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略”——人物专访参考文本之一

作者:niecaishou 2019-04-11 18:38
【名人传略——人物专访/参考文本之一】 进入“国家千人计划”的聂春 导语:三十年漫漫岁月,于聂春而言似乎也只是须臾之间,从教师的角 ..
 
【名人传略——人物专访/参考文本之一】
 

 
进入“国家千人计划”的聂春
 

 
    导语:三十年漫漫岁月,于聂春而言似乎也只是须臾之间,从教师的角色出发,他一路转型,不断调整着自己的人生轨迹。
 
聂春:“以塑代钢”,加入汽车轻量化研究潮流
 
    20世纪六七八十年代,中国经历了一段特殊的岁月。1977年恢复高考,凋敝的教育状况犹如破茧成蝶重获新生,许多青年人搭上这趟顺风车获得了上大学的机会。77年、78年和79年这三届学生因此被叫做“新三届”,或“新老三届”,为了和“老三届”(笔者注:文革前毕业的最后三届学生)区分开,聂春博士就是“新老三届”的一个代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是中国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相比之下,“新老三届”比“老三届”幸运得多,他们成为改革开放的巨大受益者。
    “1979年,我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那是恢复高考的第三年。我那时候只有16岁,我的同班同学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彼此的年龄也参差不齐,因为政策的放开,我们得以从全国各地相会于交大。这段经历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聂春博士坦言道。
聂春博士是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宁波斯普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所在的企业专注于以塑代钢汽车发动机零部件的轻量化生产,致力于实现发动机进气系统从材料到研发生产整个产业链的国产化,并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以改变我国在该领域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
 
教师转型:变潮中取经日本
 
    30年前,聂春在曾经是上海交大的讲师,1986年硕士毕业后,他选择了留校任教。回忆起自己第一次上交大讲台的情景,聂春至今记忆犹新。“当初我刚刚硕士毕业,只有22岁,我带的那个班有100多名学生,其中有一半的年纪与我相仿,甚至有的还比我还大,那时候着实感到有一些压力。”在交大任教期间,聂春的主要工作是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兼顾一部分科研工作。当时他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各开了一门课程,都和力学有关。他坦言,这六年的教师生涯,最大的收获是为自己打下了扎实的力学基础。
    1992年,在执教六年之后,聂春选择出国继续深造。他解释道,当时恰逢中国高校体质改革,变化之一就是如果想要在大学里当教授就必须拥有博士学位。“这是客观因素,当时我正好也获得了日本文部省奖学金资助,因此就借此机会走出国门,去感受国外的教育。”在经过多番考虑之后,聂春选择东渡日本,在广岛大学攻读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在攻读博士期间,聂春明显体会到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传统上,人们都认为做科研需要拥有自己的idea,也就是“善于发现问题”,而作为一名工科生,更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很多问题在短短的三、四年博士生涯期间不一定能够解决,因此这里就涉及到一个传承的问题。“日本人很讲究学术传承,通常一名博士生导师手下有多名学生,他们共同参与团队的项目,彼此之间资源共享。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非常强烈,这让我联想到当年的国家乒乓球队,当时国家队的运动员水平都很高,但是冠军只能有一个,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教练就会根据对手布置战术,找出队伍里最容易克制对手的队员出战,可能选择的这名选手不一定是最强的,但却是最保险的。这个体会在我今后的工作中感受更深。”
    1997年博士毕业后,聂春留在日本工作,他先后就职于日本三菱重工、吉品大协株式会社、帝恩(上海)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大协西川株式会社等日本首屈一指的企业。他坦言,这些经历对他的每个人生阶段都有不同的影响。在他任职的所有单位当中,三菱重工给他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当时去三菱重工时,我刚刚博士毕业,那时候项目还没有正式开始,课长就让我分拣资料,做一些整理书信、电话记录之类的工作,把文件资料都记录归档。我大概有三天时间都在做这个事情,这件事给我留下的最大感受是三菱重工的档案管理非常科学,它的整套体系,包括编号、种类都很完善,公司所有的原始资料都囊括其中。”正是这些小的细节才让他感受巨大的震撼。“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他认为,国内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应该多在这些细节的地方下功夫。
    在三菱重工期间,聂春还参与了世界第一大建筑物用地震模拟试验台的研发制造。“这个三维振动试验台可以把建筑物的实物按1:1的比例放置在上面,完全可以模拟地震。参与研发制造的有包括MIT的一些教授和日本国内非知名大学毕业的工程师。我深切感受到,一些高精尖的技术,不一定完全出自所谓精英天才之手,专业的团队同样可以做出世界一流的设备,这就是人的创造力。我并不否认精英天才的重要性,社会需要有这样的人才,但更需要的是能够坐在一起讨论、研究、做实事的人。”
 
