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民族英雄——聂昌出生地考
聂昌后裔发表于 2015-11-16 19:23
民族英雄——聂昌出生地考
聂 微撰
聂昌,是哪里人?出生地在哪里?这一定是30万聂昌后裔想知道的答案。
在解开这个答案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聂昌。
聂昌(1078—1127年),北宋户部尚书,兵部侍郎,知枢密院事,开封府尹,1131年(殁后第四年)被宋高宗赵构追封为“观文殿大学士”,赐谥号“忠愍”。聂昌是聂用之的儿子,聂崇义的第五代子孙,从小聪明过人,5岁从叔读书,过目成诵,9岁能作诗,13岁通经义,14岁参加乡试,名列前茅。1109年(徽宗大观三年)31岁中进士,由太学上舍身份开始做官,先任相州教授,42岁就做到北宋首府开封市的最高行政长官开封府尹。
聂昌原名聂山,因冒死上书,呼吁“诛王、蔡以谢天下”,坚决主张抗战。宋钦宗赞赏他有“周昌抗节之义”,御笔将聂山改名为聂昌。当时宋钦宗外惧强敌,内受王、蔡等人挟制,派聂昌和耿南仲为使者,到金营执行割让河东、河西议和的任务,议和时始终保持使者气节和大宋尊严,与金国周旋,采取拖延战术,金国发现上当,将聂昌残酷杀害。聂昌为国捐躯,是“靖康之难”第一位部长级别的冤死者、牺牲者。
在1000年前的宋朝,江西出了两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一个是北宋的聂昌(1078—1127年),一个是南宋的文天祥(1236-1283年),在当时,他们是齐名的抗金名将,是古代江西的骄傲。聂昌临死前在狱中墙壁(另一说法是绛州驿站墙壁,两种说法待考)手留血诗一首,诗中“车马践时头似粉,乌鸢(yuān)啄处骨如灰”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是千古流芳之名句,此诗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异曲同工之妙。
聂昌死后,宋高宗赵构命其归葬于江西抚州临川展坪乡茶山村雷公岭,并在墓道右侧赐建招福寺(原名招魂院)一座,拨腴田300亩,茶山100亩作为招福寺和世代聂族守墓人的生活用地。其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在生是人杰,死后亦鬼雄”之传奇一生,被编入《宋史·卷三百五十三·列传第一百一十二》和范文澜的《中国通史》。
聂昌是抚州临川人,这点是没有争议的,宋史和地方史(临川县志)都有明确的记载。《宋史·聂昌列传》称“聂昌,抚州临川人”,正史认可他即临川人,生于斯长于斯。他的诗句“回首临川归未得,梦中虚筑望乡台”也明白说出他是人杰地灵的抚州临川人。
关于聂昌的出生地,则众说纷纭,主要有三种说法。
一说:临川县嵩湖乡上聂村人(1982年重修的《临川县志》记载)
二说:临川西团乡具庆坊人(宋代地名)
三说:临川嵩湖乡站溪下聂村人。

第一种说法:聂昌是临川县嵩湖乡上聂村人,这个说法对不对呢?
这个说法是对的,只要百度一下,得到的答案是:聂昌(1078-1127年),原名聂山,字贲远,临川嵩湖上聂村人,北宋抗金名臣。
这种说法是对的,但会带来一个误导,这种误导是历史原因形成的。
聂昌是“临川嵩湖上聂村人”这种说法是1982年《临川县志》的记载,当时的时代背景是,改革开放初期,国家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将“公社”改为“乡镇”,“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自然村”改为“村民小组”,当时的“嵩湖公社上聂大队”改为“嵩湖乡上聂村委会”,而上聂村委会包括上聂村民小组、下聂村民小组、泗溪湖村民小组、徐饶村民小组等多个自然村。《临川县志》主编在稽核编撰临川历史名人聂昌时,不会把聂昌出生地细化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下一页 (1/4)
回帖(2):
2楼:聂辽亮,你好!拜读了您对我文章的辨析,甚好!我还要慢慢消化 ..
1楼:我的头像就是
北宋聂昌荣归故里与前夫人邹氏出游踏青图

全部回帖(2)»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