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98阅读
  • 3回复

[寻根问祖]怀集员珠居河东聂家寻新加坡等地同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 本帖被 admin 从 族谱.班派 移动到本区(2012-01-19) —
聂自豪[发贴]

    广东省怀集县大岗聂族,源自明朝(正德嘉靖)湖广根竹巷之河东聂家。入粤始迁祖聂副二聪公,我族记之为一世祖,聪公迁入后取本地黎氏为妻安家落户,生六子:才积、才聚、才拱、才仁、才赞、才导。才聚、才导移居外地后裔未详,其余四子均在本地兴家创业,至今已繁衍后裔21代近3000人口,根深叶茂、繁荣昌盛。


在宗亲网上看到许多族亲编有同支的班行字派诗并因此而寻得祖源实在令人羡慕。我不知道我们在“聪公”迁粤前是否也编有正式统一的班行诗,虽然我支500多年来均有家谱记载,但是根据后来的家谱审查,发现就连各分房的同辈先祖名讳都没有按照统一行字起名,感觉都是随意而起,左念右读皆不成诗韵。我族曾经数次派人北上寻亲未果,因缺失上源之族谱及班行字派诗,令本支无法溯源寻亲乃是我们最大的遗憾。


明清期间由我族外迁的先祖是:


二世:才积、才导(滔),此二太祖翁在明朝时外迁,家谱记载当时迁出为上河悬等地(可能是广西贺县,即今贺州市),经多次寻觅其后裔均无果。


十二世:广贞、广補、广研、广是,此四太公在清朝时期为逃避清朝政府征兵而远渡新加坡谋生,外出前均未成家,到新加坡初期有音信说是做码头劳工等为生计,后来或许因清政府腐败混乱而失去联络。


按常理他们不可能全部都终生未取妻育儿,而客死他乡。当时政事多变,经济困难,各地百姓均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但那时代的风气只要是有气有力能解决温饱、可以生存就会有人肯嫁。特别是远渡新加坡的广贞、广補、广研、广是四位太公,当年都是年轻力壮之青年又在码头等地谋生,不大可能全都没有家室儿孙。当时政事混乱通信不便固然是失去联络的首要原因,但我想致使亲人们无法通信的最大原因,在于过去我族通信地址的频繁变更。因为我们是粤桂边界,在解放以前一直都属广西管辖,我们又为县与县、镇与镇之郊区,因行政划归原因经常更改地名,而今查考地方志又很少记载县级以下的历史地名资料,所以我族过去的地名(通信址)谁也没法弄清楚。据资料查考我们也曾属湖广管辖,曾分别出现过梧州府、信都厅、肇庆府、存水县、广四县等县级以上之行政区名,而县级以下的镇、乡之历史域名更是多不胜数无从查考,最近更名是解放初期为:广西省平乐区怀集县乐群乡聂屋大队桂背寨。


至于我村为何叫做“桂背”?又曰“员珠居”?桂背乃是本村的地貌极象海龟,地理上谓之为“灵龟觅食”、“神龟出海”等雅名。现在我村祖堂的后脉还完整地保留着一片高大圆润之土丘称之为“龟贝”,故取名桂背村(龟贝之谐音);而“员珠居”之曰实即由我房四世祖聂员珠之名而来,员珠太祖公生有四子,当时三子分别建有祖堂(香火),后来(明未清初)统合为大祖堂即称“员珠居”。


现今国泰民安,族人幸福安康,我们心怀先祖遗志,本着上不愧对祖先在天之灵,下不负乎子孙后人,借中华聂网广大宗亲之力量再次踏入溯祖寻亲之路。


为了更有效地寻觅远渡新加坡未回广贞、广補、广研、广是四位太祖公之儿孙,特别载入其直系先祖名讳,及我房民国二年手抄之家谱序言:


嘗問君子創業垂統則為世①②③ 


為之前其功不緒莫為之後其業不 


傳是則其功之相緒正為其業之相 


傳者也茲嗣有世祖立出墓主永遠 


記之後人代代子孫所知世世代代 


富貴雙全福壽康寧光前垂後揚名 


赫赫聲施振世祀孫發達綿綿故為 


人子者當盡木本水源④承先者 


須念慎終追遠然則眾作斯言訂 


薄三款合志同方亦序亦雲爾 


尚宗支因咸豐丙辰至辛酉世亂 


歷數祖不分明 


聶謙富中華國二年仲春抄錄 


注:原谱文为倒载竖排无标点符.①②③为原谱纸张烂掉半角认不清原文,④为生僻字尸字头下加一木。


以下为广贞、广補、广研、广是四太公之直系先祖名讳:


 


一世:聂副二聪,妣黎氏,二老墓合葬怀集堂山鸡头岭,生六子:才积、才聚、才拱、才仁、才赞、才导


二世:聂才一积(才积),墓葬鸡头岭,妣墓葬犁头铁,生一子:大二凤


三世:聂大二凤,妣墓合葬大成岗,生一子:员珠


四世:员珠,妣墓合葬大成岗,生三子:甘堂、甘池、甘田。(注:“甘”字乃为日字头下加一山,因为是生僻字没法打,在此仅取其音)


