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族得姓的聂地到底在哪里

作者:宗亲会 原创作者:聂金城 来源:信息来源 2010-05-25 22:33
文章摘要
聂族以地得姓基本上为大多数聂胞接受,但查阅古书没有发现一个叫聂的地方,仅见《春秋》载:“僖公元年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救邢。”其释文为:聂北,邢地。鄙人曾肯定地说:“有聂,才会有聂北。有聂北,则聂在其南。聂北为邢地,则聂不一定为邢地,但聂至少与聂北相近,否则聂北难以叫聂北。处邢之南的国当时只可能是卫(南)、齐(东南),魏(晋)国当时还没有占到这里来,楚国则还在卫之南。”据此,近几天鄙人日夜不停地查资料翻地图寻找聂地,稍稍理出了一点头绪。一、聂氏族谱怎么说手头有几种族谱如是说:皖、贑、鄂三省历届宗谱的《姓源总括》:聂氏之先本姜姓也。盖自太公股肱周室,始封于齐,其子继世象贤就齐,开国为周虎贲氏。历五月而报政而齐始盛焉。下造丁公泱泱乎大国风,犹未可量也。因以齐地聂城(今山东聊城聂城镇),封其支子为其附庸,后遂以国为氏,此聂氏得姓之源也。湖北赤壁市(原蒲圻)老谱记载:自康叔封卫至籧佰玉支子食采于聂,子孙因以为氏。《川塘聂坊聂氏族谱老序》:余稽聂之鼻祖,实春秋卫大夫弼食采于聂,因以得氏。肇自河东,庆衍于河内轵县(今河南济源市)深井里。越七世,政(指聂政)以勇敢得名,获罪于韩,恐韩人夷其族遂自刎而绝夫迹。厥后裔轵(指聂政子聂轵)复徙之郑州管城。秦汉以下积功累仁、英贤崛起。良(指聂良)仕汉为颖川太守;友(指聂友)仕吴为丹阳太守,神明正直、国赖以康,东晋朝追封为“英明惠烈王”,建祠于樟树镇祀之。——大元元统乙亥岁秋作,赐进士、集贤阁大学士揭溪斯。《鳌溪聂氏族谱老序》:聂之受氏出自卫大夫弼,食采於聂。春秋鲁僖元年,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聂在邢卫之间,今山东聊城县东北有聂城,即其地。其后,子孙以邑为氏,而世居霍邑(今山西霍州),故河东着望。在秦汉时,已有显名传者。迨自霍南迁而丹阳太守友,着于吴,宗姓分延于歙楚诸境。吾清江尤盛,至数十族而相通谱——清乾隆五十八年秋作,贡生候选学训导钱时雍。《永丰聂氏谱源》:“我聂姓始于卫大夫奭,食采于聂,因得以姓聂,即今晋阳之霍州也”。结言:以上几种族谱基本说清聂地在今何地,但不统一。二、历代姓氏词典怎么说现把几种有代表性的摆放如下:《姓氏急就篇》( 汉  史游):聂本地名,因以为姓。《姓氏急就篇》注:春秋时齐国丁公封其支庶子孙于聂城(今山东茌平西),为齐国附庸,即聂国,其后人以地名‘聂’为氏。 《元和姓纂》(唐  林宝):卫大夫食采於聂,因氏焉。 《通志·氏族略》注(宋  郑樵):卫大夫食采於聂,因氏焉。望出河东、新安。 《万姓通谱》(明  凌迪初):聂,河东。徵音。卫大夫食采于聂,因氏焉。又,望出新安。《路史》:聂,卫国侯君同宗之后代。《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清):卫大夫食采于聂,因氏焉。又,望出新安。《广韵》(宋  陈彭年等)楚大夫食采於聂,后人因以为氏。望出河东、新安。《氏族大全》:楚国大夫的食地在聂,于是便以聂为姓。《百家姓探源》(张海彤,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2月第1版):聂氏出源有五:(一)聂氏出自姜姓,为春秋时的齐国丁公的后裔。据《姓氏急就篇注》载,春秋时,齐国丁公封其支庶子孙于聂城(今山东省茌平县西,一说河南清丰县北)为齐国附庸国,称聂国。后世子孙以国为氏。(二)聂氏出自姬姓,为春秋时的卫大夫的后裔。据《元和姓纂》载,春秋时,卫大夫(一说楚国大夫)食采于聂(今河南省濮阳),子孙以地为氏。但是,袁义达与杜若甫所著的《中国姓氏大辞典》载,卫大夫采邑地应在今山东聊城。春秋时,楚有摄叔,而无聂叔,所以他们认为古籍有误。(三)聂氏出自魏国一大夫的后裔,以封邑为姓。据唐人林宝《元和姓纂》载,春秋时,魏国有大夫封邑于聂(即河南清丰县北),其后代子孙遂以聂为姓,称为聂氏。