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宗亲聂建平

作者:admin 原创作者:聂永亮 2025-04-15 11:55
怀念宗亲聂建平文/聂永亮 四月的风掠过麦田,捎来新麦的清香。案头的族谱微微翻动,清馨的纸页上,"聂建平"黑黑的名字在春日阳光的映照 ..
怀念宗亲聂建平
文/聂永亮 
四月的风掠过麦田,捎来新麦的清香。案头的族谱微微翻动,清馨的纸页上,"聂建平"黑黑的名字在春日阳光的映照下格外清晰。算起来,他离开我们已近八个月了,可每当想起他开着车奔波在乡间土路上寻聂根认宗亲的身影,想起他在宗亲聚会上那口带着上蔡口音的热乎话,心里总像被什么轻轻攥着,酸热难当。
建平哥1966年生在大路李乡孟尧村的农家,打小就有股子实诚劲儿。本世纪初,各地修谱建祠的热潮涌起时,他趁热握紧拳头砸吧着嘴说:“咱聂家老辈人传下的根脉,不能在咱这代断了。”2019年起,他不会开车,却偏要咬着牙老想学会。说:“车轮子转起来,宗亲的心才能连起来”。那些年里,他寻人开着自家车,跑新蔡、赴单县;下曹县,汝南;确山的省道、乡间小道上,印满了他的车辙。他多次去省城宗亲联亲联谊。建平宗亲不仅将本支系的宗亲事务开展得有声有色,还时刻心系全省宗亲事务的发展。自参与宗亲事务起,便频繁地与省内外宗亲联络,广泛收集信息,共同探讨聂氏文化事务发展之络。他举着记满联系方式的本子笑了:“这回咱上蔡聂家,和全省的宗亲都接上话了!”
他总说,修谱不是记名字,是让散在四方的枝叶知道根在哪儿。有次宗亲联谊议事,他自豪地说:“老辈人过日子,靠的就是一句‘咱是聂家人’互相帮衬。如今日子好了,咱更得把这股子亲劲儿续上。”这些年,他牵头整理本支系族谱,又帮着联络全省宗亲,收集老辈人的故事,连外县的宗亲说起“上蔡聂家有个建平兄弟”,都竖大拇指。清明节,他带着宗亲们去给祖坟培土祭祀,手把手教他们认碑上的字,说:“记住了,这碑上刻的不是名字,是咱聂家的魂。”
谁能想到,去年农历六月廿七的那场大病,竟成了永别。病床上的他瘦得脱了形,还抓着前来探望的宗亲的手念叨:"新蔡那支的老谱...还有几处没弄好...等我好些..."直到最后,床头还放着没写完的联络笔记,字迹虽然歪歪扭扭,却规规矩矩笔笔重如千钧。出殡那天,孟尧村的乡亲来了,大路李乡的乡亲来了,外县的宗亲来了,省内外的宗亲来了,孟尧村老家老树下站满了人,同门有位年长的老者抹着泪说:“建平这孩子,是把自己当成了连枝的藤啊。”
如今再看他走过的路,忽然懂了:家族从来不是冷冰冰的族谱,是像他这样的人,用脚丈量土地,用心焐热每一份亲缘。他教会我们,小家连着大家,家族的根扎深了,家国的魂才更稳。就像他常说的:“咱聂家老辈人过生活闯世界,靠的是团结,靠的是实诚,靠的是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如今咱振兴家族,靠的还是这股子拧成绳的劲儿。”
春草又绿,清明的春风所到之处花香天蓝阳光灿烂。我们终究明白,怀念最好的方式,是接过他手中的接力棒——让族谱上的名字变成热乎的笑脸,让散落在各地的宗亲知道,无论走多远,身后都有聂家的港湾。这或许就是建平哥用一生践行的道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当每个家族都挺直了脊梁,华夏的土地上,便永远有生生不息的力量。


宗亲聂建平礼赞

热血系捞聂祖根,驱车踏月叩千门。
汗水浸透寻亲路,笔底铸就续谱魂。
病里犹牵聂族事,入土不忘族图存。
今看枝叶连天下,告慰九泉赤子心。

公元二零二五年乙巳蛇年清明节天使聂永亮捻笔念记

作者简介:聂永亮,河南上蔡县人,喜欢保安行业和写作身边的人和事。
 
已有420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