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16阅读
  • 1回复

[族谱]聂学锋—永丰聂氏源考证(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3-09
— 本帖被 宗亲法律部 从 族谱○班派○排行诗 移动到本区(2012-05-07) —
聂学锋[发贴]

第九、是周天子缘聂赐姓,不是齐国丁公分封,也不是“幸先大夫奭公犹获守其故土,卫候让奭仍旧管理聂,为卫国服役”。明崇祯三年冬作,进士、中顺大夫、福建兴化知府雷化鳞,《川塘聂坊聂氏族谱老序》说明了这点。余未释褐时,尝过舍姻聂氏家焉,阅其谱谍,溯其巅末,系春秋卫大夫弼食采於聂,功在王室,周天子缘聂赐姓,以表厥功,聂之姓所由来也……


第十、从文字上来看,《永丰聂氏谱源》明确记载“我聂姓始于卫大夫奭,食采于聂,因得以姓聂,即今晋阳之霍州也”。我聂姓始于卫大夫奭,就是说我们的始祖是奭公,奭公是卫国的大夫。食采于聂。采:古代卿大夫封地。食:与采同义。奭公是卫国的卿大夫,他的封地在聂。聂在哪里,好像没有交待,其实很明白,因为古代用语很精练,前面用了卫国的卿大夫,后面就不要再写卫国了,省去了卫国两个字。食采于聂,实际上就是封地在卫国的聂。整个句子翻译成白话就是:我们的始祖是奭公,奭公是卫国的卿大夫,他的封地在卫国的聂地(聂城),因此取封地聂的聂字为姓,所以得以姓聂。


五、我们永丰聂氏与魏国有很大的关联。魏国在春秋战国时是强国,地理环境:在今陕西境内,沿黄河仅有今韩城的南部;在渭河以南,有今华阴左右地。在今山西省有其西南部,并伸入其东南部,通连今河南省北部,兼有黄河以南的一部分沿河地。东北更有今河北省大名、广平间地和山东省冠县地。领土较为分散,转其主要地区为区为今山西省西南部的河东和今河南省北部的河内,以及今山西省东南部的上党为交通孔道。四周和秦、赵、韩、郑、齐、卫接界。国都原在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村),地方郡县:河西郡:因在黄河之西得名。管辖着今陕西华阴以北,黄龙以南,洛河以东,黄河以西。上郡:因方位得名,管辖着今陕西洛河以东,黄梁河以北,东北到子长、延安一带。河东郡:因在黄河之东得名,管辖着今山西沁水以西,霍山以南地区。方与郡:因地方名方于得名,管辖着今山东嘉祥以南金乡等地,还包括今江苏丰县一带。大宋郡:因宋国得名,管辖着今河南商丘和江苏砀山等地。魏国历史上也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魏国与卫国临界。我们的祖先往魏国转移是顺情达理的,也是可以解释的通的。因为卫国很小,发展空间不大。史学家说,卫国其实是一个极其弱小的国家,他四面被七大强国围着,夹缝中求生存,卫国小到已被七国遗忘了,到秦国统一后才发现还有一个卫国没有统一,可见他的确微不足道。我们的祖先往东的齐国走,是行不通的。历史上,卫得罪了齐国。他只有往魏国走,别无他路。因此,我们的祖先在魏国得到繁衍是相吻的。后来,魏国衰退,北方战争不断,我们的祖先移居江南也是相吻合的。所以据唐人林宝《元和姓纂》载,春秋时,魏国有大夫封邑于聂(即河南清丰县北),其后代子孙遂以聂为姓,称为聂氏,有一定的道理。大元元统乙亥岁秋作,赐进士、集贤阁大学士揭溪斯,《川塘聂坊聂氏族谱老序》说,余稽聂之鼻祖,实春秋卫大夫弼食采于聂,因以得氏。肇自河东,庆衍于河内轵县(今河南济源市)深井里。越七世,政(指聂政)以勇敢得名,获罪于韩,恐韩人夷其族遂自刎而绝夫迹。厥后裔轵(指聂政子聂轵)复徙之郑州管城。秦汉以下积功累仁、英贤崛起。良(指聂良)仕汉为颖川太守;友(指聂友)仕吴为丹阳太守,神明正直、国赖以康,东晋朝追封为“英明惠烈王”,建祠于樟树镇祀之。这段记叙的基本上是魏国范围的事,相互很吻合。


