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34阅读
  • 6回复

[族谱]聂族得姓的聂地到底在哪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5-23
— 本帖被 宗亲法律部 从 族谱○班派○排行诗 移动到本区(2012-05-07) —
聂金城[发贴]

聂族以地得姓基本上为大多数聂胞接受,但查阅古书没有发现一个叫聂的地方,仅见《春秋》载:“僖公元年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救邢。”其释文为:聂北,邢地。鄙人曾肯定地说:“有聂,才会有聂北。有聂北,则聂在其南。聂北为邢地,则聂不一定为邢地,但聂至少与聂北相近,否则聂北难以叫聂北。处邢之南的国当时只可能是卫(南)、齐(东南),魏(晋)国当时还没有占到这里来,楚国则还在卫之南。”据此,近几天鄙人日夜不停地查资料翻地图寻找聂地,稍稍理出了一点头绪。


一、聂氏族谱怎么说


手头有几种族谱如是说:


皖、贑、鄂三省历届宗谱的《姓源总括》:聂氏之先本姜姓也。盖自太公股肱周室,始封于齐,其子继世象贤就齐,开国为周虎贲氏。历五月而报政而齐始盛焉。下造丁公泱泱乎大国风,犹未可量也。因以齐地聂城(今山东聊城聂城镇),封其支子为其附庸,后遂以国为氏,此聂氏得姓之源也。


湖北赤壁市(原蒲圻)老谱记载:自康叔封卫至籧佰玉支子食采于聂,子孙因以为氏。


《川塘聂坊聂氏族谱老序》:余稽聂之鼻祖,实春秋卫大夫弼食采于聂,因以得氏。肇自河东,庆衍于河内轵县(今河南济源市)深井里。越七世,政(指聂政)以勇敢得名,获罪于韩,恐韩人夷其族遂自刎而绝夫迹。厥后裔轵(指聂政子聂轵)复徙之郑州管城。秦汉以下积功累仁、英贤崛起。良(指聂良)仕汉为颖川太守;友(指聂友)仕吴为丹阳太守,神明正直、国赖以康,东晋朝追封为英明惠烈王,建祠于樟树镇祀之。——大元元统乙亥岁秋作,赐进士、集贤阁大学士揭溪斯。


《鳌溪聂氏族谱老序》:聂之受氏出自卫大夫弼,食采於聂。春秋鲁僖元年,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聂在邢卫之间,今山东聊城县东北有聂城,即其地。其后,子孙以邑为氏,而世居霍邑(今山西霍州),故河东着望。在秦汉时,已有显名传者。迨自霍南迁而丹阳太守友,着于吴,宗姓分延于歙楚诸境。吾清江尤盛,至数十族而相通谱——清乾隆五十八年秋作,贡生候选学训导钱时雍。


《永丰聂氏谱源》:我聂姓始于卫大夫奭,食采于聂,因得以姓聂,即今晋阳之霍州也


结言:以上几种族谱基本说清聂地在今何地,但不统一。


二、历代姓氏词典怎么说


现把几种有代表性的摆放如下:


