源,根深枝叶茂,源远水流长。人类亦然,远溯我聂氏乃炎帝神农氏之后裔,据《姓氏急就篇》所载:“春秋时齐国丁公封其支庶子于聂城(今山东茌平西,也有说山东省聊城)为齐国附庸,称聂国,后其子孙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注:春秋时卫大夫食采于聂地,其子孙以地为氏,称为聂氏。


 


得姓始祖:姜尚(公元前1128---公元前1105),字子牙,一说字望,又称吕尚、吕望、齐太公,号太公望,太公尚父,东海上人,系炎帝神农氏之54代孙,伯夷之后(即伯国王子的后代),乃周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太公垂钓渭水河边,被文王礼聘为相,后佐武王伐纣居功至伟,受封为周朝第一开国君主,成王时封于齐。太公退位,传给嫡子(长子)丁公,齐丁公封其支庶子于聂地(今山东省聊城),越数代(上祖名失考),传至奭(读shi时,约公元前630年诞生),奭被授封为大夫,因当时聂地已属卫国所辖,故称奭为卫大夫。诸史册及历代《聂氏族谱》所载:卫大夫食采于聂,所说的乃是奭公也。奭公,字衡,号爽,因生于聂地,以地作姓,故曰聂奭,其子孙世袭之,始有聂姓。由于奭公乃姜尚嫡子丁公的后裔,故此聂氏族人统尊姜尚为本族的得姓鼻祖,而奭公即是聂氏的受姓始祖(即开基始祖)也。


 


奭公之子孙居于聂地数代,有迁清州新井里而生聂政,又越数代,户口繁盛,有迁衮州、池州及长安易水、长平者,有应诏移居者不计其数。至西汉年间,奭公之第13代孙聂昭,乳名爵,字淑平,为惠帝代王太傅,帝赏赐山西霍州之田宅予昭,并赐“河东大夫”之号,此乃我聂族“河东堂”之根源。其后聂族富贵两盛,人才辈出,又有迁居新安郡、清河郡等地。自东汉至大唐的八百余年间,更是星罗棋布,分支各派,迁徙不一,难以言表。


 


聂族的郡望--河东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始推行郡县制,先后把全国划分为40多个郡,河东郡乃其中之一。当时的“河东郡”在今山西省西北禹王城,主要居住着12姓:聂、满、薛、卫、柳、吕、廉、陆、蒲、裴、储、堵。后来聂姓族人又有分迁“新安郡”和“清河郡”落户者。


 


聂族的堂号以“河东堂”为总堂号。河东堂源自于汉惠帝年间,因聂奭公之十三代孙聂昭(公元前236--公元前157),乳名爵,字淑平,被汉惠帝刘盈封为代王太傅,后授赐山西霍州田宅,并号“河东大夫”,其子孙为念昭公之德,始以“河东”作为本族的堂号。后来由于聂族枝繁叶茂,人才鼎盛,河东堂之后裔分播各地后又另立了许多分堂,如:悯农堂、三礼堂、三听堂、垂裕堂、光裕堂、礼图堂、理学堂、崇礼堂、崇本堂......等等约40多个分堂号。


 


关于聂姓的发源地,虽然有几种说法,各有其说,但聂姓发祥于豫鲁一带应无可置疑。见诸史册的第一位聂姓人是战国时的聂政,为韩国轵(今河南济源)人,其后西汉有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聂壹,一作聂翁壹,东汉有颖川襄城(今河南襄城)人聂季宝,另有蜀郡(今四川成都)太守后提升为廷尉的聂尚,表明在东汉之前,我们聂姓基本以北方为繁衍发展的中心。魏晋南北朝时期,聂姓在今山西夏县一带发展迅速,并呈现族大人众,枝繁叶茂之势,于是产生了聂氏历史上第一大郡望---河东郡。后来由于社会动荡不安,聂姓族人已有迁徙江南者,其中落籍于新安江流域的聂氏支脉,经繁衍发展,逐渐形成了聂姓的第二郡望---新安郡。此际见诸史册之人物中有三国吴人聂友,乃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南朝有聂松,可见当时聂姓已有南迁至今江苏、浙江、江西、安徽一带。隋唐时期,聂姓的上述两大郡望依然兴盛,并以两地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播迁。至两宋之际,见诸史册之聂姓即以南方人居多,且福建、湖南、湖北均有。南宋末期,由于北方已由夷族统治多年,相对南方较为稳定,聂姓繁衍又出现新特点,为了避乱又向北方播迁。元末,由于湖广(今湖南、湖北)成了红巾军与元朝军队以及朱元璋与官僚厮杀拉踞的主要战场,军阀的纷争再加上瘟疫流行,使中原、华东、华南地区赤地千里,饿殍遍野,朱元璋统一长江流域之后,为恢复当地经济,下令组织将人多地少的江西人口向人烟稀疏的两湖进行大规模的迁移,我国历史上把这次移民称作“江西填湖广”。期间由于出现政策的倾斜(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可以“插标占地”或得到减免赋税的优惠政策),山西的人口也不断地大批量涌进两湖及周边地区,因此两西(山西、江西)的聂姓成了移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东、江苏等地。明末清初,又由于张献忠率农民起义,官府为了消灭义军而出兵镇压,后又经吴三桂反清叛乱,你来我往而滥杀无辜,以及瘟疫暴发,造成四川、重庆生灵涂炭,人烟稀少,土地荒废,一片惨境。清朝康熙帝在稳定帝位后,下诏一系列的“填川”移民政策,此次移民主要以湖广为主,故出现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移民“湖广填四川”,当中又有大批的两广之聂姓入川。从明中叶到清末,沿海地区的聂姓又有迁台或出国者,此后,聂姓人口分布更广,已基本覆盖全国各大省市。


