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万曦亮
聂雨泗是万年县
陈营镇聂家村村民。他26年来坚持记生活账,大大小小各宗家庭收支,都详细具体地记在账本上。从这套账本里,人们可以清楚看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强,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聂雨泗今年55岁,是建国初期出生的普通农民。1982年他成家立业开始独立生活。这一年正好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聂雨泗从此建立了一本“生产生活日记账”,每年记一个账本,直到现在。
老聂的家庭账本,林林总总分了10多个门类,粮油、烟酒、机械、教育、保险、上缴税费等都包含在内,不亚于一本正宗的会计账!
“现在翻翻自己的账本,感触最大的就是,看到了自己的生活确实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聂雨泗微笑着指着账本,“你们看,1982年我的家庭总收入是836.54元,总支出是574.90元,结余261.64元;1983年收支相抵结余是500多块钱;从1984年开始,我家承包了10亩责任田,一年收入3000多元,生活就像换了一重天。近两年,我的年收入平均都在1万多元以上呢!”
“在生活饮食上,我总结了四句话,”老聂高兴地说,“上世纪80年代以前,是‘吃什么没什么’;80年代,‘有什么吃什么’;90年代,‘想什么吃什么’;到了新世纪,是‘不知道应该吃什么’了。确实是这样,城里人都在讲究饮食搭配,现在像我们这些农民也开始琢磨这事了。”
30多年来,农民负担情况能否从账面上反映出来呢?问及此问题,老聂回答道:“从我的记录上看,1982年到1986年,基本上没有什么税费,这几年我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非常高,收入增长也很明显;1986年以后,一直到90年代末,‘三提五统’加上其他各项税费逐年有所增加,但总的讲家庭收入的增幅大于税费上缴的增幅。”
老聂说:“从2000年到现在,税费又呈逐年下降态势,收入却呈增长态势。譬如2001年,我向国家缴纳的农业两税连同附加是811元,2002年就减少到635元。现在又取消了农业税,‘税费支出’这笔账我可就要随之取消喽!”老聂不断翻着自己的账本让记者阅看,显得有些兴奋。“从收入上看,2001年我的总收入是16022元,2002年是21000元,2003年收入19187元,今年估计毛收入也在2万元左右。”
老聂表示,这个账本他要一直记下去,好让后代看看他们这一代人是怎么走过来的,知道怎么珍惜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