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勇军进行曲》是如何成为国歌的 (一)

作者:宗亲会 原创作者:宗亲会 来源:信息来源 2008-07-14 11:17
文章摘要
                                                                                       征集国歌 1949年10月1号,当毛主席走上天安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近200名军乐队员在天安门城楼下,面向天安门,站成两个分队,各自以10行横队和10行纵队的宏伟气势,演奏了庄严、激励又威武雄壮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多少人为它感动得流出了热泪啊。国歌,世界上每一个主权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歌。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全体民众共同心声的表达和共同意志的体现,能起到统一人的思想、激发民族爱国情感、催人奋进的巨大作用。当然,创作成确实能代表一个国家全体民众共同心声的国歌,是不容易的。所以,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在没有正式的国歌之前往往把一首得到众人认可、合乎国情民意的歌曲当作国歌,如苏联在建国之初,就以著名的《国际歌》当作国歌。那么,在新中国的成立过程中,为什么《义勇军进行曲》会被众人确定为新中国的国歌呢?为什么在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举行的开国大典上,要演奏这支国歌呢?的确,在筹备新中国的过程中,把《义勇军进行曲》确定为国歌也经历了一番曲折的过程。同时,这支国歌有着非同寻常的来历。1949年6月,新政府筹备会发出了征集国歌的启事。随后不久,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华侨的国歌歌词、歌谱694首。这些歌词歌谱中,有筹备会委员如郭沫若、马叙伦、欧阳予倩、冯至、柯仲平等知名人士的作品。新政府筹备工作第六小组在审评国歌时,选了一部分歌词、歌谱印发给大家,对有的歌谱还组织乐队进行演奏。遗憾的是,征集来的歌词、歌谱都不理想,没有一首让人满意的。在讨论时,大家认为在短时间内创作出理想的国歌歌谱是比较困难的。那怎么办你呢?商议的结果,大多数人倾向于在国歌未制定以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那么,最早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的人是谁呢?他就是大画家徐悲鸿。新政府筹备常委会接到马叙伦和沈雁冰关于国歌选评情况的报告称:“经本组慎重研讨,认为国歌征集之稿,足以应选者尚少,非最近时期可以完成。”然而,没有国歌的开国典礼,至少会使大典的气氛和人们的心情受到影响。政协筹备委员会的常委们着急了。毛泽东亲自跑到勤政殿,召集常委成员和第六小组成员及有关专家顾问、各界人士座谈国歌之事。座谈会一开始,并没有出现热烈讨论的场面,没人发言。沉默中,人人都在思考。提什么建议呢?国歌既要有大众性,又必须具有庄严性,如此雅俗共赏的歌曲创作实乃不易。而且,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尤其是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的歌,有一支什么样的歌曲能代表它的特点,反应亿万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的心声呢?
已有4609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