归国创业:打造小而精的企业
 
    在日本的20年,聂春可谓名利双收,如果不回国,他如今应该已是大协西川株式会社董事会的一名董事。他所收获的,对于一个在日本的外国人来说,尤其是在制造行业领域已经是相当杰出的成就。但是,他始终有一个心愿,希望自己能够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于是2013年,他回国创办了宁波斯普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轻量化是当前世界汽车发展的一个潮流,聂春也趁着这阵春风,从事发动机周边零部件(包括发动机进气系统、气缸缸盖、油底壳、机油集滤器等)的塑料轻量化研发及产业化。目前,公司拥有发动机进气系统和可变性进气歧管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公司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国内领先的地位,空气滤清器、进气岐管及气缸缸盖的集成化设计技术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
    “进气歧管的项目正在推进,不过距离批量化生产还需要一个阶段。同时,我们也在研发激光焊接技术,也就是用激光来焊接塑料。当前,工程塑料的焊接基本上是靠摩擦、震动或者超声波等方式,而利用激光焊接塑料则更加轻便。如果激光技术能够大批量投入汽车发动机零部件的生产,我想会给整个汽车制造业带来新的变化,我们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当前,新材料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着眼于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的需求,工程塑料产业将会成为新材料的一个主攻方向。除了产品研发,聂春也在大力推进工程塑料的研发工作,因为发动机零部件的生产需要大量的工程塑料,而目前这些材料中95%以上都被国际大公司垄断。“前两年这些材料几乎完全被垄断,这两年,国内的一些企业开始探索,情况才有所变化。南京有一家企业叫‘南京聚隆’,就是专门从事工程塑料的研发生产,我们公司已经和他们展开合作,希望能够打入市场。为此,我们还合资在南京设立了一个研发中心,针对工程塑料和进气系统的自主研发,这方面的研究正在稳步推进。”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聂春坦言,自己同样想在电动汽车的轻量化上做文章。“我们近期已经和浙江工业大学的一个日本籍教授建立合作。这位教授是一名工程塑料方面的材料专家,我的研究领域是利用工程塑料进行轻量化生产,这是他所擅长的地方,因此就一拍即合,公司在后面将继续投入研发,希望相关产品能够尽快投入市场。”
    作为一个成立仅两年的企业来说,聂春有着自己的打算。他说,自己并不想缔造一个超大规模的企业集团,而是一种小而精的企业模式,“技术本身才是最关键的。只有拥有核心技术,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至于收益,我觉得顺其自然就好。收益是每个企业都追求的目标,但是收益更大的作用是为了投入到后续的研发,只有这样,企业才会不断往前发展,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此外,他希望公司能够上市,这是他近两年追赶的一个目标。
 
聂春其人:欣赏《三国》的处世哲学
 
    三十年漫漫岁月于聂春而言似乎也只是须臾之间,从教师的角色出发,他一路转型,不断调整着自己的人生轨迹。“其实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教师重新返校念博士,从事的还是和科研相关的事物,因此转变不大。要说变化最大的还是担任公司总经理一职,因为我没有任何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所以需要慢慢摸索。不过这段经历对我后面的创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总的来说,创业是一个从0开始的过程,聂春的经验是抛开曾经获得的荣誉,卸下一切光环,把自己归零。从2013年创业开始,他的脚步就没有停过。“因为创业,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坚持自己的业余爱好,因为爱好是需要投入时间的,我现在实在找不出时间。以前在日本的时候,我每年都会自驾游一次。回国后,一直计划去川藏线,但是就连两个星期的时间都抽不出来。去年计划的一次自驾游,也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耽搁了。
    谈及自己的家庭,聂春显得很满足。他的妻子同样也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目前在新奥集团任职。夫妻二人有各自的事业,妻子对他的创业也十分支持,因此,他得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在创业上,“家庭没有给我太大的压力,我可以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赋闲之余,聂春也很喜欢读书,他笑称除了专业书籍不得不看之外,他最喜欢的是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此外,他发现《三国演义》在日本也非常受欢迎,很多小孩子都读过《三国》,日本国内有很多漫画都和《三国》有关。据了解,日本对《三国演义》的重视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有中文版的《三国演义》在日本上层阶级是很体面的事情,德川家康的藏书就有中文版的《三国演义》。1948年,日本著名小说家吉川英治发表了小说《三国志》。当时正直战争刚结束,日本社会动荡不安,寻找精神依托的日本人民都在关注《三国志》,希望从中找到英雄好汉的气概、乱世当中的人生处世等重要哲理。“我最初读这本书是在初中的时候,不过那个时候就是囫囵吞枣,并没有深究,成年之后再看,才有所体会。这本书展现了三个国家之间的博弈,涉及到很多战略战术,折射出的为人处世的哲学都很值得我们学习,没有一本书比它给我的影响更大。”
    如今,国家掀起“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浪潮,身为一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聂春也置身于这场浪潮之中,“我非常珍惜国家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我深知有许多比我优秀的人,他们或身在海外,或默默无闻,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才。我和许多海归博士谈论过,包括我的一些同学,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很想回来看看。我觉得‘千人计划’本身的意义不在于让这些专家做出多大的贡献,而是在战略上面起到一种标杆的作用。”
聂春说,他回国的初衷就是为了把自己在国外掌握的技术应用到国内,为实现发动机零部件的国产化和产业化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这是一种深沉的爱国情怀,也是一名海外游子多年的心愿。此稿尚待补充新近内容,作者署名后补

 
已有1509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