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文化领军人——聂中东

作者:宗亲会 原创作者:冯建国 来源:信息来源 2008-07-19 10:42
文章摘要
 自1980年从事秘书工作和秘书科学研究至今,聂中东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秘书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撰写了数百篇论文,编辑出版了近100册书籍和期刊,举办了近90次秘书和书法方面的活动,创作了上万幅书法作品。    他极具亲和力,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团结全国秘书界、书画界众多人才,开展了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秘书和书画方面的活动,赢得了全国各地众多领导、专家、同仁的赞誉。其著作多次在全国获奖并被指定为部分高校教材。他的书法多次在大赛中获金奖和一等奖,曾荣立三等功并获中国当代秘书杰出贡献奖、中国公文写作研究特别贡献奖、中国当代著名秘书家、著名书法家、优秀共产党员等各类荣誉称号。2005年荣获河南省首届实现中原崛起新闻人物荣誉称号。曾先后受到中央、省、市各媒体200多次报道。                                                 河南省现代秘书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秘书科学联盟主席《秘书理论与实践》杂志主编 河南书画专业委员会总会长 聂中东    “将军之乡”育英才    河南新县是大革命时期鄂豫皖根据地的首府,是全国著名的“将军之乡”。从这里走出来吴焕先、许世友等一大批叱咤风云、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光照千秋。1962年聂中东就出生在这块浸透革命先烈鲜血的土地上。他在这个红色的革命摇篮里发芽、哺育、成长,18岁那年参军入伍,到部队半年,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因其扎实的文化基础又写得一手好字,被领导发现,调他到司令部当文书。从此,他就和文秘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五年的军营生活,培养了他敬业爱岗、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精神,锻炼了他坚强的意志。他在五年时间里,利用空隙时间,编著了《语林珍珠集》和《生活问题一百解》两本实用性的书,通过自学完成了大学课程,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他的才华和水平。他在部队立过三等功,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先后受到了上级表彰奖励20多次。    1985年,他告别了军营生活,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他在人生的道路上面临一个新的转折。恰在这时,一位在海南某企业当总经理的昔日战友,给他来了一封信,介绍了海南的情况,邀请他到海南创业,谋求发展。当时,到海南是难得的机遇,也是许多年轻人向往淘金的地方。聂中东有这个战友帮助携带的外部条件,应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但是,他经过认真思考,觉得搞秘书学研究才是自己的事业,他婉言谢辞了战友的好意,放弃去海南的机会,从事自己所喜爱的事业。就这样,组织上安排他为河南省秘书研究所(后改为院)所长,兼任郑州秘书专修学校校长。    惯于长夜过春时    做学问,既不同于做“官”有权,也不同于经“商”有利,它是一项没名没利、耗精费神、很吃苦的工作。特别是秘书科学的研究,国家又没在这些项目投入科研经费,许多事情更难办。聂中东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要组织编写一套秘书学丛书;因为秘书工作面广,普及又这么重要,至今没有一套系统的丛书,未免是研究秘书学者的遗憾。不过,对一个20多岁的青年来说,要编写这套专著,确实令人望而生畏。聂中东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知难而进,他相信,心诚则灵,只要对事业有一颗赤诚的心,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他抱着这个信念,向秘书界老前辈求教,请他们提建议;向秘书学的老专家、教授咨询,请他们出主意;向广大秘书人员调查,听他们的要求,并聘请十几位秘书界的领导、专家、学者,担任丛书的顾问,使这个项目很快上马,进入实际写作阶段。    