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洪流中两个百年家族的交集与传承(3)

作者:admin 原创作者:聂崇彬 2021-01-20 11:50
家喻户晓孟母三迁的故事,也是印证了崇德老人编着的《聂氏重编家政学》中的一句经典之说。:慈母育儿之功,大于丈夫之济世。 崇德老人的《聂 ..
家喻户晓孟母三迁的故事,也是印证了崇德老人编着的《聂氏重编家政学》中的一句经典之说。:慈母育儿之功,大于丈夫之济世。
 
崇德老人的《聂氏重编家政》的可贵之处,符合中国民情的概念和细节,其中不泛有很多她自己和家族的体验,例如孩子的教育和医药,她的家政学是有聂氏家族实践的,且树立了为国培养精英贤士宏伟抱负。下田歌子创立学校来实践她的规范条例,而崇德老人则以聂家前途来试验,殊途同归。
 
家也者国之本也,何以谓之家综男女老幼,下至奴婢仆役,共成一团体者也,然则一家之中,其人其事,亦至不一矣,何以各得其所,不紊其序,遂趋进于幸福也,日,必有治之者也治之者何,有一定之规范,维系夫男女老幼,奴婢仆役,使之一各得其所,不紊其序以趋进于幸福也,然则治之之责,其谁属乎,曰主妇也,一家之中,有丈夫焉,有主妇焉,不属之丈夫,而专属之主妇者,何哉,曰丈夫者,治于外者也,主妇者冶于内者也,一家之事无一不与主妇相关切,盖未可委之丈夫者也,然则丈夫遂不可治内乎,曰抑亦有不暇者存也,丈夫志在四方,无论士农也工商也,胥尽一已之能事,以食力于外,竭智虑积赀财,待经纪于主妇,保守以成家者也,故家道之兴衰,全系主妇之贤否,贤则得人而理,俾丈夫克勤厥职无复丙顾之忧,门户以之崇,儿女以之庇,族党以之睦,邻里以之和,而惨澹之经营,遂以臻进无穷之昌炽,其幸福莫大焉,若颓惰不振,坐事废弛,务服食之绮丽,昧物力之艰难,丈夫终岁勤劬之所蓄,不难因循渐渍而耗之,将儿女竞趋怠慢,仆从亦习偷安,局面既隳,门户以替,不第失天伦之至乐,其衰微可立致也,然则一家之政,其必赖主妇之防范者,岂浅尠哉。
 
以上就是崇德老人对家,如何来管理这个家以及何人来管理家的据理据实地阐述。家政的古代意义为家庭事务的管理。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意义上的理解为:家政是对家庭关系及其事物的统称。家政涉及家业、家法、家风、收支、教育、人与人的关系,家庭与亲戚、朋友、邻里的关系等等。更有甚至,现在的家政,已经作为一种行业推出。不过,不要以为当年的家政会过时, 聂氏重编家政学有十二章,分类非常仔细,堪称实用家庭生活指南, 一本在手,时时刻刻提点着日常生活的规范。
 
1899年在美国平湖召开的第一次家政会议,把家政学定义为Home Economics(家庭经济学),主要为家庭经济管理活动。直到现代,东西方家政理念才渐渐趋于一致,涉及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今天的家政学中“家政”一词包括以下含义: 1 家政是指家庭事务的管理。“政”是指行政与管理,它包含有三个内容:一是规划与决策;二是领导、指挥、协调和控制;三是参考、监督与评议。
 
早在20多年前就潜心研究曾国藩及其文化的惠州大学成晓军教授,先后在重要的30多家期刊上发表了看论文160十多片,其中曾国藩专题论文有二十多篇专注研究九部有关中国传统家训和家族研究的九部,是着名的曾国藩研究学者。他对《聂氏重编家政学》赞口不绝。他在湘潭大学出版的《慈母家训》一书中,加入了《聂氏重编家政学》的选编。
 
