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绝唱广陵散 聂政故事万代传

作者:宗亲会 原创作者:聂金城 来源:信息来源 2011-05-04 19:55
文章摘要
千古绝唱广陵散  聂政故事万代传 《广陵散》是我国十大古曲之一,又名《广陵止息》。据传是嵇康从一“古人”处学来,由其甥袁孝己偷学传于世间,再流于宫庭,又由宫庭散落民间,为诸琴人所重视。《广陵散》叙述了一个复仇的故事:有一个善于造剑的工匠,被韩王无辜地杀害。他的儿子为了报仇,以泥瓦匠身份混入韩宫,谋刺失败后,逃入深山刻苦学琴,十年成绝技再度混入宫中,利用弹琴的机会刺死了韩王,实现了多年的愿望,但自己也为此而壮烈牺牲。一、《广陵散》乐曲欣赏该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广陵散》全曲共45段。即:开指1段、小序3段,大序5段、正声18段、乱声10段、后序8段,每段皆冠以小标题。音乐与标题的内容大致吻合,低时区的打击乐器声,衬托着铿锵的节奏,暗示着故事的戏剧性,“正声”部分为全曲的精华。《广陵散》为“慢商调”,有助于表现激昂慷慨的情绪;双弦弹奏代音浑厚坚实,有气势磅礴之感。整部音乐曲调优美,具有叙事性。《广陵散》古琴曲中存在很多其他琴曲中不多见的指法。如:倚蠲、大间勾、小间勾等等。曲子整体节奏较快,指法变化较多,且多重复。古琴曲《广陵散》开篇,古琴声如溪涧细流般从弦上缓缓溢出。故事也在这轻快的节奏中展开。轻快中包含着哀婉,哀婉的是刺客父亲的不幸遭遇,同情的是刺客丧父的悲苦心境。闭目间,心神随波动的琴声来到了刺客身边。魁梧的刺客守在父亲的庐冢旁边唉声叹息:时而怒目圆睁,眉宇间充溢无尽愤慨;时而眼帘低垂,容光里显露不尽无奈。“为何,吾父遭此厄运?”内心的悲愤错杂交织……乐声起起伏伏,心神不安不定。倏忽间,乐声铮铮顿挫几下,然后渐渐扬起。轻快中多了几分坚决与力量。再看刺客,他猛然站起,紧握宝剑。“杀、杀……”复仇的念头萦绕脑际……一抑一扬一顿,一抑一扬一顿,一抑一扬一顿。气氛异常紧张,刺客刚拔出宝剑要冲向韩王居室,却侍卫、把守重重挡住。一场短兵相接后,刺客终因寡不敌众而逃离宫殿。凌乱的琴声似乎是刺客慌乱内心的真实写照。琴声渐渐淡去,一切都安定下来。刺客抑郁地坐在松树下,他满脸失望。“复仇未报,岂可偷生?我该怎么办?”琴声又似流水般流出,轻快不失节奏,不时突然一振。刺客安然地坐在松树下拨弦弹曲。他再次化悲痛为力量策划着下一次刺杀……琴声像大珠小珠般滴滴答答地落地有声。时急时缓,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风云剧变。终于,随着一记猛拨,余音绕琴三圈后消散天宇。此时,刺客立在韩王宫殿上,而宝剑的那端是韩王的首级……二、《广陵散》故事来历《广陵散》的各曲段分别为井里、取韩、亡身、含志、烈妇、沉名、投剑、峻迹、微行,与聂政刺杀韩相的史实大致相切合。《广陵散》琴曲在东汉蔡邕的《琴操》里的故事梗概是: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由于不能及时交付而被杀。于是聂政成了遗腹子,立志要为父亲报仇。长大后聂政在山中遇到了仙人,学会了鼓琴的绝艺。聂政还掌握了异容术,变得无人认识自己。一天聂政在闹市鼓琴,“观者成行,马牛止听”。韩王听说后立即召见了聂政,命聂政当众鼓琴。这时聂政取出琴中藏匿的剑,一举刺杀了韩王,为父亲报了仇。聂政的母亲知道后伏在聂政尸体上恸哭不止,感动天地。这个“聂政刺韩王”的故事虽然与史书的记载有太多出入,但《广陵散》一曲主要表现的内容,如取韩、亡身、含志、烈妇、沉名、投剑等,并未因故事的走样而减色。 