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夷中在聂姓族谱中叙述比较与辨证

作者:聂金城 2019-04-16 11:36
聂夷中在聂姓族谱中叙述比较与辨证 双厚聂金城 聂夷中是聂姓历史上的一个著名人物,目前发现有几支聂姓的族谱将聂夷中列为本脉世系的 ..
    聂夷中在聂姓族谱中叙述比较与辨证
           双厚聂金城
   聂夷中是聂姓历史上的一个著名人物,目前发现有几支聂姓的族谱将聂夷中列为本脉世系的一环,其连接的聂姓后人达数十万。但对照史料,发现不少族谱中的聂夷中并不相符。如果史料是客观的,那么一些聂姓族谱的记载就是攀附,本人不敢过多谈各支族谱的错误,为此特摆出史料和专家的研究成果,以引起宗亲同行对本支族谱的记载作一个辨证分析。
   一、史料记载的聂夷中生平事迹
  在正史中并没有聂夷中的记载,但南宋计有功编辑的《唐诗纪事》,记载有聂夷中事迹和诗:“夷中,字坦之,咸通中为华阴尉。咸通十二年,高湜知举,榜内孤贫者夷中、公乘亿、许棠。夷中尤贫苦,精古诗。夷中有《公子行》云:‘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又《咏田家诗》云:‘父耕原上田,子斸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又云:‘二月卖新丝,五月籴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所谓言近意远,合三百篇之正也”。
   宋代的尤袤咸淳年间撰写的《全唐诗话》记载与《唐诗纪事》同。宋孙光宪《北梦琐言》记载:“咸通中,礼部侍郎高知举榜内,孤贫者公乘亿赋诗三百首,人多书于屋壁。许棠有《洞庭诗》尤工,诗人谓之“许洞庭”。最奇者有聂夷中,河南中都人,少贫苦,精于古体,有《公子家》诗云:‘种花于西园,花发青楼道。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又《咏田家》诗云:‘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又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又云:‘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为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所谓言近意远,合《三百篇》之旨也。”
   元代辛文房撰《唐才子传》(元大德八年[1304]成书)卷九记载:“聂夷中,字坦之,河南人也。咸通十二年礼部侍郎高湜进士,与许棠、公乘亿同袍。时兵革多务,不暇铨注,夷中滞长安久,皂裘已弊,黄粮如珠,始得调华阴县尉,之官惟琴书而已。性俭,盖奋身草泽,备尝辛楚,率多伤俗闵时之举,哀稼穑之艰难。适值险阻,进退维谷,才足而命屯,有志卒爽,含蓄讽刺,亦有谓焉:古乐府尤得体,皆警省之辞,裨补政治,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正国风之义也。其诗一卷,今传。”
   《全唐诗》卷636(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等10人奉敕编校)记载“聂夷中,字坦之,河东人。咸通十二年登第,官华阴。诗一卷”,收其遗诗30余首。从上述资料看,聂夷中是唐懿宗时代人,家贫苦,无靠山,曾任华阴尉。他的诗风平易而内容深刻,独树一帜,一反晚唐士大夫们的靡丽的诗风。
   二、各支聂姓族谱对聂夷中的记载
  聂夷中诗因“伤俗闵时”、“警省之辞,裨补政治”、“合三百篇之正”,故其后裔以这位诗人先祖为荣,用他著名的《悯农诗》的“悯农”二字作为家族堂号。但各支聂姓在记载聂夷中上却与史料有出入:
   1、江西大成谱记载:五十世聂夷中,名顺,字克俭,伯埙公三子,(五代十国)(后)梁(太)祖开平己巳(公元909年)二月二十生,(后)周世宗显德己未(公元959年)七月初三卒。葬新淦拏埠傍祖。妣唐氏,唐素成之女,名嬉姑,梁祖乾化辛未八月初九生,宋祖乾德甲子三月十一殁,寿五十四,葬石窟口九曲水,裁刀穴。坟山一嶂,东至山岭,西至坪,南至九曲水,北至坑。子二:崇义,崇德。谱记:后唐明宗天成二年(公元927年)举进士第,遭时弗造,隐居不仕,以山林诗书自娱,新谷新丝之咏,中书令冯道引以箴君曰:言虽鄙俚,曲尽田家情状,明宗手录,时时吟诵,孙光宪亦称其有三百篇之旨,有诗集传于世。治家以诗法绳子孙,置下马台于里门外,戒子孙不得驰驱入里门,故至今有下马台之名尚存。
