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启君的个人主页

http://www.cnniew.com/u.php?uid=112  [收藏] [复制]

聂启君

  • 7

    关注

  • 22

    粉丝

  • 20

    访客

  • 等级:新手上路
  • 总积分:0
  • 保密,2011-01-01

最后登录:2018-01-14

更多资料

日志

家族的迁徙(一) -----------聂公讳占斗墓志铭解析家族繁衍迁徙路

2013-09-21 22:54
                                       家族的迁徙(一)
                                                                                       -----------聂公讳占斗墓志铭解析家族繁衍迁徙路
         盛世修谱,过去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家族的家谱已经不复存在了,时间年代久远,又无实物佐证,只靠口传家族信息难以传承,鉴于此,家族中的长辈们在一种历史使命感的驱动下于2000年起历时8年的考察推究,编纂了一本聂氏族谱,我本人愚钝没有看过过中内容,据父亲说当中内容有诸多不实之缪误,不能实事求是而主要编纂者也不接受修改意见,所以父亲没有接受。至今我们也没有家谱,不过父亲作为修纂者,对家族的迁徙轨迹做出了一系列的考证,其中大多是从历代祖考的碑记,家里面残存的线装“经单薄“(老人过世时,为超度亡魂所做的法事记录)。加之我对家族的迁徙来源也比较有心去寻求,正如哲学里面的一个命题一样“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将去往何方?”树有根,水有源,家族文化的传承,不光是宗族体系荣耀的凝聚,更是中华文明的星火之源,下面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家族在迁徙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慢慢道来家族繁衍和地方发展史,这是一篇摘抄自我祖聂公讳占斗的墓志铭:
                                      聂公占斗墓志铭


           聶公諱占鬥字星亭其先世居江右祖立凡公始遷自臨江貿遷黔之廣順居年餘後複遷中坪為平越人其伯考步輿早沒無嗣考步陞叔考步輦公昆季三伯占魁叔占春公其季也少勤學逮兩兄先後去世因輟業治家人生產承包笑以養親逆苗之亂舉家遷安順永甯間時公家嗣年十有四次數日耳至光緒庚午春回籍曆十四年舊時裏宅盡鞠茂草人民子遺不能遇韋獨公全室而返且抱孫焉乃披茅棘築次舍治廬巷耕牧為鄉人倡流移轉從得所依歸埤中坪市聚得湊完盛者公之力為多公自恨曠學遇文士必慤謹各極其歡心厥家嗣後三司馬以豪舉好士見重當時承公志也以光緒戊子二月廿八日卒葬馬鞍山之麓後九年丙申樗游幕平越與司馬善也延樗
                                                                               楚南愚侄向樗頓首拜撰
橫舍都授公諸孫其明年司馬謂樗曰惟予考方嚴悃幅   翳明時予小子佳矢詬僕遭世多故不克奮勢撥起封塚表阡為泉下先龐永懷塹疚悼憾奚如今予方劃岩磨石修先人墓將以請明旦日具魚菽薄樹厥碑請誌以奠幽宮樗不荻謹述其大凡紀之碑陰唯文辭剪劣褊陋使先生行事昧沒弗揚不勝愧也
                                                                    楚南姻愚侄向  樗頓首拜


          从墓志铭中看出,家族首先是居住于江右。江右,即今江西。清魏禧《日录·杂说》 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何也?曰: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这完全和家族中口传的是从江西迁徙来的吻合。家族自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自江西临江府清江县五里十八都大桥头猪市巷迁徙到贵州贵阳府广顺州定居年余,然后再迁平越府中坪。广顺在上古为夜郎故地,元置金竹府,明万历四十年四月初一(1612年)钦定置广顺州,领十里十八枝,民国二年(1913年)撤州建广顺县,1941年与长寨县合并为长顺县至今。广顺天马山脚,玉带河分南北二场,三桥跨连东西,绿树葱笼,泉流淙淙。平越府,元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置平月军民长官司,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置平越守御千户所,十五年闰二月置平越卫,十七年二月为军民指挥使司,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72年)置平越县,为府治所。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废平越府,置平越直隶州,1913年废州入平越县。故治在今贵州福泉县。现在中坪镇属于瓮安县治下。不难看出,迁徙之路还是很曲折的。

