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随州淅河《乾隆版·聂氏宗谱》

作者:宗亲法律部 原创作者:聂泰辅(猷轩) 来源:原创 2012-08-10 22:07
湖北随州淅河《乾隆版·聂氏宗谱》是湖北随州淅河聂氏迁祖荣贵公后裔保存下来最为完整的族谱资料。
聂氏祠堂记

 
【原文】
  汉东之国随为大。随之东二十里沟陂屯上,名“乡朱所二甲”。东北枣园山大段隙地数百余亩。稽其由来,乃聂氏祖宗所遗之地,自明朝以迄大清数百余年。溯洄祖德,言念宗功,其贻谋非不远也,而享祀宁有忒乎?马鬣可封,而烝嘗之(祭)罔愆;斧形在望,而见之心难忘。虽亡者已远,生者莫置。盖以后人之昌炽[font=MS Mincho]⑪,惟在以往之培植。祖宗之凭依,专赖本支之祭扫。余等乃世之孙,安能恝然于在天之灵乎!是以邀同合族人等,公议建立祠堂,以报祖德。闻者莫不欣然踊跃。爰是各蠲微赀,择于乾隆丁酉年仲春月上浣之吉,坐落老宅湾东阡,作癸山丁向。至本年秋后告厥成。其田地荒熟山陂数十余亩,东至聂家东岳庙和尚冲为界,南至宋姓田地边为界,西至蒋姓田地为界,北至河心为界。以上四界明白,每年租稞七十余担,以作祭祀不时之需。录入谱中,俾后世子孙永远存照。特记!
 
【注释】
汉:水名,汉水,也称汉江,为长江最长的支流。发源于今陕西省宁强县,流经湖北省,在武汉市入长江。汉东:汉江以东。随:周朝国名,姬姓,侯爵。在今湖北随州南。战国时期灭于楚。汉置随县,晋末于县置随国。南朝宋改为随阳郡。齐梁改随郡,西魏改随州。明初改州为县。后复置州,以州治随县。清因之,属湖北德安府。民国初又改州为县,旧属湖北江汉道。今属湖北随州市。
陂(bēi悲):堤防,堤岸。亦指山坡。
洄:逆流而上。溯洄:往上追溯。
言念:想念,思念。言,助词。
贻谋:源于《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贻厥孙某,以燕翼子。”后以“贻谋”指父祖对子孙的教诲。
宁:岂,难道。忒:变更。
马鬣(liè列):又称马鬣封,坟墓封土的一种形状,亦指坟墓。
烝嘗:本指秋冬两个季节祭祀祖先,后亦泛指祭祀。罔:无,没有。愆:违背,违失。
斧形:坟墓封土的一种形状,亦指坟墓。
:仿佛。见:《礼记·祭义》:“祭之日,入室,然必有见乎其位。” 
[font=MS Mincho]⑪昌炽:兴旺,昌盛。
恝(jiá 甲)然:犹淡然。
蠲:(juaān捐):疾速。在此,可能是用以代替“捐”字。赀:通“资”。 
上浣:农历每月上旬。
阡:田地中间南北方向的小路。
 
   【译文】
  汉江以东的古代诸侯国以随国为最大。随城东二十里、靠近河边山坡地上的村屯,名称为“乡朱所二甲”。村屯东北枣园山的一片空闲地约有数百亩。考察其来源,就是我们聂家祖宗遗留下来的风水宝地。从明朝一直到大清朝已经数百年了。追思先祖大德,怀念前辈伟功,其祖训并非不深远,而他们应该享有的祭祀难道还能改变吗?马鬣形状的祖坟依然如故,而秋冬两季的祭祀一直没有违失;斧形祖坟清晰可见,而祭祀仿佛见着的先祖神影永远难以忘怀。前辈的亡故虽已久远,在世子孙的祭奠从未停止。这是因为后世子孙的兴旺昌盛,全仰往日先祖的培养;祖先神灵的依托,专靠我们这条聂氏支脉的祭扫。我们都是隔着朝代的子孙,怎么能淡然对待先祖的在天英灵!因此我们邀集全族同人,共同议定建立祠堂,以报达先祖的大恩大德。听到这个消息的族人,没有不欣然响应、踊跃参加。于是各自速捐微资,选在乾隆丁酉年(1777年)二月上旬的吉日开工,祠堂位置座落在老宅湾南北向小路附近的地段,勘定为癸山丁向。到本年秋后全面竣工。祠堂所辖田地荒熟山坡数十余亩,东至聂家东岳庙和尚冲为界,南至宋姓田地边为界,西至蒋姓田地为界,北至河心为界。以上四界明白,每年租稞七十余担,随时提供祭祀之需要。现如实录入谱中,使后世子孙永远存照。特书此记!
 
  建修祠堂首人  宪章  国祥  建臣  纯臣  坤柱  国英  文远
                任远  天云  尚珍  越千  元  王臣  国臣
                (以上见于应洪公后裔宗谱手抄本)
                国臣  国□  □□  价人  □□  □□  纯臣
                尚珍  坤柱  天云  文远  朋举  廷瑞  任远
                  天海(以上见于应忠公后裔宗谱手抄本)
 
【附注】
  1、参与建修祠堂者,只有王臣公的生卒年月见于谱文。王臣公,是荣贵公的八世孙,生于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六月初十日,享年三十五岁,亡于乾隆二十五年十月二十日。以此为据,这部原始的《聂氏宗谱》,大约是在乾隆早期修成。两部手抄本中出现的乾隆以后的谱系,是由小长房后裔家齐、家声公和小二房后裔家德公分别补写。(小长房后裔注明,曾有两次补写。一是嘉庆二十三年由九世祖士远公补写,二是光绪十九年由十一世祖春泉公、十三世祖家齐和家声公合作补写)
  2、建修祠堂之先祖名讳,只有极少数见于谱文。原因大概是:小三房应恒公脉系的宗谱已经全部丢失,又无手抄本存世。其中属于应恒公脉系的名讳,自然未能见于谱文。同时,现存的两部宗谱手抄本,所抄录的族脉谱系肯定不全。抄录者的直系祖脉可能比较齐全,非直系祖脉抄录较少。上面那些未见于谱文的建修祠堂首人名讳,可能多是抄录者的非直系祖脉。
 
 
已有9115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