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氏起源
聂(nie)起源河北,祖宗姜太公。《元和姓纂》记载:“卫大夫食采于聂,因以为氏。”又汉代学者史游在其《姓氏急就篇》的姓字注也指出:“聂本地名,因以为氏。”我国的聂氏家族最初出现于卫国,以地为氏,迄今大约3000年的历史。但追究其姓源,则系出于姜姓,望出河东。齐丁公封支子于聂城,为齐附庸,后以国为氏,于亡国后迁至卫。卫国本是姜太公的子孙所建,因而他们的老祖宗应是姜子牙。望族居河东郡。
入安与定居
聂衡公,名奭,原姓姬,文王之后,卫康叔之裔。周考王时为卫大夫,食采聂邑(今河南清丰县北),因以聂为姓。汉时十三世昭公(始皇十二年丙寅四月初四日巳时生,文帝建元六年癸未二月二十九日卯时死,寿七十有八。)为河东大夫,封于河东霍邑。昭公十四世孙志远公之子师道公(人称问政先生),自霍邑迁至江西鄱阳,为鄱阳始祖。后师道公之弟师德公之孙达义公,自霍迁江西永丰挐埠。后颐公次子志明公(其兄名志朗),在元季之乱,志明公自江西鄱阳瓦屑坝(亦称江右)入籍太邑,为迁湖始祖。
--------------------------------------------------
桐城新渡镇聂祠村聂族由江西迁入,排行诗:国正忠良盛、家兴爱敬长、膺荣昭大德、济美裕庭芳。
后裔分布
志明公生子三个;正漋、应漋、胜漋。长子“正漋”迁潜山,“应漋”居太湖,三子“胜漋”迁望江。据家谱中康熙四十三年甲申岁太湖知事和迁怀邑“应漋公”下启股支下十二世孙“绍鸿公”文章记载,怀邑聂氏后裔,系潜邑聂氏和太邑聂氏迁入所成。“应漋公”下启股支下自“绍鸿公”之祖“襄晨公”迁怀。
清康熙、道光间自湖迁陕豫者甚众,尚有迁往英山、霍山、六安、金寨、石台等县,九修族谱,延绵六百七十余载,三万子孙,叙派别之懋字为限,迄今已二十五代矣。
----------------------------------
清康熙时由聂盛茂从桐城市新渡镇迁往浙江浦江县虞宅乡高山村
族谱与文化
族谱
潜山《聂氏六修族谱》:三十卷,首一卷,(民国)聂骥君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问政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安庆市图书馆。
太湖《聂氏宗谱》:自康熙四十三年甲申 (1704)年新修《聂氏宗谱》,到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连续八次修谱,宗谱目录:新序,原序 名目 凡例 家规 宗派 祀田。宗谱序:《聂氏得姓历代世系图》、苏轼撰《聂氏宗谱原序》、明代著名学者罗洪先撰《江西贞襄公五修宗谱序》。
太湖《聂氏家志》:1989年续修之宗谱所载聂氏历次续谱的序文、凡例、正文。其郡望堂号:河东郡三礼堂,
桐城《彭聂宗谱》:记载彭,聂两姓迁入,世系等2008年8月14日成立桐城市新渡镇云水村《彭聂宗谱六修编委会》
郡望堂号
郡望:河东郡
堂号:
潜山:问政堂
望江:敦源堂
太湖:三礼堂
丹阳太守聂文迪公13世孙宋礼学家聂崇义河洛公河南洛阳人,少时,善理学,通经皆.官累迁国子司业兼太常博士,建隆三年四月呈三礼图,太祖览而嘉之.并将绘于国子监.是以三礼图颁行天下.崇义公后裔皆以"三礼堂"为其堂号,并引以为荣。
排行诗
四派引:
氏族无派尊卑易淆我氏志明公以下原派十五字派曰:
隆伯友文月,万尚孟正嘉,懋盛顕荣华。
续派由国字起共二十字派曰:
国邦之庆,贊承先德良,贤才昭学广,诗礼世傅芳。
本届续修再由张字起共十字派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