成教授认为,崇德老人自幼接受过系统的家学教育知书达理,且具新思想、新观念。因他深受真国藩家训、家风观的影响,在主持聂家内政六十多年间,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曾国藩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而且育化聂氏家族子孙后代成为有用人才方面产生过重要影响。
“曾纪芬在篇中明确指出,她赖以主修《聂氏重编家政学》的动因,即是自幼年开始深受曾氏家训、家规、家风的熏陶和影响,明确认识到治理家庭内部事务的责任,首先应有家庭主妇来承担。换言之,:家道之替兴,实与妇道之藏否为消息“。
从而,她依据曾氏家训、家规、家风的基本内涵,结合聂氏大家庭的实际情况,并参考中国古代有关家训、家规、家戒、家范等方面的有益成分,立足现实,展望未来,精心主修了这部长达二万余言的《聂氏重编家政学》。该书足以表明,曾纪芬对家庭教育问题给于了高度重视;而这种重视,则又来源于曾国藩家族家训、家风对她产生的巨大影响。
 
是的,“总督之女,巡抚之妻,巨商之母”的崇德老人,胸怀大志, 从自己治家得益总结出了一下的论点,在她出版的另一部着作,《廉俭救国论》。文章结尾特别指出:
顾亭林(即顾炎武先生)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吾则曰:“匹妇尤有责焉”。屏斥华美之服饰用具、勤俭刻苦,以激励男子,其造成良好之社会习气,培养国家之元气,保全世界之安宁,非吾女子之责乎?愿吾女同胞勿以其为“老生常谈”而勿视之也。
 
“地方义举如创兴学校,救荒济贫造桥修路,皆公共之正事,家用足者亦宜,量力捐输。”
即便丈夫逝世后,曾纪芬也督促孩儿们不忘社会的职责,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早期党的建设作出重要贡献蔡和森等人去法国留学,有一部分经费就是由聂家捐助的!1919年春,蔡和森偕母亲、妹妹蔡畅与女友向警予前往法国,毛泽东到上海为蔡送行。他在法国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先后给毛泽东等写信,明确提出: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拯救中国与改造世界,要发展中国革命,先要组织党——他第一次旗帜鲜明地称这个党为“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对他的主张“深切赞同”。
 
如果说现代提倡的“妇女半边天”,是指国家兴亡,男女都有责,体现了男女平等的思想,然而“匹妇尤有责焉”则进一步指出了妇女在“国家兴亡”中特别的重要地位。
可以说曾纪芬的“匹妇尤有责焉”的思想是对顾炎武“匹夫有责”响亮口号的一个重要的完善。
 
可以这样理解,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对国家兴旺和社会和谐都有不可推卸的义务责任。而我们女性怎样去履行自己的义务责任,就从管理好自己的家开始,家旺国强。
 
崇德老人出版的聂氏家政学包含了伦理学、生理学、人口学、优生学、遗传学、营养学、服装学、住宅学、保育学、康乐学、人才学、社会学、美学、工艺学、心理学、灾难应对,洋洋大观,也丝丝入扣,也就是现代大学开设的家政学系的全部内涵;因时代的变迁我们需要有所选择内容,但治家精神则是一百年都不曾改变!
 
这就是聂氏家政学,现今的社会意义。
 
风云变化下,聂家家业荡然无存。虽然不再拥有田地企业,却没有因财产被侵而衰败,聂家子弟个个都有一技之长在手,人才辈出。崇德老人的精神继往开来。聂家人还像崇德老人在世时候那样团结,她的子子孙孙还是那么注重教育,不论在海外或国内,他们的生活习惯会如此相像,勤俭持家,自食其力,和睦生活,健康快乐,使社会对聂家出来的人有大家风范的印象,谦让,诚实,勤奋。
 
 
四缘份和传承
 
湖南
 
终于祭拜了了文正公墓地,在志大少爷陪同下,他像黄牛似的扶我走过一脚宽的水渠边,然后拖着我上坡,因我两个踝关节都是手术45度角固定的,所以走斜坡异常吃力。可以说,文正公墓地的风水已经破坏了,被什么投资公司,把正面上墓茔的路都封了,石人还在,石马已经没有了头。
 