六、永丰聂氏应该是属河东郡。据资料介绍,聂姓的郡望堂号有:一、郡望  河东郡是聂氏望族的居住地,后来移居新安郡的聂姓发展壮大,故有以下二处望族之地:1、河东郡:秦朝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今天的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汉初,聂昭(乳名爵,字叔平,)为惠帝代王太傅,帝赏赐其山西霍州田园宅地,号“河东大夫”;族人在此繁衍播迁,日见繁盛,终为大族望姓,此为我聂族河东郡望之根源。2.新安郡:晋太康元年改新都郡为新安郡,治所在始新(今浙江省淳安西),相当于今天的浙江省西北部以及安徽省东南部、新安江流域一带。此郡望成名不会早于南北朝时代。二、堂号聂姓的主要堂号:1.河东堂:大部分聂姓人家以此为堂号,取号河东望族。2、悯农堂:唐代进士聂夷中,很同情农民,写有脍炙人口的《悯农诗》(二月卖新丝,五月舂新谷。医得眼前疮,挖却心头肉。)3、垂裕堂:湖南衡阳县金兰镇双厚聂族的堂号,人口5万。4、光裕堂:江西丰城、湖南衡山后山、常宁松柏答家洞等聂族堂号。5、崇德堂:江西樟树、湖南衡山前山的荆林聂族堂号。6、三礼堂:宋聂崇义修三礼图以行天下,遂以三礼为堂号;主要是湖北监利聂族的堂号,人口7万。7、崇本堂:江西泰和县塘州镇桃源聂族堂号。8、赐书堂 9、环溪堂。也有资料介绍:【郡望】: 1、河东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2、新安郡,晋改新都郡为新安郡,治所在始新(今浙江淳安西);3、清河郡:清河之名始于汉代。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置清河郡(治在清阳县,即今河北省清河县地),因境内有清河流经而得名。【堂号】: 1 、悯农堂:唐代进士聂夷中,很同情农民,写有《悯农诗》(二月卖新丝,五月舂新谷。医得眼前疮,挖却心头肉。)。脍炙人口。 2 、垂裕堂:湖南衡阳县金兰镇双厚聂族的堂号,人口5万。 3、 光裕堂:江西丰城、湖南衡山后山、常宁松柏答家洞等聂族堂号。 4、 崇德堂:江西樟树、湖南衡山前山的荆林聂族堂号。 5 、三礼堂:湖北监利聂族的堂号,人口7万。 6、赐书堂:7、环溪堂:8、河东堂:荆林聂族、升山聂族等堂号。9、崇本堂:江西泰和县塘州镇桃源聂族堂号。10 、现居青海省民和县松树乡一带有一小部分聂氏家族。11、理学堂:湖南省武冈市稠树塘镇杨柳村聂族堂号。还有的介绍,三礼堂,河东堂时说,“三礼堂”出自宋代聂崇仪的传说,聂崇仪是洛阳人,传说他善礼学,少举三礼,汉乾右中累国子礼记博士,校定公羊春秋,建隆间考证三礼图表上之,工部尚书室仪裁定,后来三礼图遂行于世。聂氏人家,为纪念这位礼官,世代沿用“三礼”堂名。也有的人家用“河东”堂。还有的说,堂号:悯农堂 唐代进士聂夷中,很同情农民,写有脍炙人口的《悯农诗》等。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河东、新安、清河。②自立堂号:赐书、三礼、环溪、垂裕、光裕、崇德、崇本、理学、理图、迪光等。历史上的河东郡,管辖着山西沁水以西,霍山以南地区,是我们始祖繁衍的圣地。张健忠,《百姓祖宗源流集》,科学出版社,19993月第1版,第501页写道:“聂,(祖居堂号)秦置河东郡,现在山西省夏县。(得姓始祖)古代春秋时,楚大夫受封于聂,享用那里的物产。其子孙便以封地名为姓,相传姓聂”。(宋代)《永丰聂氏抄谱》也记载道:一世昭,乳名爵,讳叔平,卫大夫奭十三世孙。秦始皇十二年丙寅四月初四日巳时生,汉惠帝六年为代王太傅,文帝十五年上书乞骸骨,诏赐河东霍邑田宅,号河东大夫。殁葬霍山。夫人岳阳白氏葬汾河。因而我们永丰聂氏应该是属河东郡。


综上所述,永丰聂氏应该源于“山西霍州”,始于卫大夫奭,来自于河南省濮阳的清丰县聂城,郡望河东郡。而姜姓齐国丁公分封其支庶子孙于山东省聊城茌平县西聂城几乎是不可能。


2010年写于庚寅虎年春节


电话:13970466646  QQ539848714  邮箱:539848714@qq.com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3-10
聂学锋[回贴]

由于网络有文字字数的限制,只好请聂网编辑帮我将【永丰聂氏源考证】分列,请一、二、三、四、五、六连续看,给大家带来了不便,请予谅解,并请斧正。

快速回复
限10000000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