《姓氏急就篇》( 汉  史游):聂本地名,因以为姓。《姓氏急就篇》注:春秋时齐国丁公封其支庶子孙于聂城(今山东茌平西),为齐国附庸,即聂国,其后人以地名为氏。


 《元和姓纂》(唐  林宝):卫大夫食采於聂,因氏焉


 《通志·氏族略》注(宋  郑樵):卫大夫食采於聂,因氏焉。望出河东、新安


 《万姓通谱》(明  凌迪初):聂,河东。徵音。卫大夫食采于聂,因氏焉。又,望出新安。


《路史》:聂,卫国侯君同宗之后代。


《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清):卫大夫食采于聂,因氏焉。又,望出新安。


《广韵》(宋  陈彭年等)楚大夫食采於聂,后人因以为氏。望出河东、新安。


《氏族大全》:楚国大夫的食地在聂,于是便以聂为姓。


《百家姓探源》(张海彤,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月第1版):聂氏出源有五:(一)聂氏出自姜姓,为春秋时的齐国丁公的后裔。据《姓氏急就篇注》载,春秋时,齐国丁公封其支庶子孙于聂城(今山东省茌平县西,一说河南清丰县北)为齐国附庸国,称聂国。后世子孙以国为氏。(二)聂氏出自姬姓,为春秋时的卫大夫的后裔。据《元和姓纂》载,春秋时,卫大夫(一说楚国大夫)食采于聂(今河南省濮阳),子孙以地为氏。但是,袁义达与杜若甫所著的《中国姓氏大辞典》载,卫大夫采邑地应在今山东聊城。春秋时,楚有摄叔,而无聂叔,所以他们认为古籍有误。(三)聂氏出自魏国一大夫的后裔,以封邑为姓。据唐人林宝《元和姓纂》载,春秋时,魏国有大夫封邑于聂(即河南清丰县北),其后代子孙遂以聂为姓,称为聂氏。(四)聂氏为古地方聂北的居住者的后裔,以居地为姓。古代有地名叫聂北,春秋时属邢国(今山东省茌平西)。邢国为西周初期周公儿子的封国,在今河北邢台。春秋周惠王十八年(公元前659年)邢国在齐国、宋国、曹国军队的保持下,迁到了今山东聊城的西南部。《春秋喜公元年》载:夏六月,邢迁于夷仪。周襄王十七年(公元前635年),狄人所建的中山国灭了邢国。《吕氏春秋简选》曰:中山亡邢。邢国亡国后,聂北归齐国管辖。居者以地为氏。(五)其他民族中有聂姓。宋时,犹太人进入中国,用汉姓姓聂姓。清满洲人有姓聂的,世居辽阳。土家等少数民族均有聂姓。


结言:以上几种姓氏词典也基本说清聂地在今何地,但不统一。


三、各地志书怎么说


《濮阳市土地志·清丰卷》:周惠王十八年,即鲁僖公元年(前659年),齐师、宋师、曹师兴于聂(即今聂城,在今清丰县北聂城)北救邢。春秋卫大夫食采于聂,其后以地名为氏,始有聂姓。


《大名府志》十六卷记载(清丰县元、明、清时期隶属大名府):“春秋僖元,齐师、宋师、曹伯次于聂北救邢,志以为即此城也。


结言:以上两种地方志基本说清聂地在今何地,但缺其他地方志佐证。


四、考辩


综合以上记叙,聂族得姓于河南清丰、山东聊城、茌平一带以北当无疑义,此区域范围已经相当小了,依此则可集中精力小范围查找。此一带以北当时只属于卫、齐、邢三国。当今河南濮阳、清丰、冠县、临西、鸡泽和山东莘县等县地属卫,山东聊城、茌平、高唐、河南的威县属齐。但是战国时期,地属则有变化,卫衰只剩濮阳,河南清丰等地已先后属魏、赵。山东聊城、茌平一带还属齐。


可以先提一个问题:——为什么族谱、姓氏词典对聂氏先祖或论定为齐大夫,或论定为卫大夫,或楚、魏大夫?


我的答案是三种可能:1、聂地常在,大夫常新。各国占领聂地后,都任命了大夫,大夫们以地为姓。此说则聂族血缘纷杂。2、千里做官,死不改姓。在聂地得姓者到几国都当过大夫。此说则姓聂大夫已到多国发展。3、边疆土司,朝朝当官。聂地不管哪国占领聂地大夫都继续做大夫。此说则聂姓根深蒂固,天保万年。


再提一个问题——为什么族谱、姓氏词典对聂氏得姓之地或论定为河南清丰、或山东聊城、茌平一带以北,或邢地?


我的答案是:1、虽有三地,但很集中。此区域已相当狭窄了,方圆不过几百公里。2、三国交界,自然流动。聂族自古多才俊,到三国当大夫都有可能,何况为民?此与寻找聂地相关不大,转入主题。


 1、聂地在河南清丰吗?


河南清丰北有乜城,《大名府志》十六卷记载(清丰县元、明、清时期隶属大名府):“春秋僖元,齐师、宋师、曹伯次于聂北救邢,志以为即此城也。”若是聂北,不该叫乜城,乜城为乜姓得姓之地,聂乜非同姓,而聂姓得姓于聂地,故古乜地不应是古聂地。


2、聂地在山东茌平吗?


山东茌平北有摄城,王菜瓜遗址原为博平故城遗址,旧垒颓垣,高出地面约五米 多的沙丘成鱼鳞状。王菜瓜遗址1980年调查时发现,面积约10万平方米 ,文化堆积厚约2.5 米,文化内涵丰富,保存较好,出土有盆、罐、砖等战国、汉代器物。据历史记载:这里原为邢地,春秋时并入齐国。许多资料称此为古聂北,入齐后称摄城。摄聂有别,若改聂北为摄,更说明已有一个地方叫聂,鄙人认为摄城不是聂地。


3、聂地在山东聊城吗?


