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 勇波[发贴]
0八年的八月和十一月我两次参加了长沙召开的宗亲会,受光永会长为聂族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去年八月起我开始对江西的谱系作了些收集工作,走访了江西的七个县十几个村,通过翻阅这些地方所藏的族谱,从中发现江西的谱系比较混乱,江西是江南有聂姓较早的省份,我所看到的史料记载在东晋公元321年,江西就有聂姓繁衍生息,从晚唐、宋、明、清迁徙到外省的可能牵涉几十万人,而江西的世系不理顺,迁徙出去的后裔根本无从搞清。从世系源流来看,恐怕有的地方很值得商榷,比如丰城市的吉塘,他只有开基祖宗理宗时公正公以后的世系,公正公以前的世系他没有去追溯,那么从该处迁徙到外省的有宋之前的几十代世系就值得商榷。从网上发表的六七个地方世系图,比如十三世祖绍公(河东大夫颖川太守)到二十六世友公(丹阳太守)是一字不差,但昭之父友之子,名讳、字、号又不相同,本当一致却又对不上,这不令人费解么?我不敢妄断谁对谁错,但总要搞清楚为是。再如樟树市的荆林村他也只有宋开基祖贵洪公的记载,之前的也没有去追溯。我反复要他们去追溯清楚,但他们均强调没有人力和财力,说是农村人没有几个能看懂弄清,所以几百年来都维持现状。再比如临川上聂、樟树熬溪、万年珠田的谱系,熬溪和珠田谱载是临川聂昌公之孙的后裔,三处的谱系本应一致,可是三处的谱系均不相同,迁徙出省的后裔不知所从。再者世系巅倒,辈份混乱,祖父变为孙辈的都有,珠田谱将夷中公写为洪英公之孙,洪英公出生于605年,夷中公生于909年,相距三百余年怎么可能?且夷中公是永丰县人,并不是山西永济县人。去年我已在网上发表了,其生、殁、葬址生平均有详细记载,如其他地方也有记载,都可以用史料佐证,如仅是同名那另当别论。我还看了通城的族谱,上面记载贵洪公是丹阳太守聂友之子,友公是三国时代人,贵洪公是宋朝时代人,相隔900余年,怎么可能呢?再者有的将在朝当官的名人写入自己的谱系,在仕宦中出现可以,但在世系中出现就不妥当,这就打乱了真实的世系,可以封建朝代村小人单,怕受别姓欺凌将大官写入本支以壮门面,可能出于此种心态或者诸多原因也未可知。但这样将会误导后人,认祖归宗,认哪个祖?归哪里的宗?
我现在收到几处寄来的资料就出现类似的问题,我们的先祖在封建朝代为了谋生,往往迁徙到穷乡僻壤 的山沟里开荒种地。祖辈以种田为生,是我们这支的先祖就是我们的先祖,平民百姓也是先祖,不一定非要去认那个当官的为先祖,这是历史,是祖先的繁衍史和迁徙史,一定要尊重事实,我提出这些并无指责谁的意思,也无对祖先的不敬之意,我也不是说别人的谱系如何,永丰的谱系同样有误差,因为在那个朝代先辈们在互相沟通、交通、通信均十分困难,能留下只言片语也属不易。我们可以理解,我提出来的目的是想抛砖引玉,或能引起共鸣,大家来探讨、商榷、论证。我们研究聂族文化,要取其精华、抛其糟粕、宏扬先辈、启迪后人,还历史真实面目,特别要研究我聂族的繁衍史、迁徙史。当今正值国家太平盛世,人民生活安定,交通、通讯又很方便,中华聂网又提供了沟通的平台,我们可以做先辈们难以做到的事情,我们这一代应该尽可能将江西的世系理顺清楚,尽可能纠正一些误差,尽可能的避免再误导后人,我愿和聂族宗亲共同努力,理出聂族较为准确的谱系来,为将来中华聂族通修打下基础,别姓可以,我聂族应当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