(四)聂氏为古地方聂北的居住者的后裔,以居地为姓。古代有地名叫聂北,春秋时属邢国(今山东省茌平西)。邢国为西周初期周公儿子的封国,在今河北邢台。春秋周惠王十八年(公元前659年)邢国在齐国、宋国、曹国军队的保持下,迁到了今山东聊城的西南部。《春秋•喜公元年》载:“夏六月,邢迁于夷仪”。周襄王十七年(公元前635年),狄人所建的中山国灭了邢国。《吕氏春秋•简选》曰:“中山亡邢”。邢国亡国后,聂北归齐国管辖。居者以地为氏。(五)其他民族中有聂姓。宋时,犹太人进入中国,用汉姓姓聂姓。清满洲人有姓聂的,世居辽阳。土家等少数民族均有聂姓。结言:以上几种姓氏词典也基本说清聂地在今何地,但不统一。三、各地志书怎么说《濮阳市土地志·清丰卷》:周惠王十八年,即鲁僖公元年(前659年),齐师、宋师、曹师兴于聂(即今聂城,在今清丰县北聂城)北救邢。春秋卫大夫食采于聂,其后以地名为氏,始有聂姓。《大名府志》十六卷记载(清丰县元、明、清时期隶属大名府):“春秋僖元,齐师、宋师、曹伯次于聂北救邢,志以为即此城也。结言:以上两种地方志基本说清聂地在今何地,但缺其他地方志佐证。四、考辩综合以上记叙,聂族得姓于河南清丰、山东聊城、茌平一带以北当无疑义,此区域范围已经相当小了,依此则可集中精力小范围查找。此一带以北当时只属于卫、齐、邢三国。当今河南濮阳、清丰、冠县、临西、鸡泽和山东莘县等县地属卫,山东聊城、茌平、高唐、河南的威县属齐。但是战国时期,地属则有变化,卫衰只剩濮阳,河南清丰等地已先后属魏、赵。山东聊城、茌平一带还属齐。可以先提一个问题:——为什么族谱、姓氏词典对聂氏先祖或论定为齐大夫,或论定为卫大夫,或楚、魏大夫?我的答案是三种可能:1、聂地常在,大夫常新。各国占领聂地后,都任命了大夫,大夫们以地为姓。此说则聂族血缘纷杂。2、千里做官,死不改姓。在聂地得姓者到几国都当过大夫。此说则姓聂大夫已到多国发展。3、边疆土司,朝朝当官。聂地不管哪国占领聂地大夫都继续做大夫。此说则聂姓根深蒂固,天保万年。再提一个问题——为什么族谱、姓氏词典对聂氏得姓之地或论定为河南清丰、或山东聊城、茌平一带以北,或邢地?我的答案是:1、虽有三地,但很集中。此区域已相当狭窄了,方圆不过几百公里。2、三国交界,自然流动。聂族自古多才俊,到三国当大夫都有可能,何况为民?此与寻找聂地相关不大,转入主题。 1、聂地在河南清丰吗?河南清丰北有乜城,《大名府志》十六卷记载(清丰县元、明、清时期隶属大名府):“春秋僖元,齐师、宋师、曹伯次于聂北救邢,志以为即此城也。”若是聂北,不该叫乜城,乜城为乜姓得姓之地,聂乜非同姓,而聂姓得姓于聂地,故古乜地不应是古聂地。2、聂地在山东茌平吗?山东茌平北有摄城,王菜瓜遗址原为博平故城遗址,旧垒颓垣,高出地面约五米 多的沙丘成鱼鳞状。王菜瓜遗址1980年调查时发现,面积约10万平方米 ,文化堆积厚约2.5 米,文化内涵丰富,保存较好,出土有盆、罐、砖等战国、汉代器物。据历史记载:这里原为邢地,春秋时并入齐国。许多资料称此为古聂北,入齐后称摄城。摄聂有别,若改聂北为摄,更说明已有一个地方叫聂,鄙人认为摄城不是聂地。3、聂地在山东聊城吗?聊城为齐国西部重要城邑,因春秋时期曾称聊邑(国)故名,一说因古有聊河而得名,有以聊得姓者,《風俗通》:聊倉,爲漢侍中。即已有以聊为姓者,则与聂无关,聊城不是聂地。聊城以北呢?暂无资料可考。4、聂地在清丰茌平聊城北多远?各种史料都说聂地在清丰或茌平或聊城北北多远?史料上数据范围内的地区经排查已经排除,不大可能有聂地,那么再往北呢?没有时间查找,待查。五、结论据目前资料,已看好的几处地方尚不是聂地。从地图上看,清丰、聊城、茌平在一条线上。离邢国相距还较远,应再往北推寻。我的观点,应向北扩展到到广平、馆陶、威县、临西一带与邢国相距更近的地方找寻。那里可是齐、卫、邢交界之地,且广平以南都曾属魏(有聂族族谱言出至魏大夫)。鄙人估计,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将在清丰或茌平或聊城以北地区获得惊喜。
已有6647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