聊城为齐国西部重要城邑,因春秋时期曾称聊邑(国)故名,一说因古有聊河而得名,有以聊得姓者,《風俗通》:聊倉,爲漢侍中。即已有以聊为姓者,则与聂无关,聊城不是聂地。聊城以北呢?暂无资料可考。


4、聂地在清丰茌平聊城北多远?


各种史料都说聂地在清丰或茌平或聊城北北多远?史料上数据范围内的地区经排查已经排除,不大可能有聂地,那么再往北呢?没有时间查找,待查。


五、结论


据目前资料,已看好的几处地方尚不是聂地。从地图上看,清丰、聊城、茌平在一条线上。离邢国相距还较远,应再往北推寻。我的观点,应向北扩展到到广平、馆陶、威县、临西一带与邢国相距更近的地方找寻。那里可是齐、卫、邢交界之地,且广平以南都曾属魏(有聂族族谱言出至魏大夫)。鄙人估计,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将在清丰或茌平或聊城以北地区获得惊喜。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5-23
聂学锋[回贴]聂氏族谱除了皖、贑、鄂三省历届宗谱的《姓源总括》的真实性有疑义外,其它的谱还是有参考性。我曾经也有过魏大夫的想法,因为魏和卫的读音相近,可是找不到依据。我为什么要河南濮阳的同志帮我找当地聂姓人,就是看能否找到老谱,可是没有找到。山东聊城的情况不知如何,很想弄清它。可是我目前心情很不好,没有心思。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5-23
钟秀[回贴]

《姓氏急就篇》,为宋朝王应麟按照汉·史游的《急救篇》著作的,非史游所著。
为宗亲提供姓氏著作清单(转载1)


书名 时代 成书年代 作者 出版


汉书·艺文志·世本 春秋  左丘明


急就篇 西汉  史游


风俗通·姓氏篇 东汉  应劭


潜夫论·志氏姓 东汉  王符  中华书局


风俗通义 东汉  应劭


说文解字 东汉  许慎


陈留风俗传 汉晋  江微


姓氏簿传   贾弼


百家谱 南北朝  王增儒  上海出版社


魏书·官氏志 南北朝北齐  魏收  中华书局


姓谱 南北朝齐  王俭


姓苑 南北朝宋  何承天  上海古籍出版社


元和姓纂 .元和7 812 .林宝  清孫星衍、洪瑩校補 清洪瑩刻本 清李慈銘校補并跋/中华书局


白孔六贴·氏族门   白居易


大唐氏族志   唐太宗敕


姓氏录   许敬宗编


大唐姓系录   柳冲


开元谱   韦述


姓源韵谱   张九龄


永秦谱   柳芳


姓氏录   孔至


姓纂录   唐太宗敕


广韵 北宋 1008 北宋.陈彭年、丘雍清代黎庶昌《古逸丛书》覆宋刊本


集韵 1039 北宋.丁度等人重修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北宋.皇佑元年 1048 吕夏卿.欧阳修


通志·氏族略 1157 .郑樵  元大德三山郡庠刻元明遞修本


古今姓氏書辨證 南宋.乾道4 1168 .鄧名世清抄本.钱熙祚辑/王力平点校


姓氏急就篇 1276 .王應麟 元刻明嘉靖萬歷遞修玉海本


百家姓编   钱塘老儒


百家姓   不详清咸豐九年管庭芬抄本


路史   罗泌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章定


容斋随笔·汉人希姓   洪迈


太平寰宇记   乐史


姓解   邵思


排韵增广事类氏族大全   不详明崇禎五年書林陳國旺積喜堂刻本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05-23
钟秀[回贴]

为宗亲提供姓氏著作清单(转载2)


书名 时代 成书年代 作者 出版


千家姓 1371 .吴伯宗 清咸豐九年管庭芬抄本


正字千家姓 1381 .吴沈


皇明千家姓 1381 明吴沉  刘仲质明洪武十四年(1381)乔山刘龙田刊本。


希姓録 1530 .楊慎 明萬歷十八年方沆刻本


姓觿 1549 .陳士元1516-1597


万姓总谱 1549 .陳士元1516-1597


古今萬姓統譜 1579 .凌迪知1529-1600 明萬歷刻汲古閣重修本


续文献通考·氏族门 1586 .王圻


字汇 1615 .梅膺祚。膺祚字诞生 万历43


正字通 1640 .张自烈1597-1673


续文献通考·氏族门 1747 .王圻


类姓登科考   不详


路史   徐渭


奇姓通   夏树芳


尚友录   廖用贤


文竽汇氏   傅作兴


姓汇   陈士元


姓氏谱纂   李日华


姓源珠玑   杨信民


姓纂   钱逸


康熙字典 1716 张玉书、陈廷敬等


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 1726 陈梦雷1650-1741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1726 清蔣延錫、陳夢雷清雍正四年内府銅活字印本


