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氏续修家谱看聂氏修谱

作者:宗亲会 原创作者:聂金城 来源:信息来源 2010-09-12 15:28
文章摘要
孔氏续修家谱,从1996年开始,用了整整13年时间,于2009年修成。新修编的孔氏家谱共收录了大约200万名孔氏族人,其中首次允许女性入谱,并收录了数万名韩国孔氏后裔。《孔子世家谱》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列为“世界最长家谱”。看看孔氏续修家谱的经历,对我聂族新编修家谱是有益的。一、孔氏家谱的辉煌。孔氏家谱名为《孔子世家谱》,为孔氏家族总谱,以其延时之长、纂辑之广被誉为“存世谱牒之冠”,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列为“世界最长家谱”。《孔子世家谱》原为手抄本,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首次刻版印刷。明朝时,《孔子世家谱》形成“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之约定,但由于历史条件限制,实际上只进行了四次大修,分别在明朝天启年间、清朝康熙年间、乾隆年间、民国时期。历代编修,皆由衍圣公主持,孔氏杰出代表参与,如康熙谱就由《桃花扇》作者、清代著名戏曲家孔尚任担任主修。1928年,孔府报请政府请求修编《孔子世家谱》。经政府同意,由当时年仅8岁的衍圣公(1935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改“衍圣公”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德成担任总裁进行修编,到1937年大功告成。民国谱收录79代,56万孔氏族人。该谱首次收录了各地支谱,使《孔子世家谱》具有了全国性。最近这次孔氏修谱,是在征得第七十七代衍圣公孔德成的同意后,于1996年开始启动的。1998年6月,协会发表告族人书,正式开展调查登记工作。至2007年时,基本完成资料收集并开始进行家谱修编。他们共收集到了约150万族人资料,加上民国谱登记的50多万人,这次修编的家谱大约共收录了200万人。孔氏此次家谱修编坚持了3项原则,即不分性别、不分民族、不分国界,女性首次进入家谱,打破了2500多年女性不入谱的旧制。同时,还有数万名韩国孔氏后裔也收录到了家谱中。家谱印出来后不会放到书店里卖,孔氏族人可以提前预订,儒学研究机构需要的话,会送给他们进行研究。二、编修孔氏家谱的辛酸和收获编修家谱是一项耗时费力的一项工程。孔氏谈起这次编修家谱的过程,主持续修的孔德墉直言,有辛酸但也有收获。“整整13年,我刚开始准备续修家谱时根本没想到会用这么长时间,耗费这么大精力。”1、 彷徨――有心修家谱,又担心被斥为“封建糟粕”此次《孔子世家谱》的续编工作启动于1996年,但早在1987年时,孔德墉就已经听到了有人让他续修家谱的提议。“当时我去曲阜参加关于孔子的研讨会,见到了孔子基金会的两位创始人谷牧和匡亚明,他们当时就建议我续修家谱。”孔德墉回忆说。然而,当时的孔德墉对于续修家谱一事却心有顾虑,一是害怕被指为搞封建复辟;二是觉得修谱应由宗主孔德成出面,不应该由自己主持。据悉,在新中国成立前,在孔氏家族中,衍圣公为大宗宗子,是全族首脑,负责孔子祭祀和家族事务管理,编修家谱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事务。在这两大顾虑下,续修家谱的事情一拖就是近10年。直到1996年,距民国谱修订完成已近60年,孔德墉终于下定决心续修家谱。而让他发生思想转变的原因,一个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再一个就是按照惯例,也到了家谱重修的时间。1996年10月1日,孔德墉终于坐上了前往台北的飞机。在征得宗主孔德成的同意后,他回到大陆开始筹备修谱事宜。他首先通过信件向近支德字辈的兄弟发出邀请,在曲阜召开了家谱续修筹备会议,紧接着又成立了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1998年6月发表告族人书后,家谱续修正式启动。2、辛酸――修家谱搜罗资料,一开始到处遭人白眼“我们一开始搜集资料的时候真是很难,很多人都不理解,到处遭人白眼,还经常被人当成骗子。”说起刚开始时的那段经历,孔德墉感慨不已。有一次,他们到一处孔氏后人聚居地去搜集资料,结果不仅吃了闭门羹,有的年轻人还问他们“入家谱有什么用,进三孔能不要钱?”对此,孔德墉他们只能报以苦笑。除了不理解,更让他们感到苦恼的是经常被人当成骗子。为了筹集修谱所需经费,按以往惯例,入谱每丁需交5元钱。这让许多族人怀疑他们是打着修谱旗号骗钱敛财的骗子。同时,由于以往修谱都是由宗主负责,因此很多孔氏老一辈的族人都认为,由孔德墉主持的这次修谱很可能是骗人的。“有一次我们和河南、安徽的孔氏族人联系,结果他们说已经上过一次当,不会再上当了。当时我们觉得很奇怪,仔细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在我们联系他们之前,有两个人打着修谱的旗号去骗了人家钱跑了。”