聂中东从开始调查研究,到实际动手写作,直至完稿,整整花了七年时间,经过多少个春夏秋冬,寒来暑往,茺过了多少个不眠不夜,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夜以继日,持之以恒,学习、研究、探讨、撰稿、修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终于完成了《秘书学教程》、《公文语言》、《公关艺术》、《礼仪知识》、《文书写作》、《实务档案学》等10本丛书的书稿。    书稿完成后,他碰上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这套丛书的出版需要先投资10万元,钱从哪里来?这对聂中东及其刚成立不久的研究所“文化人”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学。但聂中东已下决心,借钱也要出版。他首先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又四处奔走,寻求借贷,经半年努力,好不容易凑齐了钱。1991年5月,这套10本秘书学丛书终于问世。丛书的出版,不仅提高了聂中东和秘书科研院的知名度,而且也向秘书界表明,他是有水平有才能搞好秘书学研究的。接着,他征得领导的支持,又主编了列为河南省“九五”社科规划项目的《中国秘书史》一书,这是一部大型的秘书史学论著,为秘书学做出了贡献。这些丰硕的研究成果,为这位年轻人走上秘书学家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练人生百战多    河南省现代秘书科学研究院是中国第一个秘书科学研究院,它创办之初其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当时遇到资金、设备、人才等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要数资金问题。国家处在改革开放初期,政府没有拨款,一切问题只能靠自己解决。人员要吃饭,科研要经费,而科研院办的很多活动是公益性的,不能收取费用。面对这些问题,为使秘书科学研究迅速发展,聂中东把自己在1990年发明工体书法和培训5万名学员的收入及家庭的其它收入全部投上去。一心一意谋求生存和发展。他废寝忘食,忘我工作,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开夜车”、加班加点、通宵达旦,习以为常。甚至在母亲病重的时刻,他把文件和材料带在身边,坐在母亲床头,一边服侍母亲,一边修改文稿。他比喻自己就像一台机器,不停地运转。    功夫不负有心人。聂中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创造了令人注目的辉煌成就。    创建秘书研究的实体机构——河南省秘书科学研究院。这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官方办的秘书科学研究机构,但政府没有拨款,一切问题只能靠自己解决。人员要吃饭,科研要经费,所搞的很多活动又是公益性的,不能收取费用。聂中东院长带领大家披荆斩棘,终于使科学研究院立足生根、开花结果。    1998年成立郑州秘书专修学校。这是国内较早的一所培养秘书人才的专业学校。聂中东兼任校长,亲自讲课,制订教学计划,这所学校用知识和诚信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求知者,几年时间,该校共培训12000多人。满足了许多部门和社会单位急需秘书人员的需求。这时有人大造舆论,说:“聂中东办学发大财了”,他听到此类传言,不作任何反驳,因为他问心无愧,后来教育部门来检查工作时,翻开学员表,了解收费情况,不禁愕然,在这些学生中,有些是免费的,有些是减少收费的,还有的费用尚未缴齐,有160多人不但免费,而且还寄送教材;有3100多人先领教材后交费,后来都未缴足,只要肯学习即使缴不起或缴不足费用,学校并没有把这些学生拒之门外,而是先来学习,让那些经济条件差而有求知愿望的学生有了求学机会。    举办了中国秘书科学论坛。1992年10月在海南省召开了全国首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秘书工作研讨班,有24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参加,秘书界同仁欢聚一堂,共议秘书事业。后来发展为中国秘书科学论坛,现已办了五届。每届秘书科学论坛都邀请了全国各地的秘书工作者、秘书教学人员、秘书学的专家学者参加,发表论文,沟通信息,交流经验,提出建议,商讨秘书界的大事,有力地推动和提升了秘书工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秘书学的内容。    1993年创办《秘书世界》杂志,2000年改名为《秘书理论与实践》,每月出版一期。聂中东亲自担任主编,从组稿、审稿、修改定稿到发排、印刷等各道环节,严格把关,该刊不仅刊登秘书方面的文章,而且刊用与秘书演出 和秘书工作有关方面的稿件,成为宣传秘书文化、探讨秘书理论、交流秘书工作经验、联络秘书人员友谊的平台,成为研究成果发表的阵地,宣传秘书学与秘书工作的工具,进一步扩大了河南秘书科学研究院在全国各地的影响。    撰写和出版了《中国秘书史》等系列秘书专著。秘书科学院成立后,马上聘请十几位秘书界的领导、专家、学者担任顾问,从调查入手,编写秘书专著。