下面我们看看史书上关于聂政的故事:《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第二十六》中记载,聂政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勇士。当时韩国大臣严遂(字仲子)与韩相韩傀(字侠累)产生了仇隙。严仲子花重金试图收买聂政去刺杀侠累。聂政原本为一市井“屠狗辈”,因要赡养老母,故拒绝了严仲子的厚礼。后来聂政的母亲离世,聂政在安葬母亲之后,对严仲子说自己本来是市井之徒,而严仲子作为“诸侯之卿相”,不远千里,驱车前来以重金邀请。此番礼遇,聂政自然要回报,因此他“将为知己者用”,誓死报答严仲子。严仲子说自己的仇人是韩相侠累。他一直想请刺客去刺杀侠累。但侠累是韩国国君的叔父,宗族盛多,周围防卫森严,恐不易得手。聂政随即答应了严仲子的请求。 聂政仗剑只身前往韩国邑都。到了邑都后韩相侠累正在府中。侠累虽然有大量侍卫层层保护,但聂政还是如探囊取物般刺杀了侠累。《史记》中只用了简略的语言描述了惊心动魄的刺杀场面,“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不止,又连杀数十人。聂政最后把剑指向了自己,割面,剜眼,剖腹。聂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有人认出自己而连累严仲子。后聂政被暴尸于市,可无人认得他。韩国国君以百金悬赏提供线索的人。 后来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有刺客刺杀了韩相而被暴尸街头,就怀疑是自己的弟弟聂政所为,于是聂荣立即动身到韩国去探询究竟。聂荣到达聂政的暴尸之处后,认出了自己的弟弟,大哭。聂荣对围观者说:“这是我的弟弟聂政,他受了严仲子重托来刺杀侠累。为了避免株连我,竟然自破面相。我不能连累聂政的声名啊。”然后聂荣哀恸而死。根据索隐对《史记》的注解,聂荣显然误会了聂政的意图。聂政这么做的目的是保护严仲子,而聂荣以为是为了避免连累自己。但聂荣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以列其名”,以避免聂政成为无名刺客。 聂政刺杀侠累应该是当时非常有影响的政治事件。晋、楚、齐、卫等国的人听说此事后,赞赏聂政“士为知己者死”的无畏气概,又赞扬聂荣是烈女,一个弱女子,不惜“绝险千里”,从而使聂政得以名扬天下。同时又称赞严仲子“知人能得士”。《战国策·唐睢不辱使命》中提到,唐睢称赞聂政是“士之怒”,气概丝毫不弱于秦王的“天子之怒”。唐睢还说:“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当时天现晴空彩虹的景象,弦外之音即是,聂政刺韩相是顺应天命。可见,聂政的行为在当时被看作是英雄义士的行径。 三、《广陵散》由嵇康成千古绝响嵇康是魏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诗人和音乐家。当时司马氏与曹魏争权,“性烈而才俊”的嵇康,站在曹魏一边,对司马氏始终抱着不合作的态度。嵇康对司马氏集团的抵触最终招来了杀身之祸,公元前262年,嵇康以“乱政”之罪被斩首。 嵇康在临刑前,悠然自得地弹奏了后来闻名遐迩的古琴曲《广陵散》。弹奏完,嵇康仰天长叹地说:“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其实《广陵散》并未随着嵇康成为绝唱,相反正是因为嵇康的弹奏,《广陵散》才流芳万里。嵇康殒命后,《广陵散》经《神奇秘谱》保存,一直流传到今天。千古绝唱《广陵散》,聂政故事万代传!
已有2840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