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起与演变

作者:娄底印溪 原创作者:聂秋征 来源:信息来源 2011-04-21 22:41
文章摘要
姓氏源起与演变姓氏者,姓与氏之合称。上古时代,姓与氏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姓是区分氏族的标志性符号;氏则是由姓派生而出者。春秋战國时,姓氏开始混用。秦汉时,姓氏合二为一。近代氏基本停用。据考古发掘硏究,我國姓氏历史可追溯到五千年以前。姓者,女、生也。女者,母系也;生者,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也。故姓乃为一母系氏族之称号。据考证,祖先最初使用姓之目的是为别种族、明世系,故每一母系氏族均有一姓。姓的确立是这个氏族的图腾物(超自然保护神及亲族)的象征字,图腾可为某种动植物或自然物象。如上古祝融八姓中,蛇〡已姓之图腾;枣〡曹姓之图腾;羊〡姜姓之图腾;龙〡黄姓之图腾;桑葚〡斟姓之图腾;鼓〡彭姓之图腾。定姓时并无氏,由于人口的繁衍增多,不得不扩大生活范围。如此原来的一个氏族部落又分出若干个子部落,为了既保持同一血系之一姓,又要区别所分出之部落,就为自己的子部落分别起一个该部落单享的代号,这便是氏。姓者,统其祖妣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孫之所分。先姓后氏,姓随女而男定氏。如黄帝以姬为姓轩辕为氏;炎帝以姜为姓神龙为氏。随着社会的发展,父系氏族代替了母系氏族。原始社会后期,男性部落首领开展了一次正姓氏运动,正姓:即正人天性,废群婚亂婚,同姓不能婚配;正氏:则是废男随女,正男子,女随男。这是姓氏第一次演变,姓随男。夏商时期,出现了以天子为中心的國家。天子不再仅以子孫命氏,而以诸侯的封地命氏,即“胙土命氏”。特别是商朝,功勋大臣、臣服的附属或少数庶子都会获得相应的分封而有自己的氏。周朝则更加,周王将土地分封给兄弟、亲戚和异姓功臣,建立诸侯国。各诸侯又将自己的國土分封给同姓或异姓公卿大夫,公卿大夫又分封给同姓或异姓的庶民。如此自上而下层层分封,分封后都予以命氏。这样氏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一人多氏的情况。如鲁孝公后裔先人为『展氏』,后受封柳地而得『柳氏』,死后谥号“惠”而又得『惠氏』。这是姓氏笫二次演变,氏的泛滥。至春秋战囯时,许多未受封而无氏的贫寒人士,凭自己的能力而致福、致贵,如此自己给自己命氏。如鲁国勇士猗顿,起初只是平民,饱暖都沒有保障。后来他在猗(地名)做牛羊生意,“十年间其息不可计,赀拟王公,驰名天下”,于是以发家地为氏。正是许许多多先贫后福、先贱后贵而自已命氏的兴起,从而打破了氏为贵族专有的局面。这是姓氏的第三次演变,氏不分贵贱。秦吞并六國后,废分封,行郡县,原先六國大量的王孙贵族沦为庶民和罪人。至秦末,大量的平民百姓乃至刑奴、屠夫,如汉高祖刘邦、淮阴侯韩信、舞阳侯樊哙等,都凭着显赫的功业称王、称帝,位列公侯。氏明贵贱的社会功能完全消失,姓氏仅代表个人及家族血缘关系的符号。汉以后,姓氏不别,或言姓、或言氏、或姓氏并称。姓氏合一模式已经定型,以后的朝代虽有一些变化,但基本都尊循姓氏合一模式。这是姓氏第四次演变,姓氏合一。姓氏合一模式包括下列三点:一、姓和氏可通称,姓氏在意义上不再区别。二、每一家族都有固定的姓,子孫后代永久沿用。三、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农工商,不分贵贱人人有姓。我國如今沿用的姓大部分是承袭周朝的姓和氏。公元二零一零年涟源渡头塘聶秋征讳绩粮撰          
已有1687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