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36阅读
  • 1回复

[族谱]聂学锋—永丰聂氏源考证(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3-09
— 本帖被 宗亲法律部 从 族谱○班派○排行诗 移动到本区(2012-05-07) —
聂学锋[发贴]

18.聂,《百家姓》收,分布广。战国时韩有聂政,唐代有诗人聂夷中,清代有聂士成。来源:①春秋时卫国大夫(一说楚国大夫)食采于聂,因以地名为氏;②古有地名聂北,春秋时属邢国(今山东茌平西)。邢国灭亡后属齐,居者以地名为氏。陈明远、汪宗虎,《中国姓氏大全》,北京出版社,19877月第1版,第227.


19.聂,河东郡。(古音)尼辄切,niep,泥母叶韵。(姓源)①出自姜姓。据《姓氏急就篇》注:春秋时齐国丁公分封其支庶子孙于聂城(今山东省茌平县西)为齐国附庸,称聂国,其后以地名“聂”为氏。②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卫大夫食采于聂,因氏焉。古卫国在今河南省濮阳市,无聂城,而有乜城。聂氏与乜氏为不同的姓。(郡望)河东郡。秦朝初年(公元前二二一年)置。相当于今山西省黄河以东地区。治所在安邑县(今山西省夏县西北,有禹王城)。田海英,《认祖归宗——中国百家姓寻根》,花城出版社,19937月第1版,第269


20.聂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氏。起源可分两支:一是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卫大夫食采于聂,因氏焉。古卫国在今河南濮阳。二是出自姜姓。据《姓氏急就篇》注:春秋时齐国丁公封其支庶子孙于聂城(今山东茌平西)为齐国附庸,即聂国,其后以地名“聂”为氏。朱洪斌,《中华五百姓氏源流》,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11月第1版,第446页。


21.( 清 )乾隆58年《鏊溪聂氏族谱》聂之受氏出自卫大夫弼,食采於聂。春秋鲁僖元年,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聂在邢卫之间,今山东省聊城东北有聂城,为其地。其后,子孙以邑为氏,而世居霍邑(今山西霍州)故河东着望。在秦汉时,已有显名传者。迨自霍南迁,而丹阳太守友,着于吴,宗姓分延于歙楚诸境。。。。。199310月第一版340页《万姓总谱》:《路史》卫国候君同宗之后《千家姓》古代家族在河东郡


22.齐师、宋师、曹师兴于聂城北(今清丰县北聂城)救邢。春秋卫大夫采于聂,其后以地名为氏,始有聂姓。199812月第一版第4页《濮阳市土地志。清丰卷》周惠王18年(鲁僖年元年公元前659年)


23.聂本地名,因以为姓。( 汉 )史游  《姓氏急就篇》


24. 聂有四种出处:(1)聂氏出自姜姓,为春秋时的齐国丁公的后裔。 据《姓氏急就篇注》载,春秋时,齐国丁公封其支庶子孙于聂城(今山东省茌平县西,一说河南清丰县北)为齐国附庸国,称聂国。后世子孙以国为氏。(2. 聂氏出自姬姓,为春秋时的卫大夫的后裔。 据《元和姓纂》载,春秋时,卫大夫(一说楚国大夫)食采于聂(今河南省濮阳),子孙以地为氏。但是,袁义达与杜若甫所著的《中国姓氏大辞典》载,卫大夫采邑地应在今山东聊城。春秋时,楚有摄叔,而无聂叔,所以他们认为古籍有误。(3.聂氏出自魏国一大夫的后裔,以封邑为姓。 据唐人林宝《元和姓纂》载,春秋时,魏国有大夫封邑于聂(即河南清丰县北),其后代子孙遂以聂为姓,称为聂氏。(4.聂氏为古地方聂北的居住者的后裔,以居地为姓。 古代有地名叫聂北,春秋时属邢国(今山东省茌平西)。邢国为西周初期周公儿子的封国,在今河北邢台。春秋周惠王十八年(公元前659年)邢国在齐国、宋国、曹国军队的保持下,迁到了今山东聊城的西南部。《春秋?喜公元年》载:“夏六月,邢迁于夷仪”。周襄王十七年(公元前635年),狄人所建的中山国灭了邢国。《吕氏春秋?简选》曰:“中山亡邢”。邢国亡国后,聂北归齐国管辖。居者以地为姓。摘自<聂氏来源 >


25.聂地有二:一在今山东省聊城北,春秋时邢地,后并入齐国,也称摄,是齐国西部界邑.二在河南省清丰北,春秋时属卫地.久住于此地的聂人以地名为氏. 摘自<<说文>>