     墓志中段,叙述伯考乏嗣,这一点也与家传的经单薄上面唯一的一张家族世系表吻合。墓志接下来说明家族男丁并不是很多,勤俭治家,诗书耕读,后两兄先后去世,整个家族的当家担子全部落在占斗公的肩上,只好放弃学业,勤俭农桑。后因苗民之乱又举家迁徙,这里面完全有与当时的历史相符,当时的历史背景是这样的,汉族移民来到贵州不光带来先进的农耕文化、技术知识,还在勤劳简朴的作风中迅速积累起了资本,成了当地社会的主导,买地成为社会上层阶层,由于晚晴后期阶级矛盾加剧,清廷对苗民的盘剥,导致了著名的咸同“苗民起义”,就是墓志铭中提到的“逆苗之乱”。--------------清末咸丰、同治年间苗民起义。贵州是苗民聚居地区。长期以来,清朝统治者对苗民剥削、压迫非常严重。1855年(咸丰五年)春,贵州东部台拱厅(今台江)苗民要求减免新加的赋税,遭清政府拒绝。激怒的苗民索性要求官府永免征收,并起来将族地主占有的田宅分给贫苦苗民,地主则企图组织团练实行镇压。苗民忍无可忍,于4月在台拱西部举行起义,张秀眉被推为大元帅。两年后,起义军势力大盛,陆续占领台拱、丹江(今雷山)、凯里、清江(今剑河)、黄平、施秉、镇远、思州(今岑巩)等几十个州县,建立了以台拱为中心的黔东南根据地。在辖区设官职,没收官府和地主土地。1858年,起义军发展到几十万人。为挫败清军反扑,便北联号军,西联教军,与当地少数民族起义军协同作战,使敌人首尾不能兼顾。1870年(同治九年)4月,湘军席宝田率军再次围剿苗民起义军。次年,苗民起义军据守的县城相继失陷,退入雷公山继续坚持战斗。18722月张秀眉被俘殉难,坚持斗争长达17年的苗民起义,最后失败。

       由于苗民起义,不得不举家避难迁移到安顺永宁州--------- 永宁州,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元初以打罕地置,治今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永宁镇北。属普定府(后改路)。至正中废。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复置,属普定府。辖境相当今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地。二十五年属普定卫,后侨治卫城(今安顺市)。嘉靖十一年(1532年)迁治关索岭千户所(今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万历四年(1576年)移驻安南卫城(今晴隆县),十一年属安顺府,天启时又移治查城(今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永宁镇)。1913年改为永宁县,次年改名关岭县。
      
         一直在永宁居住了十四年,这也和历史苗乱时间吻合1858年战乱高峰期至1870年平息,足见辗转之艰辛,但是墓志中据我考证有一处错误的地方,就是回籍时间“光绪庚午春”,我查证了一下,庚午年不应该是光绪在位的时候的干支,应该是同治九年的干支,同治九年(1870年)正好和苗乱被平息相吻合,所以占斗公携家小回籍时间应该是同治庚午年春,这不知道是旧时推演的笔误还是怎么的,不如现在计时方便,才造成这样的错误。每位皇帝即位时,要改年号纪年,有时兴之所至随时改年号,但从明朝开始,皇帝在位时不再改年号,但新皇帝即位时仍然要改,这种纪年法的缺陷是上一位皇帝的末年和下一位皇帝的元年吻合,如"同治14"就是"光绪元年",因为这一年是上一位皇帝去世,下一位皇帝即位的同一年。可是干支纪年始终维持,除了清代的康熙,没有一位皇帝在位超过60年,所以只要说某皇帝年号和干支,年代就相当清楚,如"光绪乙亥"就是同治14年或光绪元年或1875年,同治在位期间没有过乙亥年。

       回乡后,看到经过苗民暴乱后的家乡,宅院庭坝已经是长满荒草,故里乡亲已经离散找不到了,不免唏嘘,但是可喜可贺的是公全家都是安全返回故里,并且孙辈都已经有了。经过了这些,生活还是要继续,于是在占斗公的带领下收拾庭院,农田,聚集流离失所的乡民,重建家园,中坪的建立恢复占斗公是出了很大精力的。从此,看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一方人的凝聚,不光是一个家庭的“齐家”,还是有奈公之力量聚拢乡民成就一方繁荣。过中还有许多传说,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墓志最后说道公自幼因要担负家庭重担,荒废了学业,但是对有文化的人推崇备至,遇到文人雅士,必将厚待之,所以为我家族诗书传家奠定了基础。
      
        墓志最后交代了占斗公逝世的时间,是光绪戊子年二月十八,也就是光绪14年(1888,这从干支上没有错;墓碑树立时间是九年后也就是光绪231897年,我祖廷英公与宦游到平越府的幕宾向樗私交甚好,延请他来撰写的。



                                                                                                九世孙           启君
                                                     乙巳年八月十七











分类:默认分类|回复:0|浏览:587|全站可见|转载
 

下一篇:

上一篇:

Powered by phpwind v8.7.1 Certificate Copyright Time now is:05-15 10:19
©2003-2011 聂网论坛 版权所有 Gzip disabled 湘icp备11018466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441号 Total 0.149568(s)