回到长沙在圈子里出名半夜放毒的志大少爷他一直自谦小店的大宾馆里,特意为我在衡山包房招待了我们五位祖籍衡山的人员,根据我的同学地道长沙人见证满桌是地道的长沙菜!有炒芋头丝、烟熏鱼、炒冬笋,还有豆豉汤东建菜等等,遗漏数只,吊大家胃口。
晚上泡澡早上冲凉,在湖南过得最温暖的夜晚,精神抖擞新的一天!枫林宾馆给我的印象非常不错,房间布置到细节安排以后会再来!
跟着美食达人视察菜市场,看到很多经典,例如迷你河虾霉豆腐,买到腊八豆啦想。穿过菜场有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米粉店,长沙一觉得肉丝码,码是面交头的意思,太好吃了,记住,菜市场门口,进去直走50米,左拐左拐就到了。
感谢志大少爷从网上帮我淘来了,《裕湘纱厂的前世今生》这本书,据说是见证长沙民族企业起步和发展艰难历程的裕湘纱厂的故事,欣慰的是中西合璧的建筑群给修复保留下来了,记得上次去长沙,我还去留影了,并胆粗粗地冲进去,看门人正在吃饭,满嘴食物嘟囔着:不对外开放。我只对他说了一句话,他就放心放行了:这以前是我们家的。哈哈,的确这场子和我们家有交集,请看我三爷爷聂云台的名字,照片都在书上。我就是如此这般寻找先人的足迹的,有点放肆。
 
志少还带我去了堪称湘军将领的发源地的杨家滩,被湘军文化基地的谢总谢光辉深深感动。作为成功生意人的他,近几年把重点放在了复兴湘军文化,再起湘军精神上了。他不仅收集有关文物,还整理湘军资料,呼吁抢救将领们的故居,并把湘军水火席推向社会。
 
据谢总介绍:湘军水火席是文正公领导的湘军在作战中摸索出来的一套特定的军宴,湘军将士打败太平天国后,它作为一种饮食文化被解散的湘军将士带回家乡作为婚丧喜庆的宴席。一直在杨家滩地区流传了一百多年,今天为我们烧全宴的林姐就是从烧了六七十年水火席的爸爸手里学到的,老人家94岁高龄逝世。时至今日,水火席有十道菜组成,其中只有一道肠子汤是辣的,其他都不辣。因为湘军考虑了在外打仗有很多江浙籍的兵士不吃辣的,体现了极大的包容。林姐的直爽令我们很快成了好朋友,她还特意为我炒了一大盆腊鱼腊肉,她酿的米酒太好喝了,结果临走,她把所有自己亲手制作的家乡特产都送了给我,份量还特多,再次感受了家乡人民的热情!最感人地是谢总站起来向我举杯,真诚地说:感谢曾国藩让湖南人站立起来。
 
长沙会亲、曾家亲戚第一次见,是崇德老人哥哥曾记鸿的后代,嫡系部队呀,我和曾大哥同辈,之前也是在刘会长的朋友圈认识了他女儿曽梦佳先的。饭局上,只听见历史名人故事贯穿首尾,曾大哥还说,以前他家还有聂家恒丰沙场的股票,但不知如何得来,是自己买的还是聂家送的,不过也不需要知道答案了,永远把重点放在此时此刻的当下才是重要的,去年在北京一场亲戚聚会,发现两位亲戚是住在一个小区,哎,他们完全不知道,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曾大哥和张表姐,原来也是同小区的邻居。
 
去高太爷爷奕峰公的墓地的路更为艰难,因为没有路,终于心想事成,在他老人家坟前磕了头,多亏了只大少爷的牛劲,当导航失去作用后,他下车问路超过10次,人人都知道你聂家大坟,但每一个人都说不清去的路,等到车到无路可走时,问道最后一家,我一个人在车上,真是念念有词:祖宗保佑;如果白白走一次的话,我太不好意思了,临时硬拖他出来,会浪费他多少宝贵的时间啊! 2分钟后,摩托车带来了一人,正是我们多次电话都不会找到的,可以带我们到目的的李姓生产队长!我是被两个男士合力扯上墓地的,当时的感想,虽然比不上文正公墓地的规模,但至少清静啊!最值得记载的,我们跟随生产队长拨开比人还高的野蔷薇丛走向墓茔,居然脸上手上一点也没有被蔷薇刺划到。我的祈祷起作用啦!最辛苦的还是志大少爷,司机导游保镖还兼摄影师,感恩,大贵人啊!
 