 


如今全国聂姓人口达150万之众,在中国百家姓人口中,排列第126位,尤以湖北居多,其次为湖南、江西、四川、河南、山东等地,中华聂姓乃源远流长,枝繁叶茂,万古长盛的大望族也。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9-01
聂[回贴]上文摘自河东-聂--寻找他乡的故事niezihao1971.blog.163.com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9-02
钟秀[回贴]文中说“姜尚(公元前1128---公元前1105”;而据说太公活了一百多岁,可是按此文所说才23岁!作者是否引文有错?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09-02
聂学锋[回贴]既然是得姓始祖姜尚,怎么又来一个卫大夫食采于聂。奭公乃姜尚嫡子丁公的后裔,有什么依据??????????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9-03
聂[回贴]

谢谢钟秀宗亲,文中姜尚(公元前1128---公元前1105)确实因我粗心弄错了,应为(公元前1128---公元前1015),向网站所有宗亲们道声对不起


至于学锋宗亲提出的疑问,因为关于聂姓的起源等问题,一直处在大家的探讨之中,我本人才疏学浅在此一时也不好解释。但考究大部分《聂氏族谱》和有关书籍都有“春秋时齐国丁公封其支庶子于聂城…… 和“春秋时卫大夫食采于聂……”这样的语句。


事至今天,虽然没有充实的史料详细记载聂姓的起源,但有相当多的《聂氏族谱》说:齐丁公封其……于聂,其子孙以……为氏……;又有:“卫大夫(奭)食采于聂……”;有的甚至直记:“齐丁公封其支庶子奭于聂城……”;姜太公祠也都记载其后裔有一支为“聂氏”。就这些资料,大部分皆指“奭公”为聂姓的始祖,先不说“齐丁公”与“奭公”的关系,也不说“奭公”是否就是“卫大夫”,但如果大胆假设是“卫大夫”食采于聂,始有聂姓,又大胆假定“奭公”就是“卫大夫”,那么这“卫大夫”在没有受封大夫以前他应该叫“?奭”,他或许叫“丁奭”、“吕奭”……但绝对不是“聂奭”,因为“聂”是在“卫大夫”以后才有的姓,他也不可能象“孙悟空”那样从山上崩裂出来而没有父母吧?再综合相当部分资料说“聂”源自于“姜”,可推测“卫大夫”是“齐国丁公”的后裔的可能性较大。前人说“聂”源自于“姜”肯定也有根据,尊“姜尚”为聂族的得姓鼻子不算是攀亲认戚吧?如果要高攀,那么先祖们为何不高攀“秦始皇”为我们的老祖宗,要是高攀“秦始皇”或者高攀其它的皇帝岂不是更光彩?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09-04
聂学锋[回贴]

       我本人更才疏学浅,这里我们相互切磋。因为到目前为止,虽然很多人不时发文,举出齐公之说,但是我是不会去跟风,不会人云亦云,我对齐公之说,有太多的疑问,而且齐公之说本身就不能自圆其说,而且矛盾重重。“聂”,对不起,我不知你的名,我对你的解释,更增添了疑问。


       1、不错,是有很多《聂氏族谱》和有关书籍都有齐公之说,难道说的人多,就一定对吗?如果照搬,要我们这一代人干什么,我们有多少宗亲进行了科学的甄别。再则,这些谱,是在什么时候修的,它有多少参考价值,我们又问了没有?考究了没有?有没有造假的?我就发现了有人为造假的。比如,江西谱就是典型的造假。我还发现现在修谱,有的人,没有忠于原谱,把姜尚、齐丁公加了进去,这样的谱有参考价值吗?!只能是害我聂姓,害我们的子孙。


      2、要说权威,可能我们永丰的谱是有一定的权威性。永丰聂氏族谱已修八次。一修始于宋之熙宁1068年,是根据宋代抄本编修的,八修修于中华民国十六年(1927 年)。永丰聂氏族谱,每次谱序、谱源只记载有卫大夫奭公食采于聂,对姜尚、齐丁公只字不提,像聂豹那么谨慎的人,如果有姜尚、齐丁公会不提吗?


    3、至于你说的:那么这“卫大夫”在没有受封大夫以前他应该叫“?奭”,他或许叫“丁奭”、“吕奭”……但绝对不是“聂奭”,因为“聂”是在“卫大夫”以后才有的姓,他也不可能象“孙悟空”那样从山上崩裂出来而没有父母吧?你说的好,我要问,既然没有充足的证据,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就到奭公为止呢,为什么一定要联想到姜尚、齐丁公呢,那么姜尚之前的又要不要去考究呢,一直考究到炎黄那里,那几时休呢??!!


    4、我们这一代是责任重大的一代,我想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过去的历史资料科学地甄别,去伪存真。绝不是照搬照抄,如果照搬照抄,就失去了我们这一代存在的意义,我们将愧对我们的祖宗和子孙。


    对不起,言词有些激,敬请谅解。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09-12
聂飞[回贴]我们陕西的聂族怎么迁在这?(陕西商洛)
快速回复
限10000000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