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园里的红石狮子

作者:聂学锋 原创作者:聂学锋 2013-10-06 09:56
菜园里的红石狮子 聂学锋 听说在恩江镇天保村的菜园里有一对红狮子。我便产生了一连串的问题。为什么菜园里会有一对红石狮子?红石狮子是几 ..
菜园里的红石狮子
 
聂学锋

 
     听说在恩江镇天保村的菜园里有一对红狮子。我便产生了一连串的问题。为什么菜园里会有一对红石狮子?红石狮子是几时放到那里的?有什么作用?我琢磨着便想找个机会探个明白。
     去年夏天的一个上午,机会终于来了,聂家的几个长辈去菜园里看红石狮子,我跟随一同前往。穿过一条条弯弯的小路,来到了一望无边的菜园。到处是丝瓜架棚,一条条丝瓜悬吊在架棚里;一垄垄的四季豆,插满了竹篱笆,四季豆蔓相互纠缠,一派田园风光。
     在菜园里走了一会儿,我们来到一口水塘边,便停了下来。水塘很大,水塘的水清澈见底,水波粼粼,几只鸭子在水里悠闲游着。
     转过身,在茂密的四季豆竹篱笆里隐隐看到了红石狮子的身影。顿时,感觉到有一种严肃和凄凉的气氛,让平日闲散的我略感有点压抑。
     只见一对红石狮子相隔5米左右,一公一母一字排开,悲凉地站立在四季豆竹篱笆里。
红石狮子大约有2.4米高,古香古色,满身青苔锈。其底座有锄头敲打的痕迹。虽然如此,红石狮子还是保存的很好。母红石狮子原来带了个小狮崽,不知几时被人敲打掉了。我仔细看了看,母狮带小狮栩栩如生的景观依稀可辨。触摸它,似有无尽的亲切感。
    那么这对红石狮子为什么会在这里呢?随从的长辈们讲述道:
红石狮子这里原来是明朝嘉靖年间兵部尚书,太子太保聂豹的尚书府。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聂豹因有功于朝廷,被皇上晋升为兵部尚书;次年加封为太子少傅,不久又加封为太子太保。皇帝为了表彰他对朝廷的贡献,由朝廷出银两在这里新建了尚书府。当时朝廷的首辅,聂豹的弟子徐阶亲自帮设计,派人监施工。
     尚书府座南朝北,主体建筑为三进院落,占地约亩。尚书府前面是刚才看到的水塘,当时的水塘比现存的水塘面积要大。水塘北面是明朝的老县城城墙。城墙大北门的大路在水塘旁边穿过。一条宽阔的大路由聂家村经过大北门,然后直通到当时一起新建的尚书第(在现县政府院内)。尚书府与尚书第由这条宽阔的大道连接到一起,一字排开,首尾相呼,其宏伟壮观之势,可以想象。
     我朝红石狮子面对的北面望去,只见一条青灰色的城墙像一条巨龙,由现在百花洲那边的大路腾起,由西向东北方向,然后向东伸展开去,一直延伸到东门下自然村那边。古城墙虽然遭人为毁坏,有的地方还居然变成了猪栏,但是大部分还是保存比较好。我走近城墙,仔细看了看,一块块城砖错落有致,每块砖四周都有石灰胶着。据说是用糯米混合石灰结成的灰缝,此灰缝坚固无比,所以古城墙直到现在还基本上保存完好。再仔细看了看城砖,每块城砖有一尺多长,厚度足足有二寸半。砖上“嘉靖三年官造”字样清晰可见。这是明朝的古城墙,我惊喜万分。注眸整个古城墙,只见它风雨侵蚀,杂草丛生,一片灰蒙,不过却依然傲然挺立, 浩气长舒,向人们展示古城墙深厚的历史。
     弹指一挥间, 490年后我们看明朝古城墙,是喜,是欢,是悲,是苦,是骄傲,是委屈……无穷的遐思,无尽的感慨。
     长辈们介绍,朝廷建尚书府时,时任首辅的徐阶非常关心,着专人负责营建。尚书府在红石狮子这里的位置大概是,水塘南面正中是尚书府大门,大门上镶嵌着徐阶亲笔书写的“尚书”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大门前是这对红石狮子。府第进大门可见天井,天井北面正中是府第中门,门前有石鼓一对,府内正座为三进厅堂,东西各有火巷,正座后面有后包厝与东西火巷连成一体,构成类似四合院纵向的连接式布局。据说一开始设计时,大门前没有红石狮子,细心的徐阶发现后加了上去,尚书府和尚书府的红石狮子还是经皇上恩准,徐阶专门从外地选购运来的。