湖南乡下的红米饭稻子酒都是第一次品尝到,生产队长热情地留我们吃了午饭,好吃的红米饭很糯,连添两次饭,很饱。从湖南到深圳回到香港,再也不用吃什么了,饱到第二天早晨烧点粥过腊八豆吧。
 
2016年12月,承成晓军教授推介,曾国藩全国第二次研究大会邀请我上台发言,我带着老爸从香港前往湖南娄底赴会,谁知,因大会工作人员失误,把我的证件搞错,未能如计划在深圳拿到高铁车票,只好老爸一人前往,大会派人在长沙半夜接了他之后就直接送去了娄底,赶上第二天的开幕式,在没有任何准备下,他上台替我发言,没想到受到了非常地欢迎,会后还被当作明星一样到处被人拉着合影。原来他在台上讲了一下小时候和崇德老人的一些往事,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确实,除了我家几位,也就三四位老人外,已经没有人有幸和见过这位一品夫人,更何况在一起住过。
 
 
安庆
 
在我沿着历史钱路寻找的自家的遗迹时,最令人感动的,就是发现很多人早就在做了,例如
《两江穿越——走读曾国藩》的作者李超平和记录片的策划人及导演曾海波,下面是第九章
“安庆掠影”节选文字。
”3月17日晚,我们沿当年的陆路,从祁门的赤岭镇经由石台、池州,前往长江边的安庆城。安庆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安庆城始建于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宜城”,故安庆又别名“宜城”。
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到民国二十六年(1938年),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省会和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较早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之一。
咸丰十一年(1861)八月初一,曾国荃率军攻克安庆省城,八月初七日,曾国藩乘船抵达安庆,进驻这座百废俱兴的城市,于同治三年九月初一离开,前往南京,他在这里驻留了三年的时间。
安庆内军械所造出了中国第一支新式步枪,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轮船。故而,安庆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中国近代制造业的原点。曾国藩也因此成为自强运动(史称“洋务运动”)的首领。
当年,这里作为曾国藩的两江总督行辕,夫人及儿子、女儿、女婿等一大家子也曾在这里生活过一段时间。多年后,小女儿曾纪芬曾在其《崇德老人年谱》中也提到了这段难忘的岁月。可惜,当年的记载已经很难与目前的状况吻合起来。”
 
崇德老人的年谱有这样的记载:
 
戊午咸丰八年七岁(1858年)
是年五月,文正公奉援浙之命,六月初三日自家启程,再入江西。十月叔父愍烈公殉难于三河,兵败于陈玉成也。
癸亥同治二年十二岁(1863年)
是年九月二十九日,欧阳太夫人率儿女媳孙自家到安庆督署,惟仲姊未随行。护送同行者为邓寅皆先生及牧云母舅,时惠敏先已东下也。眷属所乘之舟,乃彭刚直特备与文正公自用之座船。四壁张绢素,刚直自画梅花,视常舟为华整,船艄有一亭,可以瞭远,俗呼为长江第一船者也。沿途见岳阳楼、黄鹤楼之胜,眼界一开,颇歆羡之而无由登陟。至皖时以四眼狗陈玉成所居为两江总督行署,所谓英王府也。署中内宅口一进,其前即签押房,其后有一院,在左旁复小有隙地。文正公稍增葺三楹,以分居二女及婿,复隔别其门,出入异路。文正每至一处,常喜种竹,故环室有竹。又喜构望楼,以资登眺,因于三楹上加小望楼。又于上房楼上每夕登楼祷天,不设香烛,惟有一拜垫而已。凡修葺更造之费皆出自养廉银,不动公帑分文也。欧阳太夫人自原籍东下,仅携村妪一人,月给工资八百文。适袁姊有小婢一人,适罗姊则并婢无之,房中粗事亦取办于母氏房中村妪,乃于安庆以十馀缗买一婢,为文正所知,大加申斥,遂以转赠仲嫂母家郭氏。文正驭家严肃守俭若此,嫂氏及诸姊等梳妆不敢假手于婢媪也。
馀幼时头上常生蝨,留发甚迟,十一岁始留发。因发短年稚,须倚丁婆为馀梳头。其时方行抓髻,须以铁丝为架而发绕之。馀闻而以意彷製,为之过大,文正见而戏曰:“须唤木匠改大门框也。”文正平日对儿女极严肃,惟亦偶作谐语。文正又嚐对欧阳太夫人云:“满女是阿弥陀佛相”。阿弥陀佛相者,湘乡语云老实相也。
馀在督署虽仅髫龄,而随诸姊之后不出署门一步,惟从望楼上得见迎会之高跷,稍知市井间情状耳。
 
去安庆,就是想见识崇德老人所记录的一切,尤其是“惟从望楼上得见迎会之高跷,稍知市井间情状耳”。原来是想麻烦去过那儿采风,并记录了所拍的纪录片《走读曾国藩》,的策划人之一的超平老弟带我去,他最近忙大策划,我又等不及他下一次自驾,为了节省时间和金钱,决定夜车来回去看个究竟,当天来回。好心人提醒我,高铁马上要通车了,也不等了,还自我安慰,见识最后的绿铁皮列车的运行,不巧,去程没有卧铺,那就坐着去,合适我作(坐)家的身份。
 