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完成了《秘书学教程》、《公文语言》、《公关艺术》、《书法字帖》、《礼仪知识》、《文书写作》、《实务档案学》等10本丛书,公开出版,面向社会,解决了秘书教学与培训缺乏教材的问题。后来,聂中东院长又接受了河南省“九五”社科规划项目,主编了《中国秘书史》一书。这是一部大型的秘书史学巨著,集中了大量的秘书方面的史料,内容之丰,分量之重,质量之高,都引起了国内秘书界的强烈反响。    创办了中国秘书成果陈列馆。保存和积累了大量中国当代秘书理论创造性的成果 ,真实记载中国当代秘书工作的突出成就,不仅可直观地展示给今人,而且能为后世留下可贵的真实性资料,赢得了各级领导和秘书界的广泛重视、参与和支持。    组织了中国当代秘书名人评选活动。2002年10月,河南省现代秘书科学研究院和周口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在周口市召开了首届中国当代秘书名人评委会议暨新世纪秘书科学论坛会,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代表,共商评选事宜。会前,聂中东做了大量的组织筹备工作。2003年10月,河南省现代秘书科学研究院主办、全国40家相关单位协办,在郑州召开首届中国当代秘书名人颁奖大会暨第二届秘书科学论坛,全国各地有200多名秘书工作者、研究者、爱好者的代表和社会各界朋友参加,还有许多原来的省部级领导到会指导。会上,获当代秘书特别荣誉奖的2人、最高成就奖的12人、杰出贡献奖的41人,还有突出贡献奖、贡献奖、人才奖、组织奖、特别支持奖等多人。2004年10月,在郑州办第四届中国秘书科学论坛,参加的近30个单位,有来自各地的100多位专家、教授、秘书工作者,会上还对第十二届全国秘书学论著进行评选,以及秘书文艺作品的评选,对首届“十一”秘书奖章的获奖者进行颁奖,获得秘书特别金奖的1人,秘书金奖的16人、秘书银奖的20人、秘书铜奖的20人,又对40位首届中国当代秘书名人贤内助发了特别贡献奖。在这次会上更有一件新事,由河南省现代秘书科学研究院发起,各地50个单位参加,成立了中国秘书科学联盟(网),推选了名誉主席、高级顾问、主席、副主席、常务理事、理事,以及秘书长和副秘书长,通过联盟网暂行管理办法,聂中东当选为联盟主席。    此外,聂中东还积极参加中国高教秘书学会、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中韩秘书文化交流等活动,举办了中国当代秘书成果陈列展、秘书学家与书画名家联谊和笔会等很有创意的事。可以说,他领导下的河南省现代秘书科学研究院,每年都有一两次全国性的或地域性的学术交流活动。这些活动,大大地鼓励和调动了广大秘书工作者的积极性,提高了各级秘书人员的社会地位,特别是赢得各级领导对秘书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发展和深化秘书学,把中国秘书科学的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聂中东院长在当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既为秘书学的繁荣和秘书工作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全国各地秘书界做出了好的榜样。从而在全国形成了秘书界的“河南现象”,在中国秘书史上留下可圈可点的一页。    笔走龙蛇惊书坛    聂中东不仅是个秘书学家,而且是个书法家,他在秘书科学领域的应用和研究,取得了突破性地进展,无疑是这一学科领域的带头人。在书法艺术上,也自成一体,独树一帜。    起初,他对当代两位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和舒同情有独钟。于右任是民国元老,他早年以魏碑为基础,在行、楷中开拓自己的新路,他的字当时价值连城,一字千金。据传说,当时他工作的机关内有随地小便的现象。为阻止这陋习,他随手写一纸长条贴在墙上,文曰:“不可随处小便。”谁知第二天纸条不翼而飞。随之街上有人出售于右任的真迹,被改装剪裁为“小处不可随便”的惊世名言,被装裱成一帧精美的条幅,还卖了一千块白花花的银元呢!可见于右任墨迹的珍贵。舒同有浓厚的颜、柳功底,融篆隶、行书于一体,风格独具。聂中东的书法艺术,立足当代,上溯秦汉、涉猎魏晋,深得舒、于之笔意,并在继承传统、借鉴当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观其书法,行笔苍劲,功力内蕴,气势磅礴。他把小字当做大字来写,一丝不苟;把大字当小字来写,游刃有余。观其行书作品《沁园春·雪》,气象万千,似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之威,奔放如黄河之涛,委婉若漓江之水。虚实有度。墨法润燥,淋漓酣畅,抒情写情,不加法缚。且能把其自身处世智慧寓于其中,见字如人,和蔼可亲,赏之如饮醇酒,如沐春风,其书法作品被国家文物局鉴定每平方米价格为1.2万元,可见其珍贵。其书法作品被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和国外50多个国家的爱好人士收藏。