清通志?氏族略九 1787 .嵇璜 刘墉


清通志?汉希姓 1787 .嵇璜 刘墉


姓韵 1816 .張澍1776-1847 清抄本


金史氏姓録 1816 .張澍1776-1847 手稿本


古今姓氏书目考证 1816 张澍


辽金元三史姓名录 1816 张澍


姓氏辩误 1816 张澍


姓氏寻源 1816 张澍


(钦定)全唐文姓韵编


(增补)姓氏族谱笺释   熊峻运


新纂氏族笺释   熊峻运


(增广)氏族志略   姜炳然


(增注)千姓连珠   潘纫佩


八旗满洲氏谱通谱


百家姓考略


百家姓新笺   黄周星


春秋氏族谱   陈厚耀


春秋氏族拾遗   陈蓉镜


春秋氏族图考   沈澄本


春秋氏族志   吴伟业


赐姓始末   黄宗羲


代北姓谱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5-23
钟秀[回贴]

为宗亲提供姓氏著作清单(转载3)


书名 时代 成书年代 作者 出版


帝系考   魏博色


历朝人物氏族会编   不详


历代名贤列女氏姓谱   萧知汉


历史名人姓氏全编   不详


辽金元姓谱


千家姓文   崔冕


十三经注疏姓氏   翁方纲


史姓韵编   汪辉祖


说文解字注   段玉裁


太平图话姓氏综卷   任若海


汪氏原姓篇   汪辉祖


希姓补   单隆周


姓氏解纷   黄本骥


姓氏考   颜光敏


姓氏考略   陈廷炜


姓氏考略   陈延炜


姓氏类书   周之翰


姓氏谱   李绳运


姓氏族谱会编   李魁第


姓苑拾遗   万光泰


续通志·氏族略   乾隆帝敕修


英贤传


元史氏族表   钱大昕


元氏略   万光泰


重编百家姓   黄周星


缀耕录·氏族   万光泰


辞源 民国 1908


中华大字典 民国 1915 徐元诰


辞海 民国 1915


中国人名大辞典·姓氏考略 民国 1921 臧励和 商务印书馆


历代名人姓氏全编 民国 1930 不详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金文氏族谱 民国  吴其昌商务印书馆


玺印姓氏徵 民国  罗振玉


姓氏族谱补遗笺释 民国  蒋谦元


汉语大字典 现代 1976 邹华清 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


汉语大词典 现代 1976 罗竹风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姓氏词典 现代 1985 王万邦 河南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现代 1985 慕容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中国姓氏大全 现代 1987 陈明远/汪宗虎 北京出版社


中国历代名人大辞典 现代 1988 张为之.沈起炜等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姓氏起源 现代 1990 史国强 山东大学出版社


中华族谱集成 现代 1995 中国谱谍学研究会山西社科院家谱资料研究中心巴蜀书社出版


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 现代 1997 窦学田 警官教育出版社


中华姓氏大典 现代 2000 巫聲惠 河北人民出版社


中国姓氏?三百大姓 现代 2000 袁义达.邱家儒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华姓名词典 现代 2002 柴玉文 中国言实出版社


中华万家谱 现代 2006 淡泊 中国档案出版社


迁民姓氏寻源 现代


中国姓氏 现代  邓献鲸(台湾)


中国姓氏学发凡 现代  陈明远/汪宗虎


中华万姓溯源 现代  杜建春


中华五百姓氏源流 现代  朱洪斌


中华姓氏源流史 现代  何光岳湖南教育出版社


中华姓氏源流堂号考 现代  (台湾)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05-23
聂金城[回贴]感谢钟秀宗亲提供了这么多参考书目,以后作文会更努力,多多读书,严谨引用资料。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05-23
聂金城[回贴]学锋宗亲不必对网络上的事情太在意,心情要放好些。一人难调百人味,敢于发表文章就要敢于听取不同意见,被人骂又如何?鲁迅不就是在与人对骂中成大文豪了吗?我鼓励你继续写下去,并全身心投入做我们聂族的学问,为聂族增光添彩。老弟也是个脾气很大的人,现在学着修身养性了,建议你也这样可否?
快速回复
限10000000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