老天有眼,居然买到了个窗口位子,让我顿时对着通宵10个小时硬座有了信心。人生难得做某事,那就做对应该做的事,例如吃零食瓜子。
 
可能是夜车,全程大家斯文,没大呼小叫地讲电话和对话或者大声喧哗啊。5:00多,列车员来推销体书刀,苏联进口的双头。合肥是半夜到的, 5:00多到达的是一个叫什么书的站,还有些灯光照着斑驳的小窗,要不是有一个穿着制服的人物向启动的列车进注目礼,还以为火车停在哪家庭院。接着的小站灯光更暗,完全看不出背景。早上6:00多拍了一批照片,因为很多乘客下了车吗,车厢松动了很多,空气也没那么溷沌了,纠结半天还是上了厕所, 100多人共用的,没想象中那么过不去,但是还没戒掉干呕的坏习惯。
 
天是一点一点亮的。早,安庆你好!到站了。
 
安庆之行搞大了,李超平就把我托付给安庆的一位校长陈党生先生,在他的办公室,一看面积就知道他是清官, 18平方米完全按照政策1毫米也不多,而校长又找来当地出名家乡历史专研透的年轻精英查健,不仅事业做的出色,全程的古迹名景开口就是滔滔不绝叙述,他带我们欣赏古迹的宁波英王府等多处曾聂两人遗下足迹和业绩的地方。见面时他并不知道我曾祖父就是聂辑椝,知道后他是这样回答我的:聂巡抚的建树太多了,迎江寺与振风塔、安徽巡抚石狮、康济门炮台(义渡局、通商口岸)、炮营山炮台、大清饮马塘监狱、敬敷书院(安徽大学堂)、造币厂旧址(铜圆局)、华洋义赈会(赈捐局)、大清邮政(厘金总局)、圣救主座堂、天恩堂、同仁医院、圣保罗中学、巡警与工业学堂(安徽巡警学堂、中等工业学堂)、天主教安庆总铎区……
 
几天都看不过来!
 
中午我计划请他们二位午餐以表谢意,不过校长太会安排了,居然请了七位文人贤士一起用餐,安庆的名酒家美食特色菜鸡鸭鱼肉鱼汤,双份肉也分鸡牛猪羊,蔬菜,除了青菜,还有你很多叫不出来的菜肴,我真应该全部拍照。一位退休的文化局局长更送一本自己20年研究成果的书。美酒佳肴,配上文化,熏陶彻底醉了。
 
我上了迎江寺内的振风塔,踏上了倒爬狮的青石板街,不知怎的,脑海里浮现的却是一百多年前,文正公和仲芳公的身影。安庆自古素有“万里长江此咽喉, 吴楚分疆第一州”之称,历来就是长江流域重要军事重镇。特别是近现代史上,安庆留下了一段精彩纷呈的革命历史印记与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地位。安庆,历史上太平军曾三克该城,它是太平天国都城天京西大门,它也是清军与太平军双方攻占的同一重要目标。太平天国干王洪仁轩称:“安庆一日无恙,则天京一日无险。”。这样重要的军事重镇在双方多次攻占中,也留下双方最高军事机构驻扎同一处的历史印记——“太平天国英王府暨大清两江总督督帅行署”。
 
曽家可以说是破了安庆太平天国英王府,才能有大清两江总督督帅行署,而之后出现的仲芳公他确实以洋务的经验和超前的胆识,让安庆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便是他仅在安庆只数年。
 
咸丰十年(1860年)5月,曾国荃率军进驻安庆以北的集贤关,开始了对安庆的围攻。安庆位于长江中游,溯江而上则能据汉口、武昌,顺水而下,则南京门户洞开,军事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在湘江准备攻取安庆时,该城已被太平军占领达9年之久。一月内,仅在集贤关内外,太平军死亡一万多人。
在距离曾国荃打败太平天国三十多年后的光绪二十七年,1898年,时任安徽巡抚是他自己推荐的侄女婿聂缉椝调任当年正值安徽沿江十九个州县严重水灾,溃堤数以百计,聂缉椝刚到任立即采取救灾措施,解决财政人力问题,组织修堤,开浚新河,不数月水灾就得以解决,民气大振。
 