他曾组织与主持大型书画展及公益性书画活动50多次,被中央和地方100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一身常带百花香    “静园飞来千树绿,一身常带百花香”,聂中东在事业上的成功,除了个人的毅力和才能外,更重要的是他能够重用人才。他尊老敬贤,礼贤下士,把一大批高级人才团结在自己周围,共同为发展繁荣秘书科学事业服务。就以《秘书理论与实践》指导委员会来说,聘请的顾问就有66名,其中有原部、省高级领导干部,有著名的教授,有秘书学专家,有企业家。真是人才荟萃,济济一堂,为其他刊物所不及。    在聂中东的领导下,河南省现代秘书科学研究院聚集人才大致有五种。    第一种,当年从事过秘书工作,或对秘书工作很热心、很重视的省部级老领导、老前辈,如国务院原副秘书长兼周恩来总理办公室主任罗青长,广东省原省委书记、省长梁灵光,青海省原省委书记、省长黄静波,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林茂,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世英,甘肃省原副省长陈绮玲,河北省原副省长郭洪岐,新疆自治区党委原常委、宣传部长冯大真,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汉青,广东省政协原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应彬,这些高级领导干部,都被聘请担任名誉院长、高级顾问,经常请他们指导。    第二种,当代全国著名的秘书学教授、专家、学者和秘书界的前辈,如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原常务副局长李欣,四川省秘书学会名誉会长、成都大学教授常崇宜,上海大学文学院原院长、教授翁世荣,上海市委办公厅原副主任李明佳,河南省委原副秘书长杨子江,广东省政府加强企业管理办公室原主任屈干臣,重庆市委原副秘书长任群,新疆自治区党委原副秘书长满宗洲,河北省政府原副秘书长张清华,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姜炳坤,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王云奇,河南省社联常务副主席张放涛,甘肃省政协原秘书长张宝元,聘请他们担任高级研究员、指导顾问外,还请他们前来讲学,进行现场指导。    第三种,在改革开放中涌现出一批对秘书学很有研究的老、中、青学者、教授,请他们讲课,开展科研合作,协助开好学术会议,共商发展大计。    第四种,与秘书学有关,或关心、支持秘书事业的一批文化人,包括作家、书法家、诗人、音乐家等高级文艺人才,每次开会,都请他们前来参与,同与会代表开展联谊活动,举行笔会,相互交流,相得益彰,这使两者之间增进了感情,密切了关系,又促进了秘书科学事业的发展。    第五种,对秘书学事业热心关注和积极支持的董事长、社会各界领导,如广东香港城的董事长吴凡,河南省周口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主任吴长江,他们在经济物质上提供了很大的支持与帮助,使得很多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取得圆满成功。    现在河南省现代秘书科学研究院是人才荟萃,群贤毕至,这是他们事业兴旺发达的象征。    他谦虚为人极具亲和力。聂中东赤手空拳,白手起家,这么多辉煌,但从没有记上自己的功劳簿,也不向自己脸上贴金,而是归功于领导,归功于各个单位支持,归功于同仁的共同努力。他不止一次地说:“你们到这里来开会,参加活动,就是对我的支持、信任,我永远感谢你们!”他对老领导、老前辈、老教授十分尊敬,对中青年的学者、专家同样尊敬,一样地对待。他是秘书学界的后起之秀,但从不自满骄傲,总是谦称自己是后辈,要向他们学习。正因为他为人谦虚谨慎,赢得同仁、兄弟单位对他的信赖。    他是若干能干的人。聂中东既苦干又能干,事事干在人先,不言苦、不怕难。每次会议时不管多忙,他总要到每个代表的驻地看望一两次,问大家有什么要求,征求对会议的意见。因此,说他干起事来是不知难不知累不怕吃苦的人,一点不为过分。    聂中东院长和他所创办的一院、一馆、一史、一网、一会,在他和他的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成为我国秘书科学事业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会集了天下秘书界的前辈高贤和精英儿女,团结了大江南北和五湖四海的秘书界朋友,推进了秘书科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河南的“秘书文化”走在全国的前列作出了不懈努力和卓越的贡献。    祝福你,河南乃至全国秘书文化的领军人物聂中东先生。愿你倾心的文化事业万紫千红红遍神州。百花飘香香透华夏!
已有2452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