   2、湖北监利谱记载:聂夷中(837--884年),871年中进士。
   3、太湖谱、怀宁谱、安庆谱:四十一世聂夷中,麟公子,唐懿宗咸通间擢进士,少贫苦,精于古籍,其田家诗云:“二月买新丝,五月籴新谷,医得眼前疮,割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偏照逃亡屋”孙光宪谓其有三百篇之旨。生子三:春(任?州判官)、贯、伟(迁福建)。六世孙聂崇义、崇嵩、崇岳。
4、湖北通山谱:八十四世夷中生于908年,五代后梁开平二年戊辰,成宗朝由进士钦点探花及第,历官至太子太保,多有政绩,详载紫阳纲目及一统志,配冉氏子三:猛、刚、强。八十五世猛配李氏子三:崇仁、崇义、崇信,八十六世崇义(后晋齐王开运元年癸卯944年生,宋太祖建隆初为学官,河洛师儒,上三礼图二十卷)配余氏。
   5、江西上饶珠田谱:43世(丽) 洪英配程氏生裕、发;44世(水)裕配白氏生夷中;45世(玉)夷中配杨氏生嗣、华、蕴、隆、胄、绮;46世(出)昌嗣配杨氏生馀、饶、盖;47世(昆)馀配高氏无出,再配谢氏生仁、义、礼;48世(刚)仁迁樟树配饶氏生福、祚;49世(剑)福配虢生崇,继配何氏生富、寿、康;50世(号)寿迁建昌南城雅俗乡配黄氏生庆;51世(巨)庆配张氏生显,继配甘氏生用、齐、教、逸;52世(阙)用之迁临川西团具庆坊配曹氏生山(又名昌)、崇;53世(珠)昌配邹氏生升、昂、易、旦、星。 
   从上述几支谱的记载看,湖北监利谱、安徽太湖谱、怀宁谱、安庆谱虽然简单,但与史实相符,江西大成谱、珠田谱、湖北通山谱则年代、事迹不符。年代事迹不符者绝对是攀附挂靠,不可取信。
   三、聂夷中到底是哪里人
  聂夷中的籍贯有两说:一说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一说河东(治今山西永济西)人。从聂姓各支族谱资料看,聂夷中不会是河东人,要么是河南人,要么是江西人,按记载聂夷中出生年代比较准确的一些族谱分析,他可能是安徽歙州人,只因长期求学和求官在洛阳,遂被称为洛阳(河南)人。
   山西师范大学李雪姣提交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汇集了多人的研究成果。认为聂夷中一生清贫,生于837年,由于时局动乱,滞留长安达十年以上,咸通十二年(871年)34岁登第,多年后才谋得华阴尉官职,晚年辞官,逝于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年),或曰后梁初年。聂夷中籍贯一说河东(山西济源),一说河南(河南洛阳)。说是河东人的依据是聂夷中诗《闻人说海北事有感》,其地名在山西,有人认为该诗是明代丘濬所写,否定了河东说。
   这篇论文涉及的诗词《闻人说海北事有感》,如果是聂夷中所写,我认为还可以得出聂夷中是江西人,或者安徽歙州人(婺源可以说还是江西)的结论。该诗全文为故乡归路隔高雷,见说年来事可哀。村落日中眠虎豹,田园雨后长蒿莱。海隅久已无春色,地底真成有劫灰。荆棘满山行不得,不知当日是谁栽。”值得分析的几个关键词是高雷、田园、海隅、虎豹、荆棘。这些词都与江南有关,据查,江西上饶有雷山,从西边的华阴远望歙州婺源,有上饶的雷山阻隔。唐末婺源有虎豹,聂师道可训虎运柴……。鄙人之所以提出歙州说,是因为湖北监利谱将聂夷中纳入了聂师道家族,且聂夷中的确有关于歙州的诗句。
   四、聂夷中前后几代人的源流分析
   聂夷中在史书中没有任何源流记载,即使籍贯也是模棱两可。那么我们聂姓自己的族谱是怎么记载的呢?
湖北监利谱载:聂夷中(837--884年),871年中进士。聂师道(855--944年),895年中进士。他们之间存在代季衔接关系。难道夷中生师道?
   聂夷中与聂师道家族有联系的是两句诗:“千寻练带新安水,万仞花屏问政山”,《全唐诗续拾·卷三十六》云为唐末江西钟传从事黄台作,弘治《徽州府志》载“按《方舆胜览》以黄州台词首二句为聂夷中诗·····”黄台写诗为什么要用聂夷中的这两句诗?聂夷中为什么会对新安和问政山连赞?聂夷中会不会是歙州人?如果聂夷中是歙州人,那么可以肯定与聂师道一家有关。如果与聂师道一家有关,则聂夷中原籍江西,生于安徽婺源,求官于河南洛阳,源流为:
   聂时泰--  聂夷中 -- 聂师道(或者聂师道兄弟)--      -- 聂崇义(或者聂崇义从兄弟)--
 
 
 
 
 
 
 
 
已有3445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