就在在集贤关,聂缉椝也利用自己的职权保护了一宗牵涉到经济利益有关的主权,有日本人几次三番地申请要买下集贤关附近的煤矿,眼馋丰厚的资源,被聂缉椝严正拒绝。这件事可不是坊间传说,而是《安徽外事志稿》记载。
 
作为大清命官,在处理内患和保护主权上,曾国荃聂缉椝都为朝廷鞠躬尽瘁了。
 
那天,已经不记得是第几次去安庆那次的最后一天,查健,以安庆历史名城文化研究会负责人的身份,陪我,安庆历史名城文化研究会特邀顾问,再一次来到集贤关,那天,集贤关一带一片宁静,市府早有规划在那地方大建博物馆,呈现历史真实。我望着一汪池水,听着查健娓娓而谈以后的大计。
 
那天查健发了一组照片,特意提醒我看:安庆建城展,你家祖上排第一,安庆人民没忘!
 
生命中,缘份是由各种情结丝丝入扣的,安庆的历史关键上的不破不立进程恰恰有曾聂两家参与,安庆也成为我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家史情结地,所以总想为安庆做些什么,2017年年尾,当地报纸和电台都有这样的报道:
12月28日,曾国藩、聂缉槼家族档案资料捐赠仪式在迎江区举行。聂缉槼的孙子聂光禹、曾孙女聂崇彬分别从香港和美国旧金山来到安庆,向迎江区档桉局捐赠了《聂巡抚仲芳公》、《聂氏重编家政学》、《聂亦峰先生为宰公牍》三本档案资料。
 
迎江区委书记尹志军,区政协主席叶进明,区委常委、办公室主任张晨和区文化委、区档桉局、区政协文史和学习委主要负责人参加了捐赠仪式。
 
尹志军书记首先对远道而来的聂氏后人表示热烈欢迎,并热情的向他们介绍迎江区的区情区貌,以及近些年迎江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尹志军表示,此次捐赠的资料,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聂氏家族,尤其是聂缉槼在安庆任职期间的历史,同时弘扬了安庆的历史文化。
 
他表示,将在迎江区正在打造的人民路以南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中用好、用活聂氏家族捐赠的档桉资料,传承文化精髓,加强文化交流。尹志军还向聂光禹和聂崇彬颁发了捐赠证书,感谢他们对迎江区的信任,希望他们今后多来迎江走走看看,一如既往地关注迎江。
 
聂光禹和聂崇彬也表示将分批次再捐赠一些家族照片和文献资料。双方还就成立聂缉椝研究会一事进行了商谈。
 
 
上海
 
2016年的六月,在市东中学金校长的安排下,我和上海着名的老建筑摄影师席子一起来到了聂家花园。
宋路霞在《聂家花园 百年春秋》中对聂家花园有这样的描写:这片地面上有两处聂家花园,一处在霍山路(旧称威赛路),俗称“聂公馆”,是聂氏早期在沪的家园(更早一些时住在江南制造局内和上海道道署),方圆不足三亩地,据说绕有亭台之胜,可惜现已成为历史的过眼云烟,只见高楼拔地而起,直逼云天,已是教苑宾馆和霍山路小学的所在地了。只有大门口花坛上堆积的几块太湖石,据门房间的老师傅说,那是当年道台花园的旧物。
另一处是在辽阳路亚明灯泡厂的马路对面。长长的一条街面,南达惠民路,北接霍山路,面积足有几十亩地,现已挤满了密密麻麻的各式民居。而当年里面只有五幢旧式三层的红砖房子和一个网球场。所有的亭台、花园和池塘,都用高高的竹篱笆圈围着。篱笆的尽头是一家香烟厂,男孩子们调皮,在篱笆上掏个洞,可爬到香烟厂去偷香烟牌子。大些的孩子喜欢打篮球,所以网球场又可用来当篮球场用,以至于后来竟诞生了一个“崇德”聂氏家族篮球队,常在报端登出赛事。近年聂家有一外孙女名张心漪(台湾前财长费骅的夫人)在海外撰文回忆说:“外婆家永远是一座美丽的迷宫,那里有曲折的小径,可跑汽车的大道,仅容一人通过的石板桥,金鱼游来游去的荷花池,半藏在松林间的茅草亭,由暖气养着玫瑰、茉莉、菊花、素心兰的玻璃花房,小孩子随时可以去取葡萄、面包的伙食房,放着炭熨斗和缝衣机的裁缝间,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三层楼上两间堆满着箱笼的‘箱子房’……”由此可知,这是一处中西合璧的、相当现代的海派园林建筑。
还记得新世纪的初夏, 上海辽阳路, 我们见到了父辈们住过的大屋, 屹然挺立, 那一幢属于我们十一房居住的独立屋子,里面现还住着17户人家; 可惜已见不到庆云姑妈曾描写过的花园迷官, 花园上早己建起了两家工厂。一位住在大屋里的老婆婆, 骄傲地向我们讲述了当年她是怎样用二根金条, 顶下一个亭子间,成了大屋里其中的一户.现在他们都因为政府的妥善安排,有了更好的家园,祝福他们。
感谢上海市政府耗资6,000,000 ,修旧如旧我爷爷奶奶爸爸叔叔们住过的那在辽阳路口的那栋房子,也是聂家花园五栋房子中其中的单独的一栋。之余的聂家花园例如崇德老人住过的楼,杨浦区领导也来关心过了,决定也修旧如旧,投资额应该颇为非常大的,感谢政府父母官!
 