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提起当年的这件事,孔德墉依然有些生气。而更让他哭笑不得的是,当他们告诉这些族人,这次修谱是由来自香港的孔德墉主持时,那些被骗的族人更称呼他为“国际大骗子”。然而,尽管如此,经过多年的努力,孔德墉他们最终赢得了族人的信任。各地相继成立了分会,并将本地孔氏族人的资料主动提供到位于济南的总会进行汇总整理,目前他们搜集到的孔氏族人已达150万人左右,至今还有族人不时与他们联系,希望能够入谱。3、收获――对照查证,千年未入谱的分支接入主谱“这次续修家谱可以说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工作非常繁琐,但是我们也有很多收获,有的已经上千年没有入谱的分支这次也和主谱续了起来。”孔德墉说,经过两千多年的延续,孔氏家族中现在大约有200个分支,这些分支分布在全球各地,有的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都没有入谱,最少的也有70多年没有入谱。说到这,他举了个例子。山西昔阳县有孔姓家族,有历代相传家谱,但并不能确定是否为孔子后裔。该家族派人携带家谱来济南,请求查证。结果将他们的家谱与民国谱一对照,发现该支源自唐末第41代孔邈,证明该家族确为孔子后裔。而在民国谱上,孔邈名下注有失传二字。该支谱的出现一下子在孔邈之后增添了2000多名孔氏历代传人。三、孔氏家谱编修的高标准为了快速系统地完成家谱续修工作,很多现代化的手段都用到了此次续修过程中。“除了出书外,所有数据将全部录入电脑,因此我们建立了一个很大的数据库。”孔德墉说,除了在济南总会进行编辑外,他们在北京化工大学还有一个分会,在那里专门进行电脑数据录入。而为了快速录入这些数据,他们还专门设计了20多个电脑软件。此外,在书的印刷和出版上,孔德墉和协会的负责人们也下了一番苦心。光书的封面他们就设计了好几个版本,封面的题字是由宗主孔德成题写的,印刷用的纸也是特殊制作的,每张纸上都有水印,这样可以防止出现盗版。四、聂氏的家谱该统修吗?家谱对于一个家族来说,是其历史文化传承的一种特殊方式。然而,经过许多年的传承,尤其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还有多少家族依然保存着自己的家谱。主持续修《孔子世家谱》的孔德墉老人在谈到家谱的作用时表示,正史、地方志、家谱是中国历史文化传承的三个重要媒介,草率地否定家谱,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此外,他还认为,家谱对于凝聚整个家族的人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拥有寻根、留本,清缘、备查,增知、育人,血肉联情和承前启后这5大功能,历来被古人所看重。然而,解放以后,家谱被看作是封建残余而遭到人们唾弃,一系列的政治运动使藏于深阁的家谱被扫地出门,不少家族的家谱正是在此期间丢失的。改革开放后,随着思想观念的逐步改变,人们对家谱的看法也发生了转变,有关家谱的研究开始兴起。不少普通人开始寻找自己家族的起源和历史,有的图书馆和研究机构也开始收藏家谱。汉族聂姓是比较认同的,不少人喊出了“天下无二聂”的口号,从目前人口之少看(2000年才100多万),应该同宗同源,没有他姓冒认。比较早的聂氏族谱和史料都认同聂氏的祖宗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叫聂的地方(不论齐楚卫地,史料证明就在现山东、河北、河南交界的方圆一二百多公里范围内)。但出至哪里?有姜姓说、姬姓说、以居地为姓说。鄙人一直坚持以居地为姓说。持这种观点比较好,可包容一切。有的族谱把奭(弼)当一代祖,聂姓统一将其认为一代祖也未尝不可。以奭(弼)为一代祖,则有根源可理了。既然“天下无二聂”,就该修通谱。目前,修通谱的呼声已是越来越高。五、聂氏修谱应先各支后修通谱修通谱非常难,不可能一蹴而就,鄙人曾就修通谱发表过意见,就是要做好以下基础工作:一是建立整个聂族认同的聂族宗亲会,充分发挥聂族宗亲会的作用,切实加强统筹领导。二是创建能够联络整个聂族的平台,认真做好舆论宣传工作。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就是要切实办好中华聂网。三是各支聂族要认真及时地修好各支宗谱,理清各支聂族来龙去脉,并将族谱统送聂族宗亲会,这是开展修通谱的基础工作。四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建设聂族企业,培植聂族实力,奠定修通谱的经济基础。五是聂族能人应该各尽所能,按照宗亲会的要求,广泛收罗聂姓资料,认真开展调查研究,追溯聂姓的繁衍迁徙路径,尽快理清各支聂姓间的关系,得出聂姓的分支图谱。现在发现,许多聂姓尚没有修谱,各支没谱怎么修通谱?因此各支必须先修好支谱。在此,我要高声呼吁:各位聂姓宗亲,请你们尽点孝心吧,尽快修好你们的支谱。
已有3826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