五世:甘池,墓葬纱帽岩,妣夏氏,生一子:兴宇


六世:兴宇,妣何氏,二老墓合葬怀集永固金鸡头(曰称九涌十八旁),


生二子:雅言、雅苑


     七世:雅言,字礼质,明清进士,历任广西桂平、浔州府“学政”等职,现祖堂还挂着“跃泮澄瀛”、“翰苑斯馨”、“进士”、之牌匾,墓葬怀城横洞山。妣孔氏,墓葬封开县石拜金口驴背山,名曰金线吊葫芦一风水宝地,其墓用大墓砖砌建并立着石刻碑文,碑文中间刻有:“懿德上壽顯妣孔氏一待浩夫人之墓”几个大字,两旁还有若干行细字(以后待录),生三子:象球、梅球、梦球


     八世:梦球,墓葬华镜观对面山,妣卢氏墓葬二郎山脚,生三子:震栋、震度、震韩


     九世:震韩,墓葬饭匙山顶,妣梁氏墓葬根竹根山坳,生三子:成衡、仁衡、义衡


     十世:成衡、仁衡、义衡,合墓葬水森山顶,生四:洪道、问道、则道、信道


     十一世:洪道、问道、信道,分别墓葬鸡头岭、庙地、大成岗,洪道取龙氏墓葬场拨背,问道前婆梁氏合葬庙地,二婆墓葬狮子头。生五:广贞、广補、广是、友照、占阳


     十一世:则道,墓葬梅仔坑,妣陈氏墓葬牛云桶,生四子:广通、广研、广兴、广达


     十二世:广贞、广補、广是、广研,四太公因清朝逃避征兵同时远渡新加坡。


    十三世以下的行字为:超、谦、永、豪、兆、祥、令……我族现最年幼的为二十一世,并且“令”字往下还未有订出统一行字。本分房向来为幼子之后,故暂时发展至十九世“令”字辈。


    注:十世和十一世的生父混淆不清或许是过去我族的族谱、家事历来均由长兄保管打理,而十二世九位太公除广贞、广補、广是、广研四人远渡新加坡后裔未详外,其余的就只有我太祖广达公育有后人。家谱的年久失修难免要遭受遗漏或失传。因此若能觅得外迁之亲人乃是我房几代人的心愿,全村人之心愿,也是中华聂氏宗亲们之心愿!


 


                       广西省平乐区怀集县乐群乡聂屋大队桂背寨(旧已撤)


                                广东省怀集县大岗镇石田村委会桂背村寨(新址)


                                     员珠居十六代孙   聂自豪


                                                 公元二00八年 十一月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8-12-17
聂自豪[回贴]

为表达怀祖念宗,溯源寻亲之情,献上几行文字,暂且不敢称之为诗,供族人传读。也望中华聂网之宗亲学者帮助批注指正,使之能染上诗韵香味,让我族之子孙后裔印记于家谱之上,世代相传,永记宗德家训,为族兄胞弟的团聚而努力,为全球聂氏大团结而奋斗!


念宗寄语


 


本藉广东怀集县,大岗石田村委会。


地貌如龟散步游,取其谐音桂背寨。


 


问我老家何处在,明朝湖广根竹巷。


十八胡同不转弯,古人俗称河东堂。


 


河水蜿蜒宗源远,东山连绵后裔长。


富翁离乡五百载,繁衍儿孙廿一代。


 


旺丁三千未忘祖,还盼族亲再相聚。


携手并肩共发财,同享荣华昌万代。


 


注①:富翁乃指本支始祖副二聪公。


          广东省怀集县大岗镇石田桂背村


             员珠居十六代孙  聂自豪


          公元二零零八年戊子岁月拟于燕都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8-12-18
聂自豪[回贴]

更正:


1:上文第八行,明清期间由我族外迁的二世:才积、才导(滔),应为:才聚、才导(滔)。


2:第21行:员珠太祖公生有四子,应为生三子。


3:直系先祖名讳,二世妣氏墓葬应该是:鸡头岭才积墓左下一营


4:五世:甘池公墓葬纱帽岩一风水名墓,妣夏氏墓为犁头山。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01-04
聂自豪[回贴]

修改:


1.  因为我支历来把始迁祖“聂副二聪公”简称作“聪公”,故把“富翁”改为“聪公”更贴切。“富翁离乡五百载”改为“聪公离乡五百载”。


2. 经重新查考我族资料,新查核我支七世祖“雅言公”妣孔氏之墓,其墓碑中间清晰地雕刻着懿德上壽顯妣孔氏一待浩夫人之墓”,其中有写着“妣生于大明丁巳年正月初一日辰时 终于大清癸酉年九月二十八日巳时 享寿七十七岁”、“现存寿夫聂**任浔州桂平县学官兼摄府学”,(注 * 为卑鄙小人因妒忌我族先祖之权贵、名气而用砍柴刀等器物破坏了原有字迹),还有若干行小字在此略。从墓碑记载可知孔氏(1617--1693),即其夫雅言出生年份也应在1617年左右,雅言为我族七世,因一世“副二聪”是迁入后才娶妻育儿的,在没有查考孔氏墓碑记载之前因为我族大部份家谱已遗失,故有先辈推算误认为始迁祖副二聪公是在明朝嘉靖(1521--1566)迁入的,我族2002年重修的“聂氏宗祠”记载迁入是近500年,我认为我族前人把始祖迁入时间推算记载为嘉靖时期肯定是错误的,为求真实,免误后人,理应更正为“明朝弘治--正德(1487--1521)”迁入,到现今已500年有余。


 

快速回复
限10000000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