那天可能是聂家人在聂家花园最后的留影。中间推窗的就是太婆住过的二楼朝南房间。天公做美,黄色警报,竟然是最适合拍人像的天气。我临时决定拍危楼写真集,感谢专拍上海城市建筑的鼎鼎大名的席子的魄力拍的人像,没有化妆,也没有灯光;还要感谢市东中学金校长肯担肩膀负责任让我们上了楼,还有市东中学的员工配合,不管校长还是员工,见到我们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常回家看看,太温暖了。
 
那天晚上睡不着了也是因为就因这照片。多少聂家人在这楼梯上上下下过?!每天去和住二楼的老太太请安的聂家孩子们就要搬手指头数了,姑奶奶聂其璧周日带着孩子们回到娘家,也是这里。教育家曾宝荪都参加过的聂家家庭会议,也是在这里召开,很多很多聂家的故事都从这里传了出去。真的很感谢席子,他和我们聂家有缘和聂家花园有缘,六七年前他就拍摄了聂家花园拆迁时的照片,幸亏同济大学阮仪山教授的呼吁,聂家花园得以保存。
 
2017年3月29日,是本人60岁的生日,为了隆重纪念,其实是巧合,金校长委托校友钱衡,前上海上市公司协会秘书长安排了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去江南造船厂寻觅太公的足迹。
光绪八年1918-82年,仲芳公在江南制造局会办和总办任内,主持完成国产的阿姆斯特朗后膛钢炮的彷制,制造钢甲兵轮。光绪10年,由于法越战争,为防止法军进攻上海,曾祖父协调组织水陆各军,以水雷在港口布防并不断向前线供应军火,使得法国佬的目的无法得逞。因为在江南制造局八年业绩显赫,扭亏为盈,他被升为上海道台。
很震撼的,没想到150年的老厂居然能造出除了核潜艇之外的任何船只,一年五艘船。在厂史馆了许多熟悉的名字,包括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荃,邵友廉,还有曾祖父聂辑槼的名字也在督办的名单上。如果这些先人知道,这企业经历了那么多朝代和战争以及非常时期还能保持御用的优势,一定会非常欣慰。从百年市东中学和150年江南造船厂的发展,对比聂家私有的恒丰纱厂和洞庭湖土地的命运,看来回馈社会的企业生命力长久些。
 
