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62阅读
  • 0回复

[族谱]奭公诞生年代猜想(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8-01
— 本帖被 宗亲法律部 从 族谱○班派○排行诗 移动到本区(2012-05-07) —
聂金城[发贴]

奭公诞生年代猜想


感谢网络科技传播信息的快捷,更感谢中华聂网为聂族所做的工作,使各地的聂氏族谱资料不断地让族人得以在网上浏览。近来鄙人在网上查阅能看到的聂氏族谱,发现能够追溯聂氏得姓始祖的一些族谱,大多数都说得姓于公。这些族谱比较统一地说:聂氏源于春秋时一个叫(弼)的大夫。至于这个大夫是什么年代哪里(国)人,则出现分歧,有说西周初的,有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有说齐大夫的,有说卫大夫的,还有说楚、魏大夫的。由于长期以来各地宗亲大部分赞成“天下无二聂”说法,特别是大部分族谱都把早期名人聂政、聂昭归为同宗门下,则鄙人认为聂应源于一祖。既然源于一祖,就应考究得姓始祖。为此,鄙人对(弼)公的诞生年代进行了一些猜想。


一、文字可考的有关史料


(一)各地聂氏族谱对(弼)公诞生年代的说法


湖北通城谱:河东郡糸出姜姓,周武王有天下,封姜太公丁公支子于聂城,为齐附庸,以国为氏,而姓始焉。


山东蓬莱聂氏宗谱:自春秋齐丁公封姜氏之子于聂城,因地得姓,源远流长。


湖北黄梅谱:聂氏之先本姜姓也,盖自太公股肱,周室始封于齐,因以齐地聂城,封其支子为齐附庸,后遂以国为氏,此聂氏得姓之源也,(齐丁公支子,名衡),周平王时为卫大夫,食采于聂,因以此为姓之源也。


河东聂氏显荣仕籍本末概述谱牒:鼻祖讳公名衡系齐丁公支子周平王时为卫大夫官食采于聂地因以地赐姓故为聂氏得姓始祖。


湖南娄底印族谱:姜尚封于齐(齐丁公)封支子于山西聂城,以邑为氏,郡河东,聂受姓始祖弼。


皖、、鄂三省历届宗谱《姓源总括》:聂氏之先本姜姓也。盖自太公股肱周室,始封于齐,其子继世象贤就齐,开国为周虎贲氏。历五月而报政而齐始盛焉。下造丁公泱泱乎大风国;犹未可量也。因以齐地聂城(今山东聊城聂城镇),封其支子为其附庸,后遂以国为氏,此聂氏得姓之源也。


湖北族谱载:遽伯玉支庶子封于聂,子孙以地为氏。


江西川塘谱:我姓实始春秋,卫大夫有功于王室,周天子录其功食采于聂邑,因以为姓,肇自河东,受姓始祖


江西吉水县大巷谱:受姓始祖,齐大夫食采于聂,因以姓为焉,地属河南开封原武县。


重庆云阳聂氏源流综序:聂姓源於楚地聂北(今山东聊城境内),楚大夫食采於聂,因以聂姓。


还有谱载魏大夫食采於聂,以聂地为姓。


以上种种说法,归纳起来就是聂氏得姓始祖(弼)公诞生于周初至春秋战国时期。


1、始于西周时期(公元前1056-前1000年。前1056年武王大封诸侯,前1051年成王封邦建国71个,前1012年齐丁公立,前976年丁公丧。)如湖北通城谱:河东郡糸出姜姓,周武王有天下,封姜太公丁公支子于聂城,为齐附庸,以国为氏,而姓始焉。


2、始于周平王时期(公元前770720年)。如河东聂氏显荣仕籍本末概述谱牒:鼻祖讳公名衡系齐丁公支子周平王时为卫大夫官食采于聂地因以地赐姓故为聂氏得姓始祖。


3、始于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江西川塘谱:我姓实始春秋,卫大夫有功于王室,周天子录其功食采于聂邑,因以为姓,肇自河东,受姓始祖


4始于战国时期(公元前476年后)。如魏大夫食采於聂,以聂地为姓。


(二)历代姓氏资料对聂氏得姓年代的说法


 感谢钟秀宗亲提供了135种姓氏资料参考书目鄙人摘抄几种关于聂氏得姓年代的说法如下:


《姓氏急就篇》注:春秋时齐国丁公封其支庶子孙于聂城(今山东茌平西),为齐国附庸,即聂国,其后人以地名‘聂’为氏。”