     我疑视着这对红石狮子,只见它身躯高大,昂首屈膝,鬃毛长披,结构细密凝重,纹理曲线错落,高超的造型显得粗犷奔放;它的体态硕壮,强悍无比,刚健雄武,具有一种威严震慑的气魄;它的头微微俯视,宁静谦和,温婉可亲,沉静无畏,质感厚重,潇洒大度之风范,表现出鲜明的性格特征。这对红石狮子虽经几百年狂风暴雨的洗刷,岁月的剥蚀,却依然是栩栩如生,让我神醉情驰,叹为观止。
     红石狮子面前的尚书府遗址上,丝瓜、四季豆蔓相互攀爬,绿叶葱葱。眼前这景象,谁也不能相信这里曾是大明时期永丰县最为权势官员的府第。谁又可以想像这里曾有过的辉煌? 
     探寻源流,这里有聂豹屡建战功,被朝廷荣陞兵部尚书的荣耀;有聂豹主修北京外城墙奠定现存北京城墙而被皇上加封为太子少傅的汗水;有聂豹任兵部尚书后,好谋善断,积极抗倭立下丰功伟绩后,皇上大喜,对聂豹嘉奖加封为太子太保的褒奖。寻觅足迹,这里有徐阶尊重老师聂豹的厚德之举;更有享誉四海,被人颂赞的徐阶同聂豹深厚的师生情。
     长辈们指着远处说,现在的县政府大院,就是当年的尚书第。
     尚书第正前方为一个石牌坊,石牌坊前面摆放一对红石狮子,石牌坊匾是徐阶亲笔书写的“尚书第”三个字。石牌坊后面为尚书第府院。府院由正厅堂,天井、偏房、厢房、前院、后院组成,占地面积十亩左右。
     尚书府和尚书第今天已经不复存在,它们的建筑风格,建筑艺术,我们已经领略不到了,但是透过它的遗址,可以想象它的规模,它的气势,它的底蕴,它的架构,它的巧夺天工。也可以想象聂豹的刚正不阿,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热心教育,崇尚节义等高尚品德同尚书府和尚书第的建筑相辅相成,相映生辉。
     长辈们还叙述道,聂豹退休南归故里后,在尚书第和尚书府与到访的官员和学者继续讨论王阳明的“王学”学说,最多时人数达100多人,推动了明朝理学的发展。聂豹也因此成为江右王门的代表人物,成为庐陵文化的代表人物,与罗念庵同列为阳明后学之归寂派。聂豹在王学的发展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聂豹尚书第和尚书府实际上是中国理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同时尚书第和尚书府还成为孩子们授业解惑的学堂。
     建筑物的美,总能给予人积极上进的动力和智慧。我注视着聂豹尚书第和尚书府的遗址,想不到这里曾经是中国理学研究的重要场所,眼前不由得浮现出了聂豹与同仁一起论学讲学的热闹情景。满目山河收眼前,聂豹的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之说;“养性,养心”之道;“虚灵之寂体,感于物而后有知,知其发也”之论,在中国的理论界,思想界占有重要一席。后人无不从中悟出人生,悟出知行,悟出真谛。是呀,国家没有遗忘这份珍贵的遗产,聂豹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编纂的,涵盖文、史、哲、经、法、理、工、医、农、兵以及教育、政治、宗教等诸多学科领域,“从孔子到孙中山”跨越2500年间的传主270余名之列,这不是国家对他最高褒奖吗。
     凝望着今天还健存的一泓清水,一对红石狮子,一块遗址废墟,它们丝毫没有因为星移斗换而酣眠,也没有因为屋倒人去而秃废,历经沧桑后仍透露出当年的坚毅、耸拔、颖慧、卓异。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抚摸着红石狮子,纵目尚书府遗址上满园丝瓜、四季豆蔓藤,让人黯然神伤,涌起深深的怀念之情。珍贵的历史文物几时能凌云始道高呢!?
   
 
 
 
 
                                                     2013年8月16日
已有1792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