百年家族,百年教育
 
对于聂家,我从爷爷娓娓道来的故事里,从曾纪芬老姑奶奶的回忆录里略有了解,与聂家亲戚却从未谋面。感谢互联网的迅勐发展,在亲友微信群里,我认识了聂家姑姑崇彬。她向我热情地介绍了曾纪芬老姑奶奶住过的聂家花园以及在聂家花园基础上建设的上海市东中学。因为骨肉亲情,我对聂家花园颇为向往。2017年春节,我带女儿到上海观光,怕麻烦亲戚们,我要崇彬姑姑把聂家花园和市东中学的地址发给我,我和女儿去好好参观一番。崇彬姑姑不在上海,却执意把她的两个表姐妹媃媃、均均介绍给我,让她们带我去参观。2017年大年初二的上海,春风拂面、阳光灿烂。媃媃姑姑和姑父开车接我们到了上海市东中学。市东中学的老校长金辉先生已在校门口迎接。均均姑姑带着孙子,推着一个鹤发童颜的老人走过来。介绍后方知老人是曾纪芬老姑奶奶的孙女聂光来,她是李鸿章家和聂家的后代,已经93岁了。老人耳聪目明、思维清晰,澹澹微笑的脸庞看不出多少皱纹。最让我吃惊的是她说一口地道的长沙话,原来老人小时候随父母在长沙长大。她和我亲切地回忆起长沙的岳麓山、落星田、楚怡小学......遗憾2014年去长沙时没有找到儿时熟悉的小巷。互相熟悉后,金辉校长带着我们参观市东中学。上海市东中学位于杨浦区,是聂云台先生为纪念父亲仲芳公捐地、上海工部局出资于1916年建立的学校。经历百年发展,校名从缉槼中学变更为市东中学,现在已成为上海一所包含小学、初中、高中的重点完全学校。百年前的教学楼依然耸立在蓝天白云下,老式建筑的高窗长廊厚重沉朴,校史馆的陈列叙述着学校的辉煌。学校一隅,安静地立着一栋红砖房。亲戚们向我介绍,这就是曾纪芬老人居住过的聂家花园老房子。我略有些惊讶,这栋两层楼的洋房外表朴实、里面也不见得敞阔,简单的木质门窗上更没有繁复的装饰。和聂家当年的财力比起来,这栋房子显得太过低调朴素。或许这也是曾家和聂家的性格使然,不张扬、不炫耀。在学校久久流连,我们拍了很多合影,记录下美好的瞬间。照片是存放记忆最有效的载体,亲人之间初见的亲切、百年老屋与人的和谐均在照片中长存。聂光来老人已辞世,虽觉遗憾,却也感慨将近百岁的老人历经坎坷依然心地纯良、乐观开朗。脑海中老人的身影定格在了红砖房前那个云澹风清的上午。时光如梭,均均的孙子聂瑀均已成为聂家第四代入读市东中学的学生,我女儿今年也考入长沙市实验中学。这所学校的前身是曾宝荪姑奶奶于1918从伦敦大学学成归来后发誓终身不婚以教育救国而创立的艺芳女中,学校培养了一代代自立自强、勤奋好学的女子。历经百年,学校已变为男女同校的省级示范性中学。沪湘两地,曾聂两家分别创立了两所百年名校,两家的后代都在百年之后入读自家创办的学校,足见繁华褪去之后,教育才是家族延续的根本,教育也是国家、民族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保障。百年树人,诚不我欺也。
 
以上的文字,是文正公曾国藩的第六代孙女,也是崇德老人哥哥曾纪泽的曾孙女曾梦佳所写。
 
是的,聂家和曾家一样,视教育为头等大事,曾祖父仲芳公一有机会就造诣教育,在做安徽巡抚时,安徽大学堂就是他建立的,可以说是安徽省的高等教育起源,即便是没时间,他也会托付他人代劳。1901年苏州江苏武备学堂就是他委托丁翘山创办,当时他是江苏布政使护理江苏巡抚。这只是朱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上册看到的,估计是冰山一角。
说起教育延续,除了自家的必须,其实社会也有此需要。就拿市东中学来说,建国后的两任校长都是由着名的教育家段力佩、吕型伟担任,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之后市东中学校长都要由特级教师来担任,也就是说,校长本人就要优之为教。果然市东中学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涌现出众多党政领导、科学家、外交家。
 
2016年的金秋九月,上海市市东中学迎来了百岁华诞,来自海内外的三千多名市东校友从四面八方齐聚,为母校建校100周年庆贺。很荣幸我们聂家被邀请参加,还有特别的贵宾房提供给我们家使用。
 
百年校庆庆典仪式由市东中学高缨书记主持,市东中学校长金辉、校友代表王基铭、杨浦区区长谢坚钢分别致辞。庆典演出分“立魂”、“传情”、“追梦”三个篇章展开。老校友龚学平,他是上海市政府领导,为母校赠送了“世纪基石,光耀市东”的匾额,市东不同时代的校友代表讲述了市东之魂对他们各自人生的引领和启迪,校友们把自己有影响力的书画、诗作、研究着作等捐赠给母校。“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的精神就是市东的基石,永远有其独特的价值,耀眼的光辉。
图片
 市东中学百年校庆
 
已有1457人阅读

聂长青:(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