《元和姓纂》:春秋时,魏国有大夫封邑于聂(即河南清丰县北),其后代子孙遂以聂为姓,称为聂氏。


《广韵》、《韵谱》、《姓解》等均作楚大夫食采於聂。


《百家姓探源》(张海彤,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月第1版):聂氏出源有五:(一)聂氏出自姜姓,为春秋时的齐国丁公的后裔。据《姓氏急就篇注》载,春秋时,齐国丁公封其支庶子孙于聂城(今山东省茌平县西,一说河南清丰县北)为齐国附庸国,称聂国。后世子孙以国为氏。(二)聂氏出自姬姓,为春秋时的卫大夫的后裔。据《元和姓纂》载,春秋时,卫大夫(一说楚国大夫)食采于聂(今河南省濮阳),子孙以地为氏。但是,袁义达与杜若甫所著的《中国姓氏大辞典》载,卫大夫采邑地应在今山东聊城。春秋时,楚有摄叔,而无聂叔,所以他们认为古籍有误。(三)聂氏出自魏国一大夫的后裔,以封邑为姓。据唐人林宝《元和姓纂》载,春秋时,魏国有大夫封邑于聂(即河南清丰县北),其后代子孙遂以聂为姓,称为聂氏。(四)聂氏为古地方聂北的居住者的后裔,以居地为姓。······


以上种种说法,归纳起来就是聂氏得姓始于西周至春秋时期。


1、始于西周时期。《姓氏急就篇》注:春秋时齐国丁公封其支庶子孙于聂城(今山东茌平西),为齐国附庸,即聂国,其后人以地名‘聂’为氏。”


2、始于春秋时期。《百家姓探源》:(一)聂氏出自姜姓,为春秋时的齐国丁公的后裔。······(二)聂氏出自姬姓,为春秋时的卫大夫的后裔。据《元和姓纂》载,春秋时,卫大夫(一说楚国大夫)食采于聂(今河南省濮阳),子孙以地为氏。


3、始于战国时期。《百家姓探源》:······(三)聂氏出自魏国一大夫的后裔,以封邑为姓。


(三)最早出现聂姓的重要历史事件


公元前397年发生了一件让聂姓流传永世的事件――聂政杀侠累。聂政为战国时侠客,独自一人仗剑入韩都阳翟,刺杀侠累于阶上,继而格杀侠累侍卫数十人。因怕连累家人,遂持剑自破其面,挖眼、剖腹。这件事,《史记》等历史文                                                                                                                                                                                                                                                                                                                                                                                                                                                                                                                                                                                                                                                                                                                   献有非常生动感人的记载,绝非杜撰。现摘抄《史记》章节如下: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於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後具酒自畅聂政母前。酒酣,严仲子奉黄金百溢,前为聂政母寿。聂政惊怪其厚,固谢严仲子。严仲子固进,而聂政谢曰:“臣幸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以旦夕得甘毳以养亲。亲供养备,不敢当仲子之赐。”严仲子辟人,因为聂政言曰:“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窃闻足下义甚高,故进百金者,将用为大人粗粝之费,得以交足下之欢,岂敢以有求望邪!”聂政曰:“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屠者,徒幸以养老母;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严仲子固让,聂政竟不肯受也。然严仲子卒备宾主之礼而去。


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雠,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韩取聂政尸暴於市,购问莫知谁子。於是韩县之,有能言杀相侠累者予千金。久之,莫知也。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伏尸哭极哀,曰:“是轵深井里所谓聂政者也。”市行者诸众人皆曰:“此人暴虐吾国相,王县购其名姓千金,夫人不闻与?何敢来识之也?”荣应之曰:“闻之。然政所以蒙污辱自弃於市贩之间者,为老母幸无恙,妾未嫁也。亲既以天年下世,妾已嫁夫,严仲子乃察举吾弟困污之中而交之,泽厚矣,可柰何!士固为知己者死,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妾其柰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大惊韩市人。乃大呼天者三,卒於邑悲哀而死政之旁。


晋、楚、齐、卫闻之,皆曰:“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乡使政诚知其姊无濡忍之志,不重暴骸之难,必绝险千里以列其名,姊弟俱於韩市者,亦未必敢以身许严仲子也。严仲子亦可谓知人能得士矣!”