26.根据古籍的考证,我国的聂氏家族最初出现于卫国,以地为姓,算来不止三千年的历史。追究其姓源,则是河东郡,系出姜姓。齐太公封支子于聂城为齐附庸,后以国为氏,想是国亡而迁于卫。聂氏所据以得姓的聂城,因无详尽文献可考,不得而知,但先秦时期卫国的所在地当在现在的河北和河南北部地区。到秦、汉天下一统后,经过长期的播迁,这个家族主要繁衍于河东(今山西西南地区)和新安(今安徽歙县)两地。在数千年的历史上,聂氏家族的确优异无比,不但孝义之士满载于家谱,且出了不少的名臣和饱学之士,留给千秋万世的子孙以无尽的光辉。张海彤,《百家姓探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月第1版,第238页。


27.聂氏出源有五:(一)聂氏出自姜姓,为春秋时的齐国丁公的后裔。
据《姓氏急就篇注》载,春秋时,齐国丁公封其支庶子孙于聂城(今山东省茌平县西,一说河南清丰县北)为齐国附庸国,称聂国。后世子孙以国为氏。(二)聂氏出自姬姓,为春秋时的卫大夫的后裔。据《元和姓纂》载,春秋时,卫大夫(一说楚国大夫)食采于聂(今河南省濮阳),子孙以地为氏。但是,袁义达与杜若甫所著的《中国姓氏大辞典》载,卫大夫采邑地应在今山东聊城。春秋时,楚有摄叔,而无聂叔,所以他们认为古籍有误。(三)聂氏出自魏国一大夫的后裔,以封邑为姓。据唐人林宝《元和姓纂》载,春秋时,魏国有大夫封邑于聂(即河南清丰县北),其后代子孙遂以聂为姓,称为聂氏。(四)聂氏为古地方聂北的居住者的后裔,以居地为姓。古代有地名叫聂北,春秋时属邢国(今山东省茌平西)。邢国为西周初期周公儿子的封国,在今河北邢台。春秋周惠王十八年(公元前659年)邢国在齐国、宋国、曹国军队的保持下,迁到了今山东聊城的西南部。《春秋•喜公元年》载:“夏六月,邢迁于夷仪”。周襄王十七年(公元前635年),狄人所建的中山国灭了邢国。《吕氏春秋•简选》曰:“中山亡邢”。邢国亡国后,聂北归齐国管辖。居者以地为氏。(五)其他民族中有聂姓。宋时,犹太人进入中国,用汉姓姓聂姓。清满洲人有姓聂的,世居辽阳。土家等少数民族均有聂姓。张海彤,《百家姓探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月第1版,第238页。


28.聂——姬姓子孙,源自聂国。中国人最常用的100种姓氏


29。“我聂姓始于卫大夫奭,食采于聂,因得以姓聂,即今晋阳之霍州也”。 《永丰聂氏谱源》


30、聂,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度、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河口、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藏、苗、白、回、土家、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①郑樵注云:“卫大夫食采於聂,因氏焉。望出河东、新安。”聂北,本春秋邢地,邢为卫灭,遂为卫邑,故址在今山东聊城。卫大夫,《广韵》、《韵谱》均作“楚大夫”,则“聂”或为楚邑;又,《中国姓氏大全》称:“古有地名聂北,春秋时属邢国(今山东茌平西)。邢国灭亡后属齐”。与前所言均别。录之以备考。②藏族之聂姓,则为聂赤赞普之后,有父系六族,其中有聂氏,此以氏族名为姓。见《中国人的姓名·藏族》。
——窦学田,《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10月第1版,第438页。


从以上可以看出,聂氏起源有出处的有30处,这我还没有继续去搜索,要是搜索的话,可能远不止这些。出处虽多,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1、“奭”公卫大夫食采於聂,也有称弼公和魏国大夫、楚国大夫的。


2、出自姜姓,齐国丁公封其支庶子孙于聂城(今山东茌平西); 也有的说 卫大夫采邑地应在今山东聊城


3、聂氏出自姬姓,卫大夫(一说楚国大夫)食采于聂(今河南省濮阳),也有的说,于聂城北(今清丰县北聂城)


4、聂氏出自魏国一大夫的后裔,以封邑为姓。


5、当然还有一些其它说法。


从以上诸来源说法,可以说是鱼龙混杂,相互抄袭,自相矛盾,真伪难辨,使人眼花缭乱,不知所云。究竟哪种说法更有道理,更站的脚住,更切合永丰聂氏来源?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3-14
聂学锋[回贴]

由于网络有文字字数的限制,只好请聂网编辑帮我将【永丰聂氏源考证】分列,请一、二、三、四、五、六连续看,给大家带来了不便,请予谅解,并请斧正。

快速回复
限10000000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