不要怪我大段摘抄,实在不忍割舍。聂政实为聂家争光了。聂政姓聂名政,说明聂氏已于公元前397年得姓了。也就是说聂氏得姓应早于公元前397年。


二、根据史料的几种猜想


根据上述资料,聂姓得姓于西周至战国(聂政)时期。但西周至战国(聂政)可是一个跨度达649年的漫长年代(公元前1046――公元前397年,公元前397年以后的战国年代因为出现了聂政不予计算),目前可以不必考证就除去的年月,只有聂政出生后的一二十几年,那么也还有600多年。公到底诞生于哪个年月?为此我作三方面分析。


(一)、公诞生于西周初期的猜想


按湖北通城谱关于“河东郡糸出姜姓,周武王有天下,封姜太公丁公支子于聂城,为齐附庸,以国为氏,而姓始焉”的说法,公诞生于西周初年。


西周初年是什么年份?话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为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建都于宗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所以称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这一时期的周朝为西周。西周初年就是公元前11世纪。


话说在商周之际,姜姓炎帝族有一支吕氏,出了一个支孙叫吕尚(前1128――1015),为炎帝神农氏54世孙,伯夷36世孙。妻名申姜,生有13子(丁、壬、年、奇、枋、绍、骆、铭、青、易、尚、其、佐),1女(邑姜封周武王妃、皇后)。吕尚青年时期,家境穷困,曾在朝歌 (今河南淇县)屠牛卖肉,后又到孟津(今河南孟州南)司厨卖饭,他还在商朝做过官,因感商纣王昏残无道,辞官而去。他曾游说诸侯,却无人欣赏,失望之余,遂隐居下来,此即《孟子》所言“太公避纣(),居于东海之滨”。《说苑尊贤》里有:“太公望,故老妇之出夫也,·····”,说明吕尚老年被妻子赶出了家门。已届古稀之年的吕尚听说西伯姬昌(周文王)在西岐崇贤尚老,就千里跋涉,迁徙至今陕西。吕尚到陕西后,垂钓于渭滨,72岁与姬昌出游狩猎相遇,两人一见如故,非常投机。姬昌听了吕尚侃侃而谈的治国安邦之策,赞赏不已,遂同载而归,并高兴地对吕尚道:“我先君太公曾预言:‘当有圣人到周,周因而能兴盛,此即指先生吧?我的太公期望先生好久啦!”姬昌尊吕尚为“太公望”,并立为掌管军事的“太师”。


吕尚辅佐西伯姬昌、周武王姬发称王天下后,大封周同姓宗族和异姓功臣谋士。吕尚受封年轻时生活的东夷族故地,仍称齐国,他即是齐太公。齐国为侯爵,都营丘(今山东临淄北)。周武王灭商后不久便病逝,其子成王姬诵继位。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辅政,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蔡叔等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商王纣子武庚乘机拉拢管叔、蔡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薄姑等郡,起兵反周。周公率领大军东征,齐太公及其子孙参与了平叛。周成王策命齐太公对五侯九伯有征讨其罪的权利:“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关,北到无棣,在此范围之内的五等诸侯,九州方伯,若有罪,皆得以征讨他们。”齐国从此代替天子征讨不服从者,成为东方大国。


姜太公有个儿子丁,名,作为嫡子,应为13子中长者,当生于公元前1100年前后。周成王时为朝廷重臣,周康王时为顾命大臣,死后谥号为齐丁公。齐丁公有几个儿子不可考,但至少有三个儿子,嫡子叫季子、庶子有叫奭、叔乙的。季子跟在齐丁公身边,可能也跟在齐丁公身边,叔乙则在齐国管理国内事务。当生于公元前1070年前后,在齐国被封于聂地,称聂伯,在王京可能还有食采地。聂地处于齐国西部边陲(现山东聊城),与卫、邢接壤。封到这个地方,实际上是齐国的一个占地策略。因为古时封国不过百里,齐为上国,也不能太大,聂距齐都却有数百里,这不是占地是什么?相对于齐丁公的嫡子季子(季子封于崔邑即今山东章丘县西北的崔氏城),就远离国都过远了。季子封于崔邑,是在季子把父亲应该传给他的齐国国君的位子,让给叔乙后讨封的,其后,季子子孙以邑为姓,改姜姓为崔姓。聂伯的子孙与季子一样,便以聂为姓了。叔乙继承了爵位,其子孙应继续姓吕。


根据上述推断,奭公当为西周初期人,约生于公元前1070年前后。如此则聂得姓已3000多年。


 

快速回复
限10000000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